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篇关于评价苏武的作文,6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4 11:50:03

求篇关于评价苏武的作文,600字左右
求篇关于评价苏武的作文,
600字左右

求篇关于评价苏武的作文,600字左右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
苏武用他的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他用他的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苏武,在他身上,散发着一股为了国家利益而无所畏惧的气息.在匈奴时,面对卫律的不公平审讯,他从“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表现他对汉朝的忠心;面对冰天雪地,他决不放弃,啮雪咽旃,此志不渝;面对李陵言其家庭之不幸,“老母终堂,生妻去帷”,依旧不改其本色.即使在归国之后,未受到与匈奴提供的可相提并论的厚待,也丝毫未生谋反之心,坚守着对国家的忠心,展现着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节操.因此,昭帝遗言中还提到苏武“明习故事”和“奉使不辱命”这两点.可见,苏武为了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而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是多么深入人心.苏武不屈的性格,不是表面花俏的修饰,而是真真切切的行为.自古英雄多磨难,但磨难后才能真正了解英雄.
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但是苏武的忠诚里有没有愚忠的成分,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我认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