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然观和卡尔波普的世界3理论的异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3:38:51

马克思自然观和卡尔波普的世界3理论的异同?
马克思自然观和卡尔波普的世界3理论的异同?

马克思自然观和卡尔波普的世界3理论的异同?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观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全面提出了自然科学观的各种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并制定了基本原则,从而为马克思主义自然科学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们既反对把科学真理视为先验东西的唯心主义观点,也反对把科学真理作为绝对的终极真理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历史上第一次把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把自然科学的形成、发展放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中考察.他们指出,自然科学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科学的概念、定律、原理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科学的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科学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实践的需要.他们还指出,科学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也受社会制度、阶级及其思想体系的影响.他们特别强调自然科学的革命作用,提出了自然科学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原理,认为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并把在自然科学方面具有划时代成就者称为最伟大的革命家.他们正确地解决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指出自然科学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导自然科学发展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学的理论基础.它主要有两方面内容:①对自然科学作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②把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社会历史观方面的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学.
  西方科学哲学家的自然科学观 在现代西方的各种哲学流派中,属于实证主义这一思潮的各个哲学流派,其中主要包括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逻辑实用主义(见实用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等,更多地关注和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自然科学问题,但只局限于知识的范围内.它们构成了当代的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的.它集中讨论的是有关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对自然科学的本体论问题或者是持否定态度,或者是避而不谈.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对自然科学观的探讨主要沿两个方向发展,其中一个方向以D.汉森、图尔明、D.夏皮尔等人为代表,他们通过考察科学历史案例,进而表述科学是什么;另一方向则以C.G.亨佩尔、R.卡尔纳普和W.V.O.奎因等人为代表,在他们的著作中找不到一个历史案例的研究,只有“理性重组”、“精细分析”.他们要回答的问题是,科学应说的是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史主义学派开始兴起,主要标志是T.S.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80年代以来,出现了对自然科学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动向.总的说来,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只着重探讨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全面地研究自然科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自然科学观,而把自然科学的社会学问题留给了科学社会学,在对待自然科学的社会历史作用问题上,西方科学哲学家们往往企图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去寻求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目前困境的出路,表现为科学技术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两种观点.(来源:互动百科词条)
  波普尔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根据共存方式划分为三大类别,即三个世界.“世界1”又称第一世界,是物理世界,是由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及其各种现象构成.如物质和能量,从宏观天体到微观基本粒子,一切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的躯体、头脑等.“世界2”又称第二世界,是人精神的或心理的世界,包括意识状态、心理素质、主观经验,即主观世界.除此之外,波普尔指出,还有第三世界,即思想内容的世界,实际上是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他称这个世界为“世界3”.包括一切可见诸于客观物质的精神内容,或体现人的意识的人造产品和文化产品,如语言、文学艺术,科研过程中的问题、猜测、反驳、理论、证据,以及技术装备、图书、房屋等.
  波普尔认为,世界1中又包括了两个世界:无机界世界(a)和有机界世界(b).世界2也可以划分为感性世界(c)和理性世界(d).世界3包括思维观念、语言、文字、艺术、神话、科学问题、理论猜测和论据等一切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一切具体的精神产物,如工具设备、图书、房屋建筑、计算机、飞机和轮船等等.前者记为(e),后者记为(f).所以,三个世界可细分为六个世界:属于世界1的a,b、属于世界2的c,d和属于世界3的e,f:(a)无机界世界,(b)有机界世界, (c)动物和人的感性世界,(d)人的理性世界 ,(e)抽象的精神产物世界 ,(f) 具体的精神产物世界.
  在上述三个世界中,波普尔特别强调“世界3”的客观实在性与独立自主性.首先,“世界3”不同于“世界2”.“世界2”指的是心理和思想的状态和过程,是主观的;而“世界3”则是思想内容,它是客观的.虽没有客观的意识、精神,但确有客观的知识,因为它的存在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支配.例如书,即使没人去读,仍不失为一本书.波普尔认为只有把客观知识的世界和属个人的主观世界区别出来,才会有知识自身的积累和发展,知识才能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仅存在发明家的头脑里.其次,“世界3”也不同于“世界1”.“世界3”有物质载体,已客观化于“世界1”中.如语言被物化在声波和书写符号之中;理论和文学被物化在笔墨纸张中;艺术品被物化在特定材料(绘画的画布、雕塑的石膏、泥土等)之中;技术被物化在设备之中.尽管没有“世界1”的材料,人工产品和文化产品就无法制造出来,但是,若没有人的知识在这些物质材料中充当价值和灵魂,这些材料只能是一堆无用的废料,所以“世界3”是物质材料的思想内容.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了这些思想内容,它们都自主存在着.“世界3”不仅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且具有自己的生命,“而一旦理论存在着,它们就开始有一个它们自己的生命:它们产生以前不能预见到的推论,它们产生新的问题”.比如,数字序列是人创造的,但是奇数、偶数却不是人创造的,它们只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后果,即使人们没有意识到它们,它们也自主地存在于数列之中.此外,“世界3”还包括那些尚未被具体化的潜在对象,如不可能有比2大的偶数,没有比3、5、7大的三联奇数等.这些问题在人们尚未发现以前就存在着.
  波普尔认为三个世界的自主性,并不表明它们之间彼此隔绝,相反,它们之间存在联合并相互作用.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先有“世界1”,继而从中产生“世界2”,最后,再从“世界2”中产生了“世界3”.其次,三个世界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首先,“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是相互作用的.如衣食能给人以温饱和充沛精力,这是“第一世界”作用于“第二世界”.人的坚强意志能克服各种客观困难,这是“第二世界”作用于“第一世界”.其次,“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也是相互作用的.如音乐家因情感激动而写出优美的乐章,是“第二世界”作用于“第三世界”;优美的音乐能激发听众的内心感情,是“第三世界”作用于“第二世界”等等.他认为肯定“第三世界”对“第二世界”反馈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般人认为科学家可以根据本人的主观意愿任意创造出“第三世界”的对象(科学理论),因此在研究科学的认识和方法论时,总是着重研究科学家的“第二世界”,即他们个人的内心心理或认识活动,而忽视对“第三世界”,即科学知识的自身发展的“自主性”,也即他所制定的“P→TT→TT→P”这个科学发展动态模式的研究.再次,“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也是相互作用的.不过它们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通过“第二世界”的中介而相互作用的.他认为,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脑(第一世界)与语言(第三世界)的相互作用.它们通过“第二世界”(人的意识)的中介而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促使了脑的进化,而且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及科学知识的发展都是通过“三个世界”的互相作用而实现的.因此不承认“三个世界”的“实在性”及其同等的相互关系,就无法科学地理解和研究人及其科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波普尔上述“三个世界”理论的发表,在西方学术界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争论.波普尔认为存在一个既有别于物理世界又有别于精神世界的思想产品世界,这本无可厚非,但这个理论在根本上是错误的.“世界是物质的,它统一于物质世界.因而没有“三个世界”,只有一个世界即客观物质世界.但是也不可因此否认意识或意识现象,只是它们并不独立于物质之外,它们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一种能动地反映物质的属性及期表现.同样,文化、艺术作品等人造物是意识能动作用(即通过实践改造物质世界的作用)的表现.它体现或表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但却并不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意识是主观的,但其内容是客观的,因为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应该肯定意识内容的客观性,但不能因而肯定它与外界事物一样是同等实在的.波普尔的错误在于把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夸大为意识本身的客观性和实在性,使他陷入了多元化的错误.
  波普尔认为意识和意识现象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这是值得肯定的.的确,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思维活动,以及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发展都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各门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这些规律.波普尔强调研究意识形态特别是科学知识发展的规律性(动态模式)是正确的,但是他把“世界3”看成是同物理世界一样的独立存在的、自主发展的实体,是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看不到这些规律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并受其制约,这是错误的.
  波普尔承认“三个世界”相互作用实际上承认了物质与意识以及意识现象间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但是他把三个世界的相互作用视为同等的,实际上是否认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势必陷入唯心主义.
  波普尔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提出是有其客观原因的.这个时代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期,科学资料浩如烟海,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如何把它们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其进行客观的研究,以寻找其内在的规律性,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他的这个理论就是这种情况的一种反映.(来源:刘老师政治学园http://www.liuw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