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把头抬起来【摘编】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19:25:24 体裁作文
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把头抬起来【摘编】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把头抬起来【摘编】作文

把头抬起来

文/易凤萍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不美丽,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虽然五官还算端正,却每每顾影自怜。偏偏那时候我生长在一个不太和谐的家庭里,父母的争吵简直是家常便饭。我从小就喜欢读一些唐诗宋词、中外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书中女主人公的美丽清纯常让我黯然神伤;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更让我唏嘘叹息。这些经历深深影响了我的性格,自卑和忧伤与我形影不离。

可是从小到大,没有人窥见我内心这份脆弱,我用好成绩和温柔的性格,把它们紧紧地包裹起来,把伤心和失望写进厚厚的日记里。小学、中学时代的老师都喜欢我,因为我成绩优秀;和我相处的同学也喜欢我,说我善解人意、谦逊随和。只有我自己明白,我遇见人说话总是低着头,不是谦逊而是不自信。

这种消极的情绪一直伴随着我走进大学,虽然大学生活相对来说自由宽松了许多,我的性格也乐观开朗了一些,可骨子里的那份悲观却始终挥之不去。而我多么的幸运,在大学最后那年,不经意发生的一件小事,不经意间听到的那些话语,却深深地触及了我的心灵。

那是一次普通话等级考试,考生按考号排队,一个一个地进去单独考。听前面考完出来的考生透露:主考老师姓王,女的,40多岁,脸上一点笑容也没有,严厉又挑剔。

轮到我进去考试,我好不容易让自己心情平静下来,哪知办公室门砰地一声关上,又让我的心咚咚地跳了起来。办公室有两位监考老师,一位20多岁,负责录音;另一位便是那位严厉而陌生的王老师。她先验证了我的姓名,然后把题单递了过来,只简洁地说了一声:开始。

我极力地镇定自己的情绪,便投入了考试,前面几道题都是照单上提供的字、词组、短文进行普通话朗读,我顺利地朗读完,瞥了她一眼,她毫无表情。最后一道是三分钟的口头作文,我抽到的题目是:你最喜欢哪一部小说?请简单谈谈理由。思考的时间非常短,幸好我平时的作文功底不错,迅速地组织了一下语言,便开始了口头作文:

我相信,一个人喜欢某种东西和某篇小说一定跟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绪有关系。我最喜欢的小说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我从小生长在一个不太和睦的家庭里,再加上姐妹五人中我长得最平凡普通,我从小就自卑,走路都不敢抬头挺胸,害怕看见别人失望的表情;我也不敢面对属于自己的爱情,害怕那只是一场游戏,会给自己带来更深的伤害。直到有一天,我读了《简·爱》,我被瘦小平凡但坚强执著的简震撼了。也许我无法选择我的出身和容貌,但我多么希望像简那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尊严和幸福……

我的声音中充满伤感,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些,也许在陌生人面前,我不必有太多的掩饰;也许说自己的心里话能使我更顺畅地完成作文。反正那段时间,我正为工作的分配和感情的归宿弄得心烦意乱,伤心绝望。

我说完了,低着头等着监考老师说:“你考完了,可以出去了。”可是,那位王老师却从办公室后面走了过来,她走到我面前,伸手拍拍我的肩膀:“把头抬起来。”

我不安地抬起了头,惊讶地发现她的眼神中充满怜爱:“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但你可以改变自己。”她语重心长地说,“做人首先要把头抬起来……再读读《简·爱》,那是一部好书……”

我记不清她还说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出那间办公室的,只知道有太多的感动在那一刻充溢心头。她原本可以把这一切只当作一场考试,把我所说的话只当作一篇考场作文,然而她没有,而是伸出了手,用温暖的话语、用慈爱的笑容,在一个陌生女孩脆弱的心上点亮一盏明灯。

后来,我读得最多的便是《简·爱》。每读一次,心里就增添一份自信;每读一次,我就会忆起王老师鼓励的话语:做人首先要抬起头来。一点点地抬起头来,我才发现:抬头挺胸,不仅仅是一个正常的人应有的生活姿势,更是一种人格精神的独立平等。

如今,我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拥有了深爱我的“罗切斯特”,还拥有了一群热爱我、尊敬我的学生。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失落、忧伤、自卑时,我会伸出手,拍拍他们的肩膀,鼓励他们:“把头抬起来。”

因为我深知:一只温暖的手,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对弱小的心灵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篇一:《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读后感(物理组李远祥)

《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读后感

江苏省高邮中学李远祥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师的暑期学习,深化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暑期每位教师均发放了一本书--《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供大家暑期阅读学习,以增强教师对教学、师生关系处理等多方面的改观与认识。本人也充分利用暑期的时间对该书进行了阅读与反思,感觉受益匪浅,现就本书读后的感想做以下反思与总结:

本书精心挑选一百篇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文章生动而不乏让读者感悟颇深。大部分文章都是一线老教师,长年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总结与提炼,朴素的字里行间透露出老师对学生的严与爱。有些教育过程中小的事情却让学生终生收益,或者让自卑或调皮的学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并且,日后都成为了大家所不敢想象的优秀的成绩。所以里面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是让我们这些一线的年轻教师感慨万千,无比钦佩;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如此良好的学习机会,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该书中的几篇文章或者结论让我记忆犹新。现就几点做相关分析与总结:

一、我爱孩子

该篇章充分诠释了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每个老师选择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是热心直接的一番照料,有的是一声点拨,有的是选择默默的付出。不管是何种方式,都充分显示了老师对学生爱的伟大,也进一步体现了老师是灵魂的舞者的深一层的含义。其中,最记忆犹新的是一篇----把头抬起来。“我遇见的,又何尝不是世上最好的爱?”这份爱,是学生最纯真的、最无邪的情感,是令我们教师陶醉而又醍醐灌顶的精神力量。不过是个人的教学荣誉,还是按部就班的课堂展示,在这份爱面前,它们都显得无足轻重。请珍惜、呵护这份爱吧,让它在学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撑起一片能为他遮光挡雨的绿荫吧。

二、教室、出错的地方

从登上三尺讲台,拿起粉笔的那一刻起,为师者的漫漫教育之旅便已启程。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周而复始的徒步旅行,并在此过程中滋生了忧郁与疲倦。但是在热情与乏味的心境之间,却隐藏着教育的真谛。所以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时刻牢记教室是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

要改变以往的观念。

篇二:读《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

读《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有感

这学期,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这本书有四个篇章,分别是《我爱孩子》、《教室,出错的地方》、《教师是灵魂的守望者》和《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每一篇文章都富有智慧、充满深情、蕴含哲理。虽然每个故事都浅显易懂但又耐人寻味。每每读着这些小故事都会有所思、有所悟??

《让学生愿意“上钩”》中的渔人能成功引诱章鱼入瓶,其关键是利用了章鱼自身的需求特点。教学也是如此,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及现有的知识理解水平。只有这样才正如书中所说:“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的往往是循循善诱。”

《粉笔盒里的特殊奖品》中的吴鹏,因为一个特殊的奖品,而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那奖品,那掌声使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让他拥有了自信,燃起了学习的希望之火。像“吴鹏”这样的老师眼中的后进生常常是我们办公室里谈论的焦点,为他们的不思进取,为他们的拖后腿,为他们的缓慢进步,焦虑、烦恼。对于后进生,让我们放下高高的标杆,静静地等候,悉心的呵护,在属于他的园地里绽放他的光彩。师爱是一种等待。

《给心灵种梦的人》中的女孩天性羞怯,从从不肯在人前发出自己的声音。她就像一颗隐没在浩瀚宇宙中的不起眼的星星,就像路边一颗平凡有普通的小草。而她的命运就因为老师的一次次鼓励而有了质的改变——一次次作文的范读,演讲台上激情挥洒的演讲让一位羞怯的女孩自信乐观地成长,是老师把孩子心中渴望翱翔的风筝,了无痕迹地放飞在希望的原野上。爱,像一颗缀在叶尖上的露珠,也许它很小,但可以滋润一朵花,让它美丽开放。

每次捧起这本书,都被其中的小故事感动着,净化着。教育必须有爱,有责任。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学

生,改变着我们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多从正面去引导我们的学生,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从我们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和情操。

篇三:《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读后感

关爱学生,成就自己

读过这本《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后,感想颇多。本着刚刚踏入教师行列中,多多学习的态度来读这本书,读后真的让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与不易。教育是以心交心、以爱育爱的事业、是个良心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改变着学生。一件小事,可能会让学生感动一生,并从此求真向善;一句不该说的话,也可能会使学生一蹶不振,并从此走向人生歧路。教师心中如果没有爱与感动,就不会有无私的奉献,就不会有对职业的坚定信念,就不会有追求卓越的理想!

这本书分为“我爱孩子”、“教室,出错的地方”、“教师是灵魂守望者”、“牵一只蜗牛去散步”4辑。每一辑思想中都不同,但是却也是紧密相连的。每每看到感动之处,内心总有一种感触。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即便他们有过错,责罚是不行的,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他们是孩子,不能让我们一时的冲动伤了他们那颗澄澈且单纯的心。孩子有着最纯真、最无邪的情感,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呵护,让他们把这份纯真一直保留在内心深处。我们要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来面对学生们,打动他们,抚平他们心中的疑虑和创伤。尊重学生,也是老师对自己最大的尊重。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孩子的思维、兴趣及需求特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刚接触高一(20)班,班内有一个学生,每天上课都在说话,乱动,做些影响课堂的动作和事情,我知道后,批评了他,让他写了检查,写了保证,但后面我发现,他一点改变都没有,周末的下午我找他谈

了近两个小时,打开了他内心的窗户,他就是管不住自己,自己也想学,我就让他担任班内纪律委员,让大家监督他,从现在来看,效果还不错。

在平时,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因为,也许就在我们的某个举手投足的瞬间,就将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对弱小的心灵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粒金子,没有哪个孩子是坏孩子,只有在时间和心血的精心打磨下,才能让我们看到他们其实都在闪闪发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举动,使他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充裕的阳光下。我们要学着善于利用生活小事,尤其是学生的错误,将其转化为一次富有乐趣或哲理的教育活动。平时也要有着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取得超乎计划的优异效果,更能带动学生的注意力与积极性。在教育中,教师更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委婉而又其乐融融的另类方式,以增强教育的效果。教育,不仅仅是阅读、写作、算术等知识的传授,而分数也无非是个冰冷的数字,教育成功的真正体现,在于学生本质上的飞跃,让学生学会以乐观向上的正确心态面对和接纳生活的点滴与挫折。

爱是教育的前提,如果教师有十足的爱,就不会轻而易举地冷漠,呵斥,失望,放弃。爱有多深,付出就有多大,等待的时间就有多长。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教师同样需要足够的耐心,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擦亮双眼,看清事实真相,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足勇气,反省悔悟。只有和缓的处理方式,才能争取到学生及他人的配合,实现教育

的目的。爱是可以传递的,只要心与心之间得以相知、相惜与相伴。师生的情谊正是传递爱的桥梁,正因为拥有爱的传递,教育事业才多出了一份神圣和温情。因此,我们应尽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充满安宁、赞美、宽容的舒适环境中,练就平安、耐心和自信等高尚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耐心,学会等待,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等待的艺术。作为教师,失败和跌倒自然在所难免,每一次失败,都为最终的成功埋下扎实的石基,无数次失败的经验总结,终将联结为成功的项链。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让学生看到一个坚强无畏、勇于担当的教师形象。

这本书中每篇文章都是短小精悍、娓娓道来、真情流露、感人至深。一件小事、一句话语、一首小诗,无不带给教师美好的阅读体验,让教师感受到纯真的教育境界。这些文章篇幅虽短,却启人深思,在潜移默化中感动教师、影响教师!

王勤锋

篇四:读《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心得体会

读《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心得体会

——李权

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书籍。读一本好书能让自己受益终生。今年的教师节,学校给我们送一本书-----《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一有时间我就拿着这本书来读,读完这本书后,让我心灵得到了熏陶,智慧得到了启迪。

书中共包含了“我爱孩子”、“教室,出错的地方”、“教师是灵魂守望者”、“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四个篇章。每篇文章娓娓道来、饱含深情、浅显易懂而又蕴含哲理。

书中的一件小事、一句话语、一首小诗,在带给我美好阅读体验的同时,回想起工作中的种种案例和困惑,也使我对教育的真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是以心交心、以爱育爱的事业。”它需要教师以爱为本源,以育人为责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技能改变学生。一件小事,可能会让学生久久难忘;一种教育智慧,可能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应时刻心存爱与感动,坚守无私奉献与执著敬业的信念,尽自己之力做好自己的教育之事。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尊重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吹拂学生心田的一缕春风。

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发至内心的尊重,在学校就读的学生亦是如此,他们需要得到同龄人、长辈们的尊重,尤其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一些不尊重学生的现象发生,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可喜的是,眼下这种不尊重学生的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变。

比如,学习成绩不好又调皮捣蛋的孩子曾被称作“差生”甚至“双差生”。后来,改成了“后进生”。“后进生”与“差生”相比,虽无实质变化,但听起来却含蓄多了,至少与嘲讽与鄙视撇清了界限。从名称上不再是强化学生的“差”,而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继续努力的向上感,这就可以说是一种观念上的

进步。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人格也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尊重,叫了多年的“后进生”又被悄无声息地改成了“学困生”。虽只是片言之差,却全然隐去了以往的歧视之嫌,且听起来更富人情味。因为在教师和学生的眼里,“学困生”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成绩眼下还不够理想,但是通过师生的帮助和他们自身不懈努力,明天亦或是后天他们可能就是最优秀的学生。

书中的《枣的三种摘法与教育智慧》将枣的三种不同摘法与教育方法联系起来。“爬树摘枣”好似放任学生自由探险,教师如不注意及时给予保护,则容易“从树上跌倒”,思维受挫,自主演变成自流;“用竹竿打枣”犹如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行为,极易束缚和泯灭学生的个性,为教育大忌;“待枣子熟透自行脱落再捡拾”恰恰是事半功倍的教育方式,世间万物的成长皆有其自身规律,教育亦如此。学生成长如树之结果,教师切不可心浮气躁,应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

我们现在有太多的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其实不然,学生的个性在发生变化,环境在变化,而我们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却未与时俱进,是我们没有适应新的教育模式,甚至未采用新的方式认识我们的教学对象。

作为教师,我们自己不能休息,否则会“生锈”,我们得坚持不懈,不继提升自己,才能不让社国的教育事业“生锈”。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