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红色娘子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21:50:17 体裁作文
红色娘子军体裁作文

篇一:《红色娘子军》介绍

《红色娘子军》介绍

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农家姑娘吴清华,由

于家中贫穷,被恶霸地主南霸天强抢为奴。她几次

想逃出地主的樊笼,结果还是被抓了回去投进阴森

的水牢。有一天,南霸天家来了一个华侨巨商,清

华又被作为礼品转到了那位“巨商”手中。巨商把

她带到路途中放了。清华回头看看这位年轻英俊的

巨商,感到惊奇和迷惘。她冒着风雨,越过树丛,一路急速奔跑,来到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琼崖独立师里一支完全由劳动妇女组成的战斗连队——红色娘子军。当她见到党代表洪常青时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华侨巨商就是党代表洪常青乔装改扮的。清华与地主南霸天有不共戴天之仇,她要复仇。在一次侦察任务中,清华见到南霸天,两眼冒出怒火,她不顾侦察纪律,擅自开枪射击南霸天,结果暴露了目标,使南霸天逃脱。洪常青对她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使她提高了觉悟。后来,南霸天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洪常青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战斗中,清华因表现英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任娘子军连党代表职务。

篇二:红色娘子军

教材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影片,后改为芭蕾舞

剧,1964年在北京首演。舞剧叙述了十年内战期间,发生在海南岛琼海市

椰林寨的一个革命斗争故事。贫农的女儿吴清华,被恶霸地主南霸天

摧残、迫害。后来,从牢狱中逃了出来,在红军代表洪常青的指引下,

参加了红军,并加入了红色娘子军连。在红军的战斗生活中,她经受

了考验,成才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消灭了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吸收了海南民歌的音乐素材,并融合了黎

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音调,运用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性手法,创

作出符合人物性格的鲜明的音乐形象。

教学目标: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段,初步掌握舞剧和舞剧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基本知识。

2、学会演唱舞剧选曲《红色娘子军连歌》,体会歌曲坚定、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和红军的革命热情。

重点难点:1、了解舞剧和舞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舞剧和舞剧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舞剧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

2、用正确的情绪、情感演唱歌曲《红色娘子军连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欣赏影片《出水芙蓉》中的形体课片段。

师: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走入今天的音乐课堂,希望我们能够快乐地度过今天的音乐时光。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2、设置疑问:a:视频中的表演形式是哪种艺术形式?(芭蕾舞)

b:说说芭蕾舞给你们的感觉、印象是怎样的?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鞋立起脚尖起舞,上身特别挺拔,动作优美。)

3、欣赏2个芭蕾舞剧片段,并试着说出他们是选自哪部芭蕾舞剧?

3、揭示课题——红色娘子军

师:对,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三、 新课教学

1、舞剧简介

师:你们对这部芭蕾舞剧有哪些了解?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

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影片,后改为芭蕾舞剧,

1964年在北京首演。舞剧叙述了十年内战期间,发生在海南岛椰林寨的

一个革命斗争故事。贫农的女儿吴清华,被恶霸地主南霸天摧残、迫害。

后来,从牢狱中逃了出来,在红军代表洪常青的指引下,参加了红军,

并加入了红色娘子军连。在红军的战斗生活中,她经受了考验,成才为

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消灭了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建立了海南革命根

据地。这部舞剧共有六场,分别是:《常青指路,奔向红区》、《清华控诉,

参加红军》、《里应外合,夜袭匪徒》、《党育英雄,军民一家》、《山口阻

击,英勇杀敌》、《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进》。

2、欣赏舞剧片段——《乡亲们慰问红军》

师: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是第一场《常青指路,奔向红区》中吴清华从南霸天手中逃出后碰到洪常青的片段。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第四场《党育英雄,军民一家》中乡亲们慰问红军的片段。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来欣赏这个片段。

设置疑问:a:这段舞剧及音乐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这段舞剧的内容表现了乡亲们采荔枝、编斗笠慰问红军的景象,歌颂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 b:音乐大致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

(音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器乐曲,开头的引子是由双簧管奏出优美的海南民歌旋律,音乐热情、活泼。第二部分是一首合唱曲,合唱曲的开始有一个引子,用富有民间特色的笛子和双簧管、小提琴奏出主旋律,音乐亲切、热情。)

(师:第二部分中的合唱曲《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音乐素材选自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海南黎族民歌《五指山歌》。)

c:这两部分的音乐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d:介绍作曲家:杜鸣心

3、欣赏舞剧片段——《红色娘子军连歌》,学唱该歌曲。

(1)欣赏片段,感受情绪

师:接下来请欣赏《红色娘子军连歌》的视频片段,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并谈谈听后的感受?

(2)歌曲分析

师:同学们讲的非常好。这首歌是该部舞剧的主题歌曲,歌曲的旋律贯穿于全剧始终。旋律铿锵有力,节奏鲜明,具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

(3)学唱旋律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体验红色娘子军的这种气魄。首先来学习歌曲的旋律,请同学们用“Bong”音来模唱,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4)解决难点,填词演唱。如:变化音音准、休止符的演唱,结束句与第一句的区别。

。5)讨论:

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该用怎么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它和《军民团结一家亲》有什么不同?

(6)全班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红色娘子军连歌》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按照刚才讨论的情绪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4、表演: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演歌曲。(可以独唱、合唱、歌舞结合等形式进行)

5、思考总结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思考总结下:

(1)什么是舞剧?

答: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了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

式,表现特定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2)舞剧音乐在舞剧中是必不可少的,说一说舞剧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不仅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四、课后延伸

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她从中国人的审美观出发,将西方芭蕾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在舞台上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整地欣赏这部经典的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五、播放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一些健在老红军战士的资料及简介。讲述她们的光荣岁月,加深学生的的鉴赏能力和思想感情。为第二节课做好准备。

六、结束课堂、师生再见。(播放《红色娘子军连歌》)

篇三:历史上真实红色娘子军

历史上真实红色娘子军

1931年,一支由百名女子组成的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曾多次随同琼崖红军主力参与反国民党“围剿”的战斗,威震一时,被当时民众称为“红色娘子军”,毛泽东、周恩来曾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为“世界革命的典范”。然而在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下,成立仅五百多天的女子特务连最后被迫解散。这百余名巾帼英雄在一年多时间里遭遇了哪些腥风血雨?解散后各自的状况如何?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红色娘子尚健在的王运梅(由其外孙女马世菊转述)、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长庞启江,他们的讲述回顾了当年这支英雄队伍鲜为人知的经历。

从“赤色娘子军”到女子特务连

1961年,谢晋导演的一部电影《红色娘子军》风靡一时,剧中的琼花和十岁便与“木头人”结婚的连姐一起参加娘子军的经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长庞启江告诉记者:“电影是艺术作品,跟真实的人物有较大的不同,片中人物融合了多名娘子军成员的经历,所以很多的角色不一定能找到人物原型,如当时的娘子军中就没有嫁给‘木头人’的女战士、南霸天的人物原型有好多个。”电影中并未介绍娘子军的成立经过,这支队伍是如何成立的呢?

1931年3月,乐会县妇女们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成立了一支“赤色娘子军”的队伍,主要负责红军部队的后勤和宣传工作。庞启江告诉记者:“当时这支队伍并没有枪械、服装等武器,还不是武装队伍。”1931年5月,琼崖特委在乐会县发布招募女子军的布告,号召妇女们“拿起枪来,和男子并肩作战”,许多年轻姑娘见到布告后纷纷报名,其中就有目前尚健在的王运梅。

看过《红色娘子军》的人都知道,影片中有一位在行军途中生下小孩的女战士,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王运梅。王运梅回忆说:“当时家里很穷没饭吃,女孩子地位又低,男人可以有书读或参加红军,我也想这样,于是就报名参加了娘子军。”顺利入伍后,部队给每人配备了一套军服,还都剪了短头发,周围人都称她们为“红军哥”。“入伍时我知道这支队伍是要打仗的,但也没感觉害怕,只知道被枪打中了才会死,打不中就不会死。”庞启江告诉记者:“当时报名要求入伍的女性共有700多名,最后筛选出了一百名左右的报名者,这些女性大多是来自穷苦农村家庭。”中共琼崖特委将“赤色娘子军”改编为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连),由当时的海南琼崖师部直接领导,全连分为三个排,王时香任指导员,庞琼花担任连长,冯增敏、庞学、黄墩英分别任一、二、三排的排长。

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后接受了完全军事化的训练,“阿婆精神好的时候会把拐杖当作步枪,敬礼、拿枪、托枪立正,一套动作下来看上去仍然十分标准。”王运梅的外孙女马世菊告诉记者。原先这支队伍的任务是保卫领导机关、看守犯人和宣传工作,然而随着战斗形式的变化,她们很快投身到了战斗中。

生下的小孩在行进途中不幸去世

面对国民党大军的围剿,女子特务连在撤退途中遭遇如何?这在电影中并未详细展现,王运

梅回忆了她经历的过程。

1931年6月,琼崖红军决定消灭乐会县的国民党“剿共”总指挥陈贵宛部队,女子特务连奉命配合红三团和赤卫队的诱敌战术伏击沙帽岭,“我们女子军当时从沙帽岭的山沟中行进,国民党部队见到我们的队伍都是女子军,一边率部急追过来,一边大叫道:‘那是女的,不要怕,不要怕,活捉她们,谁捉到归谁。’”王运梅说道。女子军边开枪边后撤,佯装败退,敌方很快被引诱到伏击圈,埋伏在一旁的红军主力趁机发动猛攻,对方猝不及防,乱作一团,不到一小时就被击溃。随后,女子军特务连又在火烧文市炮楼战斗中,活捉了恶霸“冯朝天”(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的原型之一)。几场战争下来,女子特务连声名鹊起,许多女性纷纷要求加入,1932年春,琼崖特委决定扩编这支武装队伍,女子特务连新增成2个连,共有140多人,娘子军配合红军主力先后拔除了乐会、琼东、万宁、定安、文昌五县的多个敌据点。

1932年8月,国民党的警卫旅陈汉光率令大量人员再次围剿琼崖革命根据地,考虑到敌强我弱的局势,琼崖红军决定将部队再次向母瑞山转移以保存革命力量,队伍开始了艰难的行军。1932年秋,怀孕的王运梅在跟随大队行至母瑞山附近时突然分娩,女战友们找来树枝、山葵叶、芭蕉叶搭成临时产棚,王运梅的儿子顺利出世。为逃避国民党部队的追击,第二天,王运梅就抱着孩子和战友们继续前进。部队从马鞍岭撤往母瑞山的途中非常艰苦,因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战士们早已断粮,王运梅回忆称:“晚上又冷又饿,从马鞍岭到母瑞山的路很不好走,我和战友们光着脚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脚底被山间碎石扎得多处流血,路边的树上、齐人高的草丛中有许多山蚂蟥会冷不丁地落到身上吸血,一路上由于疲劳,蚂蟥有时叮到嘴边吸了很久都未曾察觉。”因缺乏营养,加上行进途中的恶劣环境,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在她的怀里停止了呼吸,连父亲也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小孩尸体被掩埋在一棵树下,不过后来很难找到具体的位置,老人至今仍不能释怀。”马世菊告诉记者。

1932年8月,琼崖红军部队遭到国民党大量军队的“围剿”,两军在马鞍岭交战,因敌众我寡,琼崖红军主力作战失利。为掩护部队后撤,红色娘子军一连奉命留下一班10个人与红军一营在马鞍岭进行阻击,“这是一场惨烈的阻击战,娘子军和红军战士们一直坚持到最后,子弹打完后,她们就退到山坡高地用石头砸,娘子军10个人最后全都牺牲了,红军战士也伤亡惨重。”庞启江告诉记者。

马鞍岭一战后,国民党陈汉光旅又调集大量兵力继续围剿,女子军成员陆续有一部分英勇牺牲、失散和被捕,庞启江道:“根据现有的资料了解到,女子特务连解散之际,在战场中牺牲的成员共有19名,还有不少人员在撤退途中失散。”面对国民党部队逼近,海南琼崖特委总部决定让剩余的娘子军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女子军连被迫解散。1932年至1933年春,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下,琼崖红军队伍基本被打散,各级党组织都遭到破坏,最后走出母瑞山的只有几十人。1933年2月前后,女子军连排干部的8名人员不幸被捕入狱,后被押往广州监禁,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后,她们才得到释放。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建成后,王运梅同两位姐妹便住在这里(潘先英、卢业香现因身体不好在家休养)。已经103岁高龄的王运梅并没有闲下来,她目前在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义务担任“讲解员”,向前来的游人介绍“女子特务连”的事迹。

女子特务连被迫解散后,女队员们的遭遇如何?

王运梅回到家乡时,国民党正四处搜捕共产党,她不敢回家,只好藏在亲戚家。“国民党反动派有几次半夜闯进家里威胁外公要人,那段时间阿婆过得特别艰辛,今天藏这里,明天藏那里。直到抗战前后家里人才将阿婆接了回来。”马世菊说道。

1933年王运梅的丈夫为躲避抓捕逃往南洋,后来他听说家人已被迫害,就一直没回来。“阿婆对外公很专情,中间有几次来人托媒劝她改嫁,可阿婆一直不理会。她经常把阿公的相片拿出来看。1973年海南刮强台风时,我去外婆家时,远远地看见阿婆一手拿着我和弟弟的衣服,另一只手紧紧地拿着一张外公的照片,旁边是已经完全倒塌的房子??”这场景深深地印在马世菊的脑子里。

庞启江告诉记者,当时农村女性受封建压迫比较严重,女孩子很小就被许配给人家,15岁就生孩子,25岁前若还没有结婚,家里的族谱会把她的名字除掉,被逐出家门。几位被抓的女子特务连干部从监狱中回来时年纪已大,她们回来时已经25岁、26岁了,家里人都逼着她们嫁人。

红色娘子军

“但你能嫁给谁呢,嫁给共产党员的话无疑就暴露了身份,国民党马上就会来抓人。根据当地的风俗,农民等一般的家庭不可能会答应娶这个岁数的姑娘,她们没有任何选择,当时有可能的就是国民党、团兵这些有势力的人愿意娶她们。”庞启江道。

女子特务连的首任连长庞琼花出狱后嫁了人,丈夫是个文化人。日本人在她的家乡修炮楼,建立维持会,庞琼花的丈夫因拒绝担任维持会会长被日军杀害,日军军官看上了长相漂亮的庞琼花,庞琼花死活不肯,躲到几十里外的深山,但还是不幸被日军发现遭到杀害。

冯增敏出狱后不久,嫁给一位红军士兵,怀孕后丈夫不幸战死战场。她义无返顾继续上山寻找党组织。于是,冯增敏成为建国后娘子军连唯一一位党的妇女干部——琼海县妇联主任。1958年她受到毛泽东的亲自接见,毛泽东还赠送给她一支全自动步枪。

篇四: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看《红色娘子军》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自古巾帼不让须眉,影片中主要讲述了琼崖纵队第一支队警卫连女子军特务排在残酷的反法西斯抗日战争中纵横驰骋在天涯海角,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宁死不屈地抗击日寇,保卫祖国。《红色娘子军》中的娘子们个个如花似玉活泼水灵,她们不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她们相信,只要自己拼死挣扎,就会见到光明。特别是那个琼花,一见到南霸天就怒火中烧,不顾纪律也不管自己的生命危不危险,上去就要干,于是就有党代表洪常清对她的教育。所以,她们也并非是只凭一时的义气用事的,她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在娘子军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她们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流传在抗日战场,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而从1964年《红色娘子军》问世,一直到现在演了40多年了。及至文化生活高度丰富,观众欣赏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这部作为一定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仍然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让人惊叹不已。《红色娘子军》是一部特殊的电影,它的戏里戏外、台前幕后的种种,从片名到剧情,都有着几代人的记忆。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不再对“红色经典”这个概念记忆犹新,而是对其中的经典剧情产生会心一笑,比如南霸天这种反面的经典角色,留给人们的或许并非是对某种时代的悲痛回忆,而是对夸张的人物产生心有灵犀的一丝动容。或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所以无法更加深刻的体会其中的悲愤,可是,无论如何,都不得不引发我们的一些深思。

《红色娘子军》比以往的电影和样板戏好看,主要是摒弃了那种时代的“左”的影响。南霸天的角色也很丰满,以我看,如果说南霸天是一个开明绅士的话,则比以前所有影视作品的类似角色更饱满,一方面,他饱读诗书、举止风雅、仗义疏财,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另一方面,他财大势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不乏巧取豪夺,有着内心残忍和恶毒的一面,对其他乡绅势力也形成极大威胁。他为了笼络红军家属,施以怀柔政策,竟然能做到开仓放粮。

电视中对南霸天的总体形象描述也显得极其自然,很少雕做的痕迹。吴琼花与南霸天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南霸天的手下放火烧了吴琼花的家,事实上也是南霸天放任手下的所作所为,最终霸占了她家的地,欠下了烧死三个家人的血债。

吴琼花的形象,随剧情的进展,逐渐变得公式化了。开始阶段,她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反叛精神强烈,表现得极为突出,是一个可爱可敬的角色。按南霸天的说法,她“杀人放火,无所不作,非常历害”。后来,在娘子军连表现进步,虽有很多冲动出格之处,但逐渐成熟,“进步”很大,也就磨平了她性格中那种桀骜不驯的棱角,成长起来。不过,由于演员殷桃的长相气质,后来的成熟总觉得缺乏某种成熟的韵味,而更像是难以脱离青春偶像般的表演。

《红色娘子军》在细节上有很多缺陷,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假特派员”的情节。也许这是当今所有的革命题材作品都无法逾越过去的原因,所以电视中也只能以“假特派员”来代替。实际上,同时期,全国苏区都在“肃反”。如果真象电视中所述,师长都被假特派员关了起来,那么整个红军独立师则完全被控制在这个“国军袁处长”手中,哪还需要“剿匪”,假特派员完全可以随便发一个命令就毁掉整个红军琼崖独立师。 《红色娘子军》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了琼花这一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从脱离苦海到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继而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直到接过烈士遗留下的神圣使命,前赴后继的成长过程,典型地再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成长轨迹。其间穿插的一些生动有趣的花絮,如违犯侦察纪律、个人奋斗、公报私仇??这些必要的“点缀”使人物形象枝繁叶茂、生动自然、真实可信。 这段真实的历史由“琼纵”老战士策划、顾问和编剧。剧中主要事件均为娘子军牲者和幸存者的亲身经历,场景大都选取在当年战场的实景中拍摄,片中展现了抗日时期红色娘子军震撼人心的悲壮情怀,海南岛优美的地域风情,真实再现了当年红色娘子军的英雄形象。而沙帽岭伏击战,是女子军成立后第一次正面战斗,“娘子军”的声威开始不胫而走。在这之后,女子军又创造了火烧文市炮楼、文魁岭保卫战、大威打援战、马鞍岭阻击战等辉煌战绩,为娘子军历史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女子军像男人一样行军打仗,不仅面临与敌厮杀的危险,还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打仗时月经来了怎么办?娘子军战士回忆

说,当时每名战士随身都有个兜包,里面是用破衣服裁剪的月经布。更艰苦的时候,山里连用椰子内皮做的“椰布”都没有了,战士们只好扯下“鸡萝麻”的网状树叶??庞启江向记者转述,部队转移过程中,女子军不少人走散,后来带有月经痕迹的“鸡萝麻”叶就成了一种暗号,表示队伍曾在这里经过,再往前就能追上大家。

看完这些我的眼睛湿润了,当年的前辈们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为了让我们的后代子孙能过上和平、安稳的幸福生活,她们做到了,但是她们中的很多人却早早离开了人世。她们也许是高兴的吧,因为她们是为了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战,为了我们的中国人民而战。 我很喜欢里面的洪常清和吴清华,从她们身上,我读到了许许多多生活中学不到的品质。看到她们为了光明而奋斗,为了人民而不顾一切,我感到了一阵阵的愧疚,我总是在想,是不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太幸福太甜蜜了,所以我们才丧失了奋斗的动力呢?被压迫的她们,从来都没有想过怎样过安逸的生活,她们一心一意的想要争取自由。可是,今天的我们自由了却又困进了自己的牢里。没有人欺压我们,没有人虐待我们,可是我们依然过得不幸福。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自始至终都找不到答案。无论如何红色娘子军教会了我怎样做一个坚强、不怕困难的人,她们使我更加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意义。她们的精神将永远记在我心中!

红色娘子军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符号,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那个年代,人民的生活是受到压迫和剥削的,妇女的地位尤其低下。红色娘子军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预示着一颗红色的心在迷茫中和命运抗争,却无路可逃。在死亡的边缘,看到了希望,那是一个信任的过程,一双双温暖的手伸出,传送着勇气和力量,大家的心朝着同一个方向,星星之火将要燎原。希望是一颗种子,种子的成长需要精心的灌溉,可是光有一腔热情,而不掌握方法,那点点希望如何能成功?当自己有了希望,有了光明就足够了吗?不够!要成为希望和光明的传播者,要把希望和光明带给无数的绝望者!万泉河水清又清??歌声带着我的思绪飘到那片美丽的万泉河边??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法对其路必成之!黎明前再踏征程,不再空有勇气,在机与智的双重作用下——向前进,向前进?? 但是任何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战场上不是死就是我亡的激战,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

下,为的就是心理的信念,“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那种无畏精神感染着所有的人。杀富济贫,地主被打倒了,粮仓被敞开了!但是阶级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革命战士虽然,并且随时都有可能让生命受到威胁,但仍不害怕,不屈不挠的永存精神。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祖国今天的太平盛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也要学习革命战士一样不仅在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上不怕困难,更要坚定不移的去克服困难,找到解决的方法。看完电影我了解了红色娘子军的悲壮历史,懂得了正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祖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后辈,我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崇拜这些革命前辈。相比之下,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我往往会束手无策,真是惭愧。在红色娘子军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展满荆棘的路,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坚定不移地去克服。她们为我树立了榜样,教我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坚强的人!我的决心是?一定要用优异的成绩,告慰烈士们的忠魂,继续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作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进步,天天向上,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篇五:《红色娘子军》著作权侵权案定性的思考

《红色娘子军》著作权侵权案定性的思考

文 / 赵虎 律师 北京市东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红色娘子军》剧本作者梁信声称被侵权,要求中央芭蕾舞团未经另行许可不得再演出的起诉下,《红色娘子军》这部跳了半个世纪的红色经典还能否继续舞下去?5月18日,北京西城法院一审判决给出了答案:中芭赔偿原告共计12万元;可以继续演,但是得给作者钱。宣判后,中芭一方明确表示将上诉。

2015年5月18日下午,北京西城法院对梁信诉中央芭蕾舞剧团(以下简称中芭)著作权纠纷一案公开开庭进行宣判。原告梁信起诉称, 1964年,中芭根据他1961年所创作剧本改编的《红色娘子军》同名电影,改编为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并进行公演。1993年6月,原被告订立协议,确认中芭有署名义务,中芭一次性付给梁信5000元作为报酬。2003年协议期满后,中芭未与梁信续约,梁信诉至西城法院要求判令被告中芭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人民币五十五万元。中芭认为,双方当时所签协议书中涉及的“一次性付给”是中芭表演改编作品付给梁信的报酬,而且中芭在每次表演时,都有梁信的署名,梁信一方援引的法律条款并不适用于该案,请求法院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结合双方提供的证据及相关法律规定,首先应认定本案中中芭1964年改编芭蕾舞剧时得到了梁信许可,对当时特殊历史时期下梁信通过口头许可、亲自参与改编工作这种许可使用形式应当予以尊重。其二,双方于1993年签订的协议,从签订目的、内容本身及引用法条来看,该协议不属于作品许可性质,而是表演者表演改编作品时给付原作者报酬的约定。因此法院认定,中芭应在2003年6月双方约定付酬期满后,与梁信续约并给付相应表演报酬。最终法院判决:中芭就2003年6月后至判决前持续演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未支付的表演报酬,赔偿梁信经济损失10万元及诉讼合理支出2万元,共计人民币12万元;并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就其官网介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未给梁信署名的行为,向梁信书面赔礼道歉。

思考:本案的法律依据应该应该是《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还是第四十七条?

《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演出组织者组织演出,由该组织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进行演出,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究竟应该根据《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作为表演者的中芭应该经过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还是应该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六)项的规定,超出作者许可的时间范围使用作品,属于侵犯作者的改编权,应该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原告是根据第四十七条起诉和主张的,法院是根据第三十七条第二款判决的。从本案的证据材料和历史情况来看,本文更倾向于认为应该适用第四十七条的规定。

因为根据《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这里面其实需要有两个作品,即原作品和改编作品,而演出是根据改编作品进行的。而本案中,从证据和芭蕾舞剧的创作历程来看,没有其他的改编作品,而是直接从电影剧本《红色娘子军》改编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本身就是改编作品,没有其他改编作品了。也许芭蕾舞据有剧本,但是剧本只是芭蕾舞剧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芭蕾舞剧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戏剧作品”,即除非有其他的改编作品,芭蕾舞剧是根据其他的改编作品演出的,否则芭蕾舞剧本身就是作品,缺少了“改编作品”这个环节,不能适用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可能有人问不能适用第三十七条第一款,是否可以用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本文认为,关键在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是表演原作品,而是改编了原作品。因为原作品是电影剧本,不是芭蕾舞剧本。所以,还是改编权的问题,而且应该把整部芭蕾舞看成一个作品,戏剧作品。

所以,本文认为:应该适用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但是从结果上来看,无论是第三十七条还是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法律后果都有停止侵害(或者得到许可)、赔偿损失(或者支付费用),只不过第四十七条多了消除影响和赔礼道歉的规定。如果对这两个涉及精神利益的责任不是很看重的话,实质责任差不多,可能计算方式上有差别,数额上有争论。

另外,法院判决中有没有要求中芭停止侵权或者需要得到原告的许可呢?从法院的通告没有看到相关内容。但是,我们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如前所述,无论是第三十七条或者第四十七条都有这样的规定:停止侵害(或者得到许可)。如果判决中缺少这样的表述,那么只是解决了之前的问题,之后还有可能发生新的问题。比如,中芭能不能再演出《红色娘子军》,如果再演出如何付费等等。

来源:IPRdaily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