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的 一个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5:42:06

方志敏的 一个故事
方志敏的 一个故事

方志敏的 一个故事
方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我国早期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1900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方志敏同志1923年入党,“两条半枪闹革命”.1935年1月24日,在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同志在皖浙赣交界的陇首村被捕,坚贞不屈,拒不投降.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等,成为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 .

正气浩然方志敏
追昔兼抚今,每每读《清贫》。长颂方志敏,不禁百感生。正气歌一曲,吾侪可洁身。元帅叶剑英,当年赞诗吟:
血染东南半壁红,
忍将奇迹做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
又照秦淮一叶枫。
几十年来,方志敏这个光辉的名字为一代代革命者所敬仰。他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是模范根据地的创建者,牺牲前在囚室中写下的动...

全部展开

正气浩然方志敏
追昔兼抚今,每每读《清贫》。长颂方志敏,不禁百感生。正气歌一曲,吾侪可洁身。元帅叶剑英,当年赞诗吟:
血染东南半壁红,
忍将奇迹做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
又照秦淮一叶枫。
几十年来,方志敏这个光辉的名字为一代代革命者所敬仰。他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是模范根据地的创建者,牺牲前在囚室中写下的动人篇章《清贫》、《可爱的中国》等更教育了无数后人。直到今天,他的高风亮节仍然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干部都应该学习的榜样。
■以“两条半枪”起家,在本乡本土就地发动农民创建根据地和红军的方式,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
■部队遇敌拦截被冲为两断,已脱险的他重新返回了包围圈
■根据看守所代所长曾被他感动而将十斤重镣换成三斤半轻镣的线索,在昔日刑场找到烈士的遗骨
方志敏,原名远镇,1899年生于江西省弋阳县一个世代务农之家。他从小体弱却俊秀,在村里有“正宫娘娘”的绰号。他8岁入私塾,17岁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进入县立高等小学,在校内时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19年,方志敏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江西甲种工业学校机械专业,后因积极组织学生运动被开除,1921年又考入了九江南伟烈学校。在此期间,他读到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等书籍并积极宣传,被同学加上一个“社会主义”的绰号。翌年,他因病吐血,又不满教会的控制,愤然退学去了上海,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方志敏加入共产党,并在南昌市郊创办农民协会。翌年,他又到广东向毛泽东、彭湃学习农运经验。1926年秋,北伐军进入江西时,他发动当地农民奋起支援。1927年夏,国民党反共后,方志敏潜回家乡弋阳县,以“两条半枪”起家,发动数万农民于1928年初举行暴动,又于1929年建立红军并逐步扩大。这种在本乡本土就地发动农民创建根据地和红军的方式,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
1930年春夏,蒋阎冯军阀发生大混战。方志敏利用这一时机率红军独立团乘虚占领景德镇市,迅速把原先只有千余人的队伍扩大到上万人,建立了人口近百万的赣东北苏区。此后,他担任过红十军政委,又任闽浙赣省委书记、省苏维埃主席。这块面积不大的苏区,在敌人数万重兵的四年“围剿”中始终屹立,成为保卫中央苏区的战略右翼。
在家乡赣东北经过七年苦斗后,1934年末,方志敏接到中央军区命令,要他和刘畴西等率红十军团北上进入皖南,以掩护中央红军向西长征。面对这一危急形势,一些人悲观消沉,方志敏却鼓励大家振奋精神,并告别已怀孕的妻子缪敏和五个年幼的孩子毅然上路。红十军团一万余人孤军进入皖南后,连遭围追堵截,有耗无补,损失极大。1935年初,部队折返皖赣边界,遇敌拦截被冲为两段。当时,方志敏带领前卫800余人已冲出包围圈,见大部队未跟上便要返回。师长粟裕和其他同志要方志敏先去赣东北苏区,他们回去接应。方志敏却下命令让他们先行,自己率十余人趁黑夜潜入包围圈,在生死关头以高度的责任心自愿走上最危险之路。
方志敏找到大部队后马上组织突围。带伤的军团长刘畴西指挥出现犹豫,遇阻击未坚决冲锋而是折回再找路,敌军乘势收紧了包围。天黑后,饥疲不堪的方志敏在山坡上燃起两堆大火,向四周大喊:“我是方志敏,快出来向我靠拢!”这样,他又集合起不少分散躲藏的干部战士,并将他们临时编成一个团。天亮后,众多敌军压来,部队再度被打散。方志敏两日水米未进,藏进一个柴窝,不幸被敌搜出。他被押到南昌后,蒋介石曾亲自出面劝降,方志敏则表示:“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1935年8月6日夜,他被秘密处决。解放后,根据看守所代所长曾被他感动而将其十斤重镣换成三斤半轻镣的线索,在昔日刑场找到了烈士的遗骨。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而且较之宋代文天祥,有着更宏大的气概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而且较之宋代文天祥,有着更宏大气概。他不像文天祥那样忠于一姓王朝,而是忠于最广大的人民。方志敏成长在那“长夜难明赤县天”的苦难岁月里,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与劳苦大众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惨状形成强烈对比。
早在赣东北时,方志敏便写下座右铭:“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战争年代,共产党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重要原因正在于有千千万万方志敏这样的干部。当时老百姓私下都把国民党称为“刮民党”,这一称呼也决定其必然被推翻的命运。
■方志敏从小多病,4岁才学会走路, 21岁以后便经常吐血,但他的意志却坚强无比
■方志敏的亲叔叔投靠民团血腥镇压农民,被抓住后,其祖母、父亲都来求情,他仍下令把五叔处死
方志敏从小多病,4岁才学会走路,21岁以后便经常吐血。他的意志却与体质相反,从入学起便一直是学生运动的先锋。1923年,他在长江船上看到外国老板及其走狗欺压侮辱穷苦中国人,便于乘客中带头喊“打”,后来他所写的《可爱的中国》便记述了这段经历。
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返回家乡。农会只剩下几十个干部,火器则只有从逃兵那里买来的三支枪,其中有一支还缺了半截套筒。方志敏就利用这点家底,于1928年初组织起了弋(阳)横(峰)暴动。几万农民揭竿而起,从民团和警察那里夺来几十条枪。
在赣东北斗争中,方志敏以爱憎分明著称。他对穷苦百姓送粮送衣,对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及其走狗却毫不留情。方志敏的亲叔叔投靠反动民团血腥镇压农民,被群众抓住后送方志敏处理。方志敏的祖母、父亲都跑来求情,甚至闹得要死要活。一向尊重长辈的他仍然下令把五叔处死。这种为革命大义灭亲的真实故事,在赣东北广为传扬。
■两个国民党兵抓住他时却搜不出一个铜板,气得挥动手榴弹狂叫:“你们当大官的会没有钱?”
■国民党送来让他交待的纸笔,被用来写出许多宝贵的文稿。狱方最后问几百张纸的去向时,回答是已放进马桶冲走。
方志敏在狱中所写的《清贫》一文,述说了自己被俘时的经过。两个国民党兵无意中在柴窝中发现了他,并猜到了他正是那位共产党的省主席。他们从方志敏身上只搜到工作所用的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此外分文没有。一个自称是“老出门的”国民党兵马上在他的裤脚、衣缝仔细地捏了起来,认为肯定有金戒指之类;另一个兵则挥动手榴弹叫道:“你们当大官的会没有钱?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结果,这两个家伙直到搜累也无收获,只好商定将怀表和钢笔卖得的钱均分。
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来,经手的钱财数以百万计,却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妻子从红军在白区缴获来的物品中要了一块绒布做演出服,马上被方志敏批评了一顿并要求立即送回。他被囚期间,朋友出于仰慕送来钱物,他马上转送狱中病饿的难友。国民党送来让他交待的纸笔,被用来写出许多宝贵的文稿,并秘密托人通过鲁迅等关系转送给了党组织。狱方最后问几百张纸的去向时,回答是已放进马桶冲走。

收起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江西的中共党、团组织。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主席,领导农民运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潜回赣东北,恢复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武装。次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

全部展开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江西的中共党、团组织。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主席,领导农民运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潜回赣东北,恢复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武装。次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历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信江、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代理政治委员、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曾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并获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的红旗章。1934年红军长征前,奉命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困,在突围时,因叛徒出卖,于1935年1月被捕。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著作。1935年8月于南昌就义。遗骨现安葬于南昌市郊梅岭

收起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江西的中共党、团组织。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主席,领导农民运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潜回赣东北,恢复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武装。次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

全部展开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江西的中共党、团组织。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主席,领导农民运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潜回赣东北,恢复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武装。次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历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信江、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代理政治委员、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曾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并获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的红旗章。1934年红军长征前,奉命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困,在突围时,因叛徒出卖,于1935年1月被捕。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著作。1935年8月于南昌就义。遗骨现安葬于南昌市郊梅岭。
作品有:《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
弋阳漆工暴动旧址
漆工镇暴动纪念馆,位于弋阳县漆工镇内。漆工镇暴动,是一次由方志敏领导的中共漆工临时支部具体组织的一次农民武装暴动。1926年11月的一个夜晚,来自漆工镇周围大小村庄的200余农民协会骨干聚集在湖塘村,由漆工镇党支部书记方远杰和黄镇中等人率领,举着红旗、火把开路,农友手执大刀、梭标、鸟铳,还有的扛着锄头、扁担冲向漆工镇警察派出所,砸毁了派出所的牌子,吓跑了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的巡官余麻子,农友们占据了派出所,缴获了两条半枪(一条“双套筒”,一条“汉阳造”,一条“九毛瑟枪”。“九毛瑟枪”因没有退子钩,又被裁去半截,故称半条)。这就是广为传诵的方志敏领导两半条半枪闹革命——漆工暴动。
暴动后第二天,党支部用缴获来的武器,装备了刚成立的农民自卫军。省农协特派员邵式平委派共产党员雷夏暂任漆工镇派出所巡官。这是大革命时期,弋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向反动势力举行武装斗争的一次尝试。
1959年8月,弋阳县人民委员会在原派出所处立“漆工镇暴动遗址”石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10月,在遗址旁建漆工镇革命烈士纪念馆。1985年8月,在纪念方志敏殉难50周年之际,又将新馆更名为漆工镇暴动纪念馆。馆为宫殿式建筑,四周回廊。馆内陈列着有关漆工暴动及方志敏的文物,供人们瞻仰。馆内版面图文并茂,简介了漆工镇人民革命斗争史及主要英烈事迹等内容,还陈列部分文物。陈列馆前还修建了一座“漆工镇暴动”纪念碑。
方志敏故居
位于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是一栋普通的六拼屋农舍。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在这里。方志敏家在村中是大户,祖父方长庚,生有七子二女,方志敏的父亲方高翥排行老三。叔伯分家后,志敏家与其二伯家同住此宅。方志敏7岁入塾馆,12岁辍学辅助家庭务农,童年在家乡度过。1916年秋方志敏离乡进县城高小读书,始取学名志敏。毕业后又离县赴外地求学。方志敏在校读书以及后来从事革命活动回家,均居住于此。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其住宅被国民党反动武装及地方靖卫团多次焚毁。建国后,人民政府于1951年拨款在原址按原貌仿建旧居。1977年政府再次翻造修葺,以钢筋水泥结构代替原木楼梯,泥土地面改为水泥地面。1985年纪念方志敏烈士就义50周年之际,湖塘村民集资修建围墙,保护烈士故居。方志敏诞辰百年之际,党和政府又拨专款修缮。近年,烈士之后又新添若干纪念实物充实故居。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来此凭吊瞻仰的各界群众络绎不绝。
三清山八祭村旧址
位于三清山林场,是方志敏同志主要战斗和生活的地方之一,方志敏同志在该村生活战斗长达几年。该村保留的主要纪念点有三处:“金坑防线”突围会议旧址,小山垅战壕,“哨兵树”。其中,“哨兵树”系方志敏同志被捕时隐避过的两棵大樟树,其经过记叙在他的狱中遗著《清贫》中。建国后,党和政府两次拨专款对八祭村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保护,每年参观瞻仰人次达4万以上。

收起

三清山八祭村旧址,位于三清山林场,是方志敏同志主要战斗和生活的地方之一,方志敏同志在该村生活战斗长达几年。该村保留的主要纪念点有三处:“金坑防线”突围会议旧址,小山垅战壕,“哨兵树”。其中,“哨兵树”系方志敏同志被捕时隐避过的两棵大樟树,其经过记叙在他的狱中遗著《清贫》中。建国后,党和政府两次拨专款对八祭村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保护,每年参观瞻仰人次达4万以上。...

全部展开

三清山八祭村旧址,位于三清山林场,是方志敏同志主要战斗和生活的地方之一,方志敏同志在该村生活战斗长达几年。该村保留的主要纪念点有三处:“金坑防线”突围会议旧址,小山垅战壕,“哨兵树”。其中,“哨兵树”系方志敏同志被捕时隐避过的两棵大樟树,其经过记叙在他的狱中遗著《清贫》中。建国后,党和政府两次拨专款对八祭村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保护,每年参观瞻仰人次达4万以上。

收起

方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我国早期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 1900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 方志敏同志1923年入党,“两条半枪闹革命”。1935年1月24日,在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同志在皖浙赣交界的陇首村被捕,坚贞不屈,拒不投降。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

全部展开

方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我国早期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 1900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 方志敏同志1923年入党,“两条半枪闹革命”。1935年1月24日,在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同志在皖浙赣交界的陇首村被捕,坚贞不屈,拒不投降。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等,成为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江西的中共党、团组织。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主席,领导农民运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潜回赣东北,恢复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武装。次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历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信江、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代理政治委员、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曾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并获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的红旗章。1934年红军长征前,奉命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困,在突围时,因叛徒出卖,于1935年1月被捕。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著作。1935年8月于南昌就义。遗骨现安葬于南昌市郊梅岭

收起

方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我国早期革命的领导人之一

方志敏(1899-1935)
方志敏(1899-1935)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1899年8月21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十六)生于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7岁入私塾。1916年秋,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在校组织进步团体“九区青年社”。1919年夏,与邵式平等发动组织本校学生开展反帝爱国斗争。同年秋,考入江西省立...

全部展开

方志敏(1899-1935)
方志敏(1899-1935)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1899年8月21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十六)生于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7岁入私塾。1916年秋,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在校组织进步团体“九区青年社”。1919年夏,与邵式平等发动组织本校学生开展反帝爱国斗争。同年秋,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预科班。次年,升入应用机械科学习。为该校学生自治会负责人。1921年春,因领导该校学生反对腐败教育,要求教育改革而被校方开除。不久,加入江西“改造社”,为《新江西》季刊的主要撰稿人。同年秋,考入教会学校九江南伟烈大学。
1922年春,参加“非基督教大同盟”。同年7月,赴上海,任《民国日报》校对,并在上海大学旁听。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8月,赴南昌创办“文化书社”,出版《青年声》周报,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并与赵醒依等人,于1923年初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组织、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参加“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的工作,深入偏远地区,开展宣传鼓动工作。7月,当选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不久,回弋阳创建中共漆工镇小组,组织“弋阳青年社”,出版《寸铁》旬刊,建立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
1926年5月,出席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同年12月,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秘书长。1927年2月,当选为江西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领导全省农民运动进入全盛阶段,农协会员发展至80余万。3月“赣州惨案”后,赴武汉向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请愿,并出席中共中央农委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旋与刘一峰等8人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身份回赣代行省党部职权,并在南昌创办了江西农民运动训练班,组织了农民自卫武装。6月5日,被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礼送”出境,旋化名李祥松,赴赣西巡视党的工作和农民运动。
“南昌起义”后,返回弋阳发动秋收暴动,先后任中共弋阳区委书记、中共横峰区委书记。同年11月至1928年2月,与黄道等人组织领导了弋横暴动,时任中共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五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暴动总指挥,暴动失利后率部转入磨盘山区坚持斗争。4月,任中共弋阳县委书记,并创建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一营一连,领导建立了弋阳、横峰县苏维埃政府,任弋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6月,主持召开弋、横两县县委联席会议,批判了埋枪逃跑的错误主张,确定了反“围剿”斗争的基本战略。会后,赴贵溪、波阳、万年、德兴、湖口等县,发展党组织,建立革命武装,组织农民暴动。1929年,任中共信江特委书记兼中共贵溪县委书记、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建立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
1930年,任信江苏维埃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率独立团在赣东北、闽北一带开辟根据地。先后领导了贵溪、万年等县的农民暴动,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局部性“围剿”。同年7月,领导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8月,当选为赣东北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9月,当选为赣东北行委执行委员,随红十军转战赣东北。1931年3月,当选为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兼文化委员会主席;3月下旬,任红十军政委后当选为赣东北特委常委,率部转战贵溪、余江及闽北地区,在闽北连打11仗,连战皆捷。9月,被选为中共赣东北省委常委。同年11月,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同年当选为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1932年9月,再任红十军政委,率部二进闽北,先后攻占赤石、星村两镇和浦城等地。12月,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3年1月,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兼任政委,并组建新红十军。3月,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荣誉勋章。12月,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闽浙赣军区司令员。
1934年1月,在中共临时中央局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委员,并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再度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11月,红十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离开赣东北向皖南进军,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统一领导闽浙皖赣边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8月6日,被秘密杀害于南昌市下沙窝。在狱中,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记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约30万字的文稿。
1960年,在南昌市郊梅岭修建方志敏烈士墓,毛泽东亲笔题词。1977年8月6日,举行“方志敏烈士遗骨安葬仪式”。1985年出版《方志敏文集》。
参考资料:http://fzm.chinaspirit.net.cn/spjj/t20050805_28966.htm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