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说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18:42:06

与小说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文章
与小说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文章

与小说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文章
(一)
  《鲁迅自传》简要地叙述了鲁迅从1881年出生到1930年的生活经历,包括了家庭、求学、工作和创作等情况,隐含着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和对反动势力的深恶痛绝.这篇自传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感情深沉.
  教学《鲁迅自传》,重点应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同时了解“小传”的文体特点,学习以时间为顺序写“小传”的方法.根据课文特点,我觉得采用“列表格、循足迹、悟精神”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先设计了如下的表格:
  时 间
  活动足迹
  变动原因
  思想精神
  我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表示时间和鲁迅活动足迹的词句,找出表明鲁迅生活变动原因的语句并加以概括,分别填入表中;然后通过交流、讨论,循着鲁迅活动足迹的变化来解读鲁迅精神.通过填表,学生快速梳理出鲁迅的活动足迹,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通过读表,学生很容易领悟到以时间为顺序的写法使本文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同时,还能直观地看出作者所写的都是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事件,重点突出,选材精当.这样,就很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在填表过程中,有的学生指出文中有些时间交代得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算了.比如,在仙台的时间,鲁迅说:“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日俄战争……”因为日俄战争发生在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因此,我们可以推算出鲁迅在仙台的时间大致是1904年至1906年.
  由于课文精短,学生在解读鲁迅精神时也会遇到困难,而这正是教师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好机会.我的做法是:先指导学生认真分析相关语句,体会其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查阅资料,对文中介绍得不够具体的地方进行充分讨论,进而得出结论.例如,在感悟鲁迅“弃医从文”的精神时,我让学生先认真品味重点句“(我)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然后指导他们阅读附文《〈呐喊〉自序》,并展开讨论.当学生在附文中了解到鲁迅所经历的“看电影事件”后,读到鲁迅说的“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这些句子后,就水到渠成地从“弃医从文”的人生抉择中解读出鲁迅身上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了.这种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感悟中学会了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了他们的语文能力,并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由毛泽东自述,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记录了毛泽东少年时代一些精彩的生活片断,高度赞扬了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文章耐人深省,语言准确幽默,富有个性.
  继续掌握“传记”的文体特点,了解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学习少年毛泽东可贵的精神是我为这篇课文设定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毛泽东,我还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观看《走近毛泽东》等文献纪录片,推荐学生访问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办的网站“毛泽东纪念馆”,新华网、人民网“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等专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毛泽东的生平简历、论文著作、诗词作品、书法手迹、影音资料等进行浏览下载、积累运用,让学生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获得有益的启示.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因为写作时代距今较远,有些内容学生们可能不好理解,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解决的教学难点.比如,在阅读中,学生们对少年毛泽东“为抗议老师打学生而逃学”、“因父亲当众骂他而以死相逼”、“违背师长的意愿偷读‘造反’和‘改良’的书”等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少年毛泽东的“叛逆”行为呢?教师应适当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认识到少年毛泽东的“叛逆”行为是针对封建教育和封建专制的,这在当时是进步的行为,进而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当今社会教育理念先进、师长作风民主,即使与家长、老师发生矛盾往往也能通过坦诚的交流来解决,不能简单地模仿少年毛泽东的“叛逆”性格,从而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的.又如,在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时,教师也应适当介绍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时代背景.这样,在学生读到诸如“我家分成两‘党’.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这类句子时,就能理解这是作者以政治家的身份,借用“执政党”、“反对党”、“统一战线”这些政治术语,形象而幽默地在介绍家庭生活中的有趣故事了.
  课文中还谈到了少年毛泽东读书的故事,教师可以对相关名著做简要介绍,并引导学生阅读附文《立大志苦修身》,进一步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读书经历,体会读书对毛泽东成长的影响,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
  (三)
  《第一千个球》是球王贝利自传里的精彩片断,包含“第一千个球”和“慈父和恩师”两部分.课文把这两个部分放在一起,是想告诉学生:贝利之所以拥有出众的球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与他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分不开的.文章充分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写得详尽生动,感情细腻.
  当前,港台明星的光环让七年级的追星族们炫目,学习这篇课文,正好能帮助学生们洗去浮华的幻想,引导他们更好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探究球王贝利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成才之路上,并力求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通过自读把握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然后引导他们理解两个故事间的联系,进而提出一个探索贝利成功原因的等式:一千个球=?+?+?……,让学生自主探索成功的含义.经过讨论,学生们从文本出发,列举出了诸如“出众的球技”、“清醒的头脑”、“谦虚的态度”、“不懈的努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家庭教育”等因素填写了等式,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们创造了比较宽松、和谐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避免了抽象枯燥的说教.
  这篇课文还写到了贝利对父亲的感恩,这也是很好的德育渗透点.为了借此引导学生去体会长辈的关爱,我设计了两道作业:1、从课文中可以看出,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谈谈你与父母相处时发生的故事;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模仿课文的写法,叙写一两个对自己影响较大的生活片断.
  在课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大家一起侃足球”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大家兴高采烈,有的谈起欧锦赛、世界杯,有的说到罗纳尔多、贝克汉姆,有的介绍了我国宋朝的蹴鞠,有的还模仿体育评论员进行现场解说,甚至还有即兴演唱《生命之杯》、《铿锵玫瑰》的……这样的活动使我深深感受到,只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表现、创造的机会,他们都是乐于学习的,而且,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不仅获得了不少有关足球的知识,而且锻炼了整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
  《少年爱因斯坦》节选自《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叙述了爱因斯坦少年时代的学习经历,既写了他小时候外貌丑、说话晚、反映慢等弱点,又写了他对音乐的早慧、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等优点,欲扬先抑,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真实的少年时代.
  对学习方式处在变革之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热爱科学等优点极具现实意义;而少年爱因斯坦与老师、大学生、叔叔交往的故事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甚至对我们这些参加课程改革的教师都具有启发意义.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积极思考的品质作为教学重点之一,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复述故事,一步步领悟少年爱因斯坦的优秀品质,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感受.
  这篇课文多处描写到少年爱因斯坦的眼睛.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充分表现人物心灵、反映人物性格,是肖像描写的重要方法之一.
  希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