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6:23:34

关于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论文
关于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论文

关于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论文
仅供参考!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而被确立起来,是人的存在的现实表征和确证.
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观和确证.首先,实践的动机包含着人对自然限制的突破和超越.实践观念作为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的观念层面上的有机统一,它不仅体现着来自对象世界的他律性规定,即“不能做什么”的客观限制,而且同时体现着来自主体自身的自律性
规定,即“应当做什么”的价值取向.二者的内在契合才决定了人们的当下选择,即“必须做什么”.但是,只有主体尺度的规定才真正显示出属人的特质.实践结果中所包含的那些无法被归结和还原为.客观必然性和自在世界的“剩余”规定,最终只能来自主体的价值尺度.其次,实践的过程及其产物使人的本质力量以直观的方式得以显现.所以,马克思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页)人们正是在实践的客观结果中直观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8页)这里所谓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人的实践活动所建构的产物,积淀并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以其双重品格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特质.人的存在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得到规定,诸如语言、思维、制造工具、符号、理性、心理、情感等.但它们无法从总体上体现人的全部特质,相反,它们却都是有待被进一步界定和说明的,因为这些特征都带有外在的和描述的性质.追溯它们更根本的前提,就无法回避实践范畴.对于这一切属性来说,实践才具有本体的意义.列宁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页)实践的普遍性品格不仅体现在参与实践的背景知识所具有的抽象普遍性特征之中,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作为实践者的个体所积淀和浓缩了的类本质,即人的类的普遍性.马克思写道:“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元机的身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这种普遍性在主体方面主要表现为个体的人通过文化符号获得的人的本质力量和类的一般能力;在客体方面则主要表现为自然界的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都能够被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象化,从而进入人的视界,成为人们自觉把握的内容.可见,实践的普遍性特征凸显了人对物的超越关系,标志着人的特质的生成.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则表征着人的此在性,使人的存在成为具体的和历史的规定.
“劳动创造了人”的命题意味着实践对于人的存在所具有的逻辑先在意义.恩格斯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劳动对于人的历史生成所具有的前提意义,不仅表现在人类起源方面,而且表现在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成方面,它构成人类赖以存在的须臾不可离的永恒条件.马克思说:“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页)因此,恩格斯把劳动看做造成“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的命题只是一个人类学本体论命题.离开这一视野去解读恩格斯的命题,就必然会陷入悖论.而这一命题的独特视野所彰显的“劳动”对历史生成的前提意义,恰恰印证了人的实践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和不可剥离的联系.因为从哲学上说,“劳动”也就是“实践”.
正是基于以上理由,我们把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这一理解,对于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具有本质的意义.因为以实践为前提和内在基础建构整个哲学体系,就意味着使哲学真正回到了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