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的吊脚楼 文章主要写了 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20:06:37

苗家的吊脚楼 文章主要写了 的特点
苗家的吊脚楼 文章主要写了 的特点

苗家的吊脚楼 文章主要写了 的特点
土家吊脚楼的演变及特点

土家民居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其风格仍有其独到之处:
1.土家族习惯聚族而居.他们几户、十户或数十户聚居一村一寨,寨子层层叠叠,错落有序.以姓氏作寨名,如覃家沟、牟家院子、冉家坝、郜家山等.
2.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土家族民居最大的特征是“杆栏式”或“半杆栏式”建筑,这种结构和居住形式主要受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与资源的制约,不仅具有适应性,而且能就地取材,这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充分地体现了土家人的聪明才智.土家居住多为高山或二高山,地势凸凹不平,要想平整屋基,在过去的条件下,其工程之浩大是不可想象的.普通老百姓所居住的地方更是糟糕之极,由于当时是土地私有制社会,好田好地都归土司或有钱人家占有,一般百姓只能在高山上栖身.有首歌谣曰:“人坐湾湾,鬼坐凼凼,背时人坐在挺梁梁上”.当时的“背时人”就是土家平民.加之这里海拔较高,常年气温较低,空气湿润,因此,修房造屋只能依地势而定,屋后靠山,前低后高,所以厢房多成吊脚楼.楼外有阳台,以木制成各式各样的雕花栏杆.即使居地平坦,也多采用半杆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具有防潮、通风、防蛇虫等优点.栏杆上便于晾晒衣服及其他农作物,楼下饲养牲畜既可防盗又可以作为野兽袭击时的“报警器”,人住在楼上如听到响动,可立即到吊脚楼上观看,若遇强者则避之,若遇弱者则驱之,人畜共存,相依为命.
3.房屋布局十分合理.土家屋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一”字型、“7”字型、“撮箕口”、“四合院”等四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都注重正屋的风水和堂屋的造型.正屋设“吞口”(即在大门前留一步水),吞口后是堂屋.堂屋的大门极为讲究,由六扇大小相同的门组成,又称“六合门”.如亡者有老人健在是不能从大门抬出的,只能走侧门.堂屋是迎宾客和办红白喜事用的地方.正壁上有神龛,供“天地君亲师”和祖先牌位.堂屋两侧为偏房(亦叫耳房,一般都铺木地板),偏房又前后分隔为两个半间,分别置火铺、歇房、灶屋.火铺是烤火和做饭菜的地方,一般比地面高出两尺,其结构三分之一为土地面,三分之二为木地板,有的人家不修火铺,即在地面挖一深坑后用石条砌上,称之为火坑.火钳插在火坑的一边,是主人家姑娘、媳妇坐的地方,任何人不能在那里落坐.堂屋后面有的还接上拖延放置农具、堆放柴草或饲养牲畜.
4.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吊脚楼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种: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又称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支撑;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土家人建吊脚楼一般先建正屋,然后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和需要再建厢房.双吊式吊脚楼的建造较为普遍;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二层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都适用.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往往高于正屋.
5.吊脚楼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吊脚楼除了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形式外,还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即空间宇宙观念.这在土家吊脚楼正梁中央普遍存在的那一神秘象征符号可见一斑.符号呈圆形,分内外两层,外圈为朱红或墨汁绘就,中心则用红色,如一“卵”形,整个符号形状十分古拙.符号一般请具有一定巫术的“掌墨师”或土家巫师用凿在黄色圆心处凿一圆洞,新楼主人则要跪下用衣服将木渣全部接着,最后再在梁木两端分别写上“乾”、“坤”二字.这种神秘古拙的符号乃是宇宙起源的象征符号,它包含着土家人对天地开辟、人类发祥的远古追忆.土家吊脚楼不仅是处于宇宙自然的环抱之中,同时,宇宙也处于吊脚楼的环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阳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祥瑞.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人们把它写在梁上,唱在口上,不仅是对天地日月的祭祀、祈福,写“乾坤”于梁上,而梁木又置于房屋中,房屋可以包含宇宙,容纳天地.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也越来越讲究.民居建筑逐渐向“时尚、美观、实用”的方向发展.时尚,就是追赶时代发展的潮流.目前,房屋结构及造型已趋向现代化,钢筋混凝土已逐渐取代了“石木瓦”结构,平房逐渐取代了飞檐翘角.美观,就是房屋内部结构已不再保留其历史的“火铺”、“神龛”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装潢.实用,就是在讲究时尚、美观的同时更讲求实用性,以是否实用为最高准则.

你想问的是《小状元》的阅读题吧?
文章主要写了(苗家吊脚楼)的特点。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筑民居,黄土墙黑瓦房和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便成为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样;苗族的一些上层首领也修筑砖石彻的带风火墙壁的四合院落,宽敞而幽深;苗族一些贫寒的人家也筑简陋的竹楼,低矮的石板屋和树皮盖顶的茅屋。但苗寨的主体部分仍是黑瓦房,吊脚落。
黑瓦房通常分五柱四挂、或四柱三挂。木制结构,两侧用竹子编封外糊泥墙。木板房上盖小青瓦,梁柱板壁全用桐油反复涂抹,风吹日...

全部展开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筑民居,黄土墙黑瓦房和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便成为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样;苗族的一些上层首领也修筑砖石彻的带风火墙壁的四合院落,宽敞而幽深;苗族一些贫寒的人家也筑简陋的竹楼,低矮的石板屋和树皮盖顶的茅屋。但苗寨的主体部分仍是黑瓦房,吊脚落。
黑瓦房通常分五柱四挂、或四柱三挂。木制结构,两侧用竹子编封外糊泥墙。木板房上盖小青瓦,梁柱板壁全用桐油反复涂抹,风吹日晒,乌黑发亮。屋前砌有青石板小坪,搁有农具,风车等,屋前后栽有凤尾竹,枫香树或芭蕉林。进门跨过“虎口”是堂屋。正中埋有“龙宝”,堂上供有“家先”(祖先牌位);左侧厢房筑有青石火塘,供炒菜煮饭,右侧厢房摆放家具;左右厢房靠后都摆有两张大床,外用青色蓝色土布大蚊帐罩住。帐内设有壁柜;主人家凡值钱的东西多藏在大蚊帐内。
苗家的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绣球、金瓜等形体。吊脚楼通常分两层,上下铺楼板,壁板油漆发光。楼上择通风向阳处开窗。窗棂花形千姿百态,有双凤朝阳,喜鹊闹海、狮子滚球等。吊脚楼的下层多作贮藏粮食的谷仓或摆放家具农具。楼上则为主人居室或客房。楼外长廊为妇女们绣花、挑纱、织绵、打花带、晾纱、晾衣的场所,和土家吊脚楼不同,苗家吊脚楼上楼的梯子一般设在屋内,而不像土家吊脚楼设在屋外。
不论是黑瓦房,或是吊脚楼,苗族民居照例少不了青石火塘。火塘上悬有杭杆,挂满了薰黑的腊肉、野味。火塘中间立有生铁铸的三角架。每当夜暮降临。劳作归来的苗人围着火塘煮饭炒菜,跳动的火苗映红一张张憨朴和善的笑脸。好一幅温馨、宁静的田园风光图。如遇亲朋好友来坊串门,围火塘饮酒放歌,唱一曲古老、煽情的山村野调,更是趣味无穷。
苗族民居落成,通常要举行传统的“接龙”仪式消灾祈福。这是这个古老的民族对黄河故土的眷恋和向往。
苗家的接龙可分为大型的村寨接龙和家庭接龙。两种活动仅是规模大小有别,其过程基本相同。
“接龙”多在黎明时分进行,仪典隆重而热闹,新居的堂屋燃满灯烛,铺开大竹簟,摆好红、黄、黑、白、青五匹彩布、五色纸,闪亮的银饰,花绿的苗装……正堂遍插彩旗,旗下摆有“龙粑”酒肉等祭品。庄严的祭台上摆有一只小花猪,一只小黑猪和一只大白公鸡。
祭祀开始时,身着大红袍的苗巫一手舞铜铃,一手舞柳巾,绕祭坛狂跳,嘴里念念有词。充当“龙女”的女主人则着盛装,佩戴各种银饰静坐一旁。苗巫从龙的始祖唱到龙子龙孙,虔诚地代主人向龙神祈祷……
祭龙仪式完毕后,众人便抬着女主人,扯起五彩布,跟着苗巫去小溪或水井边接龙。走的线路一般是东方道上去西方道上归。因为按照苗家的习俗;接龙只接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百龙,或北方的黑龙,而南方的赤龙和中方的黄龙这两条龙是不接的,这古老的禁忌深印着历史的沉重烙印,使人不禁联想起远古发生在中原蚩尤与炎帝、黄帝那场争夺土地的战争。
苗巫在水井或溪流、河谷取回一壶“龙水”交盛装的女主人提回家,众人吹吹打打,一路遍插五彩旗,簇拥相随。女主人一路叩拜回到新居,男主人远远点燃鞭炮,地铳相迎。
苗巫提“龙水”绕屋行走三周,再跪拜“安龙”。安龙须用上好的瓷碗两只;一只盛满龙水,内放银粉朱砂在下,一只覆盖在上,深埋于正堂的地穴中,然后掩土,再用一青园珠石封牢。这样就算把“龙”接回了家里,便可保佑家庭消灾去邪,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龙宝”是苗家的命根子,是苗家的禁地,朋友,入乡随俗,进苗家做客,您可得千万小心别拿脚去采那圣洁的“龙宝”,否则会惹主人家生气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