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求:纸上谈兵 的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5:41:09

速求:纸上谈兵 的典故!
速求:纸上谈兵 的典故!

速求:纸上谈兵 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解 释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人匀十分讨厌那些只会~,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全部展开

解 释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人匀十分讨厌那些只会~,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近义词 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
反义词 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歇后语 军事论文;讲武堂里学打仗
灯 谜 《孙子》;军书;军事论文;赵括打仗
英 文 an armchair strategist

收起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 释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用 法 偏正式;作谓...

全部展开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 释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人匀十分讨厌那些只会~,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近义词 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
反义词 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歇后语 军事论文;讲武堂里学打仗
灯 谜 《孙子》;军书;军事论文;赵括打仗
英 文 an armchair strategist
典 故
文言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译文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收起

纸上谈兵,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东周列国志》。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军事空谈家,叫赵括.他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奢机智善战,为赵国立过大功,被子赵惠王封为马服君。赵括从少年时代起,就熟读兵书,善谈兵法,连他的父亲也说不过他,然而他的父亲却不以为然,认为他不具有真正的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为什么,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以极其严肃诓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而赵...

全部展开

纸上谈兵,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东周列国志》。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军事空谈家,叫赵括.他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奢机智善战,为赵国立过大功,被子赵惠王封为马服君。赵括从少年时代起,就熟读兵书,善谈兵法,连他的父亲也说不过他,然而他的父亲却不以为然,认为他不具有真正的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为什么,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以极其严肃诓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而赵括却把它看得很轻率,这就一定要坏事。"
赵奢的话不幸而言中,赵括果然在后来的长坪之战中一败涂地,四十五万赵军全部覆没。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取了韩 国的上党郡,韩请求赵国发兵取上党十七县,以抵抗秦国。赵国派遣大将廉颇带大军驻守长平,秦国也派大军向长平进攻。
面对强大的秦军,廉颇筑壁垒坚守,秦军屡次挑战,赵军始终按兵不动。两军在长平相持三年,不分胜负,于是秦国采取反间计,派间谍 携带千金贿赂赵国的权臣, 并散布谎言说:“赵将唯马服君最良,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为将,诚不可挡。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为秦兵所逼,不日将降秦矣!”这时赵惠文王已死,赵孝成王即位,赵孝成王对廉颇的坚守政策早已不满,又听信了谎言,于是撤换廉颇,让赵括接替了廉颇职位。
当时赵奢早已死去,赵括的母亲听到这个信息后,立即去见赵王,反复陈述赵括不能作将军的理由,仍没有得到赵王的允许。于是赵括走马上任,一到长平就把廉颇原来的计划全部改变,调兵遣将大举进攻秦军。
这时,秦王密派能善战的白起为上将军,取代了王龊。白起到任后,先在正面佯败后退,另外又布置了两支骑兵,迂回抄袭赵军后路,赵括不知是计仍然乘胜追击,直攻到秦军壁垒之下。秦军坚守阵地,赵军不能攻下。这时,秦军的一支骑兵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使赵军腹背受敌,另一支骑兵直攻军粮道,使赵军失去了根据地。秦军又出轻兵进攻赵军,赵军只好节节败退,临时筑垒固守,以待援军,秦昭王听说赵军粮道已断,亲自往河北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送往长平,阻绝赵国的救兵和粮草。赵军被围,马无粮草逾四十多日饥饿的士兵杀人相食.赵括分兵四队,轮番反攻仍不能突围。最后,以亲率精兵搏战,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失去主将,军心大乱,四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白起怕投降的赵兵寻机造反,便把战俘中年幼的240人放回赵国,其余全部活埋。
赵括空谈军事理论,不懂随机应变,长平一战断送了赵国四十万大军,使赵国元气大伤。
纸上谈兵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