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君子于役》与《蒹葭》两首同题诗在主题表现与艺术手法上的异同、并谈谈你对诗歌的朦胧美的认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6:04:29

比较《君子于役》与《蒹葭》两首同题诗在主题表现与艺术手法上的异同、并谈谈你对诗歌的朦胧美的认识.
比较《君子于役》与《蒹葭》两首同题诗在主题表现与艺术手法上的异同、并谈谈你对诗歌的朦胧美的认识.

比较《君子于役》与《蒹葭》两首同题诗在主题表现与艺术手法上的异同、并谈谈你对诗歌的朦胧美的认识.
《蒹葭》为《秦风》中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这里表现的是一个寻求友谊(或者爱情)过程中最终失望的心理活动,深情抒发了寻求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形象地描绘了此时此地的凄怆处境.
  《蒹葭》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诗中写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秋露给霜,芦荻扬花,诗人来到迂曲的河岸上,寻找他(她)眷恋的情人.他(她)伫立河畔,面对萧索凄清、露华霜重的暮秋景色,禁不住发出了与“所谓伊人”已远隔的浩叹.接着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是那样的崎岖而遥远;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伊人似近而远,忽隐忽视.但他(她)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升起,把秋露晒干.至此,一个为寻找意中人而执著不舍的青年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全诗感情真挚热烈,写得哀婉清丽,情调缠绵,既有对意中人深情的寻访,又有未遇的惆怅.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引起正文.
  《君子于役》为《王风》的著名诗篇.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思夫诗.这是一首妻子怀念久投不归的丈夫的抒情诗.眼前景、心中事巧妙地融为一体,诗中有画,富于田园生活气息.
  第一章头三句开门见山地点出女主人公的丈夫在外服徭役已经很久了,不知何时才能回家,主人公思念丈夫之情油然而生,情思泉涌.“鸡栖于埘”三句,转入写眼前生活实景,借景抒情.她看到夕阳西下时,禽畜纷纷归家,上窝的上窝,入圈的入圈,各归其所,悠然安憩,联想起万物皆定时有所归,只有自己的丈夫长期在外,徭役无期,归期难卜,因而“如之何勿思?”——怎能不令人思念牵挂而柔肠寸断呢?最后两句照应开头两句,把主人公思夫之情用委婉的语气表达出来.
  第二章头两句进一步强调丈夫服役时间之长久和无尽期.“曷其有佸?”——何时才能团聚?无限的思念、无限的痛苦表现在这句深沉的发问中,并以家庭的温暖反衬出丈夫长年只身在外的孤苦与凄凉.再睹入暮时禽畜的各归其所,进窝入圈,饱食安息,联想到丈夫孤身在外,劳苦无依,深情地发出“苟无饥渴?”的疑问与关心.这带有疑问与希望之句,内涵丰富,有对丈夫在外可能不得温饱的担忧,更有对丈夫能够温饱的希望.这句比上一章未句“如之何勿思?”更深刻、更委婉、更细腻,具体地表现出主人公对丈夫思念与关怀之情.
  全诗用了4句“君子于役”反复咏叹,每句领起一层,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主人公思夫之情.运用眼前的生活景象联想起在外服役的丈夫长期有家不得归,令人无限思念与牵挂.感情真挚、细腻,读来荡气回肠.
  诗中巧妙地运用对比和烘托的方法,创造了日暮黄昏的典型环境,同思妇孤寂、焦虑和深沉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象极鲜明感人.全诗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繁重的兵役、徭役给千百家庭带来的育苦.诗的内容单纯质朴,体现了民歌的本色.
  对诗歌的朦胧美的认识:
  朦胧美在《蒹葭》中得到了最佳的体现,它以独具特色之笔将我们带到了充满水乡泽国情调的境界之中.让我们在亦真亦幻的世界中流连忘返.那么,究竟什么是诗歌的朦胧美呢?其实朦胧美几乎是所有艺术的审美形式之一,不论绘画,书法,音乐,交往,都普遍存在着.画家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哲学家说:距离产生美,书法家说,书贵气韵神采,音乐家说,音乐贵在飘逸空灵,这些都是不同领域里对朦胧美的提法.而在诗歌领域中,诗歌的朦胧美就在于浑涵委婉,就是淡化对象的缺点,尽情的通过自己的想象,去丰富审美对象内涵,去美化它,以加深对它的情感.很多时候,拥有朦胧美的诗歌是断裂的、跳跃的.而且用了变形的手法.所以往往很含蓄,回味绵长,充满了梦幻似的"朦胧美".这不仅仅在《蒹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获取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此以后,朦胧诗也以诗坛中独特的一员,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不论是晚唐的李商隐、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异军突起的朦胧诗派,他们都用自己的诗歌诠释了朦胧美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