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余姚网 时间:2023/04/02 10:59:15
罗毅
拙作《臧教员》在重庆晚报副刊发表后,引起的波澜,让我始料未及。
那一天,突然接到一陌生来电,陌生人问清我的名姓后,直接说有人要与我讲话。顷刻,话筒中传来雄浑有力的声音,与26年前浏阳河边军校教员的声音不二。是臧雷老师!肯定是臧雷到了重庆。
几乎是夺门而出,驱车前往观音岩,见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老师。电话中的陌生人,是臧雷的战友杨先生。杨先生与老师一样,两度走上战场,说话做事雷厉风行,快人快语,典型的重庆崽儿脾气,当年驰骋南疆,也是了不得的人物。作为市内一家医院的领导,杨先生从晚报上见到我的小文,便四处打听作者。臧雷老师笑语,你的作品发表后,我的老师、同学、战友竞相收藏当日报纸,还纷纷问我认不认识你呢。我说老师您叱咤风云,阅人无数,肯定记不得我了。臧雷哈哈一乐,长沙军校,弟子三千,你们都知道我臧某人,我却难于一一道出你们的尊姓大名,实在是惭愧惭愧。
突如其来的师生重逢,自然是分外亲切。老师精神矍铄,风采依旧,挺拔的身躯,着黄呢军裤、军用皮鞋,上身一件饰了国旗图案的草绿色T恤衫,把老革命衬托得帅气十分。在杨先生的办公室,我们叙说军校旧事,情景历历如在昨日。去午餐的路上,老师斜背一个市面上日渐稀少的军绿色挎包,大步流星向前进,军人作派,不逊当年。
一个月以后,应杨先生之邀,我参加了陆军某师卫生系统老兵战友会。百十位天南海北的皓首老兵,齐聚重庆,静享秋日山城美景,共话往昔峥嵘岁月。臧雷老师作为特邀嘉宾,与会议组织者杨先生忙里忙外,不亦乐乎。由于与众多老战士不熟悉,我只能用尊敬的目光打量这一群值得人们点赞的老兵。
35年前,他们以热血之躯,参加自卫还击作战;再过五年,他们又一次走上战场,首战老山,拔点突击,把老山兰之歌唱响祖国大地。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史光柱、李海欣、张大权……就是他们部队的战士。“战斗打响,当洪水般的伤员涌来时,年轻的军医、护士们,用天使般的爱心,救死扶伤!”追忆战事,老山主攻营营长臧雷仍然豪气干云,他以自己曾经的伤兵身份,再三致谢这一群当年挽救了他生命的白衣天使。从昆明专程赴重庆参会的老首长,年过耄耋,依然身板硬朗,如数家珍怀念老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程的同时,还不忘把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与众人分享。来自贵州的烈士胞妹,思念起自己埋骨沙场的哥哥,禁不住数度哽咽……英雄就在身边,英雄是人不是神。见证了战争风云,历练血火洗礼的英雄情、战友情啊,恩重如山,情深似海。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和平春风起,退却了战场硝烟,血气方刚的士兵不再年轻。转过身来,他们真的成了默默无闻的小草!那大街上孑然独行的爷爷,那公园旁含饴弄孙的奶奶,那广场舞方阵中的大叔大妈,指不定就是曾经舍生疆场的勇士。在这里,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点,如果不是燎亮军歌唱响,老人们刹那间返老还童,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些意气风发的老兵,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一批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八十年代后期,笔者军中初任职,已经从报刊、从电视中熟知了臧雷等人如雷贯耳的名字。1989年初,我荣幸赶上了最后的战事,成为老山防御作战轮战部队的一员。在老山主峰、在662.6高地、在八里河东山、在那拉口子,执行艰苦的作战工程保障任务,不断听闻这片热土上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那时我想,那一批冲锋陷阵的首战勇士去了哪里?今生今世,可否有机缘见到他们?
是晚报作媒,是文学牵线,终于实现我的一桩心愿。战友,看见你们格外亲!请允许我立正,把圣洁崇高的军礼,高高举起……
(作者单位:重庆市银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