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人的故事要很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2:09:19

坚强人的故事要很多
坚强人的故事
要很多

坚强人的故事要很多
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教育家.她出生后十九从此双目失明,并有聋哑之疾,但以惊人毅力学完小学到大学全部课程.她通晓英、法、德、拉丁、希腊等5种语言,出版了《乐观》、《走向光明》、《我的生活》等14部著作.有的被译成50余种文字,风靡5大洲.1965年,当她85岁高龄时被选为“世界十大女性”之一.
海伦·凯勒于一八八○年出生,一九六八年逝世,活了八十八岁,经历了两个世纪.她出生后十九个月便患了一场猩红热,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变成又聋又瞎,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了.看来这么一个五官三废的一岁半的幼儿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希望了.可是世界上也真有奇迹,后来由于她的顽强不屈,刻苦奋斗和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小姐教导有方,当然还由于她有出众的天赋,因此她从七岁开始受教育,经过了几年的努力,终于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她学懂的文字有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之多,而且知识渊博.她从二十四岁大学毕业后到她逝世这六十多年的期间,她的主要职务是写作和讲演,她跑遍美国各地,周游世界各国,全心全意为聋盲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贡献一生,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一九五九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一九○四年,也就是海伦二十四岁的那年,她以优等成绩通过了大学毕业考试.
海伦大学毕业之后,投身于为聋盲人服务的事业,她跑遍全国为聋盲人学校的筹建募集基金.同时她笔不停挥地从事写作.还在大学时代她就写作了著名的《我的生活故事》.以后她陆续写出了《我生活的世界》、《石墙之歌》、《走出黑暗》、《我的老师安妮·苏利文·麦西》、《乐观》、《海伦·凯勒在苏格兰》、《海伦·凯勒:她的社会主义年代》等十四部著作.书中提到的《倘若我能看见三天》是海伦给《大西洋月刊》写的一篇散文.
海伦的一生经历丰富,除了见于她本人的著作之外,别人研究她的著作数以百计. 美国曾出版过著名的传记作家约瑟夫·拉希的一部八百多页的巨著《海伦和老师》,材料最丰富,图片也很多.拉希把老师与学生写在一本书里是很有道理的.安妮当海伦的老师达五十年之久,和海伦结成不解之缘,赢得了“海伦的另一半”的美名.马克·吐温称赞这师徒二人“组成了一个完美无缺的整体”.海伦自己也说:“要是没有老师,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江阴吕氏姐妹的故事
吕氏姐妹简介:吕氏姐妹,姐姐吕娟、妹妹吕营.同患《进行性肌肉萎缩》症.此病的发病率只有五万分之零点三.此病的症状是肌肉萎缩、全身无力、棉软如婴儿.生活完全需要别人照顾.
尽管如此,她们俩却从不抱怨命运、不向病魔低头.她们积极乐观地生活.尽管从没进过学校的大门,却自学完了中小学的课程,还自修了大专课程等.
每天,她们只能固定地坐在特制的椅子上,在特制的桌子上学习,一坐就是十几小时.因为没有别人帮助,她们自己就不能躺下,每天冬天脚肿得连鞋子都穿不进去.即使这样,她们也从没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她们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她们的文字也经常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她们乐观、进取,热爱生活的态度感染了一批年轻人.经常有人给她们写信、打电话或上门谈心.她们谈理想、谈未来.他们从她们这里吸取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受此启发,她们决定开办热心电话,用自己的知识及坎坷的人生来启迪、帮助那些人生迷惘的青年人.
96年7月,她们开办了江阴市首家私人热线电话、《姐妹爱心热线》电话.这条热线受到了青年朋友的欢迎.短短几个月就有杭州、常州、张家港、如皋、镇江等八九个城市的热线电话一千多个.他们涉及的问题有:工作、就业、学习、恋爱、家庭等方方面面.许多人在她们的开导、鼓励、帮助下,摆脱了心理压力,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找回了自信,重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了.当有人问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她们的回答是能够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她们已接到全国各地的热线电话4000多个.98年,她们还成立了《姐妹爱心服务社》.许多有爱心的朋友常跟她们在一起探讨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现在,她们已帮助八九个贫困学生与有爱心的人士结了对子.她们自己也资助了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现在,她们被十几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被江阴市团市委评为“十大杰出青年”、“优秀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等.
现在,她们又有了自己的爱心网站www.lovejiemei.com,希望这里会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园,为每一个喜欢它的朋友送去人生的一点感动.
斯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现年65岁,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
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斯蒂芬•威廉姆•霍金于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生于英格兰牛津.他父母原住在伦敦北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牛津被认为是一个生 育孩子较安全的地方.他八岁时,他家搬到圣•爱尔本斯,伦敦北面20英里的一 个小镇.十一岁时,史蒂芬到圣•爱尔本斯学校上学,然后上牛津的"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他父亲上过的学院.虽然他父亲想让他学医,但他却想学数学.而大学学院没开数学专业,所以他选择了学物理.在大学学院学了 三年,没花多大工夫,他被授予自然科学甲等荣誉学位. 然后史蒂芬到康桥做宇宙学研究,那个时候在牛津还没有一个人从事宇宙学研 究.他的导师是丹尼斯•西马,虽然他本希望弗雷德•霍依尔做他的导师的, 费雷德•霍依尔当时正在康桥工作.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刚维尔•塞斯学院先是做助研,后来便做职业研究工作.1973年斯蒂芬离开天文学院来到应用数学和理 论物理系.自1979年,斯蒂芬做"路克斯"数学教授.这个职位是1663年根据莱 佛仁德•亨利•路克斯的遗嘱以路克斯留下的钱作?基金创建的.路克斯曾经是 该大学的英国议员.第一个获得"路克斯"数学教授职位的是依扎克•巴洛, 然后是依扎克•牛顿. 斯蒂芬•霍金一直从事宇宙的基本定律的研究工作.与罗杰•彭罗斯一起,他发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暗示了空间和时间是从大爆炸奇点处开始而至黑洞结 束.这些结果显示把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结合起来是必要的,这是二十世纪前半世纪的另一个科学发展.他发现的这样一个结合的一个后果是黑洞不应该是完全黑的,黑洞向外辐射,最终蒸发,消失.另一个推测是宇宙在想象的时间里没 有边缘,它是无限的.这将意味着宇宙形成的方式完全是由科学定律决定的. 他发表的著作包括:与G.F.R.艾利斯合着的《时空的大规模结构》,与W.以色 列合着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世纪眺望》和与W.以色列合着的《重力300年》 .史蒂芬•霍金有两部畅销书:他的最畅销书--《时间简史》,和后来的《黑 洞、婴儿宇宙及其它》. 霍金教授有十二个荣誉学位.1982年他被授予CBE,1989年获荣誉伙伴称号. 他获得过许多奖励,奖金,奖牌.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美国国家科学学会会员. 斯蒂芬•霍金继续把他的家庭生活(他有三个子女和一个孙子女),他的理论物理研究与广泛的旅行和演讲结合起来.

霍金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但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些好笑,他在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有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贝多芬四岁时就被迫练习乐器;八岁开音乐会;十一岁起随宫廷风琴师尼菲学习.尼菲看出贝多芬有创作天才,因此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
当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喊的阵天价响的时候,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当时风行的理想主义主张:人应该身体力行发挥人性的潜力,救赎自己.贝多芬不由自主被这些思想所吸引.於是浪漫主义早期的思想,和贝多芬心灵中的乐音结合成震撼人心的音乐.
贝多芬怎麼死的
.
1792年(22岁) 贝多芬正式移居维也纳,先与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Joseph Haydn) ,阿布雷兹亲王,萨里耶瑞等大师学习,之后在罗勃科维兹亲王,鲁道夫大公,金斯基亲王等贵族的赞助下,逐渐在维也纳尊定了名声,在维也纳贝多芬很快便成为出色的钢琴家,特别是他即兴演奏的本领更受人爱戴.
1800年左右,贝多芬发现听觉衰退,并且越来越严重,直至1812年(42岁) 完全失聪.
贝多芬1827年3月26日逝世於维也纳,终年57岁,死因是贝多芬不小心染上感冒,引发长年来的多种症病而死亡.
_ _
贝多芬的感想
贝多芬是德国人.1770年12月16日生於波昂,射手座;1827年3月26日逝於维也纳,享年五十七岁.四岁时就被迫练习乐器,常为了练琴事挨鞭子,八岁即开过音乐会.
1972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曾师事莫札特,莫札特伯乐知千里马:「他会受世人注目,不久世人都会因他而骚动.」
二十八岁开始耳聋,听力越来越差,曾跟好友说:「……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上帝创造的众生之中最悲惨的一个.」最后终於完全聋掉.一度想到轻生,而留下著名的「海得堡遗书」.但全聋后仍坚决与命运搏斗,开始用"心"来作曲.
贝多芬的图片
贝多芬的资料
一代乐圣贝多芬的传奇故事很多,他是继海顿,莫札特之后的古典音乐与浪漫音乐的大师.他的坏脾气是出了名的,这跟他失聪有直接关系.他的音乐素养遗传自他祖父,可惜在他三岁时祖父便过世了,他的音乐天份是由他的酒鬼老爸所发掘,但是他老爸当时的动机纯粹是希望把乐圣训练成神童莫札特第二,好利用他来赚钱;因此孩童时代的贝多芬常为了练琴的事挨鞭子,也常常边流泪边弹琴.
贝多芬的个人资料
贝多芬与海顿 , 莫札特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
1770 年诞生於德国莱茵河畔波昂市的一个清寒家庭中 . 父亲及祖父都曾是宫廷中的乐师 , 父亲约翰是一位才华平庸的又爱酗酒的男高音手 , 母亲玛丽亚则是一位贤淑的女性 . 贝多芬从小极受在宫廷中担任指挥的祖父宠爱 , 可惜好景不长 , 贝多芬三岁时祖父就与世长辞了 .
贝多芬的生平
贝多芬生於德国波昂一个有音乐背景的家庭,是西洋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父亲是当地的宫廷乐师.贝多芬八岁时已公开演奏,十三岁担任宫廷的助理管风琴师和中提琴手.四年后被送往奥地利维也纳学习音乐.
1792年贝多芬再次赴维也纳.1800年左右贝多芬发觉听觉衰退并越来越严重直至1812年完全失聪.
贝多芬1827年3月26日逝世於维也纳.
贝多芬的一生
有乐圣之称的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出生於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昂,祖先是荷兰人,他是音乐世家,祖父是波昂宫庭乐长,爸爸於科隆选帝宫廷礼拜堂担任男高音歌手及宫廷乐长的职务,贝多芬有两个年幼的弟弟.
莎利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利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水」这个字,海伦凯勒不知怎麼搞的,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知道海伦凯勒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著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著,莎利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喝的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不过,莎利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利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的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