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自叙 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0:38:08

板桥自叙 译文
板桥自叙 译文

板桥自叙 译文
不知道楼主是要整篇的课文还是什么的.我是根据以下的原文给以译文的.
  (以下是原文)
  板桥自叙
  [清]郑 燮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簿之类,靡不览究.有时说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炫烂.
  好山水,未能远迹;其所经历,亦不尽游趣.乾隆十三年,大驾东巡,燮为书画史,治顿所,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亦足豪矣.又以余闲作为兰竹,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然板桥从不借诸人以为名.板桥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初为范县令,继调潍县.
  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板桥辄呵恶之,曰:“吾文若传,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将并不能为清诗清文也.何必侈言前古哉?”明清两朝,以制艺取士,虽有奇才异能,必从此出,乃为正途.若漫不经心,置身甲乙榜之外,辄曰:“我是古学.”天下人未必许之,只合自许而已.老不得志,仰借于人,有何得意?
  (以下是译文)
  板桥居士,姓郑,名燮,是扬州兴化人.父立庵先生,凭他的文章品行成为士人模范.教授学生几百人,都成了才.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父亲学习,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个子高,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又喜欢说大话,极其自负,批评人不论其身份.那些前辈都很憎恶他,告诫子弟不要跟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努力,自己有独到见解,不随便屈从流俗,自悟书中曲折难尽的深意,从浅到深,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的性情才力在不能达到的地方也能充分发挥.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他们不知道板桥并非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诵读罢了.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在马上,在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没有听见客人对他说的话,有时又忘记自己说的话,这都是在默诵书中的话.书还有不被记住的吗?
  平生不研究经学,喜欢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小说之类的书籍,没有不研读的.有时谈经,也喜爱它多姿多彩.
  喜好山水,却没有远游,游历经过,也不必尽到游趣.乾隆十三年,皇帝东巡,郑燮做为书画史,整治住所,在泰山绝顶住了四十多天,也足以称豪了.又在闲暇画画兰竹,那些王公大人、卿士大夫、诗人词人、山中老僧、黄冠道士,得到他一小片纸、几个字,都珍藏起来.但是板桥从不借助他人出名.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最初担任范县令,接着调任潍县.
  板桥的诗词文章,都是出于自己的意思,说理必定归结于圣贤,文章必定切合于实用.有人说文章高超古雅而近于唐宋,板桥就恼怒呵斥他.说:“我的文章如果流传下去,那一定是清诗清文;如果不能流传,那就是它不能成为清诗清文.何必大言比于前古呢?”明清两个朝代,用八股文录用士人,即使是有奇异才能的人,也必须从这条路寻出身,这才是正道.如果漫不经心,不能录取,就说:“我是古学.”天下人未必同意你的说法,只是自我称道而已.老来不得志,仰仗他人,有什么得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