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余姚网 时间:2023/06/07 05:03:41
原标题:胡霞春:不理小案会凉了百姓的心
胡霞春者,江西靖安人氏也,世代为农,至其考得官差。从警十载,始于内勤,成于内勤。转职刑警,所带中队,警员四五,破案数百。案无大小之分,皆尽心竭力,常为领导旌表,百姓赞颂。其口头禅:为警须会破案。问其所成之道,谦曰:用心处事,系心为民。
□本报记者郭宏鹏
“我不比别人能干,只是对待工作会更用心一点。”谈起这些年获得的荣誉时,江西省靖安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教导员胡霞春一直在强调自己没什么过人之处。
的确,《法制日报》记者眼前的这位刑警,黝黑的皮肤,中等的个头,还有那牛仔、T恤、布鞋,外表看来实在没什么可圈可点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外表普通的刑警,从警10年来,先后12次获得市县两级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还被评为靖安县“首届感动靖安十大人物”以及宜春市“十大平安卫士”。
“比别人更用心一点”,一个云淡风轻的理由。但就在胡霞春说后微笑的一瞬间,记者注意到,年仅36岁的他已有不少白发,它们无声地见证了那云淡风轻背后沉甸甸的付出。
胡霞春工作用心在县里是出了名的。2005年,刚入警队的他被安排到高湖镇派出所做内勤。虽然,在此之前他已经在杭州一家公司工作了4年,但面对派出所内勤工作,仍然是个十足的门外汉。陌生而繁杂的工作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但不久我就发现,很多事情之所以繁杂,是因为资料凌乱、不系统,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重复利用。”胡霞春说,发现这个问题之后,他就自己掏钱去买了一堆文件夹,专门花时间把派出所的资料进行分类归档,然后在每个文件夹上贴好条目。这不仅方便了自己工作,也让其他同事省了很多麻烦。
资料归类整齐有序,办公室环境窗明几净。这些用心的举动,在胡霞春看来,只是分内的平常工作而已。但这份用心,却在县公安局局长一次下乡调研中,获得高度评价。县公安局很快就组织全县派出所负责人到高湖派出所学习,胡霞春的内勤工作方法就此成了全县派出所内勤工作样板。
这样的用心之举,在胡霞春被调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后,被发挥到极致。
“刚进刑侦大队时,因为我缺乏刑侦工作经验,组织上还是安排我干内勤工作。在做案件统计时,我发现以往的统计形式都是文字式的,对案发规律没有直观表现。”胡霞春向记者介绍说,为了把统计分析工作做得更好,他把所有数据转化成图表形式,柱形图、饼状图、曲线图等,让参阅人员一目了然。
这一做法,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变成了直观的案发情况,成了领导工作上的好参谋。胡霞春的工作能力因此得到领导肯定。
2012年4月,在刑侦大队干了1年多内勤工作的胡霞春晋升为刑侦大队副教导员,开始带队干刑侦。
“去侦查岗位,是我向上级主动要求的。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做公安,就一定要会破案!但是真正开始带队干侦查工作的时候,才知道压力比想象中大多了。”胡霞春告诉记者,他刚到侦查岗位那会儿,3个月就瘦了10斤。
压力大,但工作成效也是显著的。胡霞春带队不久,便破获了该局有史以来最大宗团伙贩毒案,一举打掉了以范某某为首的八人贩毒集团,主犯范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罪犯获刑不等,此案也成为该县因贩毒被判刑最严厉的一起案件。
破大案浑身是劲儿,办小案也是不遗余力。2014年12月21日,靖安县青湖广场和青湖小区内12辆汽车车窗被砸,被盗财物总价值1万余元。这么小的案子,胡霞春却很重视。他带领刑警连续几个昼夜分析视频,寻找犯罪嫌疑人线索,并连夜赶赴宜春市温汤县将犯罪嫌疑人刘某抓捕归案,最终连带侦破涉及靖安、奉新、铜鼓、高安4地的砸车盗窃案30余起。
胡霞春常对手下的刑警说:“我们脱下警服也是普通百姓,设身处地想想,老百姓其实并不太关心我们破了多少大案。他们更关心丢了东西能不能找回,受了欺负有没有公道。如果我们不理会小案子,会凉了老百姓的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满意了,工作才算到位。这样的为民理念几乎融进了胡霞春的骨子里。他曾因为靖安县连续发生山地车被盗事件而亲赴南昌蹲守3天3夜,将3名犯罪团伙成员全部缉拿归案。
“虽然山地车不算贵重财物,但失主拿回山地车时那一刻的喜悦,让我真切体会到作为一名刑警的光荣。”谈起这件事,胡霞春仍难掩激动之情。
在队员涂希明眼中,胡霞春对每一起案件的用心程度简直到了忘我的境地,“有一天晚上,我们轮流值班,本来应该是他休息的时间,却听到他好像一直在打电话。他一会儿问余某,一会儿又问李某,问的全是关于案件的事。我好奇地走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结果发现他一直在说梦话。”
“胡霞春不仅自己工作用心,就连手下带的中队也是积极性最高的。全局有3个刑侦中队,近两年每年破案大约300件,而胡霞春所带的中队就占150件左右。”靖安县公安局副局长、刑警大队大队长张继刚告诉记者。
对于未来,胡霞春坦言并没有太多想法。他只是希望继续带着细心、专心、责任心去做好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为群众做些实事。“群众满意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得到了体现。”胡霞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