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王阳明\亚里士多德\跑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并比较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8:06:54

培根\王阳明\亚里士多德\跑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并比较不同
培根\王阳明\亚里士多德\跑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并比较不同

培根\王阳明\亚里士多德\跑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并比较不同
中国古典哲学从春秋战果百家争鸣时代正式开始.以儒家为代表,在那个时代先哲们第一次模糊或者明确地提出了“理”的存在 -- 回答了第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比如儒家对“为什么要孝顺”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因为存在一个伟大神圣的东西叫作“人伦”.这里的“人伦”就是“理”的别名,具体表现为“礼”.高鸢的新浪博客
在此之前,人们浑浑噩噩,吃饭生孩子而已.在明确了“理”的存在后,大家眼前一亮:是啊,世间存在着这么个大道,所以我们要探讨它、举止行为要遵从之.故而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等人睿智地开启了中华文明对“理”的探讨 -- 这是“格物致知”的本意,不过这里的“知”局限于人际关系世俗尊卑等人伦层面[Hegel,Gesch.Phil.II,1825].高鸢的新浪博客
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大兴,极大地推广了孔子的思想:不仅仅是社会人伦,世间万物皆由“理”决定.如果能认知这个最高真“理”,就能理解宇宙中一切事物.到了明代,陆王心学不再满足于承认“理”的存在,而开始具体探讨“理”到底是什么.他们的结论是:“心既理”、“明本心既明天理”,从中衍生了“知行合一”(区别于之前的“天人合一”)、“格物至知”等观点.这个时期有人开始明确地研究自然规律,可以说是本土科学研究(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先声.高鸢的新浪博客
不过无论是程朱还是陆王,都满足于一个统一的“理”的模糊、唯象、定性的描述,他们认为一个统一的“理”可以回答世间包罗万象的一切问题.高鸢的新浪博客
再之后,因为清朝对汉文化的极大破坏和压抑,本土哲学不进反退.从1919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哲学思潮才再次开始活跃,直到1949年.这个时期主要是接受西方的哲学思想,跟古典的中国本土儒家哲学,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没太大关系.高鸢的新浪博客
仔细观察儒家哲学的顶点(理学和心学),会发现它处于古希腊哲学发展早期的水平:明确“理”的存在性,开始主动、有意识地研究“理”到底是什么,但是没有象亚里士多德那样更进一步地指出“理”的具体性和多样性.高鸢的新浪博客
亚里士多德敏锐地发现“理”分为生物之理(他本人其实是个生物学家,所以把生物之理单独列出)、科学之理(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等)、神学之理(宗教),后来美学(艺术)之理也单独被分开 -- 这是极端、极端重要的进步,使得对“理”的研究能够细分到各个具体领域,成为可能.雾里看花、试图对宇宙万物人伦物理统一描述的世界观,被亚里士多德在3000年前破除.同时这样对“理”的深入理解也从逻辑上、哲学上否认科学能够指挥神学或者神学能够干涉科学(例如“科学破除迷信”或者“不要研究天空中的物理”都是反智口号),限制科学的同时给予科学宝贵的独立性.高鸢的新浪博客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并不能直接引发现代科学的出现.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他的哲学体系、尤其是对古典科学的理解基本被扬弃.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是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Final causes),而Galileo认为万物运行没有“目的”.Bacon提出了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induction)的观点.Descartes明确提出“Final causation”(终极目的)的虚幻、定量描述的重要,等等.到了牛顿集大成,终于开始了现代科学的蓬勃发展.高鸢的新浪博客
从欧洲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哲学里的“格物至知”离开现代科学的距离是多么遥远.需要再连续出现Aristotle、Galileo、Bacon、Descartes.等等一系列这个级别的伟大哲人,然后才可能出现Newton.Hegel对东方哲学的评价不高,有其一定道理.孔子、程朱陆王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看起来了不得的摩天巨擘,和西方哲学史上的伟人比,确实从某种方面说低了一个档次,大致相当于Boyle这种第二流人物的贡献.高鸢的新浪博客

请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