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不只要分类还要举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8:15:39

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不只要分类还要举例子
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
不只要分类
还要举例子

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不只要分类还要举例子
广播语言的形象化,就是将广播新闻事实中的那些听众看不到、摸不到的景象、事件和事理,运用鲜明、逼真、具体和生动的语言,通过广播展现在听众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如见其人,获得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说广播形象化的语言反映的是具体新闻事实的形象、形态.
  广播语言应该形象化,这是广播的特点和听众听觉规律决定的,也是广播新闻稿件写作的重要特点.
  广播语言的形象化与文学艺术创作中语言的形象化是有区别的.文学艺术创作中的语言形象化,即饱蘸浓墨的描绘和精雕细琢的刻划.广播语言的形象化则不同,它受广播传播特点和听众听觉规律的制约,有其特有的要求,即:(一)必须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二)必须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不能是“理想化”的虚构;(三)虽然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但不是自然主义的翻版,应具有很高的概括力和表现力.
  那么,符合广播特点的形象化语言应具有什么特殊的表现形式呢?笔者以本文予以探讨:
  一、要准确地使用动词,让形象化的语言产生“动感”.古人曰:“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夷”.它告诉我们,不管是观察,认识什么事物的特性,在运动或发生的适当环境下,比在静止或孤立的情况下要清楚得多,感受也将深刻得多.这一点我们在写作的实践中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准确的使用动词进行描述,比用一堆形容词要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动感”的事物是引起人们联想和想象的“桥梁”,是人们获得强烈印象的有效方法,准确使用动词就能产生这种“动感”.在一些优秀的广播新闻中有很多运用动词,描写“动感”的好例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一则“二十多万台小型拖拉机开进农家小院”的消息,一个“开”字活灵活现,把“我国农户在联产承包责任以后,购买农业机械的事”写出了灵气———活了.很自然地使听众仿佛看到了农民们驾驶拖拉机奔驶的那种致富神态,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用富有“动感”的动词来表现新闻人物的形象,更为有效.如某省广播电台播出的“牛车把式开上了皇冠轿车”的消息,在写牛把式张维敏接受记者采访时,是“抻了抻上衣,脸上流露出一种得意神色”;在介绍人物经历时,不是简单的平铺直述,而是写“扔下了鞭杆,开上了小手扶……又驾起了皇冠车”.“抻”、“流露”、“扔下”、“开上”、“驾起”等动词的描写,使听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一个憨厚而机敏的农民形象,豁然站在听众面前.
  二、要用“浮雕”式的细节描写,增强广播语言的形象性.细节描写是创造生动形象的有效方法,能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广播稿宜短、宜精,更有特定的细节描写语言.这种描写语言应该是“浮雕”式的,即用概括具体的粗线条,不着很多笔墨,不搞很多描写,寥寥几笔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浮雕”式的细节描写,更需要具备语言描写的功底,这正是我们每个从事广播新闻写作的同志力求达到的语言表达形式.
  在“职工食堂谨防油耗子”的消息中,就注意选取代表性的细节,运用粗线条的“浮雕”描写,事务长带着自己的好朋友等五人,一次吃了八十元,吃完拍屁股就走,不知这个帐事务长怎么记;事务长家里“只要来了人,就往食堂餐厅里坐,要什么点什么,吃完了嘴一抹就走.”“管理员心领神会,把帐冲进职工食堂的成本内”.好朋友是“带来吃”,家里人是“只要来”就“坐吃”,同是吃完了走,好朋友是“拍屁股走”,家里来人是“抹嘴就走”.寥寥几笔就把事务长多吃多占的丑态和食堂管理混乱昭然于世.
  三、广播语言要吸收群众日常口语中具有生活气息的健康语言,增强广播语言的形象性.老舍说得好:“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如:很鲜———味真美;很酸———酸溜;很脆———脆崩;很硬———梆硬;很香———喷香等等.群众的语言从生活中来,反映生活实际,有很强的表现力,是广播新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注意搜集吸收人民群众语言中具有生活气息的健康语言,是使广播语言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富于形象化的重要方法.广播新闻吸收群众日常口语中有生活气息的健康语言,还应该注意一定的语言规范和恰当使用.只有这样,才会获得画龙点睛特有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如:“母亲深情地看着她说:孩子悠着点,别把身子累跨了.”一个“悠着点”,把母亲疼爱自己的女儿和女儿为生活而艰辛劳累的浓烈生活气息生动地表现出来,很容易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反之,如果日常生活口语气息太浓或不够规范,就不通俗了.如:“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走过来,拿着她孩子画的一幅国画说:“你们看我女儿画的国画,层次分明线条清晰,蛮像回事的沙!”“蛮像回事的沙”虽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报纸新闻中使用还可以,在广播新闻中使用就不适合了.
  四、对声音进行形容也是广播语言形象化的一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声音是极其丰富的,大体有这么一些:一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交往中语言和行动发出的声音,如:交谈声,讲话声,感叹声,吆喝声,掌声等;二是自然界的声音,如:风雨声,爆炸声,机械声,动物的叫声等;三是人类制造的音响、歌声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如果我们在广播新闻中把新闻事件中的人物行动发出的声音和自然界物体发出的声音,通过模拟声音的象声词,直接引用到广播语言中来,就能给听众一种形象的立体感受.匈牙利有一位叫具拉·巴拉兹的人在他的著作《电影美学》中写道:“人们的耳朵辨别声音和噪音何止千万种,远远压过眼睛的变色.”这一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也能感受得到,人能辨别男女老幼、陌生人和熟人等的发声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例证.因而,在广播新闻中,用象声词对声音进行形容,是能增强广播语言的形象性的.
  “语言得体”三妙法
  去年高考全国卷最鲜活、最闪亮的题目,应该说是第25题仿写题,原题如下: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6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麽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麽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很显然,这道新题型意在考查语言“得体”的表达.近几年往往考查“简明”“连贯”,没有单独考查“得体”.那么 “语言得体”有何妙法呢?
  一、 要依据说话人的身份、年龄、职业、习惯、修养和性格特点来表述人物的语言.如:
  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麽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得去,线过得去才行”,船夫最后说:“咱们到那儿要看风使舵,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
  这段话里人物的职业特点不同,说话也不同.厨师使用的是“刀”“碗”“锅”,他的话里就带有“刀”“碗”“锅”这些词语,赶车人离不开“车”“辙”,说话时自然也离不开“车”“辙”,同样的,裁缝离不开“针”“线”,船夫离不开“船”,他们说话自然与自己的职业有关,这样才能做到说话得体.
  二、说话要 从时代特点、社会性质和使用场合等方面入手.请看下面几条标语:
  1、某火葬厂入口处竖立着这样一块标语牌“经济搞上去,人口将下来.”
  2、某市一交叉路口竖着:“多拉快跑,争分夺秒”的标语牌.
  3、某卷烟厂厂区内标语:“严禁吸烟!”
  4、 某考场张贴的标语:“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些标语中第1、2、4天看了使人不舒服,第1项有鼓励人死亡的嫌疑,如果按第2条来办,非出车祸不可,第4条也是不得体的.
  三、要注意语体特点,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书面语体包含许多变体,如公文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广告语体、政论语体等.我们说话时要注意这些特点.如:
  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公,人即正法”.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
  在这段话中,“正法“用在中国政府的命令中,自然是书面语,而中国官员与外商是在观看电影,属于公共场合,应该用口头语,自然应该用“杀头”一词.
  根据这三点要求,我们再来看前面的这道高考题,要做到得体可以这样表达: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1、嘘,小声点!——校园“静博士”.2、远离尘世喧嚣,留住淡泊宁静.3、请安静——只有在安静中创造之花才能烂然绽放.4、喧闹是思考的刽子手,安静是灵感的催化剂.5、喧闹粉碎的不仅是安静,还有学习的愉悦、思考的乐趣.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走,违者罚款.
  改写为:1、带走的是报刊,遗失的是美德.2、除了知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美德什么也不留下.3、带走知识,请用你聪慧的头脑;放回报刊,请用你美丽的双手.4、大脑满载归,两手空空回.5、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
  [练习]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语言要符合每个人的特点、身份,字数总共不超过50字.
  老河穿过县城,墨黑色的河面漂浮着废纸片、塑料袋甚至动物尸体……炎炎烈日下散发着阵阵恶臭.面对此情此景,(1)环保专家驻足凝视,感慨地说“——————————”.(2)河下游摆渡的老船夫摇头叹息说“——————————————”.
  2、某公园草坪边竖有一块标语牌“勿踏草坪!”请把标语改得亲切、友善、生动些.
  3、 有时话语中带点文言色彩,就能增加一点情调,提高一点品位,譬如,给老人祝寿时,说“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替别人帮了小忙,接受他人礼物时,说“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同学们即将高中毕业,请模仿这种有点文言色彩的典雅的表达方式,给你的老师写一句话表明你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限15字以内.)
  4、根据各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
  A、自从我省东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百万元之巨.(广播稿)
  B、4月18 日,该犯与两个哥们一同到博物馆睬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机,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法院布告)
  C、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味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工具书)
  D、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休整为荷!(某校给教委的报告)
  5、选出用词注意了感情色彩,语言得体的一项( )
  A、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亲手挖掘的.
  B、他们这一举措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所以其他单位也纷纷效尤.
  C、表现在作品里,歌颂的是人民,诽谤的是鬼子、汉奸和地主.
  D、世界各个足球队都在厉兵秣马,觊觎桂冠.
  6、选出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爱妻丽华祝丈夫生日快乐
  B、请明天到我府上详细谈谈
  C、劳驾您把那提包递过来
  D、热烈祝贺顺国公司乔迁志禧
  7、下列各组对话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着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的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雅正.
  9、从语言得体的角度考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希望您老到我家做客,盛情难却,您老何时大驾光临?
  B、您这礼物太让人高兴了,我只好笑纳喽.
  C、这座大楼由于我屡建殊功,才这么美观,这么坚固.
  D、您老能到鄙人寒舍一聚,真可谓篷荜生辉!
  10、下面是根据所给情境作出的四种回答,选出回答最为得体的一项( )
  情境:你的一位朋友送你一张电影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
  A、很不凑巧,今晚有事,不能与你同去看电影,你另约他人罢!
  B、谢谢你的好意!不过这部电影我已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
  C、很对不起!今晚我有点事情要办一下,改换明天吧!
  D、听说电影很不错,只可惜我有点事不能与你共赏了,谢谢你!
  11、下面有几则语言运用的实例,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某中学文学社发出一封邀请某作家担任顾问的信,其最后用语是: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望能应允.
  B、校团委计划在暑假开展一项活动,向校党总支写一个请示报告,其结尾用语是:妥否,请指示.
  C、市教育局编发了《XX市教育局关于育新中学电化教学的简报》,准备送到省教委、市政府、本市十六个县教育局以及几个市级学校,对以上四种单位的送文用词依次是:呈报、发、发、发.
  D、一位长者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12、下面是某文学刊物征稿启事的一部分,其中有些词语使用不当,请予改正.
  本刊衷心欢迎大家投稿,无论是名流长者,还是无名小辈,我们都一视同仁,仅以文章质量决定取舍.文章除诗歌外题材不限,以2000字左右为宜.本刊有权对所用稿件进行斧正,三个月内未接到采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
  须修改的词是:
  改正:
  [参考答案]
  1、(1)缺乏环保意识,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二三十年前,那河水多清呀,这真是造孽啊!2、小草正在酣睡,请勿打扰!3、“天地君亲师,此生永难忘”或“师恩难忘”4、C(广播稿要口语化,(A)项一些文言语句、括号都不合要求;法院布告要庄重严肃,“睬点”是黑话,“月黑风高”小说语言,用在布告里不严肃;报告要平实,(D)项一些描绘很不得体.)5、A 6、C(“爱妻”是丈夫称妻子的,“府上”是称对方的家的,“志禧”与“祝贺”重复)7、C(A用语不礼貌.B“府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表敬语,不能用来自称.D用语不看对象.)8、D(A中的“惠存”,B中的“斧正”,C中的“垂询”均是敬辞,只用于别人对自己)9、D10、D11、D12、“无名小辈”改为“文坛新秀”,“题材”改为“体裁”,“斧正”改为“修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