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改革开放后汽车工业发展过程,特别是对外合资合作政策方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4:51:14

求中国改革开放后汽车工业发展过程,特别是对外合资合作政策方面
求中国改革开放后汽车工业发展过程,特别是对外合资合作政策方面

求中国改革开放后汽车工业发展过程,特别是对外合资合作政策方面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与国家、中央政府对行业的管理是分不开的.近6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在曲折中发展,中央政府对汽车工业的管理政策也从无到有、从微观到宏观、从计划手段到市场手段、从生产环节扩充到涵盖全部价值链环节,初步形成了产业管理政策体系.
  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主要来自改革开放.总体来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工业管理政策的演变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开放时期
  汽车工业管理重点突出
  1978~199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开放时期,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型载货汽车换型和提高生产能力、轻型和重型汽车制造业大发展、微型汽车和轿车工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大中型客车和专用汽车工业全面突破、汽车零部件工业技术和规模得到大力提升、汽车工业管理体制出现重大变化、相关科研和教育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的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在这一阶段全面完成了前所未有的体制、机制变革,逐步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汽车工业管理重点在这一阶段更加突出.全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快速掀起一个全新的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合资合作的高潮,行业管理政策的目标、手段和着力点都较之以前发生了本质变化,对引进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导向全面突出出来,并首次对销售环节市场行为发布了全国性的指导政策,政策重点较之此前大面积增加:一是广泛推动合资合作项目的组织与审批;二是对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全面实施目录管理;三是组织指导改组了一批具有一定市场导向职能的各类经营公司;四是完成微型汽车、轻型汽车生产定点布局规划和项目组织,发布汽车摩托车工业及分行业五年规划;五是召开中央层次会议,专题研究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发展的战略问题,第一次发布带有结构调整性质的控制小轿车生产项目的政策;六是进一步组织推动国家层面的汽车零部件、汽车产品标准、汽车科研、汽车专业教学等配套事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尽管各类企业快速成长,中央领导也在各种场合对汽车工业发展发表了大量讲话和指示,但仍没有全国统一综合性质的汽车产业管理政策.另一方面,政策范围从企业管理层面大幅度退出,却在全国外商投资管理公共政策之下开辟了新的领域.政策表现形式主要是:各种合资合作项目的批复;中央专题会议精神;中央领导各种场合针对汽车工业发展的讲话指示;全国汽车工业会议精神;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目录汽车部分;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汽车质量检查评定办法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重点企业计划单列管理等.
  汽车工业在开放中快速发展时期
  汽车管理政策种类多、要求高
  1994~2002年,汽车工业在开放中快速发展.经过初期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汽车工业展现出举世瞩目的生机与活力.中国汽车产销规模摆脱长期低水平徘徊局面,一举突破100万辆,完成了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跃升,中国快速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
  1994年,中国第一次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使中国汽车工业管理重点有了明确的书面规范.该产业政策也是中央政府对汽车工业发展导向思路的一次全面阐述,它成为该时期汽车工业管理的核心依据,是汽车工业管理政策的重中之重.其中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利用外资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国产化政策等内容,在此后10年时间里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十分明显.外商投资、技术引进与合作、企业重组、消费环境等方面,都开始纳入中央政府新的统一政策框架之下进行管理.
  汽车管理政策表现形式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政策种类不断增加,政策要求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形式有:产业政策;行业、分行业五年发展规划;合资合作项目管理;进出口关税政策;相关汽车消费政策(轿车购买、轿车价格、老旧汽车更新补贴政策等);国产化验收文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汽车工业会议;专项技术发展五年规划(如汽车产品排放污染控制“九五”规划);产品技术标准(如安全标准、排放控制标准等);强制性认证标准等.
  汽车工业进入国际化竞争时期
  形成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
  从2003年至今,汽车工业进入国际化竞争时期.中国汽车产销规模连年突破百万辆关口,到2007年突破80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和消费大国.
  为了适应新形势,汽车工业管理重点不断进行调整.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汽车产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全新发展局面,也面临着提升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全新使命,旧的产业政策跟不上或者不适应发展形势.因此,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实施,以符合国际化竞争的思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规定.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涉及政策目标、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结构调整、准入管理、商标品牌、产品开发等领域,管理重点分布于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这一时期,也是其他相关配套政策出台最密集的时期.中国汽车产业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
  汽车管理政策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已经初步形成政策体系:包括综合类(如产业政策、结构调整通知);汽车产品管理政策类(如公告管理、认证制度等);汽车销售管理政策类(如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等);汽车消费环境管理政策类(如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等.
  行业政策全面影响企业行为
  政策导向的本质,就是将导向力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即企业身上,引导和推动企业行为发生改变.毫无疑问,中国汽车工业近60年的管理政策导向趋势,也直接导致了企业行为的改变;与此同时,伴随着政策导向范围的扩大,企业行为的改变逐步渗透到企业价值链各环节之中.
  鼓励汽车企业研发行为
  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过程中,国家一贯重视推动汽车企业积极开展产品研发活动,并从企业研发机构的建立、产品研发的组织形式、产品技术水平、重点鼓励产品方向等方面不断给予引导.这些在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与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到目前为止,这些持续的导向政策,在市场竞争的背景中产生了三个方面的积极成果:
  一是,企业研发组织越来越健全、研发职能越来越多.二是,企业推出新产品的能力越来越强.三是,在市场竞争和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之下,中国汽车工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稳步提高.一些企业,比例更高.例如,近年来一直保持新产品快速推出的奇瑞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能够达到10%.
  加速产品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不仅直接关系到消费结构,而且直接关系到产业的技术结构,对汽车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产品结构的形成与调整,既是需求结构形成与变化的结果,也是代表国家和社会长期利益的政策积极引导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后,大力推动轿车工业发展,鼓励私人汽车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中国汽车工业整体面貌的改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从大的方面看,具有消费持续支撑力的轿车产品,逐渐替代作为生产资料的载货汽车,成为汽车工业主要产品.
  近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导向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国内汽车产品结构还将出现新的变化.
  深度影响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在国家追求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过程中,政策一直十分重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
  中国汽车工业重组、兼并、联合的趋势一直没有间断,并且从地域性的小企业之间、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组织结构变化,逐渐扩大到了大企业之间、企业集团之间的重组与兼并了.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不完全统计,在国家“九五”和“十五”期间,汽车产业各种形式的组织结构调整发生了2000多次.
  在同样的思路下,国家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合资公司成功基础上扩大规模的导向政策也开始奏效,以合资公司为核心的新项目扩张,开始替代纯粹的新合资项目,成为合资新项目的主导方向.
  出口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
  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专门列章阐述,明确鼓励政策;尽管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没有相应内容,但是国家有关部门对建立汽车出口基地的相关政策,实际上肯定了对出口的导向与鼓励.在这样的政策之下,中国进入了较好的汽车出口增长历史时期.
  影响合资合作模式
  在中国开放背景下,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的方式逐渐丰富、合作内容不断深入,经历了比较典型的开放发展过程,每一阶段既与国家对外开放的总政策相关,也与汽车工业管理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导向直接相连.
  改革开放给 汽车工业最强大动力
  中国汽车工业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来重视对汽车工业的管理,除了国家宏观规划,相关部门还制定了两部产业政策.正是在国家规划的相关内容和两部产业政策的指引下,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国家对汽车工业的重视和引导在5个五年计(规)划中有着明确的体现.“七五”计划中,国家首次提出“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当时提出把汽车列为支柱产业是为了适应交通运输的发展,这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八五”计划中,国家对汽车工业提出更具体的目标,明确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九五”期间,国家提出使汽车等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进一步提升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提高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排放车用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推进机电一体化.体现了国家对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再次明确提出要增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关键总成及零部件.另外在节能减排方面提出了要求.赋予汽车工业新的使命和责任.
  在国家宏观规划的指引下,两个产业政策都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出台,并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第一部是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这是惟一一部就某个产业发展由国务院颁布的政策.其中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利用外资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国产化政策等内容,在此后10年时间里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十分明显.
  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执行.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汽车社会后,车与道路、环境、能源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新“产业政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
  通过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的导引,我国扶植了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从产量上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也培育和促进了国内汽车工业自主发展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发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发生巨大变化.国内外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之际,中国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拥有更加值得憧憬的未来.产业政策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引导汽车工业更健康的发展,是值得所有汽车人思考的问题.
  国家对汽车工业的重视和 引导贯穿5个五年计(规)划
  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5个五年计(规)划中都记载着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七个五年计划
  时间:1986年~1990年
  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七五”期间的前两年,经济建设方面要着重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的问题,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基本平衡;体制改革方面,要围绕稳定经济的要求,在进一步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同时,从宏观上加强和改善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后三年,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生产建设,全面完成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各项任务.
  汽车工业相关内容
  提到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目标和生产建设部署时,强调围绕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努力扩大运输设备的生产,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1990 年生产各种汽车56 万辆,主要车型的技术性能达到工业发达国家80年代初水平.
  第八个五年计划
  时间:1991年~1995 年
  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前提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的适度增长;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使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应;立足现有基础,充分挖掘潜力,积极地、有重点地推进现有企业技术改造.要选择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一批重点产品,作为技术改造的主体和突破口,努力使这些企业和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
  汽车工业相关内容
  明确提出了汽车制造工业的目标.即加快发展轿车工业和轿车零部件工业,提高配套能力和国产化程度.重点建设一汽、二汽和上海的合资轿车项目.同时,继续完成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型车、轻型车项目.1995 年,生产各种汽车90 万辆.
  第九个五年计划
  时间:1996年~2000年
  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 年,人口控制在13 亿以内,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下世纪初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更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体制基础.
  具体包括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矛盾继续缓解;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和建筑业等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作用增强等.
  汽车工业相关内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使汽车等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改造和扩建支柱产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向百万辆汽车的规模发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振兴支柱产业和调整提高轻纺工业”这部分内容中提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经济型轿车和重型汽车,建立自主的汽车技术开发体系,实行规模经营.以大集团为主,促进汽车工业集中投资和产业重组.国家支持2~3 家汽车集团向40 万辆及以上的生产能力发展.促进8~10 家摩托车重点企业,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2000 年,汽车产量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90%以上.
  提高零部件的投资力度和生产集中度,扶持一批重点零部件骨干企业尽快达到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的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建立我国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体系.
  第十个五年计划
  时间:2001年~2005年
  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汽车工业相关内容
  提高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排放车用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推进机电一体化.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时间:2006年~2010年
  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等等.
  汽车工业相关内容
  增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关键总成及零部件.发挥骨干企业作用,提高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鼓励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引导企业在竞争中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产能百万辆的企业.
  在提到“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时,指出建设汽车基地.在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时,也指出要支持发展汽车等装备制造业.
  同时提出,加大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实施力度,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设备;制定替代液体燃料标准,积极发展石油替代产品;鼓励生产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加大汽车尾气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