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分析教学的策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10:29:48

小学语文阅读分析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分析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分析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 精彩导读 ————————————
  语文报社新网开通,参与活动,100%获得奖品和证书……
飞翔网明星会员火热招募
2011年中华语文网年度之“最”
2012年寒假专号导读
资源"备教模块"上线请关注
2012年寒假升格赛特别活动
—— 精彩导读 ————————————
  第四届第五届课堂教学大赛光盘3折特价……
2010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
2010各学段暑假阅读专题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
提供课件,赢点券,得光盘
2010各学段暑假作文专题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有“阅读”、“表达”两种基本课型.“阅读”分低年级“三五四”阅读教学、中高年级“三五四”阅读教学两种策略;“表达”分低年级“三五三”写话教学、中高年级“三五三”习作教学、“三五四”口语交际教学三种策略.
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一、三五四的含义
落实三维目标:
 一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是过程与方法
 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坚持五个贯穿终
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互相尊重,洋溢着爱和智慧.
文化育人贯穿始终.建设优秀的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探究体验贯穿始终.精心研究“探究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展示交流贯穿始终.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习惯养成贯穿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袖手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
经历四个教学环节
  自主识字 合作交流 品读领悟 巩固延伸
二、各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读识字
1、学习目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教学又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占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半以上,识字量大,内容也教为枯燥.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本学段的识字任务最重,识字量最大,识字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活动.策略的第一环节定为“自读识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个体的读书活动来自行识字,体现的是一种学习上的需求,情感上的主动性.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想读通课文,必须扫除生字的读音障碍,因此本环节的要达到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应当注意的是对读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达到以上目标即可.
2、操作要领: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这里提到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目的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愿望,让学生在强烈兴趣的促使下进行自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老师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来选用恰当的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这个地方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一句话、一幅图、一段声音、一个情境只在用得恰当,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如何指导进行自主识字是本环节的重点.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这种说法给老师提供了两个方面操作要领,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这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识字的任务,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学会哪些字,标画的过程就是在语言环境中跟生字初次见面的过程,这种方法老师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字.这其实就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在老师的组织的不同教学活动中自主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联系上下文猜字、请教同学或老师、查字典……让学生学会解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题,具备一定的识字本领.
可.本环节学习的主要任务识字,要给足学生学习时间.本环节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内完成.
3、自读识字环节注意事项
对读课文的要求不宜过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可.
本环节学习的主要任务识字,要给足学生学习时间.
本环节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内完成.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不是只知道这些大致的教学流程就可以了吗?是不是就只知道教学策略的大致环节就能贯彻好、运用好、体现好这种策略了呢?我想不是的,任何一种模式、策略的运用,都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分不开的,就拿本环节的“引导学生自读识字”,这里对老师们的要求是“引导学生”,这本身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去引导,从哪些方面引导?用哪些方法去引导?怎样通过引导使学生能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运用多种多样的精彩的识字形式,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识字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自主识字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读课文的要求不宜过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可.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一、学习目标:巩固识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操作要领:用多种方式交流认识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从策略中看不难看出:这一环节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交流的任务有两方面,一是自读识字的成果与方法的交流,二是初读课文的收获.教师此时要做的工作就是组织、引导好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检查、纠错、引导等教学手段来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识字交流
首先是组织学生交流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平时常用的如:小老师检查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读生字,读课文检查生字等,很多老师在这一环节积累了很多有趣的方式,下面提供几种供大家参考:
(一)交流方法
创设情境乐识字.
编唱儿歌助识字.
组织游戏趣识字.
一、创设情境乐识字.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熟字创设情境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还可以创设猜字情境,故事情境、小组比赛等等.
二、编唱儿歌助识字.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生字,还可以把一些生字编成顺口溜,让学生们一边拍手一边诵读,效果也十分好.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生字中的“停、篮、翅膀”,有的老师就编了下面一首生字歌,用上了“人来小亭边,停步看竹篮,竹篮竹子编,月亮在旁边.旁边有翅膀,一飞冲云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生字编儿歌和顺口溜,一方面提高识字的速度,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组织游戏趣识字.这是目前我们的课堂上常见的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 如:摘苹果、开火车、造火车、抢答等.其中造火车的游戏非常适合生字的巩固与积累.如按偏旁归类,复习一学期或一单元的生字时,老师先将“火车头”──共同的偏旁部首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动手寻找有此偏旁的所有生字,看谁的火车造得又快又长又好.
在组织识字交流活动时,老师可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条件好的可以充分利用课件,声音、图像;条件稍差点的乡镇学校、村小可以利用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教学,不论运用何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生字.
(二)注意事项:
1、要组织好学生认识倾听,并及时 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生字不宜过早从语境中脱离.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语文教学界前辈总结出的识字教学规律,至今仍然是指导识字教学的“至理名言”.
案例:
 我们在听《自选商场》一课教学时,教师请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商品包装上的商品名称,旁边的一位小女孩,熟练地读完了自己手上所有商标的名称.等她话音刚落,旁边听课的老师将她刚读完的最后一个商标名称“腹痛水”中的“痛”字写在听课本上请她认,不料她摇头说不认识.接着遮住“痛”字再写了一个“腹”,她还是不认识,又写了一个“水”(刚学过),她马上读出来了.最后当“腹痛水”三个字一起出现在她眼前,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小女孩响亮地读出“腹痛水”.可见,学生识字是要以语言环境为依托的,离开了语言环境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必然是耗时多而收效微.我们在设计交流识字环节时,一定要关注识字的层次性,从篇到段、从段到句、从句到词,让学生凭借多重语境和生字复见面后,再让生字独立出现在学生面前.
3、不宜对生字逐一进行字形分析.
新教材一二年级识字量大,编写者强调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增加生字的复现机会以达到巩固的目标,而非通过繁琐的字形分析来达成识记的目的.崔峦老师也曾说过:“认字如认人,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从我们教牙牙学语的孩子认字也有这样的经验:出现一个字,通过不同的方式强化他对字的印象,过不久,他就能从其他地方找出这个字,而并不需要分析字的部件组成.在这点上,有很多老师走过类似的弯路,每篇课文有十几个生字,一节课往往要用一大半的时间花在分析字形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费劲无奈.教学进度缓慢不算,而且识记效果不好,因为难点集中,再加上平均用力,所以事倍功半.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觉得一篇课文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典型生字进行字形分析,其他生字则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反复呈现,识字效果明显.
哪些字需要进行字形分析呢?一类是生字中有本课要新学的偏旁,一类是字形容易混的字,一类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识字方法的字.
读书交流 
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在组织学生进行初读课文收获的交流时,我们往往会用“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稍微深刻一点的还会再追问一句“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这些都目前十分流行的课堂新用语,我提出来并不是否认这些课堂用语,相反这些新用语的运用本身就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有利于学生发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我们的课堂上,老师们对这些用语的使用频率也是相当高的,怎样用好?这里还有一个教师教学艺术问题,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教学策略,我们可以用五分种的时间就能熟记其基本环节和操作要领,但要看实际在课堂上的效果,可能就会有千人千面的感觉了.同样是引导学生谈感受的一句课堂用语,许多年轻教师运用这些课堂用语只停留在邯郸学步的层面上,亦步亦趋机械照搬.仅靠形式上的趋之若骛是无济于事的,盲目地跟从,生搬硬套其结果是削足适履.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问“你学懂了什么?”学生可对课文作全景式的鸟瞰概括,也可作景点式的局域感知.学生感知后的信息交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切面,可谓竞相纷呈.遗憾的是教师对此往往是或听之任之,或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零起点教学,很少去考虑学生已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据此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其实是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整体知其实就是走了过场,走了模式,这是我们今后应用策略进行教学的一大忌.
“你有什么不懂吗?”这样的质疑,能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得到问的自由.这在我们教学中确实需凸显和弘扬,但问题是怎样不走过场,怎样建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而不浅尝辄止.现实的症状是学生应命而提,只会提些字、词、内容理解上的问题.有些老师往往缺乏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归类、筛选,只是对所提问题或者被动—一应答,或者让它们束之高阁,“质疑”后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缺乏对疑问作科学的分层处理、哪些是提出的当时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就能解决的,哪些是接下的课堂中要着重领悟的,头脑中没有一个正常的定位,使很多课的质疑走了形式.
总之,第二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合作交流的价值的体现,在于教师的点拔诱导,本环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三、合作交流环节注意事项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去交流.
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弱点及时进行诱导.
第三环节:品读领悟
一、学习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低年级阅读课中,品读领悟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个目标有三个,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对学生而言,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由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到能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继而通过读进行情感的表达.目标的确定循序渐进,旨在让学生拥有阅读的全过程.
二、操作要领:在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怎样做好“引导”和“指导”?
教师必须胸中有书
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
还必须做到心中有法
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倡导多读少讲,但并不是提倡一点不讲,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机械的、重复的去读、读、读,不关注读的层次和深度,不关注读的意义和进步,这样的阅读教学无疑是徒劳的.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和“指导”,强调了教师在这个环节里要做的事情,而且是必做的事情,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学习伙伴,而且是首席,应当带领学生走向文本,让同伴能有层次的去读,从读通到读懂,从读懂到生情,把每一次阅读的尝试都当做一次阅读能力提升的契机,语言语感发展的经历.在本本环节的教学中怎样做好“引导”和“指的”,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三个“有”:首先教师必须胸中有书.其次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第三就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法.
胸中有书:品读领悟环节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领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哪些词语、句子、段落是课文的重点.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胸中有书.教师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并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