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预防和转化学困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1:37:01

浅析如何预防和转化学困生
浅析如何预防和转化学困生

浅析如何预防和转化学困生
内容摘要: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学困生是教育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往往令教育工作者头痛、沮丧,其转化过程是教育的难点.家庭、社会、学校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起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不管青少年在学校受到的教育,还是在家庭受到的教育,以及在社会上受到的教育,都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的紧密结合.关键词:学困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的精髓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但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学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 .由于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学困生”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愉悦,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从而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一、什么是学困生学困生,即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学困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困生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狭义的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本研究课题涉及的学习困难生概念特指狭义的学困生,即指智力水平虽无明显缺陷,但非智力因素水平较低而导致不能完成一般学生能完成的学业任务,达不到一般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学生.学困生是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学校倾注更多的关爱.依据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罗森塔尔效应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苏霍姆林斯基呵护孩子的心灵的相关理论,根据我区中小学校学困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状况,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试图从学困生的成因、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的影响、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知识衔接与防止分化、分层教育、赏识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动力和方法问题,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以预防与矫治为中心的对实施有积极指导意义的教育策略.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1、害怕学习型.这类学困生旧知识“欠债”多,新知识学习跟不上,以致堆积太多,丧失了自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对策是:适度降低学习要求,促使他们转变心态,重新认识自我,在对比中找回自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激励自我,改善其学习环境,尽可能让其不怕学习,逐步矫正其厌学心理.2、缺少温暖型.在单亲家庭和外来民工子女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类学困生无智力障碍,反应灵敏,但学习很差.有的学困生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督促教育子女;有的家长缺少责任心,整天打麻将,未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有的家长把家庭生活中的不幸发泄到孩子身上;有的家长则在家庭教育方面缺少恰当的方法.这类学困生往往觉得自己没有人关心爱护,学习好坏对于自己已无所谓,因此对自己没有要求.对策是: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爱,唤起他们心底对爱的渴望,让他们已经冷漠的心重新温暖起来,在学习上多加鼓励.这类学生只要能重拾自信心,往往矫治的成功率较高.教师应与他们的家长多多取得联系,促使家长增强责任心,切实转变教育方法.3、心理孤僻型.这类学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会自言自语;他们往往行为怪僻难以相处,与家长、老师、同学很少沟通,做事磨蹭,但偏执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对策是:找出其心理孤僻的原因所在,加强心理疏导.教师对他们应多给予鼓励的语言,避免造成心灵深处的伤害.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这类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多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在集体的关爱中有所作为,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实现自我的途径.4、仇视现实型.在单亲家庭孩子身上较突出.对策是:家校密切联系,及早打开心结,是这类学困生得以转化的关键所在.这里攻克的重点首先应放在家长身上,以求共同为其创设友善、宽容、关爱、和谐的心理环境.5、环境不适型.由于这类学困生原来所在学校的教学进度较慢,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学水平的差异,加上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其与同学、老师沟通上存在种种障碍,而这往往成为外来民工子女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对策是:及时补差,加强个别辅导,并多多关爱他们,使之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的学习环境.我在任班主任的这几年中,通过学习摸索,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的体会是,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关键是要对他们有信心、耐心和爱心.下面就怎样关注弱势群体,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的基础丁有宽老师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很多老师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这点.他们对优等生关爱有加,呵护备至,从座位编排到课堂提问都是优先考虑,而对后进生却没有这样的“礼遇”,常常恶语相对,冷眼相待,或者是对他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久而久之,促使后进生形成了我行我素、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心理,他们厌学逃学,甚至与老师作对.产生这种局面是与老师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据心理学家分析,后进生普遍比较自卑,缺少自信心,处处自认不如别人,性格孤僻,较少与其他同学来往.他们往拄抱着一种破罐子不怕摔的心理,自暴自弃,对老师、同学和父母等人在很大程度上抱着逆反敌对的心理.他们最怕也是最恨别人批评他,歧视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喋喋不休地批评和数落他,学生不但不会体会到我们对他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是我们在针对“整”他,激发他的逆反心理,起到了教育的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用真诚去对待后进生,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帮助学生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重扬理想的风帆.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充满激情,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经常与他们接触,多参加他们开展的一些活动,找其谈心,使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寄予的厚望,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责任.俗话说: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功.让学困生明白,学习有困难不要怕,重要的是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共同去把学习大道上的障碍物搬掉,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地位,淡化自己的老师权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理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摒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使他们在感情上接受我们.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同时也会慢慢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三、转化学困生的措施1、家长应该多多关心孩子,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其次,老师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和关心,给他们以宽容的态度,平等地与其交流,针对其情况,指导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督促他们检查自己的目标实现情况,以此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2、提升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学校源头预防与矫治学困生.教师应确立和谐发展思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活动,拓宽师生沟通渠道,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温馨场景,呈现出互相了解、理解、谅解的局面;注重情感关怀,设身处地为学困生着想,用宽容之心来对待他们,正确看待其过错、进步和转变;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用专业的魅力吸引他们……3、进行赏识教育,让学困生体味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做有心人,尽可能多地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如开展诸如手工、图画、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困生在展现自我成就中克服自卑,重新树立信心;教学中设置相对简单的问题,使学困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完成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教师则及时表扬和鼓励,以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对学困生的鼓励、赏识,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辅以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不仅对调适其心理、改变其学习状态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给一个家庭带来快乐与希望.4、加强同伴沟通,努力改善学困生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对一个教师来说,比传授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而民主平等的意识又是创设这种环境的基础.有了民主意识,教师就会言行持慎,不会给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留下隐患,教师就能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学困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也能给其他学生带来很好的榜样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就能发挥集体的感召力,共同营造关爱的氛围,还能培养学生宽容的美德,为学困生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如有的老师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帮困策略,取得了良好的转化效果.学困生深切感受到了集体和老师的真诚关怀,逐步从孤独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积极投身于努力学习之中.尤其是,当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产生矛盾时,教师必须倍加小心、客观公正地处理,避免处理不当给学困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5、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校沟通不畅,会给学困生的预防与矫治带来困难.引导家长转变观念,以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责无旁贷.课题组老师积极与家长接触与沟通,使部分家长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对子女的重要影响,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一些原本对孩子已完全丧失了信心的学困生家长恢复了信心,主动与教师沟通、配合,为教师了解、转化学困生情况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更多的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成材观,掌握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学会了科学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成败,正确客观地要求孩子.6、强化指导法.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断进行强化训练,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指导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处理好“四先四后”的关系: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理解后记忆,先思考后请教. 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与科学的学法指导相结合,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充满活力的课堂与丰富的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要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既为大多数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而欣慰,更为各校出现的学困生现象而忧心.这些学生学习品质不良,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