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地理和生物知识点总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19 14:41:46

初中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地理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地理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地理和生物知识点总结
百度里很多呀 (收费的)

http://wenku.baidu.com/view/c9d6f4146c175f0e7cd13765.html这里有八上的第一章的。。 http://wenku.baidu.com/view/a5886209ba1aa8114431d966.html这是第二章。。

自己看书,做题目不就知道了吗?
我也是这样的!
这样比较有效果,因为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记得牢哈

这是我们中考前老师发的复习提纲,我要来了电子版,你还可以去这看看电子课本,联合学习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纲要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站得高,看得远。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

全部展开

这是我们中考前老师发的复习提纲,我要来了电子版,你还可以去这看看电子课本,联合学习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纲要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站得高,看得远。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公转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天)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四季变化;五带形成
(二)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三)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①比例尺的计算: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 →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
(3)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三、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2)气温的变化:
①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②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2)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4、世界的气候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影响:
a)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b)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海陆位置影响:
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
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① 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生活在不同热量带的人们衣着不同。
② 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③ 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四、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a)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
b) 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变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变快。
(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
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原因:
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
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亚马逊平原
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如北冰洋沿岸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青藏高原
原因: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2)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3)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乡村人中向城市迁移
(1)原因:
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语言和宗教
1、 语言:
世界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法语:法国、非洲一些国家
阿拉伯语:西亚、北非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产生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3、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房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小(稀疏) 矮 少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大(稠密) 高 多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大
14、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雪屋 严寒 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
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傣族微竹楼(高架屋) 潮湿,炎热多雨 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可以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沙漠吹来的热风。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五、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200多个
a)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b)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0个)
c) 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洲非洲)、土耳其(亚洲欧洲)、俄罗斯(亚洲、欧洲)、美国(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马(南美洲、北美洲)
d) 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国家主权范围的界线。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e) 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南北差异)
课本P89 图 5.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地图册P37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约占世界的1/5 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4/5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3/4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4
人口低增长 人口高增长
生活、教育水平高 生活、教育水平低
出售轿车、轮船、飞机、高档日用品等 出售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原材料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地图册P37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新西兰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别。
3、国际合作
联合国 总部 — 美国纽约 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6个主要机构 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 — 瑞士日内瓦 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和平、友谊、进步
国际红十字会 人道主义

收起

八年级上册资料?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
2、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两者的区别在于体内是否有脊柱(注意:不要把脊柱写成脊椎)。?
3、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最主要的两个特点是: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4、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水中运动...

全部展开

八年级上册资料?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
2、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两者的区别在于体内是否有脊柱(注意:不要把脊柱写成脊椎)。?
3、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最主要的两个特点是: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4、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5、鱼在水中生活,能使鱼体上浮、下潜、停留在一定水层的结构是鳔。?
6、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鳍、腹鳍和背鳍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决定前进的方向,并产生前进的动力。?
7、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做模型,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8、活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是在进行呼吸。?
9、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因为有丰富的血管。?
10、鳃丝既多又细,可以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
11、水由鱼的口流入鳃,又从腮盖后缘流出,其间进行了呼吸(即气体交换),其过程是: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丝流出的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2、鱼鳃有丰富的血管,鳃丝既多又细,这两个特点对于鱼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
13、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及尾鳍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终生生活在水中。?
14、海葵、海蜇、珊瑚等动物属于腔肠动物,其主要特征是: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5、乌贼、章鱼、河蚌、鱿鱼、蛾螺等属于软体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贝壳(可保护身体)或贝壳退化。?
16、虾、蟹,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做甲壳动物。?
17、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18、海豚、鲸、海豹属于哺乳动物,龟、鳖属于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19、动物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蛇具有鳞,昆虫具有外骨骼;○0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体内的各种呼吸器官,如蝗虫用气管呼吸,兔用肺呼吸;○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0;观察蚯蚓的实验:○1区别蚯蚓身体前端与后端的结构是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13节。○2用手抚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刚毛,它的作用是支撑身体,协助运动。○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灵活、快,因为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困难、慢,因为刚毛失去了作用。○4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使蚯蚓的体壁始终保持湿润,因为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
????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1、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2、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23、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这是因为雨水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24、蚯蚓、水蛭、沙蚕属于环节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这也是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灵活。?
25、家兔体温恒定的原因:○1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2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能力强;○3有完善的循环系统,输送氧气能力强;○4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通过调节维持体温恒定。?
????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他们都是恒温动物.???其它动物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26、兔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27、哺乳动物和鸟类属于恒温动物,其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28、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这与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属于草食动物。?
29、虎、狼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和犬齿,犬齿发达,用于撕裂食物,这与吃动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属于肉食动物。?
30、兔的消化管长,还有发达的盲肠,这与兔以植物为食相适应。?
31、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3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出现分化。?
33、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34、飞行的意义:○1扩大了活动的范围;○2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5、鸟类用于飞翔的羽毛是正羽,分布在身体表面,两翼表面,两翼最多,其结构特点是:羽轴硬,羽片呈平面。?
36、鸟的胸肌发达,其作用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7、家鸽的胸骨上有龙骨突,其作用是着生发达的胸肌。?
38、鸟类排粪频繁,其原因是:○1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迅速;○2直肠很短,体内不贮藏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
39、鸟类的身体里有多对发达的气囊,它的一端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其作用是暂时贮存气体,帮助呼吸。?
40、鸟类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两次气体交换的场所均为肺。?
41、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42、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4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
44、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45、昆虫的运动能力强,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
46、蝗虫体内气体交换的场所在微小气管与细胞间。?
47、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48、外骨骼的作用:○1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9、昆虫、蜘蛛、蜈蚣、虾、蟹都属于节肢动物;共同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0、脊椎动物中的青蛙、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其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蝌蚪经变态发育成为成蛙,此后成蛙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51、两栖动物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皮肤。?
52、世界水日3月22日
53、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是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3、骨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骨骼肌在运动中起着动力的作用。?
4、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关节面又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关节面的表面有一层关节软骨。?
3楼
5、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使关节灵活运动的结构是关节软骨和滑液,关节软骨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关节囊及韧带。?
6、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能收缩;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能附着在不同的、两根及以上的骨上。?
7、一块骨骼肌必须跨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节。?
8、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9、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0、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以上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11、屈肘时,肱二头肌肌群收缩,肱三头肌肌群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肌群收缩,肱二头肌肌群舒张;双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肌群、肱三头肌肌群都舒张;双手下垂提水,肱二头肌肌群、肱三头肌肌群都收缩。?
12、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需要有能量供应,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13、运动对于动物的意义: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贮食行为、社会行为等。(结合实例,要会判断属于以上哪种行为。注意: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之间的争斗)。?
15、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提供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16、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育儿袋吃奶、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金鱼,属于先天性行为;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喝牛奶、黑猩猩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
17、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羊、象、鹿等。?
18、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有的还形成等级。?19、白蚁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产卵繁殖后代的是雌蚁;保卫蚁穴的是兵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兵蚁的是工蚁;专职与雌蚁交配的是雄蚁。?
20、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最凶猛强壮的雄狒狒担任首领。?
21、作为首领的雄狒狒的权利: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责任: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22、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传递信息(给出实例,要会判断属于以上哪种情况)。?
23、一只蚂蚁找到食物后回到蚁巢,其他蚂蚁可以通过分泌物的气味找到食物。?
24、蝶蛾类昆虫的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上的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分泌的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因此,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25、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了《寂寞的春天》一书。?
2、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反映了两者吃与被吃的关系。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有增多或减少)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6、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这样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
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增长,因为○1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2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
8、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人们的生产活动一定要按生态规律进行。?
9、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1动物以生物为食,在体内消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排出二氧化碳、尿液等,又回到自然界;○2动物的粪便、遗体经分解,形成的二氧化碳等回到自然界。?
10、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1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1、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种生物就叫生物反应器。动物中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12、使某生物成为生物反应器,关键技术是使该生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
13、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的好处是:○1可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2可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3可节省很多建厂的土地资源,可用于绿化、美化环境。
14、仿生就是模仿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如: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15、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真菌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注意:菌落中的所有细菌或者真菌为同种细菌或真菌)。?
2、细菌菌落的特征: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3、真菌菌落的特征:菌落一般较大,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4、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首先要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置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就可以使用了。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的过程叫接种。通常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5、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其目的是将培养皿、培养基内混入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等杀死,排出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6、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外、寒冷的极地、炎热的温泉,都可以找到细菌或真菌,可见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
7、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即营养),有的需要氧,有的不需氧。?
8、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最早观察到了细菌。?
9、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否定了细菌是自然发生的观点。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10、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内容为高温灭菌。?
1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
12、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13、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菌是独立生活的。?
14、细菌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有些细菌还有荚膜或鞭毛,有些细菌则无。?
15、细菌的结构特点: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
16、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7、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因为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极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自养。?
18、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所形成的细菌个数是2nm,(m为分裂前的个数,n为细菌连续分裂的次数)。?
19、有些细菌能形成芽孢。芽孢的细胞壁增厚,个体小而轻可随风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成细菌。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一个芽孢只能形成一个细菌。(有些细菌不能形成芽孢)。?
20、馒头变质长霉,水果上长“毛毛”,那是真菌中的霉菌。?
21、真菌的主要特征:○1有单细胞的(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霉菌、蘑菇);○2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3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即孢子生殖;○4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22、青霉和曲霉的区别是:青霉呈青绿色(因为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扫帚状;曲霉呈黑、黄、褐、绿等颜色,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放射状。?
23、在夏秋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24、酿酒、做面包、蒸馒头都离不开酵母菌。?
25、酵母菌与细菌的区别是有成形的细胞核,?
26、蘑菇的孢子长在菌褶表面。?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无机物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二氧化碳等物质(即绝大部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3、有些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是利用死的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中的腐生。?
4、有些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中的寄生,利用活的动植物和人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不同的疾病。?
5、链球菌可以使人体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疾病。?
6、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7、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9、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藻类提供有机物,真菌提供水和无机盐。?
10、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有根瘤,根瘤是根瘤菌与植物的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无机盐(植物所需),植物则提供有机物。?
11、细菌也可以与动物共生,如牛、羊等食草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细菌可以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动物则提供细菌生存的场所和食物。?
1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
13、小部分细菌和真菌对人体有害,但大部分对人体有益。?
14、发酵的演示实验中,冒出的气泡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5、酵母菌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能量,其反应式为(如右)。?
16、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的酒精则在蒸烤中挥发了。?
17、乳酸菌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有酸味),从而使牛奶变成酸奶、蔬菜变成泡菜。?
18、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霉菌。?
19、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与繁殖,导致食品腐败,食品保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防腐。?
20、保存食品的方法:蘑菇→脱水法;腊肉→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咸鱼→腌制法;以上方法依据去水抑菌的原理。?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冷藏法;冷冻法;以上方法依据抑菌的原理。?牛奶→巴氏消毒法;肉类罐头→罐藏法;以上方法依据高温灭菌的原理。?防腐剂;射线法;依据灭菌的原理。?
21、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抑菌和灭菌。?
22、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能产生青霉素,可治疗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淋病。?
23、科学家把合成胰岛索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使之产生胰岛索(这里的转基因的大肠杆菌为生物反应器)。?
24、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许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照明、取暖或发电,同时废水得到净化。还有一些细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利用细菌可以净化污水。?
25、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可灭菌和抑菌,因此获得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26、用现代科技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生物分类主要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科、目、纲、门、界七个不同的等级(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植物的分类(见下图)。(注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分类等级要低于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是同一分类等级。)?按进化的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排列: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动物的分类(见下图):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排列: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4、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5、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大的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是最多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6、种内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内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7、分类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等级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种这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这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8、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9、马的分类(从小到大):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
10、桃的分类(从小到大):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的被子植物亚门、植物界。?
11、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提出了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为拉丁文,斜体字。?
12、《自然系统》是植物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对生物进行了分类,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研究生物的进化有很大的帮助。?
1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我国的裸子植物占世界的百分比最多,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位于世界前列。?
15、我国的爬行类占世界的百分比最少。?
16、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每种生物所有个体的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17、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8、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