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艺术类论文 > 教育资讯

艺术论文 :侗族大歌及其文化内涵[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08:48:23 艺术类论文
艺术论文 :侗族大歌及其文化内涵[1]艺术类论文
【找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摘要 本文从侗族大歌的表象入手,运用民族音乐学,文化人类学的一般考察与研究方法,通过对侗族大歌的支声复调、萨玛节、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考察、分析,得出侗族大歌其实是侗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实用功能为主体,审美功能为附加体系的一种社会需要。
关键词 侗族 祭祀 侗族大歌 文化内涵
Abstract Started from Dong’s Big Songs’ manifestations this thes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Dong’s Big Songs which is spiritual culture indispensable to Dong people, is a kind of social need with practical function as main body and aesthetic as addition by use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national music and folklore through deep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o Dong’s Big Songs’tone, Sama Festival and passing way.
Key word Dong sacrifice Dong’s Big Songs culture connotation
文化对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在贵州省又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地区的榕江,黎平,从江三县。这里高山绵延,平均海拔300——2000米不等,距贵阳市达400公里左右。可谓山高路险,交通不便。解放前侗族与外部世界联系极少,七十年代有些地方还被发现有“刀种火耕”的原始状态的生产方式。
一、侗族大歌的支声复调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一)支声复调。可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形容:一棵树在长到一定时候,分出枝儿来,当然这种枝儿和树还是个整体。具体音乐分析就是在演唱过程中,高声部的人逐渐脱离原来的调高,游离到另外一个调上,而低音声部仍然保持在起始的调上,形成两个或三个声部,这两个声部属于同宫系统内的不同调。这种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无复调音乐”的定论,意义非同一般。
(二)关于支声复调形成。这里列举2种学者观点及2种民间传说:学者观点(1)、由于“众人出多声”所致 [1];(2)、由“喉音佳者”创作得来[2];民间传说(1)、远古时期,侗族青年们在劳动休息时的说笑声引乐了百鸟百虫,百鸟百虫齐鸣,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又引起姑娘小伙们的兴趣,于是各自模仿,形成具有高低不同多声部大歌[3];(2)、侗族贫困青年倒鸟和老罕两兄弟在隐居山林时受蝉鸣鸟叫的启发,兄弟俩合作发明了双声唱法,并把这种方法教于世人,从此双声部大歌广为流传[4]。
(三)支声复调音乐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学者的考察结果还是民间传说,我们不难看出:侗族大歌是群体活动的产物。从歌唱起源的“巫术说”来看,那种被后人所描述的原始社会的生活模式在这里被有力证明:聚族而居、保持着神秘的祭祀行为。
可以这样想象:古老的先民们在农作物丰收时,他们跳跃、欢呼、甚至齐声吆喝;长期干旱或雷雨时,他们认为这是“天”在发怒,于是在族长的带领下,展开了大规模的祭天活动,偶尔一次巧合就促成了更多的人员参与和仪式的格式化。其中吆喝声,祈祷声逐渐演变成唱歌;乱糟糟的这么多人唱,多声部在不知不觉就形成了。于是,“祭天”就这样被侗族先民发明了。伴随着祭祀的发展与稳定,侗族大歌就有了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并在其民族的千百年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了,成为了侗族标识性的民族文化,具有了其民族性格,这种性格对其民族的进一步向前发展又作了方向性的规定。因此认为:古老的侗族大歌是侗族历史悠久的铁证,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得来的,是其民族生存发展的手段之一。
二、萨玛节及其文化内涵
(一)萨玛节。伴随着“祭天”活动的出现,另一种祭祀活动--“祭祖”也被开展起来。“萨玛”汉语的意思是“大祖母”,传说隋唐时期一位叫杏妮的侗族姑娘,在外族入侵时(有一种说法是官府压迫),杏妮带领族人奋勇抵抗几天几夜,最后不敌,跳崖身亡。侗族人为了纪念她,尊为祖母,寨寨修建饲堂供养、祭萨。有的地方一年一祭,有的地方三年一祭,祭祀时少则百多人,多达上万人。祭祀活动主要分两个部分:一、祭祠堂:全寨老少在饲堂前举行仪式请祖母(萨不是汉文化中的塑像,而是用一把半张开的伞代表),祖母请出来后,由德高望重,人丁兴旺,儿孙齐全的人抱着这把伞,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全寨人(有时,前有鸣锣开通的简艺术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