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科学是什么?(哲学性)“科学”和“人类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然后用数学等加以定量计算得出的结论”有什么区别?我知道我说的后者比较狭隘,其实我想知道的是有关于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7:01:44

谁能告诉我科学是什么?(哲学性)“科学”和“人类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然后用数学等加以定量计算得出的结论”有什么区别?我知道我说的后者比较狭隘,其实我想知道的是有关于英
谁能告诉我科学是什么?(哲学性)
“科学”和“人类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然后用数学等加以定量计算得出的结论”有什么区别?
我知道我说的后者比较狭隘,其实我想知道的是有关于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观点,他是彻底的怀疑论者,认为我们不可能知道世界上所谓的自然规律,因为我们不能真正经验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也许只是看到两件事情接连发生而“习惯性期待”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的原因。
那么,如果我们所谓的科学只是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的话,那我们就不能真正认识或了解那些所谓的自然规律,说句不好听的,这些规律可能只是人类一厢情愿地想法罢了。这样的话,我们那些靠科学来解释东西,我们其实并不能真正理解他们。所以我才有此一问。

谁能告诉我科学是什么?(哲学性)“科学”和“人类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然后用数学等加以定量计算得出的结论”有什么区别?我知道我说的后者比较狭隘,其实我想知道的是有关于英
自然科学不等于科学,后者狭隘,你是不是因为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发问呀,其实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诸如数学医学管理学宗教文学自然文化经济化学语言教育天文神学知识环境技术人文科学语言学自然地理学地理学伪科学社会科学杂志元素汉语真理电影诗歌舞蹈神话涂鸦地理物理美学书法政治建筑雕塑地球科学文物摄影伦理学考古图片美术戏剧土木工程历法等都具有科学性,这是一个学科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你所谓的“人类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然后用数学等加以定量计算得出的结论”准确的说只是那些能够用公式,数据所彰显的规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试问有机化学,材料学能用定量计算来全部演绎其全部的客观的必然的联系,故希望你能形成正确认识,一切对一概念的诠释是不可以从某一角度去理解,而要扩展开来,拓展思维,这样广博得知识才能被自己接受和理解.

  自从教廷为伽里略平反后,伽里略便成了一致公认的英雄,玩儿伪科学的人也就最喜欢以伽里略自居。神创论者固然开口闭口“我们就象当年的伽里略”呀,连算命先生也因为算命被视为不科学而愤愤不平,据说就象伽里略之受到教庭的迫害。一个科学胜利的史实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反科学的借口,人类的思维有时真是匪夷所思。
  科学是件好东西,凡事给贴上科学的标签就仿佛身价百倍,“科学的神创论”在基督教教徒中颇有市场...

全部展开

  自从教廷为伽里略平反后,伽里略便成了一致公认的英雄,玩儿伪科学的人也就最喜欢以伽里略自居。神创论者固然开口闭口“我们就象当年的伽里略”呀,连算命先生也因为算命被视为不科学而愤愤不平,据说就象伽里略之受到教庭的迫害。一个科学胜利的史实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反科学的借口,人类的思维有时真是匪夷所思。
  科学是件好东西,凡事给贴上科学的标签就仿佛身价百倍,“科学的神创论”在基督教教徒中颇有市场,而“科学的算命法”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要把我们的祖宗在人类的蒙昧时代所冥想出来的一套哲学加一件科学的保护套,也不用花费太多的苦心,毕竟,已有不少中国的科学官僚在为它们撑腰,而一批又一批的江湖骗子们也都大摇大摆地被请进中国的高等学府作集体催眠的表演--这,算得上世纪末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怪现象。
  但是一种理论是否是科学的,是否能被全世界的科学界所接受,绝不是中国的科学官僚所能主宰得了的。现在的科学学普遍认为,要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要符合逻辑的、经验的、社会学的和历史的四套标准,缺一不可。具体地说:
  在逻辑上,它必须是:1)符合“奥卡姆剃刀”的原则,即必须是简明而非繁琐的,而不是包含一大堆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2)本身是自洽的,不能一会说先造动物再造人,一会又说先造人再造动物;3)可被否证的,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4)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只在一定的条件、领域能适用,而不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在经验上,它必须:1)有可被检验的预测,而不是只是一套美丽的空想;2)在实际上已有了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不能只被否证,而从未被证实,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3)结果可被重复,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有你一个人作得出那个结果,别的研究者重复不出来,还要怪别人功夫不如你。4)对于辨别数据的真实与否有一定的标准,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解释。
  在社会学上,它必须:1)能解决已知的问题,如果连这也办不到,这种理论就毫无存在的必要;2)提出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型,也就是说,它不光要有解释,还要有预测,否则也没什么用处;3)提供概念的定义,而且必须是切实可行的,不是象“气功场”、“天人感应”之类子虚乌有、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伪概念。
  在历史上,它必须:1)解释已被旧理论解释的所有的数据,也就是说,你不能只挑对自己有力的数据作解释,而无视对己不利的数据,否则就还不如旧理论;那些宣扬算命多准、祷告多有效的,其惯用伎俩就是挑出成功的巧合大肆宣染,而隐瞒了无数失败的例子;2)跟其它有效的平行理论相互兼容,而不能无视其它理论的存在。比如,“科学的神创论”如果要取代进化论这种“旧”理论,就不仅要解释已被进化论很好地解释了的所有的数据,而且不能不理睬与进化论相容得非常好的现代生物学的其它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的成果。同样,有人声称“气功科学”是最尖端的科学,那么它不仅要包容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还必须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平行学科不互相抵触。
  除此之外,还必须知道,科学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文化的界限,凡是声称某种科学只有中国人(或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才能掌握的,肯定不是真科学。
  科学也与信仰无关,凡是声称“信则有,信则灵”的,肯定不科学。对于科学来说,如果是有的、灵的,你不信也照样有、照样灵;如果是没有的、不灵的,你信了也不会就有、就灵。
  科学承认自己不会永远正确,它会出错,但是知错能改。如果根据某种理论预测世界杯的比赛结果,结果没有预测对,从科学的角度看,就必须承认这种理论至少是有缺陷的;相反地,如果只是怪罪预测者水平不够、对这种理论没有真正掌握,那么相当于认定这种理论永远正确、只能被证实而不能被否证,那与科学无关。
  归根结底,科学是一种方法,是战胜愚昧无知的最有力的武器。
  1995.5.16.
  科学是什么?
                               晏成和
  科学,是当今使用频数最高的一个词,这个词如何解释?中外大百科全书及各种字典、词典的诠释可谓五花八门 。话越说越长,给人的感觉却越不清楚,难得要领。
  说科学是一种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宗教有很完善的知识体系,可又不是科学。说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可环保科学、心理科学归属应如何界定?说科学是发展的永远试图否定现有理论--今天的科学理论有没有必要普及传播?说科学精神之一是怀疑--要不要怀疑明天早晨会天亮 ?
  可见科学既是知识、又不全是知识;科学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科学既要坚定继承、又要大胆怀疑;既要忠于守旧、又要乐于迎新……,这一系列矛盾的诠释如同罩人于五里雾中。并且该忠于什么、能怀疑什么,乃当今科技前沿,更难一时半会说得清。
那么,科学是什么,能否有简单明了的解释?为此,我们不妨从头去看看科学的由来和进程。现代科学是从哥白尼时代开始的,哥白尼发现了地球自转公转的运行规律,提出了日心说,从运动规律入手,开现代科学之先河--现代科学是从探讨运动规律开始。之后琳琳种种的科学发现、科技进展都与事物的运动息息相关。科技的进步向我们展示,世间万事万物大到宇宙天体、沧海桑田,中到植物动物、汽车飞机,小到分子原子、基本粒子都是在以一定的规律运动着。在科学这个词中常常隐指这些运动的规律及其运用,凡符合运动客观规律的总是合理的、成功的、科学的;违背事物运动规律的总是荒唐的、失败的、反科学的。
  综上述,我们可以定义:科学就是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简单、明确。什么是科学?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就是科学。
  关注科学就是关注事物的运动规律,研究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运动规律,反科学就是违背运动规律,伪科学就是捏造运动规律。自然科学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人们的科学探索之路曲折漫长,但人类还是在一步一步地接近事物运动的客观实在。
  恰当的定义将给人们正确的科学观,我们才既不怀疑一切;又不盲目崇拜。科学将不断进展,不断接近事物运动的客观实在。被事实证明的运动规律和客观实在是应当坚持和传播的;违背客观实在、回避运动的"理论"则是必须扬弃的。
事物之所以如此运动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形成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人们在科学探索和运用中应注重运动的客观条件及各运动间的联系和影响。
  诸多事物在相互联系和影响中有规律的运动着,构成了我们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而科学研究就是要在运动规律中解读这个世界,注重探讨事物运动规律的科研往往是正确的、科学的;回避事物的运动、忽视运动规律?quot;科研",往往是伪科学;鼓吹测不准而教唆学子放弃探测运动规律的是典型的反科学。
今天,如果有人说:"古人云,天有不测之风云,"而要关闭所有的气象局、站。人们一定会认为这很愚昧、荒唐。八十年前有人云:"核外电子的运动是测不准的,"于是几十年所有的科研都绕开了核外电子的运动,绕开了电子运动的规律,科学由此走进了迷魂阵。今天,我们的教科书还在宣扬测不准原理,老师教、学生学,八十年还不够!还要贻误科学到什么时候?所以在此提出:科学是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提请人们关注运动、关注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关注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
  科学是什么
阿西莫夫
    在开始的时候几乎就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无机物是不会有的,而有些活的有机体也因为缺乏好奇心而显得全无生气。
  一棵树无法以我们所能辨认的方式对它的环境表示好奇;海绵或牡蛎也同样不能。风、雨或海流带给它们所需要的物质,而它们也能够从中获取。假如遇到的是火、毒品、猎食动物或寄生物,它们也会安安静静地死去,就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无声无息。
  早在生命诞生的初期,某些有机体就己发展出一种独立运动的能力。这对它们控制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会动的有机体已不再是消极地等待食物,而是主动地去寻找食物。
  于是世界上出现了冒险与好奇心。一个有机体如果在寻找食物的竞争中犹豫不前,过度保守,必然会惨遭挨饿的命运。因此,在早期,为了求生存,必须加强对环境的好奇心。
  以蠕动方式寻找食物的单细胞草履虫,不可能像人类那样有自觉的意识和愿望,不过,它具有一种动力(即使只是“简单”的物理-化学的动力),使它好像是要在周围的环境中寻找食物或安全。这种由“好奇心”引起的动作我们最容易辨认,因为这种动作是与人类生命最为相近的那种生命所必不可少的。
  当有机体变得越来越复杂时,它的感觉器官也更加多样化,而且更为复杂、更为精细,有关外界环境的更多的信息被接收进来。与此同时,它也发展出(是因是果我们无法分辨)日趋复杂的神经系统,以储存或转译由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信息。
求知欲
  有时候,接收、储存、转译外界环境信息的能力超过了所必需。一个有机体吃得很饱而又无所事事,眼前又没有危险,它又会怎样呢?
  或许它会像牡蛎一样陷入麻木的状态。但是高等有机体仍有探测环境的强烈本能,我们可以称之为“闲暇的好奇心”,虽然我们对此可以不予理会,但是我们可以以此来判断动物的智力。譬如,狗没事干的时候,会到处闻来闻去,听到人类不能听到的声音时,又会突然竖起耳朵;而猫有空闲时,不是在舔自己,就是安静地伸着懒腰睡大觉,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狗比猫聪明。脑子越发达就越有兴趣探险,闲暇的好奇心也就越旺盛。猴子以它的好奇心闻名,它那忙碌的小脑瓜儿随时随地不断地在动,在这一点上,以及在其他很多方面,人类可说是超猴。
  人脑是迄今已知的宇宙中最精巧组织的一团物质,它接收、组织、储存信息的能力远远超过生活的需要。据估计,在一生中一个人可以学到15×10^12个信息。
  由于人脑的潜力如此巨大,所以人很容易被无聊所折磨。当一个人被限制在没有机会施展自己脑力(除了基本生存所必需之外)的情况下,会逐渐产生不愉快的症状,包括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事实上,任何正常人的好奇心都很强,如果这种好奇心不能在正常情况下得到满足的话,它只好另找出路,甚至做出令人悔恨的行为。人们不是常说“好管闲事”和“少管闲事”吗?
  即使要受到惩罚,人类也一向难以克制他们的好奇心,这从传之已久的神话或传说中可见一斑。希腊有个潘多拉及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潘多拉是世间第一个女人,宙斯给了她一个禁止打开的盒子。可想而知她很快就把盒子打开了,发现盒内全是疾病、饥荒、仇恨及各种邪恶的精灵,这些精灵全都跑了出来,从此危害人间。
  圣经故事中夏娃被蛇诱惑的那一段,在我看来,蛇的工作简直易如反掌,而且我认为它甚至可以不必说那一段引诱夏娃的话,因为即使没有外界的引诱,夏娃的好奇心一定会驱使她尝一尝禁果的滋味。如果你想用比喻的方法解释圣经的话,你可以把蛇设想为人类这种内在冲动的代表。在传统的漫画中,夏娃手拿禁果站在树下,至于蜷在树枝上的蛇,只要再标个“好奇心”就可以了。
  即使好奇心跟其他人类的冲动一样用在最不名誉的事情——刺探别人的私生活上,它仍然是人类精神中最高贵的天性,因为好奇心最基本的定义是“求知欲”。
  这种求知欲最初表现在解决人类实际生活的需求上,例如:怎样耕种作物能获得丰收?怎样设计弓箭才最好用?怎样织布比较好?简单地说就是“应用艺术”。当这些比较基本的技能需求满足以后又如何呢?求知欲不可避免地会升级到比较不受限制和更复杂的活动上。
  显然,为满足刚开始的无限的精神需求的“美术”,是在无聊的痛苦中产生的。诚然,人们很容易找到美术更多的世俗的用途及产生的原因,例如绘画和小雕像被用来作为丰收的符咒和宗教的象征,但是人们不能不怀疑,是先有了物品,然后才想到拿它来作什么用。
  如果我们说美术产生于美感,那也是本末倒置的看法。美术一旦形成,就会不可避免地向美的方向扩展和提高,但即使没有这一过程,美术仍然会形成。毫无疑问,美术除了先于充实心灵的基本需要之外,也先于对它们的各种可能的需要或应用。
  不仅从事美术创作可以满足精神需求,作品的玩味和欣赏对观众来说也有同样的作用。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所提供的精神刺激不是其他地方可以轻易找到的,它所包含的复杂“信息”使脑子的活动超出平常的需求,除墨守成规或精神失常的人外,这种脑力活动是相当愉快的。
  即使从事美术可以消磨闲暇时间,但也有它的缺点,那就是除了必须有充满活力及创造力的大脑外,还需要精巧的技术;至于不涉及技术的脑力活动,事实上与美术活动一样有趣,它所追求的是知识本身,而不是为了应用。
  于是求知欲似乎相继被引入更微妙的领域,从而更有效地占有心灵——由完成实用的知识,进而完成美的知识,再升高到“纯”知识。
  单就知识本身而言,是为了寻求解答诸如天空有多高、石头为什么会落下来等纯粹由好奇心所引发的一些问题。然而,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目的使我们一定要知道天空有多高或为什么石头会掉落。高高在上的天空不会干扰我们日常的生活;至于石头呢,使我们知道为什么石头会掉落,也不能使我们更灵巧地躲开它,或者碰巧掉在我们身上的话,让它打得轻一些。但是总有人会问那些看起来毫无用处的问题,并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纯粹是出自于求知欲,为了使他们的大脑保持活动。
  解决这种问题的明显的方法是:编造出一个合理的答案——从当时已知的资料中找出一个足以满足好奇心而又可以理解的答案。用“编造”这个字眼似乎太粗俗,太没有诗意了。古时候人们喜欢把发现的过程归因于缪斯女神所赐的灵感:或来自天国的启示、不管是灵感还是启示,或是讲故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些解释大都是类推得来的。例如闪电具有骇人的杀伤力,就像一把猛然投掷而来的利器,从而推导出、定有能够使用这上强大武器的巨人,因此在神话中,闪电便是雷公的锤或是宙斯的发亮的矛。超等的武器为超人所利用。
  于是神话便这样诞生了。自然力都被拟人化而且封为天神。各神话间彼此互相影响,并由一代代讲神话的人加以补充提高、直到原来的面貌变得模糊不清,有些神话会变成哀婉的故事,而有些增添了伦理道德的内容后变得非常重要,竟然使它们在一种主要宗教的结构中有了意义。
  就像艺术有美术和应用艺术之分一样,神话也有这种性质;神话可以维持其美的魅力,也可以适应人类的实际应用。举例来说,早期的农民相当关心下雨现象以及下雨为什么如此反复无常。人类把天地加以拟人化之后,发现下不下雨很容易解释。下不下雨要看地神或天神高不高兴。这种神话一旦被接受,农民就想到要用各种祭拜仪式取悦于天地神而降雨,比如以饮酒狂欢的方式来让天地之神高兴等等。
希腊人
  在西方的文学和文化遗产上,希腊神话是其中最美丽和最精彩的一部分。但希腊人最先也是以非人的和非生命的观点来看待宇宙的。对于编造神话的人来说,宇宙性质的不可预测正如同人的本性一样难以捉摸。虽然这些神拥有超人的神秘力量,但不管他们多么厉害,他们跟普通人一样也有轻浮、反复无常、激动、为琐碎小事发脾气等毛病。浩瀚的宇宙在这种霸道而又不可预测的神祗控制下,根本没有希望能了解它,只有听天由命。但是后来的希腊思想家以新的观点来看待宇宙,认为宇宙是由不变的法则控制的一台机器。他们此时都致力于这种令人兴奋的智力活动,试图发现这些自然法则究竟是什么。
  根据希腊的传说,第一个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是公元前600年的泰勒斯。后来的希腊作家们给他加上了无数个发现,而他可能是最先把整个巴比伦文化带到希腊来的人。他最惊人的成就据说是正确地预言了公元前585年的日食,后来果然发生了。
  在探索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希腊人认为大自然是会公正处事的,也就是说,只要用正确的方式去探讨,大自然必定会披露出一些秘密,决不会中途改变立场或态度(两千年后,爱因斯坦心有感触地说:“上帝或许是神秘莫测的,但他绝无恶意”)。他们还认为自然法则一旦被发现就可以理解。这种希腊式的乐观精神一直留存到现在。
  这种信念产生之后,人类就得创造出一套有条理的系统,以学会怎样从观察到的资料中找出内在的规律。运用既定的论证法则由一点推进到另一点必须运用“推理”。一个进行推理的人可以利用“直观”来指导寻找答案,但是必须依靠合理的逻辑才能检验某一种理论。举例来说,如果白兰地加水、威士忌加水、伏特加加水、甜酒加水都是能醉人的,那么你可能很快就下结论说:在这些饮料中,麻醉因子一定是共有的水。这种推理是错误的,但到底是哪里的逻辑错了并不明显。如果情况更复杂,要找出错误就更不容易了。
  找出推理过程中的错误,从希腊时代至今,思想家们都引以为乐。然而系统逻辑的最早基础,则应归功于公元前5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是第一个总结出严密推理规律的人。
  人对大自然的智力游戏主要有三种:第一,要收集对大自然各方面的观察资料。第二,要把这些资料井然有序地组织起来(这种组织不是要改变原来的资料,而是让它们比较容易处理。例如,玩桥牌的人都知道,把手中的牌依花色和大小秩序排列后,出牌比较方便)。第三,由这些资料中推导出一些概括观察结果的原理。
  举例来说,我们观察到弹子在水中会下沉,木头会浮起,铁块会下沉,羽毛会浮起,水银会下沉,橄榄油会浮起等等,如果把所有会下沉的东西列在一起,会浮起的也列在一起,再找出能够分辨两组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密度比水大的会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会浮起。
  希腊人把他们这种研究宇宙的新方法叫做哲学,意思是“对知识的喜爱”,或意译为“求知欲”。
几何学和数学
  希腊人在几何学上贡献卓著,他们的成功主要是由于两种技术的发展:抽象和概括。
  以下有个例子:埃及的土地测量者发现一个形成直角的简单方法,那就是把绳子分成12等份,以其中的3份为一边,4份为另一边,5份再为另一边,围成一个三角形坝(3份边与4份边相接之处为直角。至于埃及人是怎样发现这种方法的则没有记载。埃及人的兴趣停止在如何应用它,但好奇的希腊人则致力于研究为什么这样的三角形会包含一个直角。他们分析的结果发现,构成直角三角形的物理条件本身只是偶然的,不管它是由绳子或亚麻布或木条板围成都无关紧要,它只是几条直线以某种角度相接而已。理想的直线是不受视觉约束的,只存在于想象之中。这个方法希腊人称为抽象法,也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把不重要的枝节删去,只考虑与问题本身有关的性质。
  希腊的几何学家则更进一步,在解决各个问题时不一一分开处理,而是找出一组问题的共同答案。例如,某人通过尝试可能发现直角不只出现在3、4、5的三角形上,在5、12、13的三角形或7、24、25的三角形上也会出现。但是这些只是数字,并没有什么意义,各种直角三角形会不会有什么共同的性质呢?仔细地推理后,希腊人发现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惟一条件为:X^2+Y^2=Z^2,Z为最长的一边,而直角则在X边和Y边交接之处。我们可以验证3、4、5的三角形:3^2十4^2=5^2;5、12、13的三角形:5^2+12^2=13^2。7、24、25的三角形:7^2+24^2=25^2。这些只是无限种可能情形中的三种情形而已。发现这种关系永远成立的证据使希腊人受到启发,他们进而使用几何来作为发现或形成这种法则的极好工具。
  很多希腊数学家对于几何图形中线和点的关系提供了证据,而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定理是在公元前525年由毕达哥拉斯发现的,为了纪念他,这一定理至今仍称为毕氏定理。  大约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把当时已知的数学定理收集起来,并加以编排,使得每一个定理都可以由先前已证明过的定理来证明。但我们会立即想到,假如每一个定理都可以由已证明过的定理加以证明,那么如何证明第一个定理呢?答案是刚开始的前提非常明显,而且很容易被人接受,所以根本不需要证明,这称为公理。欧几里得设法把当时公认的公理化简成几个简单的陈述。就根据这几个公理,他建立了一个复杂而堂皇的体系——欧几里得几何学。历史上从未有人由如此简单的几个陈述推导出一个体系来。两千多年来,欧氏几何学一直被用作教科书,只有微小的改动,这是对欧几里得的最高褒奖。
演绎法
  由一组公理推导出一个知识体系,这种方法叫做演绎法,这是相当吸引人的,由于几何学成绩斐然,希腊人竟爱上了这种游戏,但也因此犯了两大错误。
  第一个错误就是把演绎法当成寻求新知识的惟一可尊敬的途径。他们清楚地知道有些知识用演绎法推演并不合适,比如说由哥林斯到雅典间的距离就无法用抽象的定理来推演,而必须测量。当希腊人在需要时,愿意研究自然,但是总觉得羞耻,因为他们认为最高级的知识来自思维。他们有低估与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知识的倾向。有一个故事说柏拉图的学生在接受大师的数学指导时,最后很不耐烦地问:“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处呢?”柏拉图很不高兴地吩咐仆人拿一枚硬币给那个学生,把他打发走了,口里说:“现在你不必再认为你所学的一切毫无用处了!”
  这种自视清高的观点可能来自希腊的以奴隶为基础的文化,因为当时所有的日常琐事都由奴隶来担当。情况可能是如此,但我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即希腊人所认为的哲学是一种运动,一种智力游戏。社会上很多人觉得,从事业余运动的人社会地位比职业运动选手高。根据这种纯正的观念,我们要规定奥运会不准任何职业运动选手参加比赛,岂不荒谬可笑。希腊人这种“崇拜非实用知识”的哲理观,可能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感情上,即让诸如雅典到哥林斯的距离之类的世俗琐事干扰抽象思维,就像让杂渣掺入纯哲学领域中一般。不论他们如何强辩,希腊思想家的这种态度已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限制。希腊对文明并不是没有实际的贡献,但是连他们的伟大工程师阿基米得都拒绝把他的实用性的发明和发现写出来。为了表明他“业余”的身分,只发表了他在纯数学上的成就。希腊人对于世俗的事——发明、实验或对自然的研究——缺少兴趣,只是束缚希腊思想的一个因素而已。希腊人把重心放在纯抽象或形式的研究上(在几何学上的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使他们陷入了第二个大错误,最后,被引进了死胡同。
  在用一些公理成功地导出几何学体系的鼓舞下,希腊人把公理看成为“绝对真理”,而且认为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获得。于是,在天文学上他们把下列观念当成自明的公理:第一,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不动的;第二,地球是污浊的和不完美的,而天则是永恒不变的而且是完美的。由于希腊人认为圆是完美的曲线,而且认为天是完美的,所以他们认为星体应该是以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转。但是当时从航海和历书中,他们的观察表明,星球并不是以完美而简单的圆形轨道运转,所以被迫认为星球是以更复杂的轨道运转,对此公元150年托勒玫提出了一种极其复杂的体系。亚里士多德也由自明的公理提出了想象的运动理论,比如物体落下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每个人都会看到石头比羽毛落得快。)
  

收起

科学应该分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类。他们适用的角度是不同的!如宗教,他会告诉你是从哪儿来将来又到哪儿去?与自然科学所主张的人类是进化来的不相一致 。那么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否定他的科学性。那自然科学呢?当然是现代应用领域能用数学公式可以定量计算的精准结论,即人类最大努力地探索出来尽可能贴近事物客观规律的一种规则。...

全部展开

科学应该分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类。他们适用的角度是不同的!如宗教,他会告诉你是从哪儿来将来又到哪儿去?与自然科学所主张的人类是进化来的不相一致 。那么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否定他的科学性。那自然科学呢?当然是现代应用领域能用数学公式可以定量计算的精准结论,即人类最大努力地探索出来尽可能贴近事物客观规律的一种规则。

收起

我觉得你应该先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再去从最早的西方哲学开始学习,两相对照,因为越早期的哲学越有局限性,起码比当代的哲学有更多解释不了的问题,那么你当然会转在古代那些所谓权威的圈圈里面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