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医药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医药学论文:头颈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3:47:23 医药学论文
医药学论文:头颈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医药学论文
【免费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关键字:部位 局部 影像 出血 肿瘤 外伤 巨细胞 病变 报道
   摘要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uve granuloma ,GCRG)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病变,具有局部侵袭性,容易诊为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GCT)。本文就对头颈部GCRG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问题综述如下。


   关键词:头颈部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1953年,Jaffe首次介绍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CRG),认为GCRG为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良性病变,是外伤性骨内出血而引起的增生性修复反应,具有局部侵袭性。Jaffe的贡献在于提出GCRG是一种非肿瘤病变,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学者接受,但是对“外伤和修复”的说法提出质疑,因为并非所有的病人都有外伤的病史,有人甚至提出应当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这一名词删去“修复性”[1]。


  继Jaffe首次报道了下颌骨GCRG以来,相继有蝶骨、筛骨、颅底、颞骨、眶骨、颅面骨。手脚的小骨和四肢长骨等部位GCRG的个案报道。GCRG的发生率很低,约占骨良性病变的7%[1]。头颈部GCRG很少有人报道,原因如下:一是本病确实罕见;二是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尚不够全面,有待于深入研究[2]。


  【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对GCRG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以下几种学说:①外伤,Jaffe等认为GCRG是外伤引起骨内出血而继发的修复性反应[3],因此,病变中可见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着。但也有人提出患者的病变部位常无明确外伤史[3~5];②炎症,如同其他慢性炎症一样,在GCRG中巨细胞是作为异物巨细胞起作用。Katz和Hirsch认为GCRG是骨内出血的结果,出血后形成炎症过程,另外炎症也可造成骨内出血;③妊娠,妊娠有利于GCRG病变的发生和生长;④性别,女性发病率较高,也有人认为男女发病率无差别[4];⑤年龄,年青人居多,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6,7]。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和病变大小有关。


  1.颞骨GCRG。1974年首次由Hirschl和katz报道,主要症状有疼痛,局部包块,听力下降(常为传导性耳聋),面部麻木或面瘫,其它耳部症状有耳堵塞感和耳鸣,随着病变发展可引起眩晕[3,4,6,7]。除面部神经易受累外,三叉神经也可以受累,累及颅内可出现相应症状[2,7]。


  2.眶骨GCRG.可致突眼、视力下降或失明、眼球运动受限、视野改变、眼底水肿、内眦包块。累及颅内可有相应症状发生。


  3.下颌骨、上颌骨GCRG。可以有疼痛、局部包块、牙齿松动或吸收脱落等症状。


  【组织病理学】GCRG的组织特点:病变纤维化明显,基质中成纤维细胞呈椭圆形或梭形,并大量增生;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有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着;有类骨质或新骨形成,有较多炎性单核细胞。GCRG的侵袭性主要是由于病变中基质细胞增生而非巨细胞增生扩展所致[7]。


  【影像学】①X线检查:病变周围骨缺乏硬化现象,病灶境界清楚,病变部位无骨膜反应[3];②CT检查;表现为非特异性溶骨病变[6];③MRI检查;T1、T2加权均为低信号影像[6]。


  【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对治疗的反应可得出正确诊断,但是,应与骨巨细胞瘤(GCT)、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性棕色瘤、良性成软骨细胞瘤、骨纤维性结构不良、颌骨肥大症、非成骨纤维瘤、骨肉瘤相鉴别[1,6,8,9]。


  1.GCRG与骨巨细胞瘤(GCT):曾有人认为GCRG是GCT的不同表现形式,近年来通过DNA研究发现,GCT的巨细胞呈明显异质性,支持GCT为低度恶性肿瘤,除组织学已够肉瘤标准的划入恶性骨巨细胞瘤外,ⅠⅡ、级区分已无意义,应分别属于潜在恶性和低度恶性肿瘤,GCT的复发率为30%~50%,恶变率为5%~10%。由于GCRG与GCT之间临床和组织学特点有重叠[2,3],单靠组织学来鉴别很困难,应结合临床特点,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组织学分析,对治疗的反应来鉴别。①发病年龄:GCRG好发于20~40岁,而GC T好发于60~80岁[6],很少发生在20岁以前[2]。②发生部位:GCRG好发于下颌骨、上颌骨,其它部位少见[2,7],GCT好发于长骨,也有发生于颅骨的报道,但通过回顾复习,许多颅骨GCT的诊断不能成立[2~4];③临床表现:GCRG与GCT的鉴别要点在于对治疗的反应,GCRG术后复发率低,无恶变转移;GCT易复发,并有恶变、转移的报道[3,8,1医药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