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3 17:26:13

生态文化的含义
生态文化的含义

生态文化的含义
区分含义:文化生态,生态文化,人文生态,自然生态,生态环境2006年12月15日 星期五 07:25 P.M.文化生态 = cultural ecology
生态文化 = ecological culture
人文生态 = humanity ecology
自然生态 = natural ecology
生态环境 =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三,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文化生态环境主要由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构成.“文化生态”,是指由构成文化系统的诸内、外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关系.
文化生态是一个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她既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包括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既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传统,又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面临文化创新的重要课题.文化生态建设既有文化产品硬件生产的任务,更有塑造美好心灵的软环境建设的任务.
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的是,人不但具有自然属性,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人不但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人类的居住空间,不仅是一个自然空间,同时也是一个人文空间,带有鲜明的历史传承性和鲜明的民族特性.因此,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界条件的总和的生态环境,除了生物、非生物、地理和人为因素之外,还包括文化因素.涵盖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等方面,还包括富于表征的内容的聚落形式和建筑风格等等.
文化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人类生存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又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生态.文化生态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质和品格的培养,以及不同民族性格与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人类破坏自己生活的文化生态,割断生活的历史文化传统,其后果可能不像破坏自然生态那样直接,但却会深远地影响到自身的发展.
20世纪是大工业时代,21世纪进入信息化时代和全球化时代,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变化.
大工业时代的文化是围绕着生产展开的,围绕生产展开的文化比较强调社会意志、团体意志和团体道德,它更多的是为了教化的功能而展开的.在全球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文化是围绕着消费展开的.围绕消费展开的文化更多地与休闲娱乐和个人意志的张扬相关联.
一个国家,商业化对于文化的提升作用是很明显的,但商业化也容易导致文化的低俗化.低俗化和文化的本质是相背的,低俗化的文化产品不可取.不可排除商业化对传播文明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历程中也应该堂而皇之地合理存在,然而,因为商业化是以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从而也会导致文化产品生产者追求受众群的最大化.有着很强的商业化操作痕迹的文化产品,不追求深度的意义、价值,只是供受众消费、消遣、娱乐.忽略了文化传播的精神文明的实质.商业性的大众文化的传播大大满足了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的现代人;而这种满足的结果又使文化的商业价值得到迅速飙升.两者相得益彰,互为因果.因为使用“大数法则”满足大多数人的内容得到优先对待.一切都是追求,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最高的收视率,最高的发行量,最高的点击率,最终赢得投资商的滚滚财源.然而,虚假的繁荣背后是文化生态的沙化.
文化生态需要平衡.曾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阿瑟•奥肯坚持一个基本立场:社会需要市场,社会必须约束市场;商业之外的各种价值都必须得到保护,以免受到金钱尺度这个潜在暴君的侵犯.
创新是有效的保护.用伽达默尔的话来说就是:“传统并不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现成之物,而是我们自己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在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规定了传统”.努力组建良好的新的文化生态环境,在扬弃地继承先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更为复杂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以新的成果来充实其内容、丰富其内涵、增加其要素,甚至重组传统的功能结构,使之成为具有崭新形态的、与我们的时代相适应并反映历史走向的新传统,从而把传世之宝与现代新观念聚合,并转化、升华为现实的巨大凝聚力和内驱力,使深厚的历史底蕴挥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生态文明的基本含义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
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
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
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
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
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
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很显然,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
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
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
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
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
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
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
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
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
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
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中世纪)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
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又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等等.但从生产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是
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
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
是占第一位的,所谓“物质中心 的观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随着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文明造成
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
和发展,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
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
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本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
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
了关于“增长的极限 的讨论,各种环保运动逐渐兴起.正是在这种
情况下,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
类与环境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
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也意味着环保运动由群众性活动上升
到了政府行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作为社会
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以及对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达成共识,可持续
发展的思想随之形成.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其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
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
纪议程》,更是高度凝结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由此可
知,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
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
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
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
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
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