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如何建立“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概念的?字数在1500字左右; 100字的内容提要; 2-3个关键词; 两篇参考文献.我只要1500字不要太多最好是自己写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15:35:52

马克思是如何建立“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概念的?字数在1500字左右; 100字的内容提要; 2-3个关键词; 两篇参考文献.我只要1500字不要太多最好是自己写的
马克思是如何建立“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概念的?
字数在1500字左右;
100字的内容提要;
2-3个关键词;
两篇参考文献.
我只要1500字
不要太多
最好是自己写的

马克思是如何建立“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概念的?字数在1500字左右; 100字的内容提要; 2-3个关键词; 两篇参考文献.我只要1500字不要太多最好是自己写的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87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上,中国政府宣布自己在1956年代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断言初级阶段至少一百年.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方面的内容有: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与经济基础.
  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六、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七、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八、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十、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
  十一、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
  十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
  十三、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
  十四、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
编辑本段
鲜明特点
绪论
  凡是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那么他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就具有了以下特点:
一、承认历史,尊重历史
  一、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承认历史,认为历史正是所有事物的来源,这本身就解决了哲学中的一个命题——事物的来路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必然有其前身或者前因,而我们的现今都是前身或前因的变化或后果.也许大家要问:这个问题简单,难道现实中还有不承认历史的情况么?怎么没有呢,事实上是有的,比如我们有时就批判某某数典忘祖,甚至有怀有阴暗丑恶的目的的人不但不承认历史、而且还歪曲篡改历史.那些不承认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一心要把台湾分裂出去的人不就是数典忘祖吗?日本国的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不承认历史上的侵略、篡改历史的行为不就是不承认历史吗?还有现实中有的人达到一定的地位后,就羞于提及原来的穷困状况,甚至在众人面前和自己老实朴素的亲人不敢相认,这也是不敢面对历史的一种表现.看来承认历史有时还是需要勇气、正气和骨气的.
  只有首先承认历史,才能够尊重历史.尊重历史有很多表现:承认历史的真相,承认曾经的错误、承认先人的功业和成果、承担应有的历史责任、享受应有的历史权益等等.牛顿曾经谦虚地说:“我可能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许多巨人肩膀上的缘故.”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坚持了历史的观点.难道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和条件不是从先人那里继承而发展的吗?天才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的,而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承认曾经的错误,那是流氓和无赖;不承认一个国家既有的领土和主权,就会有侵犯别人的借口;不承认法理上的顺承关系,就会有逃避承担责任的行径……看来,不承认和尊重历史,不仅是态度上的问题,还可能会产生严重而错误的后果.
  尊重历史,肯定祖先的丰功伟绩,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才能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今天有不少人,从生活富裕的狭隘角度出发,加之对本国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存在不满,有着比较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缺乏爱国爱人民的崇高品格,民族根性彻底失去,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哀、人性的悲哀.
二、联系历史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联系历史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是如何运用历史的问题.
  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
  首先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就会有更强的理解力和包容性.有一句话:“历史造就英雄”,这也是历史的观点.这就是什么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什么样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历史人物造就的历史事件,我们今天很多人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只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可能很好理解了.比如: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而发动玄武门事件.古代人为了争夺皇位竟然杀掉自己的兄弟,多么地残酷!其实只要了解了当时的两种势力的形成、差异和水火不容的情势,就会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已,势所然也.比如毛泽东为什么会发动文化大革命,今天的人很多都不理解甚至痛恨.实际上只要联系毛泽东本人毕生追求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对共产主义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当时国际、国内复杂的严峻形式,你也许就会对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核心集团发动文化大革命有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文化大革命的本意和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在选择形式上存在缺陷,使得后来发展的情况和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恐怕也是毛泽东所始料不及的.
  其次,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形势,分清利弊,从而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有一句话,叫“审时度势”,这也是一种历史观点.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开展什么样的工作,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乱来的.在国家危亡、民族患难的时候,我们就要把保家卫国、解决民族危机当成首要任务.在我们贫穷落后、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发展生产、解决温饱当成工作的重心.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就要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如果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候发动群众闹革命,那就是民主革命、进步的革命,是大英雄;如果在国泰民安、政治清明的时候,发动群众“闹革命”,那就是反革命、疯子,这样的道理,大家是很容易理解的.运用到一般的问题上,也是这个道理.比如,我们要创立一个公司,首先就要调查研究:产品需求问题、人们消费习惯问题、生产原料问题、设备问题等等,这都是历史条件,只有考虑周全了,我们才能获得成功或者更大的效益.
  再次,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才能谦虚吸收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少走弯路.被前人通过实践而证明了的理论和经验,我们要毫不怀疑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古人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都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实践换来的经验,一定要加以坚持和发扬.国兴于清明,毁于腐败、兴于团结,衰于分裂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无数次证明了的不变真理,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不能蹈前车之覆辙.有一句话叫做“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也许可以忘掉仇恨,但决不能忘掉教训和敌人.
三、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
  三、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这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
  运用历史的观点,归根结底还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是接受还是摒弃、是褒是贬、是全盘否定还是有选择地利用,这是我们必须做出抉择的.纵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认为:借鉴历史经验、立足历史条件、顺应历史趋势、做人类历史发展的推进者,做最崇高的理想的实践者,这就是一个革命者应该采取的科学的态度.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我们要坚持同一切非历史唯物主义者作斗争,这就是:有选择地继承、发扬历史理论和经验,反对全盘否定.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连续的动态过程,割断历史去看待和处理问题,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凡是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理论经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凡是被历史证明有错误的和有害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抛弃和改正.否则我们就会重犯错误,重蹈覆辙,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人力和财力.我国就发生过也许仍然存在着“全盘西化”、“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潮,这是非常有害的和危险的.
  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脱离历史条件的空谈蛮干.“实事求是,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主义和唯物主义是有机联系、浑然一体的.坚持历史主义,必然坚持唯物主义,必然反对官僚主义、主观臆断,反对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空想和蛮干.尊重客观形势、尊重客观实际,才能制定出符合规律的方针路线,我们的事业才能胜利,我们才能尽可能地少走弯路.毛泽东当初设计的农村公社——“吃大锅饭”,就是过高地估计了当初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在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科学的预算和纪律要求的保障下,采取了过于理想的社会模式,从而使得很多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消积怠工、投机取巧,使得许多管理水平低下的人走上领导者岗位,加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破坏等因素,从而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
  认清历史形势,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时机,敢于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念,也要防止那些“教条主义、保守主义”等呆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行为.不能清醒地认清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不敢变革或不愿变革,也可能坐失发展良机,给以后的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如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形势日趋复杂、能源日益紧张、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腐败势力十分强大、道德认识存在多元化矛盾化等等情况下,如果不能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及早采取加强国防、反腐倡廉、利民惠民、统一思想、加强德育、发展周边关系等一系列果断措施,必然会给我们将来的事业带来难以控制的损失.
编辑本段
辩证性批判
  马克思并没有赋予自己的哲学一个具体的名称,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但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在不同场合把自己的哲学学说称之为“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将费尔巴哈之前的唯物主义都称之为“旧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相对于旧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它既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又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但这并不是说它们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称之为辩证的唯物主义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的唯物主义也可以,名称和内容并不能画等号.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反复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重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说,在历史主义的方法中涵盖着辩证方法的原则,在辩证方法中涵盖着历史主义的内容,二者是统一的.但是,受原苏联哲学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哲学教科书人为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它在社会历史中的运用而已,这与马克思的原意不符.
编辑本段
意义
  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规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可参考文献:
  《列宁选集》,1960年、1975年,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02年,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人民出版社.
  《斯大林选集》,1979年,人民出版社.

脑残之后建立的

内容简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发现。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揭开了覆盖在人类社会有机体上的帷幕,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他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驱逐出去,从而第一次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唯一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问世以来一百多年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论:历史唯物...

全部展开

内容简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发现。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揭开了覆盖在人类社会有机体上的帷幕,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他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驱逐出去,从而第一次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唯一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问世以来一百多年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论: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三卷,第704—705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最先系统地表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但未直接提出唯物史观概念,他们只是说“这种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按照通常理解,这种“历史观”当然就是指唯物主义历史观,简称唯物史观。此后马克思,更多的是恩格斯,在许多场合下都一直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概念。在1859年的《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中,恩格斯直接说德国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在1870年《德国农民战争》第二版序言中,恩格斯声明:“这个唯一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不是由我,而是由马克思发现的”。 1877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引论中说:“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888年恩格斯还在致考茨基的信中说:“摩尔根己的研究领域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到了1890年,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突然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术语,用来批评当时的德国青年不热心于艰苦的研究工作,而只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套语,来掩饰自己历史知识的贫乏。接下来,恩格斯在1892年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中,再次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希望不可知论者和英国的庸人不要对这个名词过分感到吃惊。不过在该书正文中,恩格斯还是把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称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1893年,恩格斯在致友人的信中又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问题。
从上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提出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在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恩格斯与马克思一样只是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概念,而没有用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恩格斯直到晚年才开始启用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 “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今新历史下的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在国际风云变幻之中岿然不动,带着2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又开始了新世纪的长征。这一景象与发生在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对比。它们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表明,是否坚持和全面准确地运用唯物史观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因此,完全可以说,中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在一定意义上与我们能否正确坚持和科学运用唯物史观密切相关。
面对新的世纪,首先需要科学总结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尤其需要对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确立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个总的经验性的结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取得,正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正确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结果。而诸如搞个人迷信、忽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的错误、片面否定市场经济而把计划经济奉为唯一经济体制的错误,还有脱离生产力水平片面追求绝对平均从而导致平均主义和贫穷普遍化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系列错误和过失的产生则是偏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
其次,科学地运用唯物史观,正视时代条件提出的挑战,努力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
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在现阶段中国有其客观必然性。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实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验证了经济决定作用的正确性。但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以及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充分表明:如果听任市场经济主体根据其直接的利益要求去交换和竞争,市场经济的运行不仅无助于公平的体现,而且最终也必然会带来对效率的破坏。如果只顾及眼前利益,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就会带来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严重后果。应该看到,就用了短短20余年,生产盲目性和生产过剩现象的恶性发展、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恶化、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拜金主义思潮的恶性泛滥、社会腐败的逐渐蔓延、社会丑恶现象的滋长扩散等等市场经济的负面现象,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而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由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条件所决定,我国目前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政府政策的积极鼓励,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这一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将会进一步提高。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现阶段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是完全必要的,但也应该注意到,所有制结构变化的重要意义决非停留在经济意义的层次上,它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中国社会政治、文化一系列的重大变化。由此,如何保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地位以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已经成为关心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人们共同思考的重要课题。
新的世纪,全球化的浪潮正风起云涌,逐渐加深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全球化一方面是世界科技进步和国际交往扩大与深化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张的企图,后者体现了全球化的实质。同时,我们也看到,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其中包含有众多的政治、文化因素。全球化的发展在对各个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其政治和文化发生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必然会因为全球化进一步深入而逐渐增加和扩大。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突出地摆放在我们的面前。
如何科学解决现实提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它从未曾提供解决问题的一劳永逸的答案。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简单地套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我们所要遵循的应该是唯物史观所倡导的最根本的思想认识路线,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相反,在对当代社会实际的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回答。我们相信,只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科学地坚持、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定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
参考文献内容里面有自己写吧

收起

你是北航的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