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亥革命历史人物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23:20:06

关于辛亥革命历史人物故事
关于辛亥革命历史人物故事

关于辛亥革命历史人物故事
早年
  宋教仁6岁入私塾,17岁入桃源漳江书院,受县教谕黄寿彝和书院山长瞿方梅等人影响,淡薄科举功名,关心天下大事,萌生反清思想.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昌普通中学堂.翌年入学,“九省通衢”的武汉给他展现了一片新天地,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武昌花园山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田桐、吴昆等人议论时政,畅谈革命,决心走反清革命的道路.是年8月,黄兴到武昌,两人相识并从此成为至死不渝的挚友.不久,黄兴因激烈的反清言论,被驱逐出武昌,回到长沙.随后,宋教仁也回到湖南,为成立革命团体到长沙、常德一带做联络工作.   11月4日,宋教仁以赴黄兴30岁寿宴为名,与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等在长沙黄宅筹创华兴会.光绪三十年二月,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选黄兴为会长,宋为副会长.该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华兴会成立后,立即着手扩大组织,准备武装起义.宋教仁在华兴会的活动初步显露出卓越的组织才能.是年7月,宋教仁在武昌发起创建“科学补习所”,以此为掩护,在新军和学校中开展革命活动.是年,华兴会策划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在长沙、岳州、衡阳、宝庆、常德分五路同时起义.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的组织发动工作.9月,宋教仁回常德,在城内五省客栈设“湘西联络总站”.10月初,在常德笔架城举行的会党集会上被推为龙头,大家议定:起义时,会众扮作朝五雷山的香客,到笔架城边的文庙集合,听候指挥.11月5日,为筹备经费,宋教仁到长沙,发现起义事泄,湖南巡抚陆元鼎下令搜捕.是年底,宋教仁经武汉、上海登轮潜赴日本.
  同盟会元老
  光绪三十年12月13日,宋教仁到达日本.刚安顿下来,他就重新开始革命活动.首先,他筹创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三十一年6月出版.8月,在孙中山倡导下,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宋以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身份兼该报撰述.是年6月,宋教仁进入日本政法大学学习,次年2月进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本打算升入本科,后因生病而辍学.   光绪三十三年春,宋教仁潜返辽宁安东,筹建同盟会辽东支部,联络东北“马侠”李逢春等人,策划在沈阳发动武装起义,事泄,潜回东京.在东北活动期间,获悉日本企图吞并“间岛”的阴谋,他暂时放下革命联络工作,在日本友人片山潜的帮助下,打入日本从事阴谋组织活动的组织长白山会,冒着生命危险,侦获该会大量假证据.回东京后,他又查阅大量典籍,很快写出《间岛问题》一书,论证间岛及延吉地区自周秦即属中国领土.日本政府侦知此事,以五千巨金索购书稿,未遂.转递清政府,如获拱璧,清政府对日谈判,凭此书的有力论据而获胜.   
  宣统二年(1910)春,长江中下游流域革命力量骤增,宋教仁提出相应转移革命重心.年底,从日本返抵上海,于右任聘任他为《民主报》主笔,他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次年7月,宋教仁与谭人凤、陈其美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亲任总务干事.他亲自或派人来往于上海、两湖各地,积极发展中部总会分会,筹款,购买武器弹药,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进程.两湖革命形势空前高涨,终于导致武昌起义的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宋教仁非常高兴,他在上海大造革命舆论.通过发表文章和拍电报,积极敦促各国政府对中国革命严守中立,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体;对内则大力宣传革命的宗旨,说明“革命党之主义即声言在推翻恶政,出人民于水火之中”,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他积极策应长江中下游举义响应.他在《民主报》上发表《湖北形势地理说》,论述武昌的重要性,反复申言:“今天下之形势,重在武昌也.”激动之余,宋教仁对军政首脑大权旁落深为忧虑.10月24日,黄兴由香港抵上海,宋教仁与他“久别重逢,倾谈竞夕”,劝黄兴率第九镇新军夺取南京,并攻取江浙,以免受制于黎元洪,黄兴不听.28日,宋教仁与黄兴到达武汉.此时,都督政府的组织大体建立,宋教仁仅被胡锳所拉协助办理外交.此时列强已表示中立,外交无大事可做.宋教仁试图策动黄兴为湖南湖北大都督,未成功,他又转而从地方政权建设入手,起草《鄂州约法》,经审定,随即由军政府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共和制宪法性质文件,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精神.但当时并未付诸实施,黎元洪都督地位和权力并无减损.黄兴主持的军事,也景况不佳.宋教仁于11月13日离开武昌,决定赴南京开辟新的局面.
  为共和奔走
  宋教仁往来于镇江、上海,督促速攻南京.12月2日,古城南京终于宣告光复.7日,组成新的江苏都督府,宋教仁担任政务厅长.此时,已有十余省宣布独立,站到革命阵营,组织临时中央政府已属急务.宋教仁也急欲以此抵制黎元洪,但其正确主张不被理解,屡受挫折.在实行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问题上与孙中山也发生分歧,孙中山主张总统制,宋教仁主张内阁制.民国元年(1912)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宋教仁仅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许多人为宋教仁未担任内务总长而抱屈,他却说:“总长不总长,无关宏旨,我素主张内阁制,且主张政党内阁,如今七拼八凑,一个总长不做也罢.共和肇造,非我党负起责任,大刀阔斧,鼎故革新,不足以言政治.旧官僚模棱两可,畏首畏尾,哪里可与言革命、讲共和?”宋教仁很重视立法工作,很快就起草了一部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仍然主张内阁制,并被孙中山所接受.以后出台的《临时约法》,就是以宋教仁的《鄂州约法》和该宪法草案为蓝本的.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后,宋教仁于4月27日就任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他的兴趣在政治,立即开始实施他的政党政治理想.他让仇鳌等人创办《亚东新报》,“监督政府,指导国民,巩固共和政体,注重民国主义”,并以“桃源渔父”的笔名,在报上发表长篇论文.7月上旬,宋教仁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行为,辞去农林总长职务.7月21日,同盟会本部召开夏季大会,宋教仁当选为总务部主任干事,成为同盟会实际上的主持人.他加快了组织大党的步伐.8月25日,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派等党派,组成中国国民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选为理事长,宋教仁以仅次于孙中山和黄兴的票数当选为理事,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此时,孙、黄的兴趣和主要精力放在实务建设上,主持北京国民党本部的是宋教仁.是年底,国会议员选举拉开序幕.至次年3月,国民党获压倒多数席位.
  宋教仁遇刺
  袁世凯在陆征祥辞去内阁总理时,就曾请宋担任内阁总理,被坚决拒绝.民国元年10月18日,宋教仁南下省亲.沿途,他广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各地选举越来越有利于国民党,最终获胜似成定局,对宋教仁当选内阁总理的呼声也很高.民国2年3月上旬,宋教仁抵达上海,接到袁世凯发出的“即日赴京,商决要政”的急电.3月20日晚10时,宋拟由沪乘火车去北京.宋与送行的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一一握别,正要上火车,被刺客开枪射中,22日凌晨,宋与世长辞,年仅31岁.在死前,对身边的人说要提醒袁世凯“以共和为重”.他托黄兴给袁世凯发去一封电报:“北京袁大总统鉴:仁本夜乘沪宁车赴京,敬谒钧座.十时四十五分,在车站突被奸人自背后施枪,弹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势必至死.窃思仁自受教以来,即束身自爱,虽寡过之未获,从未结怨于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一毫权利之见存.今国基未固,民富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鉴纳.宋教仁.”孙中山挽联称宋教仁:“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