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新文化运动12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7 01:06:14 字数作文
新文化运动12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新文化运动1200字作文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在大家眼中的医生是怎样的职业呢?(点一个)

  也许在大家的眼中,医生是一个和蔼可亲、一丝不苟、以救人为荣的形象。但是在新文化运动这个时期,医生似乎可不是什么好惹的。

  历史上有这样的两个著名医生。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鲁迅。前者转行去干革命,让清政府与列祖列宗完美团聚,另一个,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之一—鲁迅先生则转行当了作家,骂的当权者有了一种当了畜生的感觉。

  正所谓乱世出大师,不好的环境总是可以把一些人的潜力挖掘出来,成就更大的业绩,文化也同样,往往时代越动乱,文化越繁荣,大师也便越云集。

  那么当时文化的繁荣可以怎么反应呢?随便把当时的一个二流文人给拉出来,到了今天也绝对是一个泰斗级的人物。从而可见新文化运动时文化的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文化和封建文化之间的矛盾。其产生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大肆叫嚷复辟帝制,在文化思想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于是,在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的组织,整个就只差一个孔子大学了。这时,复古的逆流看似浩浩荡荡。然而在经历了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潮得到了传播,老百姓可没有当初那么好糊弄了。许多走在时代前面的知识分子在文化思想领域以笔为枪,掀起了一场新的斗争,主要人物有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

  当时,陈独秀是第一个吹响号角的人,可是,光靠他一本《新青年》有什么用呢?再厉害也不过一个小小的阵地而已,要想成功,基地可是必须。

  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是北京大学,而校长是蔡元培。当然,他的身份绝对不会只是一个“校长”这么简单,毫不夸张的说,蔡元培之于北大,甚至是中国教育就相当于华盛顿于美国,毛泽东于新中国。

  那时的北大,与其说这是一所大学倒不如说是一座衙门,校长更是享受内阁大臣的待遇,校园里一片乌烟瘴气。蔡元培到任后见如此情况,首先认为必须确立北大的办学方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行动。最终成功。

  有了基地和阵地,新文化运动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其掀起的时候,恰值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革命后的第三天,即1917年11月10日,后来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胜利发展,中国舆论逐渐明朗起来,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先进分子,积极宣传十月革命,甚至包括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对这场革命采取真诚欢迎的态度。

  新文化运动是一群先进知识分子的呐喊,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大都成为了大师级的人物。通过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知识分子们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这些思想得到发展,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和动员的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甚至起到了拯救国家和改造社会的作用。

  而新文化运动的最终绝对不是结束,而是一个真正的开始。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在大家眼中的医生是怎样的职业呢?


    初二:陶奕辰

新文化运动

9、《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宣传阵地、活动基地、代表人物及著作、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政治上: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破坏共和,破坏民主。

(2)经济上:1914年后,西方列强忙于

(3)思想上: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的影响。

袁世凯倒行逆施,尊孔复古引起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不满。

2、概况:

兴起时间:

1915年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抨击尊孔复古逆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4、曾发表《狂人日记》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5、新 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有( )

①“自强” ②“民主” ③“求富” ④“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7.近代中国首先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物是( )

A.胡适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

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该文应发表于( )

A.维新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2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请回答:

(1) 请你判断陈独秀发表此(材料1)观点时的社会背景。

(2)材料2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阵地是什么?

(3)材料2反映出陈独秀的什么精神?和他并肩战斗的主要战友还有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评述

曾琳

(B2400050-5 会计1202 1208010406)

摘要: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极高评价,然而,这次运动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抹杀以及导致中国文化断层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应该要理性看待。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思想革命 文化断层 德先生 赛先生 打倒孔家店 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起源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此次运动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标志,以“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为旗帜,在其前期(1915-1917)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后期(1919-1923)则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运动背景概述

1. 经济方面

统文化的六项主张。

1917年2月,蔡元培、吴稚晖、黎锦熙等组织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主张“言文一致”、“国语统一”,催促北洋政府公布国语。此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他提出八大主张:需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需讲求文法;不做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1918年,钱玄同亦发表文章《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他在文中说:“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而在伦理方面,随着西方社会废财产、废婚姻之说流入中国,新文化运动也开始号召青年从旧家庭旧习俗旧制度中解放出来,批判遵循儒家伦理和传统礼教的中国人没有独立人格,与民主共和制度不相容。

2. 后期:无产阶级思想革命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两篇文章,赞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新的序幕。新文化运动开始转向无产阶级立场,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了反对帝国主义文化、封建文化的中坚力量。自此,新文化运动成为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为指导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三、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1.正面影响

首先,必须承认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是显著的。新文化运动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尤其使后期引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与动员的作用,极大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以及新文化的传播发展又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则在中国撒下了无产阶级政权的根基。

新文化运动在推动民主和科学进步以及传播无产阶级思想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和意义。

2. 负面影响

纵然新文化运动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也并不代表它没有局限。

新文化运动提倡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西化。国学在新文化运动中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反观历史,在古代中国鼎盛时期,“东学西渐”时常发生,然而为何在新文化运动中却要反过来打击自己的文化?为何竟然宣扬起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不得不承认,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如今中国的文化断层。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并未解决中国的任何实质问题,中国的专制集权仍然根深蒂固而从未被根除。从这里来看,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失败的思想运动。

四、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里程碑地位是无庸置疑的,但现在的人们也应该将理性的目光投向被其踏在碑底的国学。传统封建思想固然已经不适应于当今的社会,但传统的伦理纲常、忠孝观念、崇尚礼仪等思想难道也已与时代脱节了吗?在各种价值观互相交融、形形色色的文化相互碰撞的现代社会,这个问题更值得我们全面、理性地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颐武,《文化批评:中国的国民性真的很丑陋吗?》,人民网-文化频道2009年3月25日

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来,《毛泽东选集》

4.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 赵立彬,《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世纪20-4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三联书店,2005

6. 方志彤(Achilles Fong),《从意象到惠特曼主义的中国新诗:新诗试验的失败》(From Imagism to Whitmanism in Recent Chinese Poetry: A Search For Poetics that Failed)

7. 钱玄同,《钱玄同日记》,福建教育出版社

8. 王玉华,《论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旧史学的批判》,《济宁学院学报》2007年

10. 沙健孙,《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文化》,《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

12. 冯骥才,《鲁迅的功与“过”》,《收获》2000年

对近代史课堂的建议

1、表演历史剧这个形式真的很好,典型的寓教于乐。但是由于属于纯自愿的,有许多同学可能就会因为嫌麻烦啊之类的而完全不去考虑这个问题。再加上有些高中学习理科的同学对历史不了解也没有兴趣,他们也就更加不会想要表演。所以或许可以采用分组并分配历史事件的形式来鼓励表演。

2、也可以每一节课由2-3位同学上台讲述一段历史,这样参与面更大,每个同学都会有机会对历史进行了解和思考。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北洋军阀建立后,中国在政治上进入一个黑暗的历史时期,但是在思想文化方面,却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就是新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以反封建的文化革命为主要内容,而后期则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这个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1、从政治上看,主要是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为了击退复辟倒退逆流,捍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接连上演洪宪帝制、张勋复辟等闹剧。之后,帝国主义支持下各派军阀的长期割据和连年混战,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因此,许多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继承和捍卫辛亥革命的果实为宗旨,决定进行更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巩固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

2、从思想上看,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出于提高国民素质、改造国民性的需要。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文化对人民的影响根深蒂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封建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却仍占据着统治

地位。封建纲常伦理成为束缚人民思想、扼杀民族生机的精神障碍。受西方先进文化影响而勇于进取的思想家们认识到必须冲破旧的封建文化的束缚,求得国民思想的解放。

3、从社会上看,是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结果。辛亥革命后,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大量传入中国,许多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国情,思考中国发展的前途,对辛亥革命的失败进行反思。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探索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思想条件。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人们习惯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称作启蒙运动,并把它和西方的启蒙运动相比拟。的确,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他们都是批判封建文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然而在形式上却相反,西方的启蒙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思想准备,而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却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的思想补课。

前期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这个运动的发生主要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宣告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在新的形势下,

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试图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找出救国的新道路。他们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所以不能成功,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而不能坚持下去,主要原因是国民精神没有得到解放和提高,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的批判不彻底,没有树立起新思想新道德。因此,他们着眼于对旧思想旧道德的猛烈批判,对新思想新道德的大力提倡,为民主共和制扫清道路。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礼教;文学革命。这三个基本内容和西方的启蒙运动相比较,反映出东西方资产阶级的共同追求,也反映出东西方历史文化的具体差异。科学和民主,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两面旗帜。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和主力,在五四前,主要是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五四运动以后,主要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有巨大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个意义上,它比辛亥革命前进了一步,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骨干和代表的《新青年》。陈独秀是五四时期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影响和李大钊相等,当时有所谓“南陈北李”的说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长,聘请陈独秀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鲁迅、李大钊、钱玄同等人也先后在北大任教。这样,在《新青年》周围团结了一批先进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胡适、陈独秀、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是主要领军人物之一,尤其是其科学和民主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主流。

首先,他热情称赞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独裁,大胆地向封建主义旧思想挑战,号召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他向青年呼吁要从封建思想束缚造成的消极、保守、退缩、闭塞的精神状态下解放出来,树立积极、进取、追求功利、科学、民主的思想。陈独秀还认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及其创造的灿烂的文明文化,可以作为我们的楷模。自由、平等、博爱,是这种文明文化的精神。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及其文化,不论是儒家、道家、佛教还是法家的思想,都与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相对立。他还强调,国家、政治、法律,都应以维护和保障个人的自由、平等为原则,提倡自由的、自治的国民自治,反对军阀和官僚的专制的统治。

其次,是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陈独秀认为,实现民主共和的重要条件,是废除封建宗法道德,树立新道德。他尖锐地批判“忠孝节义”一类封建的道德,他指出,封建道德是奴隶的道德,是损坏个人的独立、自尊、意志自由和人格的,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因此,陈独秀提出,

要以“勤、俭、廉、洁、诚、信”的新的道德规范,代替忠孝节义的旧道德。

最后,陈独秀最早举起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坚决捍卫了科学与民主思想。他认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和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并且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批判封建礼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是孔孟之道,封建文化是封建秩序的维护者。因此,反对封建主义,必须反对纲常名教。批判封建礼教比较突出的有鲁迅和吴虞等人。

吴虞是四川人,曾经在日本留学,一度在北京大学任教。五四运动前,吴虞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批通讯和文章而知名。在这些通讯和文章中,吴虞以形式主义的方法,激烈地批判了封建的宗法道德、儒家学说和道统,批判了八股和旧教条,在当时的文化思想界引起一定的反响,他的反传统精神为人们所称道。

吴虞这一时期思想的特点,是要求改革旧文化,但正面的论述较少,缺乏更积极的主张和见解。其主要观点是:

下页

关于青年节的作文:五四运动的感想

关于青年节的作文:五四运动的感想

五四运动至今七十年了,台湾岛外的朋友,希望我谈谈五四。做为以思想家、历史家自居的我,也自信能够把这题目彻底的谈一谈,藉以纠正几十年来大家对五四的错误认识。

我父亲李鼎彝是五四运动后一年进北京大学的,他正赶上五四带来的排山倒海,在巨浪之中,他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已经无法冷静观察这一运动,再予以评价。奇妙的是,晚他三十六年的我,却在大江东去,浪淘尽五四人物的边缘,得以冷静的观察了它。胡适、罗家伦,都是我认识的,五四时代,他们固一世之雄也,但在世乱飘荡之际,他们都局促海隅,无复当年了。这些雕谢了的身影,更是我观察五四的具体人证,使我在下笔时候,别有领悟。

胡适生前,我写过一篇「播种者胡适」,其中指出一九一九年「有件事情对胡适来说可能是不幸的,那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新文化运动本来该是针对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而做的非政治的革命,当时那些健将们都相信唯有思想革命成功,政治革命才有了真正的保障,才不会一垮再垮。半路杀出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当然有「广为流传」的贡献,但它也未尝不是新文化运动的「罪人」,因为它使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都纷纷忍不住了,纷纷忘了他们真正的深远的使命了,他们不怕「任重」,但却有点嫌「道远」了。最后,他们终于暴露了狂热的本质,选择了感情的求近功的反应方式,大家都不肯再静下心来研究问题了,大家都跑到十字街头,投身到党派的阵营里,高倡他们的主义去了。」

我这篇文章发表后,胡适写信给我,可是还没写完,他就死了。死后他的文件都被监管,不过据看过这封残信的台大校长钱思亮见告内容,并没否认我上面的论断。事实上,胡适是肯定我的看法的。早在他死前四年和我的一次谈话中,他就批评五四以后各路人马抢青年去搞政治的举动,他怪国民党、怪共产党、甚至还提到「梁任公(启超)他们也抢青年」,言下不胜惋惜。另一方面,我在「播种者胡适」中提到「只有胡适仍然守住不谈政治的诺言」,引起陈独秀在台湾故旧的不满,写文章质问我根据什么证据,『确知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的「相约」?难道是胡适亲口告诉你吗?』事实上,胡适所写他回国时「打定不谈政治的决心,要想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以外,有一封失传了的信,便是证据。在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中,就收有这封信。信是写给陈独秀的,中有「若要『新青年』改变内容,非恢复我们『不谈政治』的戒约,不能做到。」他建议由北京同人发表一新宣言,「注重学术思想艺文的改造,声明不谈政治。」可见大家讲好专心为中国做文化和思想的奠基工作,的确是经过相约。不幸的是,这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最后终于在五四的排山倒海下,被政治席卷以去。

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只有在广义的说法里,它才包括一九一七和一九一八年的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才是五四运动的基础。新文化运动

是孙中山所命名的词儿,他在南方,深思远虑的把眼光投射到北京,他肯定了「一二觉悟者」所引起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他写信给海外同志,告诉他们「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他极力赞美从北方起来的那个变化。可惜的是,所有的革命者都在思想变化过程中,就先政治挂帅了一切。于是,五四变成了一条岔路,「吾党」应五四而兴,五四却完了。

为什么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一条岔路呢?因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虽然是

「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但是达成这些主流的基础,不是别的,乃是个人的解放。而个人的解放的前提,乃是思想的解放。五四运动以后十六年,胡适写「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回忆说:「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蔡元培先生在民国元年就提出『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的原则了。他后来办北京大学,主张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百家平等。在北京大学里,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和陈独秀、钱玄同等同时教书讲学。别人颇以为奇怪,蔡先生只说:「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这样的百家平等,最可以引起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但是,思想解放的达成,却又有赖于显示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胡适回忆:「我们当日介绍易卜生(Ibsen)的著作,也正是因为易卜生的思想最可以代表那种健全的个人主义。这种思想有两个中心见解:

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路如何来得及?」迄今三十二年矣。来得及,来不及,是不贴题的话。」照王照的意见,中国拖了三十多年还没亡,可是当年若不「救亡」而去救小孩子,

几于先,再阶级专政于后,期得长治久安,殊不知此非深知马克斯者也。马克斯早在一八六五年就完成「资本论」初稿的最后两卷,但他不让恩格斯看,事实上,他在

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带路,试验过君主立宪、试验过开明***、试验过保皇、试验过革命、试验过勤王复辟、试验过再造共和、试验过新华春梦、试验过金陵春梦、试验过北京红楼梦。什么都试验过,只忘了试验一件事,就是帝国主义统治香港那种调调儿。结果呢,一个多世纪的比赛下来,试验出来最成功的,竟是帝国主义下的香港!香港百分之七十都是中国人,但在洋鬼子的统治下,居然创造出一个令全世界赞叹的地区,在全世界经济衰退的时候,它还能维持生产总值每年百分之十的成长、还能成为全世界

下页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