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不打沙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0 03:45:04

清朝为什么不打沙俄
清朝为什么不打沙俄

清朝为什么不打沙俄
打了啊,谁说没打.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发生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至三年(1877年),清军消灭了入侵新疆的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收复新疆大部份地区,结束了同治新疆回乱.左宗棠为清军最高将领
战前清军的准备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清廷尚在争论征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认为“既事关君国,兼涉中外,不能将就了局,且索性干去而已”,率所部湘军进驻兰州,准备收复新疆.
左宗棠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专业和充足.他采用“缓进急战”[1]的策略.“缓进”,就是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即使是自己的主力湘军,也剔除空额,汰弱留强.他还规定,凡是不愿出关西征的,一律给资,遣送回籍,不加勉强.留下来自愿出关的部队,是一支士气高涨的精兵.“急战”,就是考虑国库空虚,为了紧缩军费开支,大军一旦出发,必须速战速决,力争在一年半左右获取全胜尽早收兵.左宗棠在深入调查及详细计算后,估算出全部军费开支共需白银八百万两.为防止意外,做到留有余地,他向朝廷申报一千万两,当时主管财政的大臣沈葆祯一见西征军费的预算报告,就想摊派给各省,从地方财政收入里抽调,可是这样一来就很难一时凑齐,会贻误战机.军机大臣文祥过问了这件事,他亲自去找皇帝和摄政的西太后陈述利害关系.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
左宗棠同时在兰州建立“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为西征军修造枪炮.为了对付阿古柏军的洋枪洋炮,左宗棠从广州、浙江调来专家和熟练工人,在兰州造出大量先进武器,还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新疆收复后,上海“泰来洋行”的德国技师福克曾在哈密与左宗棠会面,观看了部队的演练,见湘军纪律严明,操练得法,军火枪炮也不落后,于是感慨地说:“清军若与俄国交战于伊犁,必获全胜.”当然了这种说法只可一听,甲午战争前大部分西方观察者都认为中国将获胜.[2] 左宗棠同时又建“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这是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光绪元年(1875年),朝廷上争议出兵收复新疆,引起“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李鸿章等认为:自从乾隆年间平定新疆一百多年以来,每年都要花费数百万两饷银,这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现在又要竭尽天下的财力去赡养大军西征,还不如依从英国人提出的条件,允许阿古柏政权独立,只要他答应称臣入贡就是了.左宗棠则全力反驳李鸿章,他认为:如果丢失新疆,则这块土地不是被西方的英国势力所控制,就是被北方的沙皇俄国鲸吞,中国随即失去西北边防的关卡要塞和重镇,使西北边防无以屏障,到时中国边防的兵力不但不能削减,反而会大大增加.从全局来看,不战而丢新疆的后果,对内必将严重有损国威,丧失民心;对外也必将助长列强的侵略气焰,不利于海防.所以李鸿章的主张乃是误国之计,绝不可行.当时的军机大臣文祥被左宗棠所说服,全力支持之:“老臣以为宗棠之言深谋远虑,上承先皇高宗之遗志,下惠子孙万代,请陛下决策.”于是光绪皇帝和摄政的西太后下诏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三军,以将军金顺为副帅,择机出塞平叛新疆.
左宗棠的收复新疆战略是先攻北疆的乌鲁木齐:“关内关外用兵虽有次第,然谋篇布局须一气为之.以大局论,关内肃清,总督应移驻肃州,调度军食以规乌鲁木齐.乌鲁克复,总督应进驻巴里坤以规伊犁.”[3].他指出,要提防“俄人狡谋”,必先安定新疆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4].如果乌鲁木齐城克服,“我威维扬”,再大兴屯田以保证长期后勤供应,安抚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如此,“即不遽索伊犁,而已稳然不可犯矣.乌城形势既固,然后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在战术上,左宗棠也精心分析:“俄虽国大兵强,难与角力,然苟相安无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势禁皆穷,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岂必不能转弱为强,至此劳师袭远之寇乎?” 因此,“不在先索伊犁,而在急取乌鲁木齐.”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驻军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积谷.1876年一年就收获粮食五千一百六十余石,基本上可以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为运输军粮,左宗棠又建立了三条路线:一是从甘肃河西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运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头、归化经蒙古草原运至新疆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三是从宁夏经蒙古草原运至巴里坤.
清军收复北疆
到1876年4月出兵时,左宗棠指挥的西征军有刘锦棠所部湘军25个营,张曜所部14个营和徐占彪所部蜀军5个营,包括原在新疆各个据点的清军,共有马、步、炮军一百五十余营,兵力总数近八万人.但真正开往前线作战的只有五十余营,二万多人.行军期间要经过著名的莫贺延碛大沙漠,流沙数百里,水源缺乏,唯有把部队分批分期地行进.左宗棠坐镇肃州(今甘肃酒泉),命刘锦棠、金顺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他把大军分作千人一队,隔日进发一队,刘锦棠走北路,金顺走南路,到哈密会齐.刘锦棠率领西征军主力自肃州入新,至哈密行程约1700里,很顺利地进入哈密.部队各营到达哈密后,把从肃州等地陆续运往哈密的军粮再辗转搬运,翻过东天山九曲险道,分运至巴里坤和古城(今奇台)的金顺部.很快,刘锦棠的前锋部队,已占据了距离乌鲁木齐只有不足三百里的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县).
阿古柏获晓清军西进的消息后,忙令马人得,马明、白彦虎等分守乌鲁木齐等北疆要地,阻击清军;其主力2万余人部署在吐鲁番和托克逊,阿古柏则坐阵托克逊督战.
8月上旬,刘锦棠、金顺二部迫近乌鲁木齐北面重地古牧地(今米泉).清除敌军外围据点后,用开花大炮轰塌城墙,8月17日,清军从缺口攻入城内,经过数天激战,占领了古牧地.随后清军乘胜追剿,收复了乌鲁木齐.叛军二号首领白彦虎逃到托克逊.金顺继续率军西进,昌吉、呼图壁和玛纳斯北城的守敌闻风而逃,9月初,金顺部队攻打玛纳斯南城,久攻不克.后来刘锦棠、伊犁将军荣全先后率兵增援,于11月6日攻克该城.至此,清军收复了天山以北的全部阿古柏军占领之地.
清军收复南疆
莎车的回军
1877年4月14日,清军休整了几个月后,向南疆进军.刘锦棠率主力从乌鲁木齐南下,16日进至达坂城外围并迅速包围该城.4月18日,清军在达坂城外增筑炮台.4月19日清军开炮,并击中敌弹药库,敌军死伤很多,企图突围未遂,只得投降.达坂城收复.
同时,张曜部队和徐占彪部队在盐池会师后,连克腾木、克辟展、胜金台,直逼吐鲁番.4月26日,刘锦棠部队攻克托克逊.叛军一号首领阿古柏逃往焉耆,留下他的小儿子驻守库尔勒为其垫后.随后,张曜部队和徐占彪部队在罗长祐所率的湘军的协助下收复吐鲁番.此时,通往南疆的门户大开,南疆地区纷纷起来反对阿古柏的统治.阿古柏之后神秘地饮毒酒身亡.白彦虎率领余众逃窜到开都河一带.阿古柏的长子胡里为争权夺位杀死其弟,率领残部逃到喀什噶尔称王,继续与清军对峙.
这时李鸿章等又使朝廷发出敕令:“廷臣聚议,西征耗费巨款,今乌城、吐鲁番既得,可以休兵.”左宗棠看罢大不以为然,于是又上疏抗旨,据理力争.摄政的西太后看罢他的奏章,被说服,于是才继续新疆收复战.此时,沙俄又和土耳其发生战争,金顺建议乘虚袭取被沙俄霸占的伊犁.左宗棠认为师出无名,反遭其谤,留下不打.
9月,清军继续从正道向西挺进,敌守军闻风后,放弃焉耆、喀喇沙尔和库尔勒向西逃往库车.10月18日,刘锦棠部队攻克库车,白彦虎率余部向西逃跑.10月19日,刘锦棠继续西进.24日,清军克阿克苏城.26日克乌什.至此南疆东四城收复.
清军的进军使西南疆四城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和阗(今和田)、喀什噶尔的守军惊恐万分,内部分崩离析,已降敌军的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亦乘机反正,率领数百满汉兵民占据喀什噶尔汉城.刘锦棠闻讯后,立即挥师分路前进,于12月中下旬先后收复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阿古柏的长子胡里与白彦虎逃往俄国.至此,这场由英、俄两国支持的叛乱活动乃告平息.见此情景,住在山中的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十四个部落,也争相内附.除伊犁外,新疆全境被收复.
清军收回伊犁
1871年,沙皇俄国乘阿古柏侵占新疆时派兵侵占伊犁,宣布“伊犁永远归俄国管辖”,但沙俄当在俄土克里米亚战争中大败,其驻华公使不得不在照会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时说些外交辞令,称占领伊犁是为了“安定边疆秩序”,“只因回乱未靖,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服之后,当即交还”.这本来是掩人耳目的谎言,但不料左宗棠率领清军果真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城,被落了口实.
此时俄方表示,在获得中国在通商、割地、赔款和再次调整天山以北边界等方面做出让步后,才能交还伊犁.左宗棠利用从前沙俄驻华公使的口实,强调俄方有归还许诺在先,所以要先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犁问题.左宗棠于光绪四年(1878年)正月上书朝廷,力陈在新疆开设行省的主张.并建议朝廷派员与俄国会谈归还伊犁,引渡胡里、白彦虎等事宜.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派遣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进行谈判.
沙俄一边谈判,一边使白彦虎和胡里不断武装侵扰中国边境.并公然威胁说,如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宣布条约被撕毁,不交还伊犁”.俄国人提出的“通商、划界、赔款”三项不合理要求,但崇厚竟然签了.左宗棠怒向朝廷奏道:“此次与俄人谈判,沙皇包藏祸心,我今索还失地,方要我赔偿军费,趁我多事之秋,欺我少争战之志,多求合之意,妄图讹诈.伊犁乃我国之领土,俄军乘虚入侵,蹂躏我边民,掠取我财物.我今索还土地,俄方竟然要我赔偿军费,如此强盗行径,乃国际公理所不容也,此其一.俄方以划定两国边界为名,行掠夺土地之实,双方并未陈战,一弹未发,我朝公然割地与人,此乃外交所不许也,此其二.俄方之所谓通商,其商人志在谋利,其政府意在广设领事,深入我腹地,坐探虚实,此种通商,为我所不取也,此其三.臣以为如今之计,当先礼而后兵.我朝可更换使臣,与俄方重开谈判.如沙皇一意孤行,应诉诸于武力.臣虽不才,愿当此任.” 摄政的西太后被左说服,于是治崇厚罪,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左宗棠称:“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自愿请行率军屯哈密,为曾纪泽做后盾.然后,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命金顺部出精河为东路;命张曜部驻特克斯河畔为中路:命刘锦棠部出布鲁特游牧地为西路;左宗棠坐镇哈密亲领后路声援,号称王师四万.左宗棠雄踞新疆,对中俄谈判的中方代表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时,左宗棠将其棺材从肃州运到哈密,借以表示收复伊犁血战到底的决心.这一举动,令沙俄闻讯火速增兵坚守伊犁,并派出舰队在中国北方海域游弋.左宗棠在哈密生活了四个月时间,大力改善天山运道,修筑盘曲山路;多方筹集粮秣,发动军民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增粮积谷,减轻内地长途调运军粮的困难.在哈密大营加紧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
当时沙俄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大伤元气,在谈判桌上,不得不有所收敛.而且沙俄还认为战争纵获胜将得不偿失[5]以及担心打败清国将导致清政府垮台而引发不可预料的反应.[6]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沙俄归还伊犁,但仍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中国赔偿俄国兵费九百万卢布(折合白银五百余万两);俄商在中国新疆各城贸易,暂不纳税,对于伊犁居民,规定“愿仍居原处为中国民,或愿迁居俄国入俄籍者,均听所便”.虽然这一条约被中国认为是不平等条约,但曾纪泽确实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左宗棠对这一条约表示满意,说“中俄和议,伊犁全还,界务无损.领事只设嘉峪关、吐鲁番两处,此外均作罢论,则商务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还,松花江不许俄船来往”,而对曾纪泽也赞扬道:“劼刚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
影响
清朝在战争中获胜,使一部分反叛清廷自甘陕入疆投靠阿古柏的穆斯林离开新疆,往中亚地区迁移.这次民族的迁移促成了今日的东干族的出现.另外,促成新疆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