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艺术类论文 > 教育资讯

艺术论文 :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钢琴奏鸣曲[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10:16:35 艺术类论文
艺术论文 :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钢琴奏鸣曲[1]艺术类论文
【找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r Prokofiev,1891—1953),是20世纪俄国最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在柴可夫斯基等前辈之后,普罗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将俄国的音乐带进现代艺术的殿堂。他们以自己杰出的作品,再次证明他们在音乐上的创作才华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潜能。普罗科菲耶夫更以怪异繁杂的风格,具体呈现了俄国音乐从古典、浪漫走向现代主义的变化过程。
  普罗科菲耶夫于1891年4月11日出生在乌克兰的小镇松佐夫卡,自幼随母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虽然是一首仅有九小节的简单写作,但已显露出难得的音乐天赋。他13岁考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时,已写了四部歌剧、两首奏鸣曲、一首交响曲和许多钢琴曲。在音乐学院,他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在作曲和钢琴两个领域表现出色,并以优异成绩赢得鲁宾斯坦大奖。1918—1932年间,普罗科菲耶夫侨居国外,在欧美旅居多年,作为独奏钢琴家,他的巡回演出大获成功,并应邀作曲。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融合了古典传统与富于个性的创造,两者之间平衡协调。他最显著的特点是抒情性,他晚年的作品显得尤为深情动人。
  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独立于各派之外的音乐创作者,因为他的作品很难加以分类或定义,而且他本身从不隶属任何流派或创立任何乐派。他曾经对自己的风格加以分析,自认为他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古典的因素”。当时除了“新古典主义”作曲家的某些作品外,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古典化倾向最明显,尤其在奏鸣曲和协奏曲中,更表现出新古典的表征或模仿18世纪的古典风格倾向。
  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很有特色,如突然的转调、大胆的和声、强烈的节奏以及迷人的旋律等。这些特色从他的钢琴曲中清楚地反映出来,钢琴从一开始就是他创作时不可缺少的工具,他以钢琴来思考音乐形象。他是现代作曲家中以钢琴为表现媒体,且成果最为丰硕的作曲家之一。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曲不但继承了19世纪的钢琴音乐传统,还在钢琴这种乐器上,加上粗犷而有魄力的表现,缔造了一个新的钢琴音乐时代。继德彪西之后,在钢琴这个领域中,最引人注目、最具成果的要数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同时,普罗科菲耶夫还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具有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据说,他能轻易地弹出任何作曲家所写的困难乐句。他在钢琴演奏上的重要创新之处,是将钢琴视为打击乐器来使用。他在钢琴上寻求尖锐、犹如金属声般而又富于活力的颗粒性音色。弹琴时,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有钢铁般的手指,钢铁般的手腕,钢铁般的二头肌与三头肌。”他独到的现代钢琴演奏风格,为20世纪新古典主义钢琴演奏开辟了新的探索之路。
  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写有百余首各种体裁的钢琴作品,其中九首钢琴奏鸣曲是他钢琴曲中最具代表性、最优秀的作品,聆听这些乐曲便能了解普罗科菲耶夫整个创作生涯的风格变迁。《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1)是他1907年18岁之作。最初有三个乐章,后来进行了改写,1909年仅正式出版修改后的第一乐章,使之成为单乐章奏鸣曲。从原曲的写作年代来看,这首奏鸣曲很少有普罗科菲耶夫个性的要素,许多地方有拉赫马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影响,令人有浪漫派风格之感。曲中充沛的魄力与弱奏的效果,虽已显示出他晚年的风貌,但仍属于初期的习作。《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14)写于1912年,是一首由四个乐章构成的奏鸣曲,作者独特的个性化要素开始在这部作品中萌芽,比如,大量使用切分音型的轻快节奏和崭新的和声处理法,其中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的旋律要素中,亦有浪漫派的气息。
  1917年对普罗科菲耶夫来说是一个丰产年,那时他一个人住在彼得格勒的近郊,利用这个自我营造的宁静世界,他创作出许多作品。其中《a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28)与《c小调第四钢琴奏鸣曲》(Op.29)就是这个时期完成的作品。这两首奏鸣曲最初创作于1907年,因而在两首作品的标题下,均附有“出自旧笔记”的副题。为旧作修改润饰,是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中遵循的一种特有的方式。(Op.28)是一首单乐章结构的奏鸣曲式,由于小巧精美且富于戏剧性,而成为钢琴音乐会的珍品。(Op.29)则严守古典形式,由三个乐章构成,在内容上富于浪漫趣味,洋溢着冥想的气氛与抒情意绪,与前一首形成对比。乐谱上附有“为纪念M.A.史密特霍夫而作”的献辞,可能是为悼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人物而作的修订,乐曲之所以充满冥想的气氛与抒情意绪,大概也与此有关。
  1918年普罗科菲耶夫离开祖国,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为了在演奏与作曲这两种活动之间获得满意的平衡,他在西方呆了15年,度过了成功与失败交织的日子,作为演奏家他大获好评,受到欢迎,作为作曲家他却受到攻击,这种状况直到1922年以后才得到逐步改变。1923年他在巴黎写作的《C大调第五钢琴奏鸣曲》(Op.38)是一首意义深长艺术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