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总结该经验的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06:11:15

党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总结该经验的意义
党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总结该经验的意义

党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总结该经验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李楠     2009-2-5 16:54:13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0年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的呢?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
一、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因为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种基本经验具体体现在如下两点: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以坚信而不迷信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言行都是错误的,都必须坚决反对.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客观情况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有的话都当成不可更改的教条,那就会损害乃至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其次,要注意区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是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实践得出的论断.其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符合它所反映的特殊对象,而这只能借助于具体实践的检验.事实一再证明,具体结论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比如:有些结论在当时是正确的,现在也仍然符合实际,谈不上过时;有些结论当时是正确的,后来因为对象自身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结论已不再符合变化了的对象,因而过时了,这就应当修改原有的结论,使它符合新的对象;有些论断由于对情况的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在当时就有程度不同的错误,这就应该在发现之后予以改正.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是以各个国家和民族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为依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转变为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思想.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基本前提.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走出了一条与十月革命先城市后农村不同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后,毛泽东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遭到过严重挫折,如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重大挫折.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这一问题上的独特贡献在于,提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进而在这一最大国情基础上,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和发展动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外部条件、战略部署、依靠力量和基本路线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重大转变,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面对上述实际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为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指明的方向.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江泽民又明确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2多年之际,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党将长期面对三个重大课题:一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二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三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
总之,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来,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不断地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我们在党认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正确论断.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命题的紧密结合.这种紧密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二是初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命题.三是不断探索并初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命题.
总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也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四、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从实践需要中逐渐产生、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坚持理论上的不断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征,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昭示我们,理论创新关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兴衰成败与生死存亡.历史经验说明,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我们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我们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挫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理论创新,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学说,因此,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如果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发生重大失误.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为我们作出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新的理论创新,既是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的崭新起点.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关注民生问题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唯物史观,始终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调执政为民是党的唯一宗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
事实上,民生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的问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着力解决的是国内封建剥削、国际资本掠夺所造成的民不聊生等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无论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是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抑或是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皆充溢着人文情怀、体现着几代中央领导人“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始终自觉地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实践证明,人心向背是决定政党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全体执政党的根基都在于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地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就必须致力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在实现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之所以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但主要还是实践.是否坚持不懈地关注民生、千方百计地保障民生、尽心竭力地改善民生,是衡量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坚定、旗帜鲜明不鲜明的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尺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千百万人民的共同事业.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利益问题,倾心了解人民群众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新愿望、新要求、新期待,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任务,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竞相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