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山西省中小学生作文联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8 01:14:26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山西省中小学生作文联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山西省中小学生作文联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作文

 

山西省中小学生作文联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论语•泰伯》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材料二: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请根据自己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中国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为主题思想,结合中国历史,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获奖作文选登】

 

   一、特等奖(1篇)

守住你的璀璨之光

吕梁市高级中学 薛雅娴

  第一声充满稚气而又清晰的啼哭掩盖了所有焦急与企盼,我以这样理直气壮的方式向你宣告我的降临。你含笑不语,用你充满慈爱的微风轻轻撩起窗帘,抚过我的脸庞。沐浴着你的爱之光,在你平坦而又宽阔的土地上,我如同充满活力的笋芽,满含希望地长大。

  从一声“妈妈”开始,你为我打开你古老而又厚重的历史大门。语言是最好的翻译员。透过他,我慢慢揭开你笼罩着的面纱。拂起岁月留下的灰尘。五千年的长廊绵延向远处,尽头闪烁的亮光,那样迷人地吸引着我。

  姥爷握着我的小手,用吸足墨汁的毛笔在柔软的宣纸上灵活的行走。姥爷告诉我,这个字念“正”。他说,你如同这个字一般,笔直地屹立。年少的我不懂,盯着横平竖直的笔画想象你眉宇间的威严,深深铭记着:等我长大,也要如你一般,做一个充满正气的人。

  我用好奇的网在你岁月的长河里打捞,探寻着你漫长的过去。看到你华妆的样子引起一片艳羡的目光,你披着精美的丝绸,腕间叮铛作响的瓷器手环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氤氲在你周围,你面带微笑娓娓道出如何造纸与印刷,如何在滴落寂寞的黑夜点燃一束明亮与欣喜。也看到你困窘的日子,背负着屈辱与无奈。但不论何时,你眉宇间的凛冽之风丝毫不减,我仿佛看到了你节节的傲骨。幼小的我,被你深深地折服,于是我更加虔诚地追寻着你。

  初入学堂的年纪,三尺讲台上吐露的话语皆是不可否认的真理。老师认真的讲,我们是你全部的未来,我们的肩上载着你的心愿,沉重而不可推卸。我们要继续与发扬你的精神。心中泛起疑问:什么是你的精神?我朝着你挂在天空的明目发问,你没有给我响亮的回答。望着你深邃的瞳孔,我仿佛懂了你,也懂了如何去解开被未知包围的疑团。

  就是在那一年,我以那样的方式近距离的看到你,是受伤的你。也是那时,我开始真正地懂你。上帝的长矛不小心划破你的皮肤。动脉中血红汨汨地流出,伤口剧烈的颤抖,你痛苦的呻吟与呼唤,后来,我们知道了伤口的位置,是汶川,伤口的深度,是七点八。

  我们深深的为你担忧,十三亿人都心急如焚,你展示了你的坚强,你在忙乱的时候仍不忘感恩。地震后,搜救马不停蹄地进行,钢筋混凝土下的生命镇静地等待搜救人员移开压住双腿的建筑材料。最小的班长照料着每一位同学,一个需要爱的生命用自己小小的力量爱着他人。讲台上伸开的双臂是一张巨大的网,用爱编织起庇佑学生的安全。还有那个说谢谢的女孩,举起表达谢意的木牌不愿放下。

  灾后的重建中,面对荒地的人们没有失去信心与希望。他们用你的勤劳与勇敢,用你的坚韧与智慧,在废墟上构筑了一片新天地。

  那一刻,我忽然懂了你,你的精神,不再是藏在历史瀚海中那些坚实的脊梁,五千多年风雨后的今天,世人用爱筑起你新的精神。为民请命,以死报国显示着你的浩然正气。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奉献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你。现在你更需要新的精神作为你腾飞的力量翱翔九天,笑傲苍穹。

  现在的你,更懂得了爱,你一如既往地勤奋进取,开拓创新,但你,学会了更加地爱护你的子民,你的子民也明白了你的爱。将你爱的果实传递至每个人的手中。

  受铁块击中心脏的司机爱着乘客,将公交车停好后才在大出血中倒下。母亲爱着孩子,不顾自己接住别人家坠楼的孩子,捧起了爱。你的爱播撒,火苗照亮了人间。

  在你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寻觅着,我也成长着,也愈加接近那迷人的亮光。白嫩的骨骼纷纷拨节,我已达到你的高度。中国啊!把你的未来交给我,让我的肩膀替你撑起一片晴空。谨记你沉淀在时光中的传统文化与精神的精粹,用我们的爱环绕着,守住你博大精深文化的璀璨之光,让他恒久的燃烧,生生不息!

 

   【评语】

   文章用第二人称的手法,以自己的成长为线,串联起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精神的认识。读来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作者直面现实,关照生活。不拿古人说事。体现了良好的文风。语言典雅而不失真情。

 

   二、一等奖(10篇)

1、中华,魂之传扬

河津市第三中学 陈羿帆

  于尘埃之上,一条古龙盘踞。绵延千载,牵起了秦汉的明月,唐宋的诗赋,元清的曲调。

  一谢春花之树,在晨光煮微中,透露着生命;一口明朝之钟,在昏离斜阳中,记录下时间的传奇;一条东方之龙,在日出映射下,放出蓬勃生机。

  汉有昭君,为保和平,出塞匈奴。黄沙漫天飞舞,和平队伍浩浩荡荡。琳琅五珮,叮铛脆响。珠玉轻晃,轻抱琵琶,断肠忧伤。昭君,汉人之傲,奉献,国人传扬。

  亦有苏武,锦帽貂裘,持守旌节。阔别了长安,那歌舞升平的世景。命运多舛,被上天捉弄百遍的奇谈。草根虽苦,大漠虽寒。面对单于的诱惑,亦不动容。纵使地窖寒冷,纵使孤寂寡缘,寒冷刺风使其发肤皲裂,但依旧是那么不屈,那么顽强,让匈奴为之钦叹。

  坚忍,国人颂赞。

  宋有东坡,如鹤耸立。那年,徐州大水,百姓苦不堪言,他孑立于山石之上,目光坚毅,泰然自若。那安然若止的神情稳定了百姓的心。蓑衣尽湿,芒鞋已破。他在雨中查看灾情,安抚百姓。他用他的付出,使良心边缘的富豪从城门口回来,使百姓的心平复了担扰。涝情终解,但百姓舍不得他,但他已被上级调往湖州。他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官,一生清廉,怎能说无所建树?

  责任,国人颂扬。

  清有嗣同,为求变法,舍弃生命。看到贫弱的祖国被列强凌辱,践踏在脚下。他含泪写下“何处是神州”。为求富强,他积极变法。无奈,腐朽思想已深入统治者之骨髓,为保一己之力的慈禧,将其刺杀。刑场上,他勇而无味,大叹:“我自横天向天笑,去留胆敢两昆仑”。他以他的豪情与鲜血,唤醒了一批麻木已久的国人。

  舍己,国人传扬。

  我们的祖国,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绵延着千年的中华魂,魂之深处,又孕育着一个亘久不息的国之精神。它渗透入我们的血液,支起了我们的脊梁,在琥珀月色之下,它熠熠发光

  中国精神,需要弘扬。我们要向世界展示,国人的魅力之下的优秀素养。正如在华尔街街头,一个老妇绊倒。同国之人,竟无一人帮助,一位中国留学生,冒着被讹的风险,毅然扶起老妇。他用行为向世界展示了,国之精神,善之为本。

  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中国,在悠悠千年中,傲然挺立于东方。

  淡淡风,融融月。国之精神,立之为本。一陌杨柳,一壶清茶,静态之中游离百态的物种。国之精神,发扬广大。

  紫陌云烟之中,雾霾迷蒙。清晰地骨骼依然得见。魂之精神,不会逝去。更不会有流星的转瞬即逝,昙花惊艳后的短暂。

  宣纸泛黄,砚墨幽香。洞箫,余音袅袅。

  奉献,顽强,责任,舍己,是中国精神的传扬。善举,豁达,是中国精神的符号。让艳阳照射中国,让中华精神永远承扬!

   【评语】

   文章从“奉献、顽强、责任、舍己”四个方面诠释“中国精神”。用诗化的语言叙写历史。小作者旁征博引,体现了深厚的积淀和语言素养。文章脉络清晰条理。也体现出思维的缜密。

 

2、赤子心,爱国情

运城中学 王枚清

  泱泱千年中华,洗尽岁月变迁,彪炳爱国豪情;浩荡历史长河,淘尽万古兴衰,熔铸千年英魂。我独登山巅,极目远眺,多想伴着壮丽山河认真想透历史倒底为我们留下了什么,终于,历史托那奔流不息的黄河为我送来了答案…

  那时的屈原,“游于江潭,行吟泽畔,”任缕缕掉落的长发在风中乱舞,任香草气息毫无生机的与浑浊世风搏斗。他深爱的楚国,他呕心沥血的付出,终逃不脱命运的掌控,望着山河日下的国家,留给屈原的是什么呢?是万念俱灰的悲痛,还是祈求重振山河的希望?也许那纵身一跃,那激起的浪花足以说明一切,以死明志也许是他组好的选择。他的内心在呼喊,可是没有人听到;他的心灵已破碎,可并无大夫为他治疗。也许正因如此,他才想到以死震醒国民,可最后却依旧失意落魄的收场。

  历史已然如此,但令人可喜的是,历史并未忘记他,而他那赤子之心与爱国之情更是在历史长河中耀眼长存。

  当历史迈着蹒跚的步子来到动乱的中国时,映入眼帘的是船坚利炮的入侵;是洋烟枪下软弱苟且的中国人,是腐朽无能的清政府,是前途一片迷茫的中国的未来。也许是乱世出英雄,终于,“我自横刀向天笑,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谭嗣同来了。他们“戊戌六君子”多么希望在自己的手中将山河重新修复,奔走呼号,宣传新思想,革新旧观念,可遇到的也只是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层层阻挠,将他们逐渐撕开的望见太阳的窗户纸重新缝合。而面对屠杀的谭嗣同毫不畏惧,也并不想逃,他坚信;有革命就会有牺牲,又流血才会有成功。仿佛在他心中,只要是为国有利的事,即使需杀生捐躯,也万死不辞。

  当冰冷的屠刀与热血的爱国人士相触碰时,溅起的鲜红鲜血足以看透他的内心,那么炙热,那么温暖,那么渴望。

  历史的镜头移到当代,看到更多的今人的思考,思考何为爱国,思考为何爱国,思考以何爱国。记得大满贯得主,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曾经说过:“我最骄傲的便是将五星红旗在世界各地升起,让世界各地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许寥寥数语不值得人去深究,但足以值得人为之称道。也许一句话,便可看出一个人对国家的热爱。运动员的责任就是为国争光,为身披的五星红旗添彩,为此,他们争分夺秒的训练,日复一日的重复同样的课程,为的只是在比赛场上展现中国人的傲人雄姿。一滴滴的汗水凝集起来,组成一颗巨大的闪耀钻石光辉的心,若要起名,叫它“爱国心”可好?

 “中国梦”,一个亿万中国人内心美好而温暖的梦,承载的是希望,需要的是付出。践行他的每一个人,难道不正是一个个拥有赤子之心的爱国之人吗?在爱国面前,不分贵贱,不在乎权钱,不顾虑年老或壮年,不划分地位和档次,有的只是最公平的对待和最终看到的腾飞的中国。弘扬爱国精神,义不容辞,以赤子之心倾其所有为国付出,理可应当。无国何来家,无家何来每个幸福的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我深爱着我的祖国。”在当代社会,爱国不需抛头颅,洒热血,却也不能只当作空话用来侃侃而谈。爱国不是要求,而是本分,爱国无须多说,只是实践。

  历史的马车从不曾停息,从古至今,车内装着越来越多的中华民族精神,也将奔向更加光明的明天。愿爱国主义更能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引导着中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爱国之情,赤子之心,矢志不渝。我以我心付实践,我愿我国永腾飞!

   【点评】

   文章紧扣“爱国”,列举了屈原,谭嗣同等典型事例,最后又将践行中国梦的途径回落在中国人的赤子之情上。但文章缺少亮点,显得四平八稳,个性不突出。

 

3、日出东方

运城中学 张韶洋

  四野蛮荒里,炎黄耕耘出生息之地;

  战火缤纷中,帝王拼搏下万古江山;

  风雨飘摇时,苍生顽抗在洒血国土;

  日出东方日,中华闪耀于时代天空!

  五千载春秋,缔造如今的中国,历史洪流里,中华精神延绵不绝,至于今日,五星红旗飘扬,华夏儿女莫忘华夏精神,才可屹立不倒!

  孔子携“仁义”在春秋的诸侯割据中淡然微笑,“仁”不是假情虚意的伪善,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良善。古时候的中国,即使疆域辽阔,却从未倚仗自己国力强盛侵犯别国;在经受日军血洗华夏神州的屈辱和痛苦时。彭德怀却依然对日本遗孤心生怜爱,将他们安全送还;新中国成立之初遭受孤立,周恩来以中国人的宽厚大度征服了边国人民,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各国人民赞许和奉行的原则。“仁”的精神是中华的气韵,是人性的闪光,是盛开在神州大地上圣洁的花朵。虽然今天,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令人痛心疾首的惨剧。暴力分子制造屠杀,爆炸案件,路人对跌倒老人和受伤孩童不管不顾。但依然有温暖人心的所在:高中生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杭州公车起火路人纷纷相救,幸无一人死亡。“仁”正是中华得以绵延至今的秘密,是人类精神中的瑰宝。即使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中华儿女也要紧握这可贵的道德,今中华在世界屹立不倒,在天地间光照世人!

  昭君冒着风沙在塞外悠歌远行,惊艳了天边飞过的鸿雁;文成公主抛下锦衣玉食赴往藏地,为两族之间的友好架起桥梁;文天祥在家破国王的境遇里如飘洋般孤苦,却挺直了脊梁绝不苟且偷生;邓世昌和他的爱犬淹没在横海的波浪里,心中遗憾的是祖国和人民的尊严。历史上,无论将士还是红颜,都倾注自己的爱国之情,让生命灿烂的盛放。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支柱,是参天古树坚实的根脉,是把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的纽带。如今,世界文化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欧美大片在光怪陆离中夺人眼球,日潮韩流的欢歌劲舞摄人心魄,中国在文化上似乎在失去光辉,那古典的戏曲琴筝,被渐渐遗忘,有人慷慨激昂地斥责崇洋媚外,有人对自己的文化不屑一顾,有人痛心疾首叹息不已。忘本当然是不能的,但一味批判外来文化与国人也并非明智之举。如果我们都不接受别国文化,又何谈让华夏文明发扬光大呢?《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正是对我们传统的追寻,古老的戏剧琴曲也需要新的血液,我们要对中国人充满信心,相信中华神韵不会涣散,爱国之心将在时代中重放光芒。国庆时,加拿大华人在多伦多街上组织的一场“快闪”活动,让中国的现代音乐和红旗惊艳了异国,温暖了海内外华人的心,这正是“爱国”在新时代的表现。而面对邻国的试探和侵扰,中国坚决的态度,人民激昂的反应,也显示了爱国精神并未失去光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咏诵起我们的唐诗宋词,写好我们的双字,铭记青瓷白陶的美丽,领会笛萧琴筝的动人,在五星红旗下挺起胸膛,让祖国骄傲,让爱国之情星火相传。

  神农遍尝百草,承受穿肠之痛,只为帮人民医治疾病;李时珍历经数十年,访山问海,著成一部万世医典。中华民族历来是农耕大国,土地是我们的母亲,袁隆平教授呕心沥血研发出高产量水稻“南优2号”,挽救了世界上几十亿人的性命,与饥饿打了场胜仗。勤劳勇敢,历来是中国人的代名词,无论是在黄土之上的勤耕精植,还是为一条长城一条运河的汗流浃背,都塑造了我们艰忍的民族性格。现在我们不再受困于自然经济,我们建起了钢筋水泥的大楼,也让神州飞入了浩瀚银河,但依然是靠着我们刻苦钻研,勤劳勇敢的精神。可是,当今的青年们被一种名为“拖延症”的“病”困扰着,出现越来越多的“宅人”“懒人”。有人批评说,你们这一代是懒散的一代,不求上进,贪图享乐。我们确实应该低下头好好反思下,在这样舒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的确没有很好地继承祖先留下的优秀品质。所以,我们要重拾属于中华儿女的勤奋,不论是作为保家卫国的年轻战士,还是光芒万丈的舞台明星,不管是科学研究所里聪慧的学生,还是工作室内埋头苦思的设计师。发光发热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不仅可以做螺丝钉,还可以做镁光灯和霓虹灯。更重要的是,在哪一个岗位上,负责什么样的责任,我们都是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他们这样说:“时代是你们的。”他们还说过:“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作为新生的太阳,我们回首,看见历史长河中波涛滚滚,仁人志士的灵魂耀眼如星辰,而我们,便要作东方那普照万物的明日,要让中华精神永恒的,日出东方!

  高山流水中,清澈的灵音洗涤了我们的心魂;

  诗词歌赋里,含香的词藻织制出我们的文采;

  红旗长缨下,革命的光辉镀金了我们的勇气;

  吹角连营,斑驳历史沉霜;血色长河,雕刻革命悲壮。日出东方,吾等巍然屹立,愿承中华魂,传以北辰光。听雄鸡晓唱,待百世流芳!

   【点评】

   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上下几千年尽在笔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积淀,但文章需要安排好取舍,调整好思路,确定好议题,否则就显得杂乱无序了。

 

4、 中华魂,民族魂

吴宇宏

  泱泱上下五千年,出现过无数英雄好汉,在他们身上尽显中华风骨,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气节。

  昏庸无道隔不断的爱国者

“心系岳郎情,度江光不度”是离愁别绪。

  岳家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不食百家票,只抵金寇来。他怒发冲冠不为红颜只为国家。皇帝昏庸无道,秦桧馋言频发,皇帝无理朝纲,“军相合肥天下瘦”,无论是怎样的国家,他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立场,一束红缨扫沙场,一身鲜血两茫茫,精忠报国是他始终信奉的准条,面对骁勇善战的金兀术他毫不退缩,面对祸国殃民的乱成贼子他无所畏惧,身为南宋将,心系南宋魂,死后魂长存,守望国家心。战场上挥洒殷红的液珠,已分不清哪一滴是鲜血,哪一滴是汗珠。兼济天下,包容万千,他是海,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外来侵略者,他是山,用身体为宋朝人民抵挡着风雨,他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他用掌托那胜利的太阳,坚利得战甲摇曳着胜利的曙光。他不像文人一样优柔寡断,柔情满芳,他是铁血英雄,侠骨丹心,琵琶胡琴抚常青,英雄沙场斩长缨。他是岳飞,那个精忠报国,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岳飞,那个心系天下,心忧百姓的岳飞,那个铁血丹情战长沙的岳飞,那个化为血水却不走的岳飞那个用生命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岳飞,他是中华民族的代言人,满腔的热血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传唱的佳曲。

  品阶升降改变不了的忧民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入则为民请命,出则心系天下,入朝为官接济天下百姓民生,系百姓之生死于为官者心头。天下之存亡于自己心弦。民之劳苦,“长叹息以掩泣息,哀民生之多艰”。一纸奏书,为民请命。一身朝服,为民操劳。他是灯塔,在人民黑暗焦虑的摸索生存之道时照亮生存的方向,他是水流向千家万户,承载着千万人的希冀;他是风带给百姓最温暖的抚解。贬官期间,安得人民水火独求自心得?望西楼,独长叹,黎民众生无以为度,唯与月对酌,倾诉衷肠。春去春来春如故,却话忧思独断肠,他是范仲淹,那个为民而生的范仲淹,那个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在那个类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的黑暗社会中担忧民生的范仲淹。那个“南燕依依别春去,奈何秋风是否送稻香”的范仲淹。他的身上闪着人性的光芒,照耀着人性的美好,他是中华精神的代表,心忧天下,兼济苍生,榆话桑麻,忧秋送香的范仲淹。

  历史的画卷里,开着许多花朵,朵朵清香,历史的史册里载着许多民族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吾其道不知,苟余情其信芳”的屈原。“安能摧眉折枝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在他们的身上处处闪耀着民族精神,体现着文人的清高,艰难困苦掩不住他们的光辉,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历史有了他们才更显壮丽美好,中华魂,民族魂,他们唱出了不同凡响,他们演绎着最华丽的乐章。

   【评语】

   文章思路清晰,论述深入,以三个人物的故事体现民族精神的内涵。全文语言精练,表述生动。

 

5、中国精神助力青春梦

太原北辰双语 刘钰欣

  在阒静的夜里,挑起一盏豆灯。回顾历史,中华名族精神宛若一条巨龙,翻滚在历史的汪洋中,不断发展,壮大,生生不息。

  我守在草堂前,等候着白司马有些迟了的春天。诗人归来了,诗人带着倦意与满腔愤忿归来了。骏马在风中长嘶,仿佛要诉尽它的不平。矫健的身姿踏出滚滚风尘。同诗人归来的,有酒、有花、有诗。诗人在花下饮酒,在酒中酿诗,诗人醉了,在迷离间分不清谁更灿烂,谁更醉人。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诗人的抱负融进了诗中,诗人的壮志雄心在诗中得以抚慰。白司马啊,你被贬谪到偏远的蜀地,可你的满腔爱国之情,你对圣上的赤子之心,怎是这区区几座山峰,几条河流可以阻挡了的呢?白司马啊,你虽位卑却从未忘记囯忧,你拳拳的报国之心与中华民族精神长存。

  我独站在江边,秋风卷落流年。你止步于草堂前,倚杆长叹。秋风越来越猛烈,你小小的茅屋怎能经得起这样的大风,屋顶的茅草被风卷起,散落在竹林中,枝头,江面上………天越来越黑了。空中乌云密布,又一场大雨将来临。你依然倚在杆栏上,瘦骨嶙峋的身体在风中坚守着,你深邃的目光望向江边,远方是你的家园啊,远方有你的百姓啊,远方烽烟四起,远方啊……你仰天大呼“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的呼声如钟,如鼓,回荡在这苍茫的天地之间。你被誉为“诗圣”,因为你诗中写的是民生疾苦,你诉的是天下苍生,你道的是浩然正气!

  师绪昌,被誉为“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一生致力于研究特殊材料。你毕业于浙大,曾公费留学,受名师指导,是同行之中的翘楚。你几十年如一日地与各种特殊材料打交道,目光长远,在你多次提议下中国成立了特殊材料研究机构,为现代航空,空事特殊材料应用方面做出具大贡献。身为中科院院士的你会经常与年轻后辈探讨问题。虽是研究特殊材料方面的领导人物却没有端起过一点架子。年事已高的你本应回家颐养天年,而你选择了继续留在岗位上,做实验,分析数据。你曾在别人问你“为什么还不退休”时,笑着回答“我的身体老了,走不动了,心脏也闹罢工了,但我的心和大脑依旧与特殊材料研究事业同在,与祖国同在。”大家都称赞你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你的鞠躬尽瘁,你的坚守,与中华民族精神同在。《论语泰伯》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你以促进国家特殊材料的发展为己任,奉献了你的一生,为您致敬!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支撑,中华民族才历经千年还依旧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华儿女才能挺过一关关难关,成就赫然。中华儿女的拳拳爱国之心,忧国忧民,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忧悯之心,鞠躬尽瘁的尽业之心,都注入了中华民族精神,同时也弘扬了民族精神,实现了人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诚然,我们青少年应在党的领导下,继承与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中,青春的路上有梦,有痛。让我们在困难时一起坚守这些温暖品质吧!让中国精神助力我们的青春梦!

   【评语】

   文章及注重历史又关照现实,充分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传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由古及今的选材构思,使文章变得非常立体。全文角度新颖,论述有力,情感充沛。

 

6、中国人的敢说精神

太原第十二中学 贺泽宇

  随着国家反腐风暴愈演愈烈,许多曾秘而不宣的事情公之于众。渐渐我们看到一扇扇曾遮掩着大门被“轰”的拉开,光亮乘着清风弥漫在曾经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秘密里。我们突然发现:我们敢说,我们能说,我们必须要说!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拥有敢说精神的国家。无论是表达政治观点,表达个人见解,还是表现喜怒哀乐和内心情感,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乏拥有浩然正气的敢说的有志之士。

  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思想碰撞就一直被写在历史的醒目位置。那时的思想家敢说并且敢于付诸行动——孔子周游列国传授自己的思想,“有教无类”开创教育业的先问;老子超脱物外的人生态度所富含的哲理如一颗明星闪烁在时空的上空;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又给后人留下多少对“和谐”的思考。在那个思想散发光芒的时代,只要你有完备的思想体系,正统的思想主张,只要你敢说,你就可以自成一派。

  当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似乎敢说的精神在秦朝开始就被打击¬¬——秦朝的焚书坑儒让多少思想精华毁于一旦。百家争鸣时敢说的精神像受惊吓的孩子,原本活蹦乱跳,一朝之间变得畏首畏尾。虽然反抗从未间断,但中国人的敢说精神下,终于出现了顾虑。说话不再直来直去,必须绕一个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让我不禁想起薄伽丘《十日谈》里一个绿鹅的故事。一个父亲把自己的儿子一直放在一个从未有人到往的地方生活,直到儿子成年后父亲第一次将儿子领导城里,映入眼帘的繁华场面令儿子惊叹不已。这时,一个美女向父子二人走来,儿子问父亲;“这是什么?”父亲回答说:“这是绿鹅。”儿子听完直截了当的对父亲说:“我想把绿鹅带回家。”我认为在这个故事中,体现的正是一种毫不顾虑的敢说精神,也许这种敢说带着一些无知,但所折射出的正是人性中本真的直率。

  古代皇帝身边一定有劝谏的大臣,就像李世民的“明镜”对李世民的重要性一样,自古以来有为的谏官一定是拥有敢说精神的人。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时代,敢说精神又有回到当初春秋时期的劲头。在不同的时代下,敢说精神的载体从古时思想家渴望用自己的思想治理国家到唐朝文人舞墨施展情怀形成一个跨度。初唐四杰,大小李杜,古文运动,这些闪烁着鲜明时代光辉的人和事都蕴含着中国人的敢说精神。

  但与此同时,科举制的盛行却让“不敢说”渐渐渗透进历史的书页。当“不敢说”的气焰最为嚣张的时候,正值清朝的文字狱大肆横行的时候。人们都在害怕,生活在惶恐之中,不敢说不能说。渐渐人民开始麻木,外国侵略者入侵,人们不敢说,赔款割地也不敢说。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中国变得抽一鞭子才动一下,麻木不仁。”所幸的是,人们总会醒来,敢说的精神传承千年怎可能说断就断——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一大批敢说的中国人站了起来,敢说精神又活了!我们敢说,我们能说,我们必须要说!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写下:“树枝想要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人们把它们叫做星星,月亮。”有人寻找光明,有人不懈斗争,有人敢说敢做!龙应台的《野火集》烧遍了中国,在当今台湾严厉封锁下依然要说------《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幼稚园大学》笃笃揭开时代那些藏匿起来的疤痕。时代的发展中,敢说精神终于恢复生机,媒体在说,网民在说,街头小巷的街坊在说。我们终于明白,我们的敢说精神是进步的助力,只有说出来自己的想法才不至于被深海淹没。

  我们终于看清曾经秘而不宣的事情背后的真相,我们敢说,我们能说,我们必须说!我们怎么能让自己心中的明灯熄灭?我们怎么能在顾虑中口三缄?我们怎么可以不说?

   【点评】

   本文不落俗套,将中国精神定位于“敢说精神”。体现了其人身问题的深刻性,文章从百家争鸣写到科举制度,以薄伽丘的《十日谈》写到顾城与龙应台,众多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事例紧扣“敢说”展开。说理充分独到。

 

7、魂,梦,这一生

运城闻喜中学 郭宜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给人一种奇妙的具象美。传统文化中有文者,也有武者。文者可舞江南水墨,武者可定壮美河山。他们共同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文人的一生是梦的一生,中国文人的一生似乎都飘在江南烟雨之中,执一把油纸伞,踩一只乌篷船,穿过楼台水榭,听遍盈耳丝竹。这好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的归宿。不论他们惆怅或快意,历史早已将他们定格在那里。

  吴有文士伍子胥以死谏夫差,他方言可以把他的头颅挂在城门上,他要亲眼看着吴国灭亡,他实现了,他在黄泉之下也定泣泪不休。伍子胥是一种文人,他们以死诠释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们坚守自己在传统文化之中所代表的文人价值。

  还有一部分文人是高洁的,他们看遍千山流岚,看遍沧桑变幻,他们知道自己已不能“兼济天下”。只能选择“独善其身。”“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他们选择了归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生气给了他们这样的选择。“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这样清闲恬静的生活,让他们忘却了世间的喧嚣与杂尘。东晋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鼻祖,是归隐田园山水的带头人。“圆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他的生活够惬意,面对功名利禄他只拂袖飘然而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他如仙般的生命取向。让这些文化盛世中的骄子拥抱自然与田园。

 “灈贪家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热衷于水墨的文人仍旧心系百姓,两袖清风,清廉处世,他们认为效忠的不是帝王,而是百姓。这是他们的文人风骨,无论是三国鲁肃,唐时魏征,宋时欧阳修、范仲淹还是一代英豪岳飞。身居高位却一贫如洗。将全部俸禄和赏赐都布施于难民百姓。这是他们的幸福,是中国伟大传统文化给他们的最坦荡的选择。“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道出了文人体察民情的苦心。是中国历来或大或小的官员疾世济世的真实写照。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人的风骨,他有一种兼括文武的伟大气质。“横眉冷对千天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生命是高洁的,像傲梅一样的生命,让人不敢沾染。他又生来有绍兴人的细腻,却不失从塞北吹来的傲然正气。他可谓集中华传统文化中文人风骨于一身的伟人。

  中国文人有许多种,但他们都热爱脚下的热土,都热爱可亲的人们人民。因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他们如梦的价值观,亘古不变。“寒沙梅影路,微雪洒香村。”中国文人的梦境如轻纱薄雾缠绵不去。“坐看云起时,行到水穷处。”是刚烈傲骨的的文人由心的选择。文人的梦,延续了五千年却愈发浓烈。

  中国传统文化给了文人梦,他同时也给了武门将帅以“魂。”这魂是中国魂,是中国武人从前人手中接过的家乡烈酒,接过的勇者之剑。他们都从塞北的狂沙中猛奔而来,裹挟着劲烈的强风,带着中国武魂。

  子路他有武魂,当拼死厮杀之时碰歪了帽子,他选择了浩然正气,他挺身立直,认真的修整衣冠,与此同时,数把刀戟也然把他穿透。他忠于武魂,宁可死也要君子之取,他死的堂堂正正,死的正气一身。他在苟且取胜和大道面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大道。这是师父孔子和中国文化传授给他的“君子之魂”。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留。”历史奔涌而来又萧瑟而去。尽留下惹人的发醉的古迹和尘埃。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舍生取义,在生命和国家面前他选择的是国家,一封《与妻书》感人至深,他们的武魂如酒浓烈香醇,抛洒在黄花岗的热土上,中国传统文化纵是让他们与家人难以舍弃,也让他们体会天下为己任的德之大美,武之灵魂。

  中国历史,将才辈出留给中国文化的不是一个回头,而是后人的千百万年的仰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卫青年少有成,力保汉疆,三国时更是武人争鸣的时代,刘关张,孙策,权,曹操雄霸,帐下将才辈出,但这样多种的武人,同文人一样也有自己的风骨,文人是如幻美梦,武人是铿锵武魂。这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千百万年来的沉淀,是传统文化给他们看似截然不同,实则为文武人风骨的中华民族的基本属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具象美是梦之美,魂之美。梦是梦的去处,魂亦有魂的归往。

  如今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要文武并重,双管齐下,元亡宋衰,民弱清退。秦王黩武而失天下,两晋懦弱而相继忘。中国历史是一本发黄的书页,向我们诉说着朝代与文化兴衰,将大美图景中的中国文化娓娓道来。

  如今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要求很高,文武兼具,有魂又有梦的人方才是我国急切需要的,中国的文人的梦抑或是武人的魂都让他们正气一身,铿锵一生,魂梦故里,心怀天下。

  这都是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归往,梦很美,魂很裂,梦断即失,魂断即离。

  文富可兴国,武强可御敌,有魂有梦,你我一起飞向热爱的祖国山水,拥抱大美文化吧。

  【评语】

   文章层次清晰,情感充沛,文思隽永。作者将抽象的爱国情感具化成一个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将民族精神和历史情感融入生动的语言之中,避免了口号式的教条表达。小作者善于举例,思维缜密,全文一气呵成,给人震撼的力量。

 

8、史官

太原市实验中学 曹凌紫

  临冬,大雪。

  常年冬日虽是有雪,亦不过是至深东方飘些许薄雪,可这年临冬,都城中漫天飞雪,早遮挡不住宫城朱红明黄。天地茫茫唯有白惨然。

  天将亮,雪地趁光而反刺入狱卒眼中,城北牢外,一队八旗官兵押解着仅套单薄囚衣的男子峭裂尺深大雪前行。

  发散枯缠垂落辨不清男子神情,只他手脚上枷生铁镣铐,冰雪中贴上皮肉生生冻去一层骨殖,可是男子依旧平静前行,稳步踩在雪上。步步皆缓步步坚定。周围官兵无一人催促,只是沉默护送,仿佛那不是押解,而是送行。

  送行。

  男子倏而浅笑,说来,这条路,不正是卅年前,父亲为他送行的路吗?

  卅年前,都城未破,家国未灭。

  那一年,他接过父亲用了半生的白卷,成为了一名史官。

  如父亲一般的史官。

  父亲曾玩笑般道,世代史家,专载史册,可这史册上不会有家族中人的名字。

  那时他尚未及冠,闻言未搭腔。只是将书案之上先辈所载堆积成山之册一一摊展,指腹滞留在泛黄书册上,墨香晕书页轻浅,寥寥而记先贤韵事,细细读来,他竟是痴了般流连。

  曾记子曰:“任重而道远。”浩荡千载间,史官一杆竹骨傲骨铮铮。记史明史正史传史前路漫漫。圣贤先达尽在册中。代代相传。

  屈子九死不悔遥记楚天兴盛;商君判法树新徒木图强悍秦地三千;魏武挥鞭汉相中华挥斥方遒;贞观开元唐年浩然千载得传。纵然宋靖康耻难启。岳武穆一跃策马收拾山河朝天阙。崖山一役陆相归海。蛮夷再侵仍有文相心若磁石不指南誓不还,丈夫言死不言跪!

  我泱泱中华,史官笔下扬洒正气浩然。他扶膺长叹,指尖触卷心有思量。大明建国二百余载,如何汉唐皆往矣,且看今朝再辉煌。

  于是便苦读寒窗,不为功名流芳,只求家国两昌。一纸皇榜,一封御诏,他跪于祠堂,静看列代史官名位,振重叩响三头,接过父亲递交的史册,冠礼之后,他将中华精神溶于骨血,在明时笔录朝代兴衰,将这精神写于史册,代代相传。

  他是一个史官,他记录历史,尽管历史上没有他的名字

  都城无雨,久旱于夏,朝服却泛起尘下霉气,父亲已告老休职,仍是低声问倒:“皇上上朝否?”他未作答,只是仰天轻叹。

  朝野之间,史官不做言语,区区六品官吏,立于京官以尾,看着满朝文武被阉党挡在玄武门外,面圣不得。

  年迈的内阁阁老手握奏折立于人群之前,胸前长鬓气息速颤,怒斥阉贼蒙蔽圣听,山河日下仍只记声色犬马,那九千岁之名有辱国体。便是今日血溅宫门无憾矣!

  众阉脸带惊诧,有几个平时狗仗人势的权阉恐惧之下倒退几步,阁老身后今科入职翰林新科状元正是一腔忠魂,拎过那瘦小东厂番子一记狠拳。只打到那番子不辨日月,脑中作响,口鼻中甚么滋味一气尝遍。

“好!”宫门前百官齐喝!便是权阉当道又如何。乾坤郎朗自由浩荡正气存!昔包拯怒铡皇亲,宋慈审鬼判冤,更有海青天为民请愿,魏征文谏抬棺死而后矣!

 “尔等食君工禄,不忠君事,欺上瞒下祸国扰民。今尔等死期间至,站死跪亦死!”百官中早有武将拔青峰上前,怒斥权阉!

  他静立在百官之末,毛笔沾满墨汁偌大纸上只留正楷墨字“圣上未朝。”

  末了,再添几句慷慨之词,“官于宫门怒斥权阉,正气凛然。”

  他记录历史,更记录代代相传不畏强权的精神,一一弘扬。

“你这亡明史官,速速写下我大清应天顺民,明得天罚而亡。”

“亡国,不可亡天下;明亡,不可亡忠魂。”

  意料之中的死刑

  他轻笑着,将贴身而藏的史册墨笔丢进狱中死角,穿着干净单薄囚衣,静候行刑之人。

  押解的人晚了一刻,那些穿着满人衣饰剃发的汉人已是汉军旗人。

  他笑着走出牢门,才发现,初冬的都城已经是白雪皑皑。监斩官是曾经同朝明臣。

  他双手被缚,长发散落,唇角含笑,无悲无喜看向那曾经同僚。

  监斩官一颤:“你,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皇上葬于何处?”

“这……南方皇陵。”

  他此时方跪于刀下,面向南方,额头触地,“皇上——圣明!”

  监斩官大喝:“斩!”

  大雪突然纷飞落下,狂风呼啸死老鬼泣!

  丈夫志,言死不言跪。

  傲骨不屈,生,死,从君愿。

  百年后,逢冬。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明史》有载,忠臣殉国不知凡已。”

“我辈儿郎,生于中国,长于中国,自当傲骨铮铮,延先贤弘达,申此代毅志。”

  史官,记录历史,传承历史。他,是历史的一部分,是民族脊梁的一节傲骨。

  今日,我们学习历史,传承历史,将会同他一样,弘扬精神,成为民族脊梁的一节敖骨。

   【评语】

   小作者以小说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视角独特,底蕴深厚,史官的大义凌然和傲骨不屈是文章的思想核心,文章借史官的一生传递出民族的情感,并通过小说化的语言展现了一段闪光的历史。全文冲突对比强烈,个性十足,思维独特。

 

9、以心为媒介的传承

太原市第二十中学 张心悦

  中国精神,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中国精神,是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只在破岩中”的坚韧不拔;中国精神,是梅花“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淡泊清雅。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让我们以心为媒,细细品味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在我们生病的中国精神!

 “东南形盛,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的一阙《望海潮》描绘出了西湖的美好。但是吴越人们却不会忘记,若不是钱繆,哪里会有如今这般盛景?当年,北宋南下进攻南唐,钱繆陷入的两难,若是死守,杭州的百姓便会陷入战乱;若是投降,可又心有不甘。最终,他选择的纳城投降,为吴越的百姓赢得了和平,古语有云:“一曰民,二曰国,三曰己。”钱王虽失了国,但他却被吴越人民世世代代牢记。以心为谋,我体会到钱王的中国精神--------以民为本。

 “塔王”“囚犯”“烟王”两次身份的转换,让人们牢牢记住了他。从“塔王”的辉煌,跌入“囚犯”的深渊,他并未就此沉寂,在七十四岁保外就医期间,以老翁之身承包下一座荒山,立志种出中国口味的橙子。十年,当年你傻遍布的荒山被他改造成了一片橙园乐土,而褚时健也由当年的企业家变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成功了,也因此获得了“橙王”的荣耀。有人说,看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曾经站的多高,而是看他跌入低谷后的反弹力有多强。褚时健用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告诉我们“不怕失败。”以心为媒,我感受到褚时健的中国精神------百折不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首《岳阳楼记》令人嗟叹不已,范仲淹,一位艰苦的实干家,他的勤勉为世人所认可,在庙中读书,划稠而食,范仲淹说:“若食美食,则破吾之艰苦耶?”他这种勤勉一直延续他的一生。以心为媒,我体会到范仲淹的中国精神-------勤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以她博大精深文化与广博的胸怀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千年不倒。而中国精神更是赋予了她永生的力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华文化便以这精神为载体代代相传。而如今传递这精神的火炬已传到我们的心中,以心为媒,这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定将永存。

  以心为媒,品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抱负;以心为媒,感受“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以心为媒,体会“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以心为媒,让中国精神代代相传,永志不忘。

  以心为媒,注入中国精神的心,更为澄澈!

   【评语】

   作者将中国精神转化为一句句经典名言,在解读历史人物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全文使用散文化的语言,将以民为本、百折不挠、勤勉自强的民族精神表现得凌厉精致,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文风清新流畅、韵味深藏。

 

10、我们的血性

运城康杰中学 邓锦容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前进!”

  在冬日高远的天际下仰头望去,满目蓝天的背景下那面红旗在冽风中骄傲的飘扬,闪耀着五颗明星。是的,那是我们的国旗,所有中国人共同的信仰;那是我们何以在东方昂首于世界的证据;那是同一血脉中的血液里最滚烫的热枕,是流动在骨髓里的最伟大的荣光

  五星红旗,他不仅仅是一个政权的象征,更是我们的族人,我们的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生生不息五十年的宣告。自古以来,有多少文化销蚀在历史与时空推陈出新的浪潮中,有多少城池史册和古帝国的尸体深埋于黄沙之下。但,只有我们,从黄沙边生息的华夏族到今日十六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看世界几千年兴衰与岁月并存!

  我怎能不说,流淌着古老的中国人的血液,我无比自豪!

  当然,我们也曾在夹缝中生存。我们的土地上也被侵略者洪水来势的千军万马践踏过;我们也曾一度在迷雾中昏睡不醒,被太阳旗的可怕阴谋笼罩;我们也曾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抱头痛哭,而不是起身迎战;我们的土地也曾到处流淌着死亡的鲜血,遍布战争过后乌烟瘴气的硝烟和千疮百孔的尸体。

  那是一段不能忘却的,烙在中国人脊梁上的历史。

  同样不能忘却的,还有中国人在浑身鲜血中奋起的怒吼与身后熊熊的火光。我们的国家,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得到的新生。

  这也同样烙在我们的脊梁上。

 “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你可还记得北平天安门上乍起的第一场风雷?

  南京三十万孤魂的声影,可曾在你的梦中哭泣?

  愚蠢的侵略者妄图用屠杀和兽行扼杀中国人的反抗意识,但刀尖不但没有砍倒中国人的脊梁,反而挑起了几亿人的愤怒。征服的快感蒙蔽了他们的判断力,百年的屈辱和抱头挨打的姿态让侵略者,甚至我们自己都忘记了。

  中国人的血性

  然而,在这喷涌而出的血柱中,在侵略者畅快的畸形丑恶的嘴脸上反射着青光的尖牙上,在漫天回响的凄厉的哭号里,中国人血性,被彻底的激发了出来。同胞的血不能白流,牺牲者的鲜血永远是活着的国人向前的旗帜。

  只要还有一口气,只要我们的民族还有一丝微弱的呼吸,反抗的姿态就永远不会停止!

  虽然我们在黑暗中,虽然我们不知道战争何时才会停止,但只要所有中国人一起向前,东方的黎明总有一天会到来。

  把侵略者一个不剩的驱赶出中国的土地!

  这就是烙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脊梁上的精神。

  这就是我们的血性!

  我仿佛又在涌出的热泪里看到了那些战士的身影。从幼儿园我就读他们的故事,但这一刻,我才真正体味出那每一个战斗的姿态里的意义。

  那用血与火换来的和平年代里,我们不需要再用身体抵抗敌人进攻的枪火,不需面对严刑拷打横眉冷对;但我们还是要保持着当年的血性,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光耀和生生不息的根源。

  历史并未停止,中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中。

  在新时期的世界舞台上,我们新一代的中国人,一定能秉承先烈的血性,在没有硝烟的角逐中以斗争的姿态前进到底。

  这是烙在我们脊梁上的责任与荣耀。

  望着冬日蓝天下高耸的五星红旗,那血液般耀眼的赤红骄傲地飘扬着。我突然产生一种骄傲与承重并存的感情。

  这感情也许正来自我们中国人的血性。

   【点评】

   文章用排比铺陈的方法,将近现代的中国历史浓缩于方寸之间。把国人的血性书写的刚烈雄性。文章从现实,到回忆又回到现实。条理清晰,首尾圆合,体现了较强的写作功底。

篇一:山西省中小学生作文联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11篇

山西省中小学生作文联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论语?泰伯》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材料二: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请根据自己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中国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为主题思想,结合中国历史,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获奖作文选登】

一、特等奖(1篇)

守住你的璀璨之光

吕梁市高级中学薛雅娴

懂了你,也懂了如何去解开被未知包围的疑团。

就是在那一年,我以那样的方式近距离的看到你,是受伤的你。也是那时,我开始真正地懂你。上帝的长矛不小心划破你的皮肤。动脉中血红汨汨地流出,伤口剧烈的颤抖,你痛苦的呻吟与呼唤,后来,我们知道了伤口的位置,是汶川,伤口的深度,是七点八。

我们深深的为你担忧,十三亿人都心急如焚,你展示了你的坚强,你在忙乱的时候仍不忘感恩。地震后,搜救马不停蹄地进行,钢筋混凝土下的生命镇静地等待搜救人员移开压住双腿的建筑材料。最小的班长照料着每一位同学,一个需要爱的生命用自己小小的力量爱着他人。讲台上伸开的双臂是一张巨大的网,用爱编织起庇佑学生的安全。还有那个说谢谢的女孩,举起表达谢意的木牌不愿放下。

灾后的重建中,面对荒地的人们没有失去信心与希望。他们用你的勤劳与勇敢,用你的坚韧与智慧,在废墟上构筑了一片新天地。

那一刻,我忽然懂了你,你的精神,不再是藏在历史瀚海中那些坚实的脊梁,五千多年风雨后的今天,世人用爱筑起你新的精神。为民请命,以死报国显示着你的浩然正气。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奉献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你。现在你更需要新的精神作为你腾飞的力量翱翔九天,笑傲苍穹。

现在的你,更懂得了爱,你一如既往地勤奋进取,开拓创新,但你,学会了更加地爱护你的子民,你的子民也明白了你的爱。将你爱的果实传递至每个人的手中。

受铁块击中心脏的司机爱着乘客,将公交车停好后才在大出血中倒下。母亲爱着孩子,不顾自己接住别人家坠楼的孩子,捧起了爱。你的爱播撒,火苗照亮了人间。

在你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寻觅着,我也成长着,也愈加接近那迷人的亮光。白嫩的骨骼纷纷拨节,我已达到你的高度。中国啊!把你的未来交给我,让我的肩膀替你撑起一片晴空。谨记你沉淀在时光中的传统文化与精神的精粹,用我们的爱环绕着,守住你博大精深文化的璀璨之光,让他恒久的燃烧,生生不息!

【评语】

文章用

但他已被上级调往湖州。他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官,一生清廉,怎能说无所建树?

责任,国人颂扬。

清有嗣同,为求变法,舍弃生命。看到贫弱的祖国被列强凌辱,践踏在脚下。他含泪写下“何处是神州”。为求富强,他积极变法。无奈,腐朽思想已深入统治者之骨髓,为保一己之力的慈禧,将其刺杀。刑场上,他勇而无味,大叹:“我自横天向天笑,去留胆敢两昆仑”。他以他的豪情与鲜血,唤醒了一批麻木已久的国人。

舍己,国人传扬。

我们的祖国,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绵延着千年的中华魂,魂之深处,又孕育着一个亘久不息的国之精神。它渗透入我们的血液,支起了我们的脊梁,在琥珀月色之下,它熠熠发光

中国精神,需要弘扬。我们要向世界展示,国人的魅力之下的优秀素养。正如在华尔街街头,一个老妇绊倒。同国之人,竟无一人帮助,一位中国留学生,冒着被讹的风险,毅然扶起老妇。他用行为向世界展示了,国之精神,善之为本。

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中国,在悠悠千年中,傲然挺立于东方。

淡淡风,融融月。国之精神,立之为本。一陌杨柳,一壶清茶,静态之中游离百态的物种。国之精神,发扬广大。

紫陌云烟之中,雾霾迷蒙。清晰地骨骼依然得见。魂之精神,不会逝去。更不会有流星的转瞬即逝,昙花惊艳后的短暂。

宣纸泛黄,砚墨幽香。洞箫,余音袅袅。

奉献,顽强,责任,舍己,是中国精神的传扬。善举,豁达,是中国精神的符号。让艳阳照射中

下页

深圳市南山区,品一杯茶茗,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语言中跌宕,寻觅智慧、哲理、情感以及点点滴滴?

在书中,我体味到俄国人对草原河流的触抚,印度人对飞鸟天空的赞美,日本人对草叶的咏叹,以及中国人对大漠孤烟,小桥流水,野渡横舟的感动。

读她,好似一波温暖的清泉,带着淡淡的芳草香,又好似弱柳孤雁,带着满腹的凄凉。她便是李清照。

满腹经纶的她却生在了“才藻非女子事也”的时代,她便好似笼中小鸟,几欲展翅飞翔,却又被冰凉的铁细丝网揽下。金兵入侵,国家巨变,身世飘零,她年轻时“误入藕花深处”的天真与快乐早已不见,满腹的才学全部化为了两行的直泪和一船的哀愁。读她,寻觅着希望,得到的是无穷的哀愁与无耐。

读他,他好似笔挺的刚铁,又好似坚韧的莲花,他便是司马迁。

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他只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没想到触怒汉武帝,处以宫刑。为完成《史记》,他忍辱负重,直面世人的嘲讽,饱受内心的煎熬,最终“留将正气冲霄汉,著成信使照尘寰”。读他,寻觅到的是一种坚韧的态度,人生虽然会遇到凄冷的风雨,但面对困境,我们可以扼住命运的咽喉。

读他,他好似谪仙下凡,自信潇洒,又好似愁思万千,郁郁寡欢。他便是李白。

紫云缭绕,听侍女弹一首禅曲,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何其雄浑!不被重用,贫困潦倒,也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被朝廷征召,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何其狂傲不羁!生性自由洒脱的李白,怎堪朝廷种种规矩的束缚,他不得不心声忧愁,而且“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又何其郁闷!读他,体会诗人的豪放与哀愁,更寻觅到身后的那座碑上刻满了相同的两个字:风骨。

契柯夫说“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但我认为,其实书也是歌,只有爱它,欣赏它并沉迷于它的人才能掌握好节奏,才能吟唱。

时间有限,心灵之空间无限,悠悠间,万里江山踏遍,登顶黄鹤楼,随雁一同落江边万里长河一线瀑布,这都是书带给我的。

书是给会思考的人读的,只有在书中,不断的感受,不断的寻觅,当你合上最后一页,你会发现,你成长了,你收获了。

在书海寻觅,寻觅的是什么?是智慧,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置身于书海,便可寻觅到动人的瞬间。

在书海寻觅

华侨城中学高一(3)班代选琦指导教师朱建斌

读着,写着,爱着,寻觅着。

——题记

曾在月凉如水的夜晚与你相遇,曾在日光布满的午后与你相遇,曾在清风徐来的晨时与你相遇。而这些不期而遇造成了我对你的一世眷恋,是于青春年岁间最不可抛舍的一抹美好,是在时空交错间既可以仰望星空又可以俯瞰大地的依赖。

文字与书于我而言是如水至爱,它们所蕴含的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与不同的人对话,感悟摩挲文字间最初的晶莹与芬芳,感悟笔墨间的精神与思想。

在书海寻觅,寻觅那一份神秘与传奇。“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指尖的温度。”“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夜,听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找你的一丝气息。”那位布达拉宫中最大的王,世间最美的情郎曾带给了我们多少遐想,多少美丽。捧读仓央,文字的美妙早已不需争辩。而那背后的含义才耐人寻味。他的一生,曲折离奇,他的信仰与追求以一生的名义去践行。怕是再没有人能将文字与情感相融于“佛”,他做到了,在藏南山区中,他如同一轮皎洁的月。读他,仿佛超越灵魂,他的离奇是太多人想解开的谜。然而我想说,与其追究身世,不如在他的作品中寻觅,那里面包含了太多,掩藏了太多,所以寻觅才变得珍贵而不平常。仓央是少之又少的情僧,是太过美好的诗人,曾因为他,想一路徒步,从拉萨至尼泊尔,行他所走的路,翻他所转的山,诵他所读的经。

在书海寻觅,寻觅最本质的文化精神。《南渡北归》是我从暑假阅至今日的书,三本如砖头般的文人纪实,确实需要勇气去翻开,开始了就不想放下。书的封面上有八个大字“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是的,它们记述了1949年建国前的数位大师。有一代名匠陈寅恪,有才女林微因,有北大知名校长蔡元培,有青年领袖罗家伦,傅斯年。是首部全景展现文人群体命运的史诗巨著。他们从北至南,从南至北,以一种坚毅的力量,传播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全部精神食粮。南渡,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千里迢迢放弃了北大清华的优越生活到西南联大工作,他们的全部力量都源于对国家与文化的热爱。这些大师来自五湖四海,清华、北大、同济,但他们的精神信仰与情操却是相同的。作为知识分子,他们誓要保护的学术,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研究的心令我佩服。当那些学生徒步到西南联大的场景出现时,我热泪盈眶,为了求知,不惧艰难困苦的精神又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呢?在民族危亡间,幸而有他们!这些大师是真正的大师,哪怕颠沛流离,文化不能丢,在书中寻觅,寻觅到的是一种精神能量。

在书海寻觅,寻觅历史的另一种解读。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中只看到国民党政府的逃亡,也曾以为蒋介石的脑子是灯泡,里面全是空气。然而《南渡北归》这套书告诉我,我错了,在外敌当前的情况下,是他说出“抢救学人”、“保护文物”。是他组织各名校校长开会,讨论迁校。我们不可否认在败退台湾时他拿走了许多文物,然而,如果这些没有被军舰运走,谁也无否估量它们是否还完好无损。读这本书,看到文革时那些大师的惨状时,我只能扼腕叹息,既然时代已过,我们不如寻觅那份文化,那份精神,那份文人依然可以拥有的顶天立地与和文物的“与之同命”吧。寻觅于书海中的那一份文化气质和历史启示,这是我们需要的,是90后不应缺少的精神内涵。

寻觅于书海,寻觅易安的淡淡感伤,寻觅希文的天下之忧,寻觅太白的对酒当歌之豪气,寻觅沈老的水之情愫,寻觅曹文轩所叙的文脉,寻觅三毛的勇

气,寻觅海子的梦想,寻觅舒婷的温婉。寻觅他们的文字,抑之有秀气,扬之有豪气,笔耕之间,皆耐人寻味,皆值得于书海中寻觅。

我愿意,继续读着,写着,爱着,寻觅着。

——是为后记

在书海寻觅

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高一(6)班陈嘉颖指导教师宋如郊

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寻觅觅觅觅寻寻,那人也许是在水一方的伊人淑女,又或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可奈何这些我们都未曾知晓,唯有书海中寻觅,不单单只寻得那梦中人,而是可以得到更多。

波涛涌动处见忠臣

我沉溺在书海中久久不愿抽身。若问为何,只因我觅得这样的一个男子,他就站在我面前,不言不语,冷目圆睁。江水在他脚下汹涌,溅湿他深蓝的布帛,他的发际凌乱地舞动,在江边嘶吼的冽风中像精灵一般跳跃。他就是屈原。

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的他,才干出色,受到赏识,位居“左徒”,励志图新,却因奸臣谗言,被削职流放。后楚国被灭,屈原便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江。

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啊!从前为国操劳,为民奔忙,铮铮铁骨,侠义丹心,却不得其志,以死明志。他向江面跃起,画了一道最完美的弧线。

在书海中寻觅,我有幸寻觅到屈原,他的精神带给我震撼与触动。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是李白的诗句,而我说的诗人,却是李清照。

李清照,表字易安。易安易安,随遇而安。可她却不尽然。她是哀愁的,整个人浓烈的愁绪织成一张大网,千丝万缕,紧紧纠缠,以至于影响她的后半生。

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她感叹:“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遥望满目疮痍的故土,她“欲语泪先流”。国土沦丧,丈夫去世,满怀愁绪,她“剪不断,理还乱”。

书海寻觅,寻觅到有关她的人生,倏地,我就理解了诗书满腹,才华横溢,温婉娉婷的她为何有如此深重的愁思。我突然觉得她像极了西北部落中的女子,不羁洒脱,性情刚烈。会吟诗作赋,会借酒消愁。她对丈夫赵明诚用情至深,似乎真到《诗经》中“生死契阔,与子成说”的地步。她不怕醉,甚至希望一醉方休。

李清照,有着她的哀伤与温婉,有着她的刚强与坚毅??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娓娓道来。

是啊,若项羽面前永远是鸿门宴上唯唯诺诺的刘邦,哪来“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若李隆基眼前永远是令“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哪来“马嵬坡前花下死,数尺百绫掩风流”的感慨?我想,纳兰容若写这句诗时,或许是在怀念与那位“伊人”初见面时的美好感觉。可惜事过境迁,物是人非。

纳兰容若,清朝满洲正黄旗人。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天资颖慧,博通经史的他本应是朝廷重臣,或是纨绔子弟,可他竟都不是。他对权力竟无兴趣,更对政事从不问津。身处喧红闹紫、高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热闹之外,他情愿静坐书房,沉醉于书香。他的词永远都是那样一尺华丽,三尺忧伤。我喜爱他的风格,他是灵秀的,如梦中人一般飘茫,如画中仙一样的清淡。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在书海觅得,又在我心海珍藏。

末言莫言

末言是结尾的话了。而莫言却又有何用意?不是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而是取它的字面意,不用言语表达。

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它是那么贴心与亲密,时常温暖得我如林徽因所说处在人间的四月天,它是我快乐的源泉,让我欣喜与感动。在书海中寻觅,也许我觅得的不只是人,他们同他们的精神都如烙印一般刺痛我,影响我。与《玫瑰的名字》不同,我并非单纯的寻觅一处宁静,而是从书中的人物中得到他们人生的精髓。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在书海中寻觅,我觅得勇敢,坚韧,智慧等一系列美好的词藻。或许我已竭尽我所能去阐述,但它太过美好,我的缄默足矣替代书给我的感受。

下页余下全文

深圳市南山区,品一杯茶茗,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语言中跌宕,寻觅智慧、哲理、情感以及点点滴滴?

在书中,我体味到俄国人对草原河流的触抚,印度人对飞鸟天空的赞美,日本人对草叶的咏叹,以及中国人对大漠孤烟,小桥流水,野渡横舟的感动。

读她,好似一波温暖的清泉,带着淡淡的芳草香,又好似弱柳孤雁,带着满腹的凄凉。她便是李清照。

满腹经纶的她却生在了“才藻非女子事也”的时代,她便好似笼中小鸟,几欲展翅飞翔,却又被冰凉的铁细丝网揽下。金兵入侵,国家巨变,身世飘零,她年轻时“误入藕花深处”的天真与快乐早已不见,满腹的才学全部化为了两行的直泪和一船的哀愁。读她,寻觅着希望,得到的是无穷的哀愁与无耐。

读他,他好似笔挺的刚铁,又好似坚韧的莲花,他便是司马迁。

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他只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没想到触怒汉武帝,处以宫刑。为完成《史记》,他忍辱负重,直面世人的嘲讽,饱受内

心的煎熬,最终“留将正气冲霄汉,著成信使照尘寰”。读他,寻觅到的是一种坚韧的态度,人生虽然会遇到凄冷的风雨,但面对困境,我们可以扼住命运的咽喉。

读他,他好似谪仙下凡,自信潇洒,又好似愁思万千,郁郁寡欢。他便是李白。

紫云缭绕,听侍女弹一首禅曲,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何其雄浑!不被重用,贫困潦倒,也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被朝廷征召,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何其狂傲不羁!生性自由洒脱的李白,怎堪朝廷种种规矩的束缚,他不得不心声忧愁,而且“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又何其郁闷!读他,体会诗人的豪放与哀愁,更寻觅到身后的那座碑上刻满了相同的两个字:风骨。

契柯夫说“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但我认为,其实书也是歌,只有爱它,欣赏它并沉迷于它的人才能掌握好节奏,才能吟唱。

时间有限,心灵之空间无限,悠悠间,万里江山踏遍,登顶黄鹤楼,随雁一同落江边万里长河一线瀑布,这都是书带给我的。

书是给会思考的人读的,只有在书中,不断的感受,不断的寻觅,当你合上最后一页,你会发现,你成长了,你收获了。

在书海寻觅,寻觅的是什么?是智慧,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置身于书海,便可寻觅到动人的瞬间。

在书海寻觅

华侨城中学高一(3)班代选琦指导教师朱建斌

读着,写着,爱着,寻觅着。

——题记

曾在月凉如水的夜晚与你相遇,曾在日光布满的午后与你相遇,曾在清风徐来的晨时与你相遇。而这些不期而遇造成了我对你的一世眷恋,是于青春年岁间最不可抛舍的一抹美好,是在时空交错间既可以仰望星空又可以俯瞰大地的依赖。

文字与书于我而言是如水至爱,它们所蕴含的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与不同的人对话,感悟摩挲文字间最初的晶莹与芬芳,感悟笔墨间的精神与思想。

在书海寻觅,寻觅那一份神秘与传奇。“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指尖的温度。”“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夜,听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找你的一丝气息。”那位布达拉宫中最大的王,世间最美的情郎曾带给了我们多少遐想,多少美丽。捧读仓央,文字的美妙早已不需争辩。而那背后的含义才耐人寻味。他的一生,曲折离奇,他的信仰与追求以一生的名义去践行。怕是再没有人能将文字与情感相融于“佛”,他做到了,在藏南山区中,他如同一轮皎洁的月。读他,仿佛超越灵魂,他的离奇是太多人想解开的谜。然而我想说,与其追究身世,不如在他的作品中寻觅,那里面包含了太多,掩藏了太多,所以寻觅才变得珍贵而不平常。仓央是少之又少的情僧,是太过美好的诗人,曾因为他,想一路徒步,从拉萨至尼泊尔,行他所走的路,翻他所转的山,诵他所读的经。

在书海寻觅,寻觅最本质的文化精神。《南渡北归》是我从暑假阅至今日的书,三本如砖头般的文人纪实,确实需要勇气去翻开,开始了就不想放下。书的封面上有八个大字“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是的,它们记述了1949年建国前的数位大师。有一代名匠陈寅恪,有才女林微因,有北大知名校长蔡元培,有青年领袖罗家伦,傅斯年。是首部全景展现文人群体命运的史诗巨著。他们从北至南,从南至北,以一种坚毅的力量,传播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全部精神食粮。南渡,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千里迢迢放弃了北大清华的优越生活到西南联大工作,他们的全部力量都源于对国家与文化的热爱。这些大师来自五湖四海,清华、北大、同济,但他们的精神信仰与情操却是相同的。作为知识分子,他们誓要保护的学术,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研究的心令我佩服。当那些学生徒步到西南联大的场景出现时,我热泪盈眶,为了求知,不惧艰难困苦的精神又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呢?在民族危亡间,幸而有他们!这些大师是真正的大师,哪怕颠沛流离,文化不能丢,在书中寻觅,寻觅到的是一种精神能量。

在书海寻觅,寻觅历史的另一种解读。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中只看到国民党政府的逃亡,也曾以为蒋介石的脑子是灯泡,里面全是空气。然而《南渡北归》这套书告诉我,我错了,在外敌当前的情况下,是他说出“抢救学人”、“保护文物”。是他组织各名校校长开会,讨论迁校。我们不可否认在败退台湾时他拿走了许多文物,然而,如果这些没有被军舰运走,谁也无否估量它们是否还完好无损。读这本书,看到文革时那些大师的惨状时,我只能扼腕叹息,既然时代已过,我们不如寻觅那份文化,那份精神,那份文人依然可以拥有的顶天立地与和文物的“与之同命”吧。寻觅于书海中的那一份文化气质和历史启示,这是我们需要的,是90后不应缺少的精神内涵。

寻觅于书海,寻觅易安的淡淡感伤,寻觅希文的天下之忧,寻觅太白的对酒当歌之豪气,寻觅沈老的水之情愫,寻觅曹文轩所叙的文脉,寻觅三毛的勇

气,寻觅海子的梦想,寻觅舒婷的温婉。寻觅他们的文字,抑之有秀气,扬之有豪气,笔耕之间,皆耐人寻味,皆值得于书海中寻觅。

我愿意,继续读着,写着,爱着,寻觅着。

——是为后记

在书海寻觅

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高一(6)班陈嘉颖指导教师宋如郊

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寻觅觅觅觅寻寻,那人也许是在水一方的伊人淑女,又或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可奈何这些我们都未曾知晓,唯有书海中寻觅,不单单只寻得那梦中人,而是可以得到更多。

波涛涌动处见忠臣

我沉溺在书海中久久不愿抽身。若问为何,只因我觅得这样的一个男子,他就站在我面前,不言不语,冷目圆睁。江水在他脚下汹涌,溅湿他深蓝的布帛,他的发际凌乱地舞动,在江边嘶吼的冽风中像精灵一般跳跃。他就是屈原。

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的他,才干出色,受到赏识,位居“左徒”,励志图新,却因奸臣谗言,被削职流放。后楚国被灭,屈原便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江。

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啊!从前为国操劳,为民奔忙,铮铮铁骨,侠义丹心,却不得其志,以死明志。他向江面跃起,画了一道最完美的弧线。

在书海中寻觅,我有幸寻觅到屈原,他的精神带给我震撼与触动。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是李白的诗句,而我说的诗人,却是李清照。

李清照,表字易安。易安易安,随遇而安。可她却不尽然。她是哀愁的,整个人浓烈的愁绪织成一张大网,千丝万缕,紧紧纠缠,以至于影响她的后半生。

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她感叹:“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遥望满目疮痍的故土,她“欲语泪先流”。国土沦丧,丈夫去世,满怀愁绪,她“剪不断,理还乱”。

书海寻觅,寻觅到有关她的人生,倏地,我就理解了诗书满腹,才华横溢,温婉娉婷的她为何有如此深重的愁思。我突然觉得她像极了西北部落中的女子,不羁洒脱,性情刚烈。会吟诗作赋,会借酒消愁。她对丈夫赵明诚用情至深,似乎真到《诗经》中“生死契阔,与子成说”的地步。她不怕醉,甚至希望一醉方休。

李清照,有着她的哀伤与温婉,有着她的刚强与坚毅??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娓娓道来。

是啊,若项羽面前永远是鸿门宴上唯唯诺诺的刘邦,哪来“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若李隆基眼前永远是令“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哪来“马嵬坡前花下死,数尺百绫掩风流”的感慨?我想,纳兰容若写这句诗时,或许是在怀念与那位“伊人”初见面时的美好感觉。可惜事过境迁,物是人非。

纳兰容若,清朝满洲正黄旗人。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天资颖慧,博通经史的他本应是朝廷重臣,或是纨绔子弟,可他竟都不是。他对权力竟无兴趣,更对政事从不问津。身处喧红闹紫、高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热闹之外,他情愿静坐书房,沉醉于书香。他的词永远都是那样一尺华丽,三尺忧伤。我喜爱他的风格,他是灵秀的,如梦中人一般飘茫,如画中仙一样的清淡。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在书海觅得,又在我心海珍藏。

末言莫言

末言是结尾的话了。而莫言却又有何用意?不是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而是取它的字面意,不用言语表达。

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它是那么贴心与亲密,时常温暖得我如林徽因所说处在人间的四月天,它是我快乐的源泉,让我欣喜与感动。在书海中寻觅,也许我觅得的不只是人,他们同他们的精神都如烙印一般刺痛我,影响我。与《玫瑰的名字》不同,我并非单纯的寻觅一处宁静,而是从书中的人物中得到他们人生的精髓。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在书海中寻觅,我觅得勇敢,坚韧,智慧等一系列美好的词藻。或许我已竭尽我所能去阐述,但它太过美好,我的缄默足矣替代书给我的感受。

下页余下全文

深圳市南山区

文人的呐喊,而是那些时时刻刻潜藏于辉煌背后的虚荣感,是那些因战乱与纷争而杯盘失措的失落感。

这种失落感与虚荣感是民族的两大软肋,铭记长安者,在于激起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而忘记长安,则是要有正视现实的勇气。

诗人兰波说:“生活正别处。”可在真实的空间中,能容你栖身之处又在何处?现实不是长安,人们常常在一地鸡毛的琐屑繁杂中丧失自我,无地自容,忘却了达人志士们铮铮铁骨的傲然。现实不是长安,中日钓鱼岛之争愈演愈烈,人们砸日货店砸日系车,在非理智中忘却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之忠告。

一番思索后,才知长安的魅力。长安,你给了历史以缓步徐行的机会,让文化得以繁衍生息,让人们有心灵栖息之地,让现实的人们有了反省的空间。

让我们回望长安,在繁华到极致的背后,用我们的

忽若风吹尘”,可是更有这样的高唱:“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他们在我眼中是如此的可爱,他们的哀伤在我眼中是这般深沉,我感谢历史,没有让时光洪流将关于他们的一切磨成灰随风飘散,而是化作千年不烂的沉香沉入水底。当我们的心走到某个遥远的地方,我们或许会发现这片远离尘嚣的水域,找寻到远隔千年的风骨。

自那片水域归来,会变得有些不一样,仿佛心里多出了一只眼睛,以一种局外人的姿态,在双眼看着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冷静地审视着,看着如今那些在网络上发表不经之论的人,他们自为自嘲者,殊不知,他们已在太平盛世,丧失了对生命的尊重与领悟能力。面对富贵与权贵,他们表面嘲弄讥讽,心中其实也在暗自羡慕。在种种社会不公与阳暗面前,他们只知毫无作用的愤怒,却不懂得为自己留得一分高洁,护得一身风骨,反而让自己被浊流同化。这样的人,何其悲哀。

竹林依旧,兰亭的山水还在,只是尘嚣之中,世人已失去了风骨,世间也没了那一阵风。

色温和、低调却给人绚丽之感,飘零化作护花泥,换来的是下一个四月的美丽绚烂。

樱花每一小朵微不足道,但几千几万朵联合起来却那般吸引人的眼球。我们是否应该学习一下这背后的勇往直前与齐头并进?或反思一下自己的狂妄或自私?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