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和长相思描写的特定景物分别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23:29:59

秋思和长相思描写的特定景物分别是什么?
秋思和长相思描写的特定景物分别是什么?

秋思和长相思描写的特定景物分别是什么?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诗写的特定景物当是:一年一度洛阳城的秋风.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特定景物当是: 秋蟋蟀悲鸣金井阑;薄霜寒气,竹席生寒;卷帘望月;无垠蓝天, 清水渺渺,浩汤波澜.
长相思·其二
作者: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1、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瑟:弦乐器.
2、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3、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
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蜀桐实即蜀琴.似古人诗中常以蜀
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这首特定景物当是:夕阳,暮色,花蕊笼轻烟;月华如练;雕饰凤凰的瑟;当年秋波眼;今肠断时,明镜前我的容颜!
评析: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
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
的怀念.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
理.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
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
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
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不知道兄台问的是不是这几首,也许我答非所问,但希望能对你有所提示吧.

长相思
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诗文解释】
太阳就要落山了,花儿好像含着烟雾,一片朦胧,月光明净就似洁白的绢,忧愁得无法入眠。刚刚停止弹赵瑟,手放在凤凰柱上,...

全部展开

长相思
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诗文解释】
太阳就要落山了,花儿好像含着烟雾,一片朦胧,月光明净就似洁白的绢,忧愁得无法入眠。刚刚停止弹赵瑟,手放在凤凰柱上,又拿起蜀琴想要弹奏鸳鸯弦。这首曲子满含情意,却无人能传达过去,愿它能随着春风寄到燕然山。思念你却那么遥远隔着青天。过去顾盼含情的眼睛,今天成了泪水的清泉。你要是不相信我相思肝肠寸断,回来时到明镜前看看。
【词语解释】
素:洁白的绢。
横波:形容眼神流动。
【诗文赏析】
本诗描写了相思之苦。诗人通过描写人物具体的活动,利用推想等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心情。而想用春风寄情更是一片奇情的表现。全诗充满了含蓄美,缠绵悱恻,令人感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
马致远(约1250-1321前后),元代著名散曲家,号东篱,大都人(今北京)人。早年热衷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漂泊生涯而是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元曲中的“绝唱”。马致远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这首《天净沙·秋思》被人称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修辞解释]
鼎足对:开头三句,每句写三种景物,词语结构相同,三句对应工整。
[赏析一]
七百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铺排景物的手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二十八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作品中前三句全都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径地; “瘦马”,是他所极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二十八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读者心头。作者所选择的自然景物也是那样的愁苦,任何一个漂泊在外的人,见此情此景,都会心情为之一动,油然产生归家之意。
秋思是指一种萧条、寂寞、悲凉的情思。这里的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黄昏归巢的鸦;在那小桥流水边,有炊烟袅袅的人家,但那是别人的家。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在这九个事物的前面,为什么都贯以让人生出无限凄凉的情思的定语呢?因为在那夕阳西下的路边,有一个沦落天涯的断肠人。从空间上说,这里的“景”是“天涯”之“景”,不是故乡之“景”;从时间上说,这里的“景”是黄昏之“景。这种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的景物,最容易激起人悲秋的情思,何况见到这些景物的人,又是一个有家不能归的天涯游子呢?此类联想不是对单一事物进行思维活动,而是将若干个看似无联系的事物、意象组合在一起,用诗人的情、意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意境。
诗中直接排列意象,不用关联词语,构成意境,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常见。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原本不相关的九个事物靠时空关系的处理组合在一起,就空间说,景是天涯之景,而非故乡之景,就时间说是日落景黄昏之景,从而渲染了萧条、肃杀的氛围,极充分地表现了秋思的主题。它以郊野日暮秋景,衬托游子思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情怀;“断肠人在天涯”点明整篇的主题。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全篇突出的艺术特
长期以来,此曲备受称道,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赞它为“秋思之祖”,王维国《人间词话》说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赏析二]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