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艺术类论文 > 教育资讯

艺术论文 :莫使艺术孤芳赏,勿让知音东流去[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06:08:39 艺术类论文
艺术论文 :莫使艺术孤芳赏,勿让知音东流去[1]艺术类论文
【找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内容摘要:未来高雅艺术市场的繁荣需要有一批年轻优秀的知音作为消费者,青年大学生正是高雅艺术的主要“购买力”。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有自身的特点,普通高校大学生也有自身的特点,艺术教育要使学生树立健康的艺术审美取向,引领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自觉成为高雅艺术的“知音”,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拓展高校艺术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关 键 词:高雅艺术 艺术教育 知音
  
  高雅艺术演出市场的真正繁荣与和谐,有赖于良好的导向、合理的运营、社会资金的赞助、市场的良性竞争等。但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培育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青年艺术爱好者为高雅音乐会的优秀听众,成为高雅艺术明天的购买力或消费群,才是使高雅艺术演出市场朝着更健康的方向迈进的内在动力。一个和谐繁荣的艺术市场,反过来又能提升全民族的艺术素养,培育民族文明风尚,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普通高校大学生是未来高雅艺术“知音”的主体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智走向完全成熟的时期,多年来全面广泛的教育使他们有着良好的理性素质。在这一阶段,已经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情感丰富的人,才有可能体会到高雅艺术中微妙、复杂、强烈的情感,理解艺术作品中崇高深刻的精神内涵、理性的结构张力和时代个人的美学倾向,才能感觉到艺术作品中文化血脉的共振。若不是如此,列夫·托尔斯泰为何会在听完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后号啕恸哭?傅雷先生晚年听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后,为何会发出“含泪微笑”的感慨?若没有一腔热血的爱国激情,没有强烈的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很难想象托尔斯泰会在音乐中找到如此巨大的情感力量。若没有学贯中西的学术底蕴,没有艰难人生的历练,没有冰雪高洁的人格,傅雷先生又如何能体会到莫扎特那晚年无从言说的苦涩呢?
  高等教育应该是使人一生受用的教育,而非一毕业所有所学都能转变成实际的需要,若一味追求高等教育的功利化,那么我们高等教育就与技校职高教育无异。高校的艺术教育看似“无用”,并不能在学生一毕业就体现实用价值,但是学生在大学阶段若接受了成功的艺术教育会使他们一生受用。让大学生成为高雅艺术的“知音”,可能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也许要等他们离开高等学校很多年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因为人的审美感受能力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地积累、完善和成熟。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始终保持发展的、长远的目光和胸怀,还要有坚定的信心与毅力。
  
  二、引领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自觉成为高雅艺术的“知音”
  
  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们在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学生对高雅艺术望而生畏、缺乏兴趣,而商业文化和庸俗歌舞却占领舞台和荧屏,部分学生盲目崇拜港台二三流歌星,与其痛心疾首甚至责备学生,我们不如先自我反思,想想自己的责任。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该用什么态度对待流行音乐?大学生是一个理性的文化群体,但同时也是一个散发着洒脱率性的青春气息的青年群体,他们对于一切新鲜东西充满好奇,他们勇于尝试和接受新的事物,他们无拘无束追求自由,甚至有点离经叛道,那都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相比较高雅音乐,一些流行歌曲轻松而有活力、鲜明且直观,直接表达了年轻群体的内心感受,年轻人很容易从这些音乐中找到自我认同,包括对爱情、对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等问题的认同。我们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完全没有必要把这看成“洪水猛兽”。我们与其让学生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误入“恶俗流行音乐”的圈套,不如郑重其事地开设探讨流行音乐文化的课程,让学生真正从历史、社会、文化和音乐本身去了解流行音乐,建立自己正确的对流行艺术的看法,进而获得能分辨良莠的理性判断能力。正如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说,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更多的人“拥有打开好音乐的钥匙,并且同时有对抗坏音乐的护身符”。
  流行音乐是亲切、随和、轻松的,但好的流行音乐和高雅音乐一样,也可以表达深刻的哲学思想,揭示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现实,表现内心深处真实强烈的情感。即使是最具叛逆精神的摇滚音乐,也是源自于人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在上世纪60年代反对战争关注尖锐的社会问题中走向鼎盛,在七八十年代对人性的自我反思中把自身推向了表达内容最深刻的一种流行音乐形式。著名的艺术摇滚平克·弗洛伊德的杰作《迷墙》,充斥着对战争、对人性压迫的控诉,那强烈刺耳甚至有点血腥的画面,不正让人想起了勋伯格的杰作《华沙幸存者》里弦乐器尖利震撼的声音吗?这两部独特的尖锐刺耳、令人绝望的作品,不是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痛苦绝望的时代,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人类永恒的精神吗?再有重金属摇滚“齐柏林飞艇”乐队的《通向天堂的阶梯》中表现出的“忧伤——无法遏制的愤艺术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