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艺术类论文 > 教育资讯

艺术论文 :中国内地流行歌曲发展轨迹管窥[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05:05:41 艺术类论文
艺术论文 :中国内地流行歌曲发展轨迹管窥[1]艺术类论文
【找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内容摘要 :自1976年至今三十余年来,流行歌曲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从单一到多元,并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特征和发展轨迹。

  关 键 词 :中国内地 流行歌曲 轨迹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流行歌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当代乐坛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大。流行歌曲从它诞生至今,每一个阶段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化,甚至思想,它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折射,其多姿多彩的风格,富有个性的演唱,既丰富了人们的艺术视野,又开拓了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笔者通过对改革开放以后流行歌曲发展概况的描述,梳理出一条流行歌曲发展的清晰脉络,并以此为基础吸收并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以期为流行歌曲更好地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解禁重放期(1977—1982年)
  
  1976年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百废待兴的局面。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首先是一批新作品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来。70年代末歌坛上主要流行一些电影作品的歌曲,如:《阿诗玛》《刘三姐》《洪湖赤卫队》等,还有一些“文革”前创作的优秀作品《我们的田野》《我的祖国》等。这些作品不仅让老一代人重温了过去美好的时光,也让年轻一代领略到了清新质朴的音乐。这时期的歌曲创作也活跃起来,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泉水叮咚》《祝酒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满山红叶似彩霞》《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军港之夜》《太阳岛上》《校园的早晨》等。这些歌曲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这一时期随着录音机在中国的普及,更为这些歌曲的传唱打开方便之门。歌曲内容反映了人们新的生活,反映了祖国的建设面貌。
  总体来说,这时期的流行歌曲唱法还是非常传统的,基本沿袭了抒情歌曲的正统唱法,并且许多都来自电影插曲,涌现出了大量歌手,代表人物如李谷一、苏小明、朱逢博、郑绪岚、谢丽丝、王洁实、索宝丽、牟玄甫等。在这些歌手中,李谷一和苏小明尤为突出。李谷一在她的演唱中大胆创新,听来更觉情真意切,亲切而清新,令人耳目一新,如代表作《绒花》《妹妹找哥泪花流》《心中的玫瑰》《乡恋》《客从何来》等。以《军港之夜》一举成名的苏小明,一方面得益于这首歌曲的创作方式,一方面得益于她的演唱。以往的军旅歌曲多以硬朗,雄健著称,突出军人特性,但这首歌曲以夜为背景,通过夜衬托水兵的梦,表现了温柔甜美的情绪,词曲结合亲切自然,旋律流畅朴实。苏小明在演唱此歌时,淡化了演唱技巧,用一种自然的声音低吟浅唱,与此歌的基调十分吻合,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两对著名的男女声二重唱歌手,牟玄甫和索宝丽,谢丽丝和王洁实。前者以演唱东南亚及我国台湾民歌著称,演唱亲切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作有《宝贝》《夫妻双双把家还》《蜗牛与黄鹂》等。谢丽丝、王洁实演唱风格清新明快,多以演唱我国大陆及台湾的校园歌曲,代表作有《校园的早晨》《外婆的澎湖湾》等。这两首歌曲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男女对唱的形式新颖,大受听众的欢迎。这时期著名的歌手还有郑绪岚,其演唱柔和甜美,代表作有《牧羊曲》《太阳岛上》。朱逢博的演唱甜美清亮,代表作有《满山红叶似彩霞》《橄榄树》。80年代初期和中期,中国歌坛许多知名歌手都出自东方歌舞团门下,如牟玄甫、索宝丽、郑绪岚、程琳、朱明瑛、远征、李玲玉等,他们为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发展壮大期(1982—1985年)
  
  1982年,电视在中国开始普及,金鸡百花奖和各种晚会陆续在电视上出现,流行歌曲的流传有了更好的渠道,许多歌手也通过电视使听众不仅熟悉其声也熟悉其人。这一时期各种港台地区的电影、电视连续剧开始进入内地市场,其中的主题曲风靡一时,这无疑也刺激了内地流行歌坛的创作。邓丽君、凤飞飞、刘文正、谭咏麟等一批港台歌星的名字为大家所熟知,这些歌手的演唱风格为大陆歌手所借鉴。这一阶段,大陆歌手的演唱有模仿港台地区的痕迹,风格也较单一,但各自的特点已具雏形。电视上也有专门的文娱栏目,推出流行歌曲和歌手,比如《九州方圆》栏目。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程琳、朱明瑛、成方圆、沈小岑等。程琳的演唱讲究吐字运腔,童稚的声音中带有成熟的味道,其歌曲大多偏向轻柔、甜美的特色,代表作有《童年的小摇车》《风雨兼程》等。朱明瑛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演唱风格成熟大方,含蓄质朴,音色醇美而柔和,她以演唱非洲和拉美歌曲出名,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代表作有《角落之歌》《莫愁啊莫愁》。这一时期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许多歌手的成名大多归功于翻唱港台歌曲,如朱明瑛的《万水千山总是情》,成方圆的《童年》,程琳的《酒干倘卖无》等。
  
  三、成熟实力期(1985—1994年)
   艺术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