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是怎么样死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0:00:50

王夫之是怎么样死的?
王夫之是怎么样死的?

王夫之是怎么样死的?
老死的.
  王夫之(1619~1692), 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湖南衡阳人,汉族.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1638)肄业.在校期间,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明亡后,清顺治五年(1648),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至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没,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后回到家乡衡阳潜心治学,在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湘西草堂”,在此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王夫之三十三岁以后就开始“栖伏林谷,随地托迹”,甚至变姓名为徭人以避世,直到他死去.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这是一个孤高耿介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稀有的人物.
  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以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为客观规律.又以“絪蕴生化”来说明“气”变化日新的辩证性质,认为“阴阳各成其象,则相为对,刚柔、寒温、生杀,必相反而相为仇”.强调“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周易外传》卷五).由“道器”关系建立其历史进化论,反对保守退化思想.又认为“习成而性与成”,人性随环境习俗而变化,所以“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而教育要“养其习于蒙童”.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以知为行”及禅学家“知有是事便休”观点.政治上反对豪强大地主,认为“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农工商业都能生产财富.文学方面,善诗文,工词曲.所作《诗绎》、《夕堂永日绪论》,论诗多独到见解.所著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至死不渝.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录内外篇》、《黄书》、《噩梦》等.墨迹传世稀少.《大云山歌》书风神清气舒,可谓难得珍品.明代的思想,是对历代思想的一次大综合.明代学者们对以往思想界,指摘弊病,有的很中肯.
  王夫之的思想,尤其在历史观和政治思想方面,大都表现在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两部书里.《读通鉴论》有三十卷,《宋论》有十五卷.据王夫之的儿子王敔在《姜斋公行述》的说法,王夫之-末年作《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以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诸种卷帙繁重,皆楷书手录.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其藏于家与子孙言者,无几焉.由此可看出这些书的写作过程是非常艰苦的.
  王夫之一生著书320卷,录于《四库》的有:《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疏》等.岳麓书院建船山专祠,以纪念这位不朽的大师王夫之在康熙二十八年(1690)其自题墓石中说“有明遗臣行人王夫之……自为铭曰: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戊申纪元后三百年十有年月日男勒石”他特别告诫儿子说“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为之,止此不可增损一字.行状原为请志铭而设,既有铭,不可赘作.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学,可不以誉我者毁我,数十年后,略纪以示后人可耳,勿庸问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 己巳九月朔书授攽”
  王夫之在自己墓志铭中说的“戊申纪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元年,即明朝开国的时间.并且特别强调“墓石可不作”,如果作,则“不可增损一字”,“背此者自昧其心”.
  王夫之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在这个主旨下,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