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技术革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13:53:38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技术革命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技术革命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技术革命
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在欧洲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以1687年牛顿出版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标志,近代科学革命到达高潮.然而,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 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这一问题难倒了20 世纪的科学史学家和其他许多学者.由于该问题是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最早提出,遂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萌发,西方科技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甚至受到强有力的抗拒?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成篇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种种理由:中国早期的哲学如阴阳五行等理论尽管曾促进过中国早期的科学发展,可是这些理论本质上的经验性和思辨性在后来却成为阻碍实验科学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中国没有充分发展资本主义是实验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基本的社会原因;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不鼓励、甚至是抑制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从历史来看,科学技术与文化从来就没有分过家(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科学技术在其内含之中,在此我们不取广义的文化.),特定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总是联系得如此紧密,以至于当我们希图由此来探寻“李约瑟难题”的答案时,却发现:这是一个最好的解答.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全球化席卷的今天仍颇具影响,其生命力可见一斑,其影响力更是不可小觑.一直以来为我们所骄傲和自豪的传统文化,她创造并持续支撑着中华文明.然而,当探究“李约瑟难题”的答案时,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里有着抑制科技发展的自动机制(当然,这里的传统文化也将我们通常所批判的“科举制”等等包括在内.),特别是政治、思想以及制度主导的特殊时代的文化,其异于近代西方的文化形式和特点主要地导致了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状态.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下几个方面来窥视一下这个文化机制是怎样的抑制着近代科技在中国的发展.
  一、 注重对人文问题的探索.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想把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他们第一想解决人文问题,第二想从总体上解决人文问题.” 因此,他们不愿去做具体的事情.然而科技这种东西,很多时候是需要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才能得到发展的.古希腊的哲学家中,也有人企图总体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可是他们也有人从事非常具体的问题”. 例如,从解决具体的、现象的问题入手,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然而,在古代和近代的中国,我们一大批的知识分子,不是在研究这些具体的问题,而是在探究人文与社会.学术氛围及其主导方向的迥异是导致中西科技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
  二、 思想、制度的问题.中国自秦以后,建立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的封建统治,并由此建立了一系列的辅助制度,如思想上的“尊儒”,教育上的“科举”等等.正是这些思想、制度直接影响了科技的发展.我们单就科举考试来说.古代的科举考试从创立到最终取消,其经历的时间之长是任何其它考试制度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这与其政治支持有关.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当然,后来也有一些增补和丰富,但大都没有越出人文的圈囿(读高中时我曾与同学开玩笑:“古人都是跟我们一样,学文的.” ).政治的扶持,甚至可以说强制,是导致整个文化方向偏倚的关键原因.
  三、 科技文明局限在工匠文明和经验文明.这应该说是一个结果,是诸多因素导致的科技发展状态.虽然我们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虽然我们在唐宋等特殊朝代有着很灿烂的科技文化成果,虽然我们制瓷技术让西方人艳羡不已,虽然我们的航船能驶进红海,但一切的这些都只是停留在工匠文明和经验文明.当时先进于西方近几个世纪的科学技术并没有在我们的国土上得到很好的发展,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延续的实践和应用,这在中国是没有的.另外,我们缺乏科学理论的研究以及逻辑思维的训练,理论是科技发展的灵魂与动力,没有理论的支持,科技是难以得到长足进步的.在中国的古近代史上,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专门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而同期的西方,力学、光学等的基础理论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由此可见,中西科技水平的差距几乎是必然的.
  四、 缺乏学习与开放的姿态.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两种思想状态:一、自大(很多时候是盲目的自大);二、封闭.自恃“天朝上国”,自恃中华文化博大丰盈,这种心态在唐朝或许还有些说道,但到了清朝就是毫无道理,可笑至极的无知与盲目了.不懂得学习的“天朝上国”最终被“蛮荒之地”的“英夷”蹂躏、践踏.基于封闭自治、免除外扰的思想,明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清朝,直至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消极封闭的思想可以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找到根源,但更多更直接的是体现在整个民族的文化层面上,因而也可以作为这一时期文化的一个考察.
  本身并不具备产生新科技的土壤,那就只有打开国门向外国学习了,然而,历史的事实是,国门被紧闭着,外国的先进技术在这里被蔑称为“奇技淫巧”、“毫末之艺”.既不能直接获取进步,也不能通过学习引进的方法间接的获得进步,其结果显然,中西的差距必然.
  由以上的一些浅显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紧密关系,认识到这种关系,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好的发展科技与文化.避免再出现让人喟叹不已的“李约瑟难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不断加强国内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成果,进一步提升本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