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一元论,中国传统哲学也是一元论,为什么……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一元论,中国传统哲学也是一元论,为什么古希腊哲学具有理性思维,而中国传统哲学是“悟道”的直觉思维.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2:29:02

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一元论,中国传统哲学也是一元论,为什么……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一元论,中国传统哲学也是一元论,为什么古希腊哲学具有理性思维,而中国传统哲学是“悟道”的直觉思维.请
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一元论,中国传统哲学也是一元论,为什么……
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一元论,中国传统哲学也是一元论,为什么古希腊哲学具有理性思维,而中国传统哲学是“悟道”的直觉思维.请高手解难,谢了啊

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一元论,中国传统哲学也是一元论,为什么……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一元论,中国传统哲学也是一元论,为什么古希腊哲学具有理性思维,而中国传统哲学是“悟道”的直觉思维.请
我认为从历史来看,在希腊哲学起源的时候,大约在公元前7、8世纪,希腊各城邦部落开始融合,思想碰撞激烈,人们就开始了对各种思想包括宗教的思考和比较,这个大融合进行了几百年左右,这个时候希腊还属于一个比较松散的联盟联邦性质国家,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力度并不足够,哲学思想的发展比较自由.而后希腊进入分裂,就像我们知道的那样,整个欧洲几乎没有出现过延续几百年的大帝国,甚至罗马帝国也仅仅是名义上在维持着统一.罗马帝国灭亡后,进入中世纪,也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开始,比中国晚了几百年.由于宗教和战争等原因,这个时期欧洲的社会和思想发展都处于停滞状态,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制度,后来有了文艺复兴,而后不可收拾,然后有启蒙运动,然后有工业革命……
而中国,从历史上来看,一直是一个民族占绝对主导位置,从夏商周,一直是诸侯国在一个统治核心下的状态,相互之间战争不多,交流不少,而且因为都是同一民族,思想的碰撞并不激烈.后来的春秋战国,处于奴隶制灭亡阶段,哲学思想发展较快,出现了百家争鸣.随后秦始皇搞定全国,统一了,焚书坑儒大家都知道了,然后又独尊儒术,然后汉唐魏晋玄学、经学,然后宋明理学……中国的封建制度是最发达的,也是对思想控制最严的,所以中国从秦汉之后只有理学,不让人思考.道家改行炼丹.停滞了!其实当时老子“道”的理论远比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学说先进.具体说,最早的一元论应该更早,周文王写易经,阴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元论.
啰嗦了半天,简单的说,古希腊哲学:多民族融合发生不同思想的碰撞;欧洲始终没有出现严密的统治手段,而且全欧洲一直就没断过战争,对思想控制力度不够,每次战争之后的融合和碰撞使思想的不断交流比较容易产生.中国哲学:中国一直是一个民族占据对优势,相互交流不少但没有太大差异,思考也就不够,后来很早就确立封建制,形成了严密的统治手段,只有儒学理学,思辨的东西发展不起来.
更正一下你的提问,中国哲学绝对是理性主义的,只是思辨的东西后来没了.辩还是不少的,思始终有点不够.

先秦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风貌。这一风貌一旦形成便难于改变。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风貌形成之后,便成了二千多年中国哲学共同遵守的“范式”。先秦哲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正如西方的整个哲学来自古希腊一样。“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黑格尔)。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发展具有不尽相同的方式,必然具有不同的发展进程。中国传统文...

全部展开

先秦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风貌。这一风貌一旦形成便难于改变。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风貌形成之后,便成了二千多年中国哲学共同遵守的“范式”。先秦哲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正如西方的整个哲学来自古希腊一样。“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黑格尔)。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发展具有不尽相同的方式,必然具有不同的发展进程。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远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道路。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是朝着更文明的、更进步的方向迈进着,只不过在前进方式与发展速度上与西方有所不同,在前进过程中有许多曲折甚至是倒退。因而,一切都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那么,如何认识我们的精神家园呢?
中西文化自近现代发生激烈冲突以来,不少学者反复对比中西文化,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其实,当我们完全客观地把两大文化系统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将她的起源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会有许多令人惊喜的发现。当然,许多结论是令人不快的,但作为当代中国人,只有首先承认那些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已经成为事实的东西,才有可能真正放下历史的包袱,知此知彼,轻装上阵;以我们中华民族大海一般的胸襟,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以精神文化的率先崛起引领中国的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基本特征上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两大根本不同的文化系统。
先秦时代正处于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状态的过渡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生存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生存问题既有生产力水平落后及灾荒等自然原因造成的,但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无休止的战乱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那个时代的中华民族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人民生活处于极度苦难之中。苦难呼唤着智者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因而,先秦百家的理论使命是创造出平静、安定的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以顺应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普遍心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发现真理不是至高无上的目标,他们看不到世界变化的远景,看不到世界的伟大与崇高,因而更看不到“人”的远景以及“人”的伟大与崇高。
由于人文与社会环境的不同(由于篇幅关系,本文不具体论述中国先秦时代与古希腊人文与社会环境的对比,本人将在今后的文章中将会有专门论述),古希腊人把认识宇宙万物共同的本原问题(即万物同一或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把寻找“始基”看成是最智慧的事情。“哲学”在古希腊是“爱智慧”的意思。研究哲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古希腊哲学家们都在不约而同地寻找万物的“始基”,寻求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即本体论——关于世界的本原或本体的学说。本原的原义是“开始”,也叫“始基”。亚里士多德说,在早期希腊哲学家看来,“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首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了。”(《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5页,商务印书馆,1982)。哲学从本体论开始,范畴从本体论范畴出发,这并非没有道理,它反映了人类认识的秩序:从外部世界——客体开始,然后返回人自身,研究主体,进而再探究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中国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主要体现在:
古代本体论哲学范畴具有直接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反映了古代人的思维方式:直观、比喻和猜测,说明认识从感性的直观开始。上述思维方式决定了那个时代的人们认识方法的直观性和认识程度的表面性,从而也就决定了作为认识成果——范畴的直接性、抽象性和模糊性。
所谓直接性,指的是范畴是直接从感性的直观建立起来的,缺乏联系的环节,也就是缺乏中介。甚至有些范畴还停留在具体的事物上,完全采取感性认识的方式,如水、火、气等,严格说来,就连数、原子之类都不能算是哲学范畴。
抽象性,指范畴内容的空疏贫乏,它只割取对象的某一个方面或属性,更多地是从否定的方面作出规定。例如,存在就不是不存在,变不是不变,一不是多,如此等等。总之,还不能做到“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当然,就古代范畴史的进展而言,它本身就是从抽象走向具体,但和近代范畴相比,从总体上说还处于抽象的阶段。
由于直接性和抽象性,也就决定了这个时期范畴的模糊性——范畴的界限模糊,不甚明确。特别是表现在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之间浑然一体,没有明确的界限。在早期哲学中,巴门尼德的“存在”,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阿那克萨哥拉的“奴斯”等都是亦心亦物、心物不分的味道,所以,黑格尔说:“希腊哲学是朴素的,因为还没有注意到思维与存在的对立,这种对立还不是它所考察的对象。”在希腊哲学中,有一个不自觉的假定,“认为被思维的也是存在的,并且是像被思维所认识到的那样存在着;因此便假定了思维和存在不是分离的。”(《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106页)。这个时期的范畴规定性还不十分确定,界限比较模糊,实体与存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混杂。
古代哲学范畴的这些特点说明思维的历史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没有早期的直接性、抽象性和模糊性,也就谈不上后代哲学的间接性、具体性和确定性。
从西方哲学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范畴正是从一与多上升为“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中国古代哲学在范畴上还停留在前一阶段——停留在范畴的“童年”阶段。
古希腊哲学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与中国先秦本体论哲学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是惊人相似的,因此,它们实际上处于同一思维水平。但是,古希腊哲学在范畴上的开放性、多元性、明晰性是中国传统哲学所缺少的。
古希腊哲学家作为西方哲学的发端,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不同于东方哲学的独特风格。黑格尔曾经作过这样的概括:“东方无尺度的实体的力量,通过了希腊精神,才达到了有尺度有限度的阶段。希腊精神就是尺度、明晰、目的,就在于给予各种形形色色的材料加以限制,就在于把不可度量者与无限华丽富有化为规定性和个体性。”(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161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确实如此,古希腊哲学开创了西方哲学的确定性与个体性的特色。它从一开始就力图运用概念和范畴给世界以明晰的逻辑规定,从而摆脱原始宗教中的表象思维的神秘性和含糊性。它讲求尺度、界限、差别性和确定性。使范畴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由点、线、面、体构成系统,创造了一个范畴的王国,使思维进一步走向具体。从毕达哥拉斯到亚里士多德,直到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托勒密,奠定了以同一律为基础的形式思维占优势的传统,它给以后的西方哲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深远的影响。
希腊哲学的个体性特色也是相当突出的。个体性表现在世界本原的多元性和对个体事物的重现。哲学范畴也是这样,最突出的是恩培多克勒的“四根”,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德漠克利特的“原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这种个体性原则在近代的培根、霍布斯、莱布尼茨、伽桑狄等哲学体系中又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并且成为近代民主主义的社会契约的哲学基础。
中国先秦哲学缺乏发展生机的根源恰恰在于哲学的功能性结构发生杂化,哲学与宗教、政治同胎——中国传统哲学内部存在着一个无法被打破的弹性结构,哲学失去了一门科学应有的科学性,失去了统领其他一切的科学的前提与条件。
所谓弹性结构,就是说哲学体系中存在着一种模糊性、松散性、神秘性和不确定性的哲学范畴,它能够消化与其对立的其他派别的理论观点,并使对立面与其自身相融合。中国传统哲学的弹性结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纯粹哲学本身,概念上升范畴之先的那种可塑性、多元混合的一面;二是指中国传统哲学内部存在的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互补型结构。
任何哲学的弹性结构都是以其概念的模糊性为基础的,它容易和同一思维水平的其他哲学产生融合,从而使一个民族的思维形成超稳定结构,如“入世者”信奉儒家思想,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出世者”信奉道家思想,信教的则信奉佛教、道教等。
中国先秦哲学是个圆圈式结构,起点和终点是闭合的,而没有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明显的螺旋式结构。“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它是一个死人的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着肉体死亡的个人,而且充满着已经推翻了的和精神上死亡了的系统,在这里面,每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这里不是‘跟着我走’,按照这里的意思倒必须说,“跟着自己走!”这就是说,坚持你自己的信念,不要改变你自己的意见。何必采纳别人的意见呢?”(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22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哲学系统内的能量是平衡的,缺失能量传输的势能,从而失去了学术前进的方向。“在个别的国家里,确乎有这样的情形,即:它的文化、艺术、科学,简言之,它的整个理智的活动是停滞不前的;譬如中国人也许就是这样,他们两千年以前在各方面就已达到和现在一样的水平。”(——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8-9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传统哲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稳态控制系统,每一个个体状态的人都被机械地固定在社会政治思想结构内。“东方人见到统一而忽略了差异,西方人则见到差异而遗忘了统一;前者把自己对永恒的一致性所抱的一视同仁的态度推进到白痴的麻痹状态,后者则把自己对于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感受扩张到无边幻想的狂热地步”(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45页。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由此看出,中国先秦哲学属于平面式的静态思维结构图式,思维水平的上升是相对的;而古希腊哲学是金字塔式立体动态形思维结构图式,思维水平的上升是绝对的。
社会的整体性进步,是通过个体人的欲望的满足,如何使个体人的力量得到最有力的发挥,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在先秦时代,使人本身得以发展的力量反而遭到抑制。“人”的力量无力得到发展。对于每一个现实中的人来说,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生存哲学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生存的经验而已。经验不分高下,整个社会的人都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经验哲学之中,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概莫能外。每个人要想很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获得一定生存的本领——经验。经验如“水”,“天水”茫茫。人生在世,如同在水中行走,不知深浅地行进着,往往看不清前进的方向,进亦难,退亦难。
西方的文化重视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个体发展的欲望相对得到较好的满足。人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人”在独立于政治与宗教的哲学思想的阳光照耀下,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真理。智慧的明灯,像“火”一样普照着每一个人,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概括以上论述,中国先秦哲学与西方哲学对比起来,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
中国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的比较
中国先秦哲学特征 古希腊哲学特征
哲学的目标主要是解决生存问题 追求真理(爱智慧)
经验 智慧
哲学、宗教与政治三位一体 独立于宗教、政治之外,“科学之科学”
圆圈式结构 螺旋式结构
平面结构图式 金字塔形立体结构图式
静态 动态
思维水平上升的相对性 思维水平上升的绝对性(以追求终极真理为目的)
重视整体性(个体与整体的融合) 强调个体作用的发挥
“水”的形态 “火”的形态

收起

所谓的理性
跟中国的儒家和理学
差不多一回事

发展是不同的,一元论是舶来品的
中国哲学后来的体系都是按照西方哲学来发展的使得中国哲学有点混乱

你虽然知道“一元论”这个词,却不知道一元论是什么。一元论本身并不代表究竟是什么发展方向,有没有所谓“理性思维”并不是由一元论还是多元论决定的。
古希腊的“一元论”的“一元”,是对世界本源的追求,是对本体论的探讨。
而中传统的一元论是对于“道”(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的追求。这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过程和结果怎么可能一样呢?
而且古希腊的本体论,充满对世界的认知追求和探讨,最...

全部展开

你虽然知道“一元论”这个词,却不知道一元论是什么。一元论本身并不代表究竟是什么发展方向,有没有所谓“理性思维”并不是由一元论还是多元论决定的。
古希腊的“一元论”的“一元”,是对世界本源的追求,是对本体论的探讨。
而中传统的一元论是对于“道”(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的追求。这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过程和结果怎么可能一样呢?
而且古希腊的本体论,充满对世界的认知追求和探讨,最终自然科学也就是从这些追求中分离出来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