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要素禀赋学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19 18:21:36

无形要素禀赋学说
无形要素禀赋学说

无形要素禀赋学说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是生产要素禀赋论.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此时本国专门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而换得外国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广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决定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生产要素禀赋论是瑞典的两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提出的,奥林在他的老师赫克歇尔提出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这一理论突破了单纯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的局限,而是从比较接近现实的要素禀赋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1技术差异论和生产要素禀赋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以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或成本差别作为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动力的.因此尽管两种理论在产生的时间上相距约150年的时间,但是其理论渊源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我们衡量这种变化的基本尺度是:它们借以立论的经济学基础是否有根本性的变化;它们的理论本身是否建立在不同的动力机制上,即是否改变了价格差作为贸易原因或动力的基本观点.在我们看来这两个方面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2 因此我们将技术差异论和生产要素禀赋论统称为比较利益理论,从而构成古典贸易理论的内容.
我们知道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假定: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是一种,或两种;两国都能生产两种商品;在各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在部门间转移时,增加生产某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变;生产要素在本国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而在各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这些假定条件在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但距离解释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