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八十年的读书笔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4:58:43

近代八十年的读书笔记
近代八十年的读书笔记

近代八十年的读书笔记
读《凡卡》有感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凡卡9岁做学徒穷苦的悲惨命运,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我读到凡卡做学徒的时候受到的种种折磨时,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凡卡他那骨瘦如柴的身体,一双又小又细的赤脚都冻的红彤彤的,在想很心老板就是因为凡卡给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睡着了,老板就用皮带抽打他.在想想我们做错了一件事家长也不打我们,只是说了我们几句,我们就跟大人翻脸,在往下读我仿佛看到了小凡卡的老板娘,也不给凡卡吃一点东西,每天只有一点面包,凡卡的老板还叫他睡在过道里,冻得他只打冷战,在想想我们要什么有什么,天冷了家长又送来了棉衣、棉裤,在家里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到声声呼喊:“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在也受不住了!.我给你跪下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这一幕幕悲惨的情景,那一声声哀伤的呼唤,就像尖刀刺痛着我的心,泪水不断地在眼里打转,我不禁想到了和自己同龄的孩子都在家里享受这快乐,我们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着,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一次妈妈给我做好了饭,她给我盛了一大碗米饭,她就去工作,我就偷偷的把饭到进了下水道,在学校里呢,有老师同学的帮助,有一次我肚子疼,老师就不让我跑步,还让一个同学给我一块上楼给我讲故事,我们受到了一级的教育,教室里有电脑、电灯,老师呕心沥血的教我,让我们吮吸了知识的营养,正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长成了一个有知识的青少年;而凡卡呢,本该和我们一样在教室里沐浴知识,可他却在做苦工,多么可怜啊!他生活在一个俄国沙皇统治的时期,与我们比之上下,真是天壤之别!当我读到最后一节时,又不禁陷入了沉思,凡卡虽然寄出了信,但是地址不详细,爷爷是收不到的,就是收到了爷爷也不会来接凡卡,凡卡仍然是逃脱不掉孤独、凄惨的生活,我想:如果我,我来让你坐时光飞船,接你到我家来,让你享受我能得到的一切.当我读完全文,掩卷沉思眼泪不住的流,但我是多么幸福、快乐呀!我应该珍惜这幸福的生活,长大一定要做祖国的栋梁之材.
  读后感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 .
  2.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傅斯年是一个自由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个坚定oppose the Communist Party 的学者.1913--1916就读于北京大学预科班,1916--1919就读于北京大学国文门.1920--1926留学英德伦敦大学与柏林大学学习西方知识.1926年回国,任教于中山大学至1928年.1928年创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所长一直到1950年.1945--1946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1949年1月去台湾,出任台湾大学校长,次年因过度劳累而殉职于台湾大学校长任上.他一生著述丰富,而且在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读的这本《傅斯年传》的作者是焦润明,辽宁大学历史系的一个教授;版本是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封皮是蓝色的.
  从上学期期末我就打算这学期要阅读关于民国自由主义知识人的论著.其实我最初想看这方面的书,是因为有一部分民国的自由主义知识人如胡适傅斯年等在当时是oppose the Communist Party 的,他们不和共产党合作,最后还去了台湾,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这学期我便借来了这方面的书,我现在借了三本--《胡适口述自传》《胡适研究.胡适评传》《傅斯年传》.《胡适研究.胡适评传》还没看完,其他两本看完了.看完那两本书,对于这两个自由主义知识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最初知道有"傅斯年"这么一个人,是在中学,具体一点似乎是初中.我中学那时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写他的文章,从李敖的书《李敖有话说》知道关于他的一些事.现在对于傅斯年先生有更多的了解.据我以前的了解和现在看了这本《傅斯年传》,我认为傅斯年先生oppose the Communist Party ,去台湾是因为:他认为共产党的统治是独裁专制没有民主没有自由的,而他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人是不能容忍这些的.而且,他从小受到其祖父忠孝节义思想的深刻影响("祖父生前所教我们兄弟的,净是忠孝节义,从未灌输丝毫不洁不正的思想.我兄弟得有今日,都是祖父所赐."所引之文出自:傅乐成《傅孟真先生的先世》,台湾《传记文学》第28卷第一期,第12页.注:傅乐成先生是傅斯岩先生的儿子、傅斯年先生的侄子;傅斯年先生字孟真),应该说这使他一生都抱有正统观和终于领袖的意识.焦润明教授认为是后者导致傅斯年先生去台湾,但我则认为应该加上他是自由主义者这一项.
  这本《傅斯年传》语言平平,并不是优美的那种,不过至少可以让我了解傅斯年先生的生平.现在写写我从这本书中知道的一些傅斯年先生的事吧.
  傅斯年先生9岁时,他的父亲傅旭安去世了,从此家里断绝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而此时他的祖父又已经年过花甲,顿时全家陷入窘困中.1908年,傅先生在其父的学生侯延爽(他曾得到傅先生父亲的知遇与帮助)的资助下离开家乡山东聊城到大城市天津求学,这次出外求学改变了他的命运.傅先生在天津接受了新式教育,接触到了不少新事物,学到不少新知识,1913年傅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预科班.侯延爽一直给予少年时候的傅先生支持与关心,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有思想上政治上的关心.傅先生在天津求学期间,侯先生常常写信告诉他要多学新式的知识,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傅先生对于侯先生的帮助是很感激的.不知为何,当我读到傅先生少时受到侯先生的热切关心和帮助的文段时,我很感动,眼中差点有眼泪了,这是真的.
  1920--1926年傅斯年先生留学英国和德国的伦敦大学与柏林大学.在伦敦大学他主修实验心理学,同时还选修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他还博涉英国的文学、史学、政治学,此时的傅先生博览群书,不断地吸收更多的西方科学知识.他这样做是想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而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民国二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知识人许多都是文理兼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近代以来中国一直贫穷落后受人欺凌,而当时的知识人发奋图强,立志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使祖国变得富强.
  1926年傅斯年先生回国.1928年创办了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当年到1950年连任22年的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先生"对中国现代学术,尤其是现代史学的奠基发展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第一,提出'科学史学'概念,主张以自然科学为楷模建立建立历史学.""第二,提出了一套与科学史学相适应的史学方法.""第三,积极提倡集团研究方式.""第四,主张用历史学来开发民智,培养现代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傅先生是一个勇于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富有民族气节的知识人.他虽然***批共,但是他也批国民党.他经常发表言论或著文批评国民党当局的腐败,他不加入政府,他是以在野的身份批国民党政府的.1935年,日本侵略者阴谋"华北五省自治",在北平主政的萧振瀛召集教育界人士谈话,要求他们保持沉默,会上傅斯年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当即起立痛斥萧,号召学人们坚决抵抗,坚决抗日.
  1949年傅斯年先生去台湾,并担任台湾大学校长,在校长任上,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校风校纪逐渐改观,学校管理日渐正常有序,为台大成为台湾的学术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校长因校务操劳过度而突发脑溢血去世,走完了他54岁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