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四年级 > 教育资讯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泉城说课稿[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09:02:53 小学四年级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泉城说课稿[1]小学四年级
教材解读:

  《泉城》是一篇写景文章,介绍了济南的一种风物特征。从文章的篇章表达形式上来看,本文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布局谋篇的;先概述后分述,先面后点;中间并列的分述部分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先交代泉的地点在哪里,再通过几个形象的动词来交代泉水的特点,如“珍珠泉”是“涌”,“五龙潭”是“汇注”,“黑虎泉”是“喷吐”,“趵突泉”是“冒”。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文本的总起部分是工笔细描铺成的,用“四个有的……”这样的整体描写让读者初步感受泉城的独特,这个文本跟其他文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间部分采用的是大量白描手法勾勒的。

  在写泉的文章中,老舍先生的《趵突泉》从语言表达上来说更胜一筹,那么这篇文章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借鉴从人教版教材编排的特点来审视。崔峦说:“根据教材编排特点,结合学生写作能力发展需求,写景类的文章必须要在四年级完成。三年级上册做到有物,下册做到有物、有序;在四年级上册,学生需要形成的是有物、有序、有特点。到四年级下册,做到有物、有序、有特点、有具体。写景类的习作文章基本到此结束,学生完成一个能力训练。”我们的学生刚好是四上,需要形成“有物、有序、有特点”的写景类文章的能力,这篇文章正好符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而《趵突泉》在苏教版中安排在四下的目的也在于此。由此可见,《泉城》的价值在于它的篇章结构更符合该年段的学生搭建写景类文章一般意义上的图式。

  从写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并学习写总分总,但是大部分到六年级还没掌握,运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以读促写太少了。”主要就是说的太多,写的太少。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语用的路径就是通过写来带动对内容的理解。在学本篇课文之前,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等总分总的写景类文章。那么,如果我们还从内容上来理解的话,就完全丧失了这篇文本的价值,我们把这篇文本定位于是写作的一个样品,(即王荣生博士对文本功能分类中的一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文本的言语形式,表达结构。)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不是学总分总,而是运用总分总的方式来写,实际上就是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框架,即图式式地练写。

  教学理念:

  1、以读促写,建立图式。

  李海林先生曾说:语文等于言语,等于语言的运用;语文教育等于言语智慧的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时候,转向了“一个中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点”,“两个基本点——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16字——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借鉴语言”,我们始终围绕为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而进行教学。我们把这篇文本当做写作的一个样品,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图式。

  2、建立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

  建构学为主的课堂就要关注学生学的完整性、连续性、层次性、交互性、再生性,真正展开学的过程,完成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

  本课将文本定位于样品,因此,本文的教学重在将学生的学作为重要的内容,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即雁荡瀑布的写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学会“济、剔、”等生字,联系语境、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理解“虎啸狮吼、明珠散落”等词语的意思。

  2、潜心会文,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3、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难点:

  是引导学生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教法学法:

  其实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行进中,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琢磨、习得则主要采用批注法和体验法。教师采用“情境引导”“移情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实现提供最大的可能。

  教学流程:

  一、揭题启课。

  教学开始,我这样导入:孩子们喜欢玩吗啊?到过哪些地方?玩完回来,最怕什么?预设大部分会说“写作文”课件:“写游记有妙招”,接着揭示课题并板书,随机教学“济南”,学生书写“济”字。

  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接揭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解决他们的困难——学写游记的妙招,简洁明了。

  二、读文解构。

  1、检小学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