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学语文中“读”的雏议15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19:09:03 字数作文
小学语文中“读”的雏议15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小学语文中“读”的雏议1500字作文

  “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去看,去读书中的内容。而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去整体感知,在读中去有所感悟,在读中去培养语感,在读中去受到熏陶。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他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读,该读点什么才有用呢?通过教学实践,有以下意见供大家参考,探讨。
  一、课前读
  课前读包括课前的预习与课前三分钟的学习。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几个部分。把识字与写字放在了第一位,而在低中年级识字也显得尤为重要,他是学生学习其他的基础,可新教材的识字量也特别大,光靠上课的时间学生是很难得,再加上学生遗忘的规律性,低中年级的识字就显得特别的困更难。在教学时我分三步加强学生的识字教学:
  一是让学生课前预习,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做到三会:会读生字,会读词语,会读课文。但是,教师一定要从低年级起就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是课前三分钟的利用,我的语文课课前三分钟不允许学生唱歌,让学生做什么呢?读,累积起来读前面学过的生字,词语。如此一来,又加强了对学生识字的巩固。
  三是学习完一篇新课文后,教师不是急着要求学生写字,先让学生读字,且会读新学的字。各组的小组长到老师这里过关,小组成员到小组长那里过关。我个人认为:如果学生连读都不会,那他去写有起什么作用呢?他根本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虽然我的这种方法在老师们的眼中显得有点古板,老套,跟新的教学方法有点矛盾,也有人认为会与素质教育中的发展学生的能力相违背,但素质教育也没说发展学生的能力就不要学生的基础,而且学生连基本的东西都不会又何来能力的提升,且通过实践,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他能把学生的瞬间记忆变为永久记忆,能让学生熟练地牢固的掌握学过的生字。
  二、课中读
  我看过许多人上公开课,也上了十几年的课,经历了课改,也尝试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我发现其实在课堂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由老师的讲变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读书,教师要给足学生读书。古人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一个原则,绝不占用学生的读书时间,早读课,我会让学生大声的读书,绝不挪为它用,有时甚至还会觉得早读课的时间不够用,还会给他们合理的分配时间,我个人认为让学生读强过教师的讲。课堂中,对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我不会给他们直接给出答案,我会让他们自己读,小组读,让他们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理解,不会因为因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改变。当然,教师要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读,俗话说得好,光读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的读书又有什么用呢?
  三、课后读
  学生光掌握了书本上的东西还不够,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在课堂内,而应该在阅读上面,但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都必须有教师的指导。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生不但能从书籍中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对我们的习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1读课堂延伸的内容。
  如在上完了<<和时间赛跑后>>,我就让学生读珍惜时间的名言,读珍惜时间的相关故事。学<<她是我的朋友>>后我就让学生背有关友情的诗句,名言。其次在我们的教辅资料里面我建议大家可以充分的利用好同步作文和同步阅读,尽量让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的课文之后就读相关的阅读,在习作之前读同单元的习作,这样对我们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我会对每单元的习作做选择性的让学生读,领悟其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点。必要时教师还要课做一定的引导。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先读书。
  2读一些优秀的读物
  读一些优秀的儿童刊物,一些经典等。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图书角,在图书室借阅大量的图书,同时还鼓励班级学生带一些课外书籍摆放在图书角,选出专门的管理人员,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借阅书籍。在我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读书风气,用我班学生跟我说的:老师,我们班的学生看书已经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了。听到了这句话,我觉得是一种享受,这说明我的方法起作用了。但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光要读,而且要读有所获,要把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记下来。在我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个笔记本,记录的都是自己在学习中学到的东西。长期下来,学生会喜欢上读书,对学生的思考以及用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要读”是学生阅读的前提,“深读”是学生阅读的根本,“善读”是学生阅读的拓展。教师要抓好学生学习中读这一环节,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成绩。

小学语文阅读和作文

阅读

[001]

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分析、概括和认识能力。

1.怎样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怎样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段落大意有些相似,都是具体内容的概括,不同的是段落大意是一段话的内容概括,主要内容是整篇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比较多,一般可以采用下面三种方法进行归纳。

(1)段意综合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组织,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是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2)分析比较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准,这就需要反复比较分析,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地抓住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容易归纳。

(3)文题扩展法

有许多文章题目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所以,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主要内容了。

(4)抓住要素法

凡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基本要素,阅读文章时,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不难了。

2.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有所区别的。主要内容是指文章主要写些什么,中心思想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或者说,主要内容是指作者写文章时所用的主要材料,而中心思想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那么,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呢?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准确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提示了中心,这样的题目,人们通常称作“题眼”,即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在拟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就可以从题目入手进行概括。

(2)抓中心句,归纳中心思想

中心句,就是文章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抒情议论的句子,它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感情,与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总结全文,起揭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结尾,起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有些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还有些中心句在文章会反复出现几次,阅读文章时,只要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中心句,就不难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3)分析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多数文章,它的中心思想不是直接点出来,而是通过具体记叙的人和事去理解,去体会概括出来的。因此,归纳这样一类文章

的中心思想,需要在认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先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才能从中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通过重点段的分析,概括中心思想

文章的重点段是最详细的地方,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在重点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阅读时仔细地进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能很快地领悟出来。

[002]

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

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给文章划分段落的过程,也就是理解文章的过程。划分段落,概括段落的大意,是常用的语文训练形式。通过这种训练,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帮助我们学习作者选择材料的方法、构思谋篇的方法,掌握作者的思路,提高我们驾驶全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也有助于我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1.怎样给一篇短文分段

一般来说,我们分段可以从如下三步来进行:

的意思,舍弃那些次要的或与中心关系不密切的层次的意思。

3.怎么提炼小标题

给文章的一个段落拟个题目,这个题目就是这个段的小标题。小标题是在段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炼、概括的结果,它要求语言更加精炼,更加突出中心。列小标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摘录法,就是直接从一段文章中摘录现成的语句作小标题。

(2)浓缩法,是将段落大意浓缩成小标题。

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概括小标题,首先应考虑语意的明确性。不能因为形式统一而造成意思的含混不清,也不应为了追求句式的整齐,自己生造一个词语。因此,拟定文章的小标题要掌握好三个步骤:一是要认真阅读文章,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二是要根据实际,确定概括小标题的方法;三是要推敲词语或短语,力求符合小标题的特点。

[003]

理解文章中的自然段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自然段组成的;而自然段又是由若干句话围绕一定的中心思想、按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因此,对自然段的理解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对提高阅读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要理解自然段,需要了解常见的几种构段方式,学会给自然段分层,概括层意,从而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1.根据构段方式的不同给自然段分层

一个自然段由若干句话组成,但句与句之间又存在着各种不同关系。段的构成方式是不相同的,常见的构段方式有总叙、总分、承接、并列、因果、转折等。了解构段方式的不同,可以给自然段分层找到准确的依据。

给由多个句子组成的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仔细分析自然段中的每句话,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把意思联系较紧的合并为一层,意思相对独立的单独分层。这样做,能培养我们分析段的能力,也是读懂一段话的方法。同时,对于我们掌握构段的特点、领悟写段的技巧都有很大的帮助。

(1)根据总叙关系分层

在一个自然段里,先用一个总起句概括地叙述这段话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具体事例予以解释、说明,这就是总叙关系构成的段。分层时,把总叙部分和具体描写部分分开即可。

(2)根据总分层关系分层

自然段中有一句话上对全段内容的总结说明,其它几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开。总分关系构成的自然段,在形式上可以是先总说,后分说;也可以是先分说,再总说;还可以是先总说、再分说,最后小结。

(3)按承接关系分层

自然段中每句话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步写下来的,这样的段叫承接关系构成的段。分层时,要把过程的不同阶段或步骤划分开来。

(4)按并列关系分层

自然段中的几句话,分别说明了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且没有主从之分,那么就是按并列关系构成的段。分层次时,要把不同的方面或部分,或特点划分开来。

(5)按因果关系分层

一段话中,先写事情的起因或发生的理由,再写事情的结果,或者先写结果,再写形成的原因。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因果关系。分层次时,把原因分为一层,把结果分为一层。

(6)按转折关系分层

一段话中讲述了相反或相对的两层意思,中间用“可是”、“但是”之类的词来连接,那么前后

两层意思之间存在着转折关系。分层时,从关联词处把前后两层意思分开。

2.学习概括层意

一般来说,一个自然段只能集中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而这个中心意思要靠段中的每一个层次的含意来体现。所以层意思构成段意的因素。

那么,怎样概括层意呢?

首先应当认真地读懂每一句话,理解句与句的联系,将同一意思的几句话并在一起,并领会其内容,然后再用精炼的话进行归纳,便是段中的各个层意了。概括层意,可以用文中的词句,即中心句或构句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可以根据层次的主要内容写出层意。

3.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对一个自然段分层次、概括层意,目的是为了读懂自然段。因此,有必要把各层意思归纳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自然段段意。同时,只有学会了概括自然段段意,才能为分段、理解整篇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般来说,概括自然段段意有以下几种方法。

(1)找中心句

总分关系、总叙关系构成的段,往往围绕中心句展开。在归纳段意时,要找准中心句,可以把中心句作为自然段的段意。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心句有时出现在自然段开头(总起句),有时出现在自然段结尾(总结句),有时也出现在一个自然段中间,起过渡作用。也有的在自然段开头结尾都出现,首尾照应,突出中心。

A.中心句出现在自然段开头做段意的。

B.中心句出现在自然段中间作段意的。

C.中心句出现在自然段末尾作段意。

(2)合并归纳层意

对于并列关系和连续关系构成的段,自然段所要表达的意思分散在各层意思当中。所以,在归纳自然段段意时,要把各层意思综合起来,加以归纳。

(3)抓住重点层次,再补充归纳

像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段,作者强调的重点在于转折后的部分和表示结果的部分。有些承接关系构成的段,其中有些内容上作者作为重点详细写的。在归纳段意时,要把这些重点部分突出出来,再辅以必要的补充和说明。

[004]

理解文章中的词句

理解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环节。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或蕴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所以对文章中的词句,尤其是一些重点的词句,要仔细地琢磨,用心地去体会,吃透词句在文章中的含义。

1.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

(1)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在一个词语中常常有一两个关键性的难字,我们可以采用“理解难点语素”的方法,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出这一两个意思,理解词语中的难点,再按“语素分离综合”的方法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语在特别的语言环境中还会产生“言外之意”,也就是说,有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句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对于这样的词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它的意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上下文,以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选择正确解释义项。

2.理解句子的方法

理解句子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深入理解一篇文章,往往是从理解每一个句子开始的。一篇文

章大部分句子都比较好理解,一读就懂,但在阅读时,常常碰到一些不易理解的句子。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看清属于哪种情况,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句义弄明白。

(1)带有疑难生词的句子,采用词语解释法。

有的句子只有一两个疑难的字词,借助工具书,通过查阅字典、词典将难读的字解释出来,也就弄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2)抓住与中心意思紧密相关的句子,要联系全文反复地体会。

与中心意思紧密相关的句子是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它的含义,不能把句子单独抽出来,脱离文章孤立地去理解,而应该把它放在文章中,联系文章的有关内容。

(3)对于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要用心琢磨,品出其含义。

理解文章,遇到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等,要用心去体会,既要弄清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些修辞的手法,还要揣摩它们在文中起的作用和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作文

[001]

记叙文的表达技巧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在具体写人叙事的过程中,往往又与议论、抒情、说明相互结合,综合运用。

1.描写,按对象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如果按描写的角度分,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为动作描写。

一、人物描写的技巧

(一)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人物肖像描写也称人物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的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外形描写。

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2.要注意体现出人物的身份(职业)、处境、心情、性格等。

3.外貌描写必须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受文章的中心思想制约。肖像描写必须为刻画人物服务,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所以先必须以人物和文章主题的需要为出发点。既然如此,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就完全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二)人物语言描写

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品质的体现。我们常说的“言为心声”正是这个道理。通过语言描写,可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交代社会环境,也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人物行动描写

“行动”指的是人物的行为、动作。人们常说“听其言,观其行。”行动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有力手段。茅盾先生说过:“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

(四)人物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情绪、感情等心理活动。心理描写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深层次地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立体化。除此之外,还可以起到交代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交代人物遭遇经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作用。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有以下四种形式:

1.以

下页

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辅导

课时计划简表(语文)

南城学习中心 咨询热线:23300222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元美中路菊香苑88号2楼

南城学习中心 咨询热线:23300222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元美中路菊香苑88号2楼

南城学习中心 咨询热线:23300222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元美中路菊香苑88号2楼

刍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刍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者:张艳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总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让学生每天都可以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让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写自己喜欢的,轻松的作文,一定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小作家”。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金春芳

来源:《文化研究》2014年

3、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二、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2、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3、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三、结语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2008.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