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课堂交往中的师生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7:26:53

如何改善课堂交往中的师生关系
如何改善课堂交往中的师生关系

如何改善课堂交往中的师生关系
交往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相互知觉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来实现.所以,师生交往在学校内部的人际交往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良好的师生交往,可以促进师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反之,会给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情感交流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搞好师生交往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一、青春期师生交往的新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青春期的少年不象儿童时期那样对教师唯命是从,开始反抗教师的管教,师生之间的摩擦增多,关系紧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降低,有些学生对教师产生失望和怅惘,更多地去挑剔老师的缺点毛病,看不到老师身上的优点,使师生关系出现不和谐.具体表现为:
? 不轻易向教师坦露内心世界,自我封闭;
? 不主动接触老师,消极观望;
? 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不予理睬;
? 产生失望心理,对抗情绪;
? 躲避老师,感情淡漠;
? 对老师百般挑剔,拿老师的缺点做笑谈;
? 惧怕老师,不敢与教师交换意见等.
二、青春期师生交往问题的成因
(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专家们认为,人的一生没有一个时期比青春期更令人操心的.这一时期的学生既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己的事由自己拿主意,但由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在不稳定的时期,其情感意志、个性发展还不成熟,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还比较低,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偶尔成功便盲目骄傲,一旦受挫,就垂头丧气,信心动摇.因此,了解正处在青春期的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学生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不平衡.
青春期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心理上的急剧发展,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都给同学们带来了诸多新的思想困惑和不适应.特别是性发育日渐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又相对滞后,容易使他们感到紧张、迷乱、甚至不知所措.正是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青春期学生情绪不够稳定,好感情用事,考虑问题也不够周全,容易出现行为偏差.
2、青春期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
青春期学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求知欲旺盛.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喜欢批判旧事物,崇尚新事物,爱标新立异,对人或事容易理想化并盲从,这也是部分青春期学生“追星族”产生的思想基础.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对体坛名将、赛场风云、影视明星、歌坛新秀、青春偶像、奇闻迭事等常常滔滔不绝.
3、青春期学生渴望尊重与理解.
尊重与理解的需要也是青春期学生这一年龄开始刻意追求的.这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表现.学生要求尊重和理解,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渴望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适合自己“角色”的位置.在课堂上,他们希望教师喜欢并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回答问题即使错了不受到歧视和讥笑.这些都是自尊心强的表现.自尊心是一种尊重自己人格,不容别人歧视侮辱,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自我态度.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自尊心会越来越强,到了高年级它成了自我意识中最敏感、最不容别人亵渎、侵犯的部分.这时学生最怕别人看不起,为了得到别人的承认和重视,他们喜欢争强斗胜,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一旦学生感受不到这种尊重,觉得自己被老师所忽视,或觉得自己在集体中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自尊心就会受到挫伤,就会以不当的方式,如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搞恶作剧等去寻求满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正是由于自尊心较强,青少年也容易出现自卑感,因为他们非常注意别人怎样看待自己,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常常把这方面遭受到的微不足道的小事,看成是莫大屈辱,甚至一些在成人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的问题,如自己的衣着不如同学时,自己的个头不高,不如别人漂亮等,都会产生自卑感.如果自尊心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破灌子破摔,不求进取.
4、值得一提的还有青春期学生交友与友谊的需要.
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的需要日趋强烈.他们渴望多交友,有了心里话愿意找同龄人诉说,若这种感情得不到满足,交友处处受到老师、家长的限制,不但对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极为不利,也容易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处于青春期的青春期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导致了他们易出现心理偏差及行为问题.如苦闷、厌学、出走、自杀、犯罪等.事情发生在学生身上,却反映了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即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教育方式、方法的简化等.当前,广大青春期学生升学、考试压力过大,有的老师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性格内向、情绪失调、有各种心理困扰的学生不注重情感的交流与引导,往往把有些学生的性格内向说成是学习态度问题,把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建立友谊说成是“早恋”苗头.其结果往往使教育不甚得法,错过教育的有利时机,导致不良后果.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当然问题在于不仅仅是在学生身上,目前的教育普遍存在"虚假交往现象".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比如有一学生平时学习不但不认真,而且经常给老师同学制造麻烦.他的任课、班主任老师都对他失去了信心.这是前提,假如.(设想情景)
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种:一是交往的形式性."谁叫你去上课了"、"谁叫你迟到了"等责问除了激发对抗情绪,其内容已远离交往所应当承载的文化意义.二是交往的造作性.教师以自我感觉为中心,猜测学生因思想不重视而迟到,忽略了学生不同的内心感受,交往已在一定程度上背离真实性.三是交往的垄断性.教师当众把丁丁从开学至今的过错一一具体罗列出来,这种只关注缺点的教育,对个体来说常常是以埋没优点和特长为成本的,对全体而言则往往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四是交往的独裁性.教师要求丁丁设身处地为其他听课的学生着想,自己却可以当众训人,"你整整迟到了二十分钟,你还有理?",并以向家长告状威胁,教师在交往中不自觉地扮演着"法官"的角色,学生只是消极的受动者.
(三)导致师生冲突的潜在心理因素分析
1、教师方面的潜在的心理因素
教师对一般“问题学生”存有偏见,导致教育行为失当.许多教师认为管束“问题学生”的惟一办法就是要“狠”,必须压服他们,务必把他们的锐气“磨平”.由此,教师在师生矛盾发生时往往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甚至拿某个“问题学生”开刀,以便“杀一儆百”.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偏见,也成为师生冲突的重要诱因,在所有案例中占了近五成.
2、学生方面的潜在的心理因素
处于青春期的青春期学生对成人、对与之发生冲突的教师、对家长普遍抱有成见,主要以逆反心理的形式呈现.但很多教师却对青春期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殊心理现象认识不足,不能客观看待,更缺乏预设的应对策略.
由于双方成见的存在,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又由于缺乏必要、及时的沟通,一旦遇到诱因,冲突就容易即时爆发.
三、良好师生交往关系的建立
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用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用良好的师德去塑造心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宽容,产生积极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师生交往中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才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和谐和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呢?
1、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要在与学生交往中,关爱、尊重、理解学生.当学生学习上有困难时,教师及时家访,个别辅导;当学生生活有困难时,教师热情帮助,体贴入微;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耐心引导,循循善诱;孩子没有人接,老师要把学生送到家中,这样才能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和谐和师生关系,正是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学生才能敢于置疑,敢于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课下,学生对老师工作中的疏漏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善于采纳学生的建议,由此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另一方面,在教师与学生交往中还要注意克服三种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要求的交往类型.
第一类是亲密型.这种类型主要是指师生交往中教师偏爱那些学习好、守纪律、听老师话的学生.如班干部、三好生等.老师对这样的学生经常表扬、鼓励,树其威信.而忽略了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给予教育和指导.渐渐地,使他们产生一种优越感,在与同学交往时自骄自满,不能平等与伙伴相处.影响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第二类型是紧张型.这种类型是指发生在个别教师与后进生或所谓“个别生”之间的交往方式.有的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或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表现得不够耐心,出现问题不是怨学生、就是怨家长,导致方法生硬态度不好,心理冲突频繁,从而造成师生之间感情疏远,甚至紧张、对立.
第三种是冷漠型.这是指个别教师对大多数中间学生所采取的交往方式.个别教师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部分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身上,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中等生的关心和亲近,由于教师与中间学生交往较少,听不到学生渴望沟通和亲近的心声,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便会在心理上产生被漠视、被忽略的感觉,这种感觉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障碍.
因此,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牢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心中要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在与学生交往中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素质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遵照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来认识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改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师爱是师生交往的基础.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系、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因此,师爱是师生交往的基础.特殊家庭孩子的生活很不完美,孩子身上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多给他们一点爱.
(2)尊重是师生交往的前提.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知识,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要用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具有强烈性,而且是敏感的、脆弱的.这就要求老师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注意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要求上进的自尊心.
(3)心理教育是师生交往的新途径.
现代学校教育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为显著特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解开心中的疑问,指导他们遇到困难如何处理,教给他们一些解除心理紧张和学习疲劳的小窍门,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架起心桥是师生交往的延伸.
在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力量,家庭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温馨的家庭环境,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身心发展,反之,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成长.
四、提高教师素质,有效运用交往策略.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不可能随意的粗制滥造,而是需要艺术家潜心钻研,精心雕琢,在时间和精力上肯付出代价,才能获取艺术上的成功.也就是说,学习交往策略对于现代教师来说绝不是过高的奢求,也不是无稽之谈,而是现代教师所要努力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不少家庭都承受社会大环境的种种冲击波的洗礼,因而造成了学生们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的差异,进而造成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在与性格孤僻、任性、多疑、信心不足的儿童交往时,则需求教育者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开展教育活动.所以说,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必须要学习交往策略,要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来开展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师生关系拉近,成为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在学生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切都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道德、品德、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以自身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的情绪情感、文雅的言行举止、丰富的兴趣爱好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在教师身上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1、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随时把握住自己可能产生的情感和心境,学会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需要,并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尊重学生,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用教师良好的师德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真正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结果.
2、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往,并选择好交往方式.
因为在师生交往中,学生常常是喜欢主动亲近老师,与老师沟通的.但教师却常常因为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在有意和无意中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因而多数造成了一种“课上忙学习,课下忙补课”的师生关系.而长此下去,师生交往是很难发展的.所以说,老师必须重视与学生的主动交往,且老师在与学生交往时所采取的态度又是决定师生关系发展的关键.教师对学生作业指导帮助,尊重行为会引发学生的尊敬、服从、信任等相互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攻击、拒绝、惩罚会引起学生的拒绝,反抗和仇恨等相应行为;教因此教师从第一次与学生交往时就必须明确自己应该和学生建立什么样的相互行为模式,要求学生对自己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和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教师自己就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采取什么样的行为.
3、教师要善于变换角色.
教师角色与其它行业的人相比较有其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每天频繁接触、打交道的对象是一群心理尚不成熟且具有思想认识和主观能动性的孩子;二是教师担负着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社会责任.因此,就教师的职业特点来说,对其角色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绝不能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与不成熟的学生一般见识,也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正常的发火,而是要在理智中控制好情绪,客观地去处理学生问题,去帮助学生进步,要时时处处做学生们的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强化角色意识,优化教育行为,完善自我.
4、教师要做到宽严结合.
一位班主任讲到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观摩中队会上,中队长由于紧张,把唱队歌这一重要议程丢掉了.当她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后,高涨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许多.会后同学议论纷纷,她的压力很大,她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没有完成好您交给的任务,您还会信任我吗?知道了学生的想法,班主任一边找中队长谈心,鼓励她主持的队会很精彩,没因一点失误影响全过程.希望她要充满信心,勇于锻炼自己.一边教育全体学生,启发他们站在中队长的角度分析失误的原因和体会失误后的心情,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与宽容.中队长再一次站起来向大学道歉,表示今后要认真细致地工作,弥补这次失误.此时,全班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教师的工作不仅体现了对待小干部的信任、培养和严格要求,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综上所述,重新认识师生交往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建立新型交往关系,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作为现代教师所必须要努力明确和做到的.师生交往是一门艺术.教育工作者要真正担负起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的职责,把握人际交往,特别是师生交往的艺术,就必须审时度势,察微知著,这样才能促使师生关系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