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女娲造人的拼音和词语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3:09:31

课文女娲造人的拼音和词语解释
课文女娲造人的拼音和词语解释

课文女娲造人的拼音和词语解释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祝你学习愉快!
七年级语文《女娲造人》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
【学习指导】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他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据《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瑶水涸,冀州平,狡龙死,颛民生.”
女娲乃是上古女神,生有圣德.据《风俗通》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人不暇供,乃引绳子绗亘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绗人也.“由于女娲抟土为人”,是在中华大地的黄土高原进行的,所以她乃是抟黄土为人,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称是“黄种人”的缘故.
唐人李冗《独异志》载:“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祝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悉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目……”这就是后人用扇子的启源.据《春秋世谱》载:“华胥氏生男子伏羲,女子为女娲.”以上所说的“兄妹二人”即指女娲和伏羲.据传说:不久,女娲怀孕生产,由于“近亲结婚”,所生下来竟是一个巨大肉疱.伏羲负气之下,用石头把肉疱砸烂.但奇怪的是这些肉渣却一个个变成了人.正是由于二人的结合,才使地球上的人类得以生殖、繁衍.
生殖崇拜是中国上古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伏羲女娲名字本身,就是日月的意思.远古人以日为父,以月为母,因“伏”与“父”,“娲”与“母”古音相近,故称“父羲母娲”.就女娲“造人”之说,只不过是女娲进行的一场“用黄泥捏人”的原始雕塑游戏.它说明上古人当时还没有认识到男女只有交配才能进行生育,对人类的生育蒙上一层神化天生心理.因此,后代人建庙供奉女娲娘娘,都是祈求生男育女传宗接代.此外,女娲还有“始作笙簧”,制订近亲不宜相婚配,为古代婚礼乐奠定基础.今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还保留着每年春三月三,男子吹笙簧向女子求爱的习俗.
至于女娲“杀黑龙以济冀州”和“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立极”等法力之说,传说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头触不周山,于是“天柱折,地维绝”,女娲娘娘就炼了五色石补天,斩断鳌足作天柱.这无非是神话,以此歌颂中国上古这尊女神的神功神力是了.但不管怎么说,女娲娘娘仍被后人尊为:“古之圣神,化万物者也.”“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至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重万物.”
据清道光七年(1827)山西省《赵城县志》载:“女娲陵在县东八里侯村.庙周围约五里许,正、副各一,皆在庙后,东西相距四十九步,各高二丈,周四十八步.居左者为正陵,其副陵相传葬衣冠者.陵前古柏一百八,树多八九人围,俗言鸟雀不粪,虫蚁不蚀,此乃善事者之说也.正陵左有‘补天石’.宋乾德四年(966)诏给守陵五户长吏,春秋奉祀,其后代有祭告.国朝历次遣官致祭,祭文并刻石立庙中.”
又据民国河南省《淮阳县志》记载:每年三月二日,方圆数百里的人,都要到太昊陵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在人祖庙上还有男女跳舞野合遗风.
今女娲陵保护修缮完美.侯村人口今达六千余人,成为今洪洞县“赵城第一村”.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女娲圣诞,无数善男信女,还有东瀛日本香客,到女娲陵上香,祈求恩赐.香客在陵丘“刨孩子”,刨出“石方者为男,石圆者为女”.说不尽对这位中华民族之母的崇拜与迷信.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1)瑰丽的想像.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这是神话的突出特点.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语言特点.
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课文中说她“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并非一个神.
2.重点精讲
女娲的形象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享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3.难点精讲
找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课文中有关语句,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本文的时候,应该在了解这个神话传说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在疏通文意之后,结合研讨与练习一将课文跟神话传说做比较,通过比较体会作者赋予这个故事的思想感情以及丰富的想像力,从而理解天神与母性完美结合的女娲形象.也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广泛搜集国内外各个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诞生的原因.同时,也要广泛阅读相关的书籍,从科学角度认识人类起源.可以与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
【知识拓展】
神话
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创作与远古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往往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远古人民结群而居,在集体劳动和共同生活中,创造了原始工具、木刻符号、图画文字、原始的音乐和舞蹈,同时也创作了原始神话.神话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并伴随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创造和发展.中国早在原始群和血缘公社时期已开始了石器文化的创造.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增强,活动范围也日渐扩大,学会靠人类的活动增加天然产物.考古发现一再证明,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中国西北高原、华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都有远古人民活动的遗迹.至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则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高度发展的阶段,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这种以母系血统维系的母系氏族公社更发展到全盛时期.因此,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出现了不少女性神话人物,如女娲、羲和、西王母等.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不仅在生产上起主要作用,而且成为原始聚落中胞族的轴心.她们常常被说成是人类及万物的创造者.父系氏族社会建立之后,原始艺术中又出现了男性神话人物形象,而在许多神话人物之间,也便相应地出现了辈分和谱系.氏族间的聚居和合并出现了部落或部族.部落、部族及联合部族的出现,带来了部落或部族间的争战,构成了反映不同部落或部族间关系神话的产生基础.家长奴隶制、部族军事民主制及部落间的争战,为古代神话及英雄史诗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艺术想像的土壤.中国神话中的共工与蚩尤之战,黄帝与蚩尤之战,以及黄帝集团与炎帝集团间争战的神话,大都具有这种性质.其表现则是借助人类早期的幼稚的想像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理解.构成幻想的情节,并被认为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存在.
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像出来的.从一些神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处于狩猎经济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处于原始农耕时期的部落,其神话人物大多与农业有关.当时的人以弓箭刀斧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成为创造和使用这些工具武装起来的能手.
神话中的主人公(神)尽管常常是人间奇迹的创造者,但他们也常常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
原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特有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认识形式.它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活动.处于蒙昧时代的远古人民,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其生产力低下的状况和对自然抗争的无力状态.因而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中,更多是直观、猜测和臆想.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智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原始神话一般不再产生.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知识程度的不平衡,在一些实践上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然,和在认识上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和自然现象变化等的地区和民族,神话性的幻想仍不可避免,或不能完全避免.但这些作品与原始神话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
神话中有远古人民种种幼稚的思索和追求,多方面地反映了原始人的宇宙观.其中往往寓含着原始科学、原始哲学、原始宗教的因素.相信有超自然的主宰,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和神灵的存在等种种原始观念和意识,以及图腾崇拜、巫术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组成远古人民世界观的因素.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乃至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都被赋予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神话中的奇禽奇兽、怪神怪物以及氏族神、部落神、雷神、雨神等夸张与想像的形态,都不能和这些观念分开.神话中对于人和动物、人和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某些因果联系的认识与想像,是作为处于神话时代的人们意识形态的种种表现而存在下来的.
【课内问题指导】
一、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这两则短文的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
设题意图: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和神话故事对比,以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
解题思路:先从文章中标出神话故事中的内容,其余就是丰富补充的内容.
参考答案: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二、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设题意图: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描述,是比较能体现作者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也是动人的地方.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对这部分的理解和感受.
解题思路: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体会,可各抒己见,答案不求统一.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女娲造人》同步练习
〔阅读导航〕
由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诸般求解而不得,在原始时期人们便创造了种种神话以求“自圆其说”.课文所叙述的女娲造人的故事,便是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那么,今天我们来阅读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感受呢?阅读课文,注意圈点勾画生动传神的词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体验,把握故事的想像过程.
〔自主预习〕
1. 阅读课文,勾画字词并注意识读理解.
2. 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3.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4.你怎么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它是不是一种迷信呢?
〔知能训练〕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女娲( ) 袁珂( ) 澄( )澈 莽莽榛( )榛
2.给下列各组形近字组词.
掘 掺 枕
崛 渗 耽
3.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模 省 似
4.选词填空.
①人的身体虽然小,但 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据说 听说 传说)
②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 了.(苦不堪言 疲倦不堪 心生厌倦)
③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 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留传 连绵 绵延)
5.有人对本文之类的神话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迷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理解感悟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6.文中女娲虽说是“神”,但也有许多“人”的东西.
①她的“神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哪些地方表现了她“人性”的一面?
7.哪些词语体现了生命诞生的欢乐?请把这些词语摘抄出来.
8.你认为哪句话(一句或几句)写得好?请写点赏析性的文字.
三、拓展提高
盘古开天辟地
袁 珂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大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他用了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9.本文想象奇特,根据文中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关于太阳和月亮的形成,作者想像为盘古的两只眼睛所变.
B.关于江河的形成,作者想像为盘古的筋脉所变.
C.关于田土的形成,作者想像为盘古的肌肉所变.
D.关于花草树木的形成,作者想像为盘古的浑身汗毛所变.
10.细读课文按要求答题.
①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
② 关于天地的形成,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11.凭什么把“呼出的气”想像成“风和云”?凭什么把“他的声音”想象成“轰隆的雷霆”?
凭什么把他的“眼睛”想像成“太阳”和“月亮”?
〔思维探究〕
1.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呢?请写下来故事的名称.然后与其他同学一块去搜集更多的古代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
2.本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故事改编的,作者充分发挥想像力,大大丰富了原文.请你模仿本文写法,先试着把下文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发挥想像,拓展成一篇情节具体生动的文章.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选自《山海经》)
注:詨: 同“叫”. 堙: 填塞.
〔资源链接〕
1.《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
2.华夏经纬网 〉神话传说
28 女娲造人
〔知能训练〕
1. wā kē chéng zhēn 2. 挖掘 崛起;掺杂 渗透; 枕木 耽搁 3.mó,模仿、模糊; mú,模样、模具 shěng,省事、省会; xǐng,省悟、反省; sì,似乎、近似;shì,似的 4. ①据说 ②疲倦不堪 ③绵延 5. 神话不是迷信.迷信是一种盲目的对偶像的崇拜,而神话多是原始初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对世界所作的幻想的解释和描述. 6. ①一天有七十次变化,能造人. ②光有自己的时候感到孤独,自己对着自己水中的影子弄样子. 7. 兴高采烈,跳跃,欢呼,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8. 示例:“澄澈的池水……向着她生气.”这几句把一个神写得像人一样有生机有灵气,甚至像一个孩子一样顽皮地对着自己的水中影子嬉闹,显得有血有肉,十分可爱. 9. B 10.①天地混沌一片,让人心闷. ②混沌中轻而清者冉冉上升,便成了天,重而浊者沉沉下降,便成了地. 11. 风和云都是流动的,与“呼出的气”相似;雷霆的声音是巨大的,正与这个巨大的声音是吻合的;而“眼睛”是光亮的,正与太阳和月亮形成相似点.其实,我们这里所说的想像就是“联想”,其基本要素就是要求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思维探究〕
1.比如“火神的传说”“灶王爷的传说”“孙悟空大闹天宫”“哪咤闹海”“沉香救母”等. 2. 译文参考: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文章(略).

1

(1)注音
开辟(pì) 女娲(wā) 莽莽榛榛(zhēn) 揉(róu) 掘起(jué)
(2)形似字区别
蓬勃(péng)
乌篷船(péng)
枯藤(téng)
腾空(téng)
延伸(yán)
朝廷(tíng)
蓬勃:繁荣,旺盛。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澄澈:清澈透明。

全部展开

(1)注音
开辟(pì) 女娲(wā) 莽莽榛榛(zhēn) 揉(róu) 掘起(jué)
(2)形似字区别
蓬勃(péng)
乌篷船(péng)
枯藤(téng)
腾空(téng)
延伸(yán)
朝廷(tíng)
蓬勃:繁荣,旺盛。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澄澈:清澈透明。
气概:在对待严重问题。

收起

I don't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