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理论在组织管理中如何应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0 15:49:34

个性理论在组织管理中如何应用
个性理论在组织管理中如何应用

个性理论在组织管理中如何应用
一、激励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内部刺激,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并达到一定目的,满足个体的需要.激励是充分发挥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用,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仅是高精设备和高新技术的组合,更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把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同人这最活跃、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才会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持续的发展,才能顺利地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激励手段反映到管理实践中,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各种措施.激励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应用激励理论的原则
运用各种激励理论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是各级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为使激励取得效果,在激励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作为两种不同的激励类型,各有其不同的作用,但其目的都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它们之所以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则是因为它们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物质激励是对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精神激励是对人们精神需要的满足.物质需要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们关心自己切身的物质利益,这是必然的.但人是有头脑、有思想的,不仅要有物质方面的满足,还有精神方面的追求,包括对工作的兴趣、责任感、自尊心、事业心、荣誉感、自我实现等心理方面的需要.所以,要提高人的积极性,就必须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
(二)正激励与负激励并举,以正激励为主
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正激励是主动性的激励,它能够振奋人的精神,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负激励是被动性的激励,它是通过对人的错误动机和行为进行压抑和制止,促使其幡然悔悟,改弦更张.
(三)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
采用属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方面的因素实施的激励,叫做外在激励;由工作本身所产生的激励称为内在激励.根据双因素理论,外在激励能够消除不满,但不会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只有内在激励才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但如果没有外在激励,人将产生不满情绪.因此,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
(四)系统设计激励体系激励手段多种多样,必须综合运用并优化组合,在空间上相辅相成,在时间上相互衔接,形成综合激励的格局.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众多和交叉性,决定了激励必须采取综合的方式.综合激励就是根据影响人的行为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特点及系统理论,使若干项激励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使用.这样做一方面可防止顾此失彼,保证激励措施奏效;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几项措施的结合效果,即系统的组织效应来达到激励的目的.当前,我国企业职工积极性问题相当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仅采取一两项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宏观与微观、企业与社会、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着手,研究影响积极性的因素,继而寻找出合理的激励因素,科学地设计激励体系.
三、激励的方法
(一)工作激励
工作激励是指通过分配恰当的工作,予以恰当的授权,让职工参与管理,丰富工作内容等方式和途径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在双因素理论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各种因素中,真正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是工作本身,使工作具有挑战性和富有意义以及引导员工参与管理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激励的过程中对职工委以恰当的工作,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的分配要尽量考虑到职工的特长和爱好,人尽其才;二是要使工作的要求既具有挑战性,又能为职工敢于接受.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许多不同工作的要求略高于职工本身的实际能力,使职工认为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目标的.这样的结果,可以激发起职工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同时还可以在工作中提高工作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丰富化的激励作用是有限定条件的,其效果大小往往因人及情况而异.这是由于,首先,并非所有职工都具有丰富工作内容的心理需要.研究表明,技术水平较低的职工通常更加注重职业安定、增加工资、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的关心等外部因素的满足.只有那些具有较高成就欲和自我实现需要的职工,才渴望通过丰富的工作内容来施展才华,展示个人价值.其次,并非所有工作都适宜丰富化.某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种,流水线作业,严格受机器运转规律制约的劳动,以及频繁变换人员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难以实现工作丰富化.因此,运用工作丰富化实施激励时,必须充分考虑职工的需求差异和工作性质的特点,切忌简单划一.
(二)环境激励
环境主要是指工作与生活环境,包括组织中的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工作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内容.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使人们的行为规范化.一方面,规章制度往往与物质利益联系在一起,对职工的消极行为有约束作用;另一方面,规章制度为职工提供行为规范,提供社会评价标准.职工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与自我肯定、社会舆论等精神需要相联系,因此,其激励作用是综合的.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首先要求上级主管人员要对下属尊重、关心和信任;其次是要保持工作团体内人际关系融洽,及时调解各种矛盾.创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就是沟通.通过沟通,能加深领导者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下级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感情,避免各种误会、矛盾乃至冲突等.另外,良好的工作条件、清洁美化的工作环境,能使员工安心工作,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因此工作环境激励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激励手段.
(三)成果激励
成果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即利用人们对于成就感的追求来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成果激励首先是正确评价工作,合理给予报酬.正确评价职工的工作结果,在此基础上给每个职工以合理的报酬,这也是激发职工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报酬可分为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两种,物质上的报酬主要是指工资和奖金,精神上的报酬则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扬以及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地位的提升等等.其次,帮助职工创造成果.追求成就,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们高层次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高层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可能更显得重要.因此,领导者若能创造条件,帮助职工获得成果,激励作用将是巨大的.对于一般职工,允许他们参与与其工作相关的决策,接受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些建议,也会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必要的支持,改善他们的研究开发条件,解决他们在研究工作中的各种困难以促进他们的研究获得成果,这要比给他们物质奖励的作用可能要大得多.
(四)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即通过层层制定目标,使每个人的行动都与目标联系起来,从而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劳动的一种激励方法.
由于每个职工都有自己的具体目标,这一目标又与部门以及整个组织的目标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使职工的行动有了方向,而且增强了集体责任感.同时,由于在目标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实行参与管理和自我控制,目标、责任、权限、利益互相挂钩,就必然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动机,对工作产生兴趣,自觉地控制行为,极大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员工持股激励
员工持股激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激励的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在某些西方国家已经相当普遍,其出发点是实行产权多元化,激励员工在企业持股,利润共享.著名的威尔顿钢铁公司过去长期亏损,在全厂7000多名员工用3.8亿美元买下公司的全部资产后,当年就实现扭亏增盈4800万美元,其原因就在于员工持股增加了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他们迸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促使了企业效益的提高.
除此之外,还有危机激励.危机激励的实质是树立全体员工的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无论是在企业顺利还是困难的情况下,都永不松懈,永不满足,永不放松对竞争对手的警惕.唤醒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