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思维的深度和缜密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1:27:00

如何训练思维的深度和缜密度?
如何训练思维的深度和缜密度?

如何训练思维的深度和缜密度?
作为第四十一个回答,我想首先明确一下问题.我猜想你所说的思维的深度指的是抽象思维能力,或说摆脱具体事物,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二是思辨能力,即辨清事物间联系与细微差别的能力;思维的缜密度指的是逻辑严密性.严密的逻辑表达不会前后自我矛盾,各个观点,概念之间的关系明晰且合理.以上述为基础,我们继续.\x0d看了许多的回答,大家的思考的方向有两个:一是通过读书学习训练;二是在生活(工作,日常小事等)中训练.因此我会在这两方面补充一些个人看法.\x0d通过读书学习训练思维深度一个关键是求精不求广.并非广不好,而是广泛的阅读学习所获得的是不同的东西.泛读能触发思维,增加见识,但不能磨砺思维.而深入细致地研究一篇文章则使人思维集中,有利于深入理解,记忆知识.一种具体的练习方式如下:找一篇学术论文或科学报道(因为通常它们的逻辑最清晰,最缜密),从句子层面开始分析:思考每一句话所表达的内容,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递进啊,因果啊,并列啊,解释啊还是什么);接着到段落论点研究:这段话想表达的是什么?接着研究段落层面分析:段落间关系?递进啊,因果啊,并列啊,让步啊,铺垫啊,补充啊还是什么;最后思考对文章整体进行思考:全文主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架构文章,表达论点的?看起来很多步骤,很痛苦,做起来也是.当然好处就是在训练过程中,抽象能力,思辨能力和逻辑严密性都得到了训练(大概不需要解释吧?).但这不是收益最深的.收获最大的训练是将思考所得通过一些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做演讲,与没读过文章的人转述文章,写作文或别的(在此同意赵阿萌童鞋的观点:最好的训练learning by doing).我曾经为了做一个学术演讲,花了超过16个小时研究一篇文章,4、5个小时准备演讲,写写画画了18页纸,最后才上台.过程十分烦闷,困难,单调(你看的就是一篇文章!),孤独.但这种细腻的训练每做一次就是就是一次提升,做5、6次就有质变.因此将这个折磨人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愿者上吊.\x0d在生活中的训练因每个人的职业而有所不同.但有一件事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思想变化,情绪变化,过去,未来,人生.明确自己的状态,寻找各种行为,心理的原因,尝试判断对错,辨析各种决定的后果等等等等.上述所列举的包括了人行为活动层面的反思,哲学层面的反思以及道德反思.反思的范围其实无穷无尽,但无论是哪一种反思,都将训练到抽象能力——因为你已经脱离了具体时间,在抽象,不可触摸的思维层面进行思考,也都训练到思辨能力.而在寻找因果关系的过程中,逻辑缜密性也得到也训练.同时我觉得这个方法给予人的不仅是思维的训练,更是自我的审视,帮助人了解自己,学习控制自己,最终帮助人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它却需要人心安定,摆脱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的时间压迫感和生活的压力.生活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似乎已在不自觉中被剥夺了反思的能力.提起这方法即是建议,也是警示.\x0d补:许多朋友赞成我的看法,这让我很高兴,也觉得有一点责任要反驳一些我认为在磨砺思维上错误的观点,不求说的是真理,只求能给读者有所触发,对错自有时间和事实证明.\x0d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大部分答案都讨论了方法,对内容的讨论并不多.我自己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因此在这里自我修正一下:在思维的锻炼上,方法,练习和练习内容通通重要.对方法的追求,希望找一把“快刀”干净利落地切去思维的冗赘,直达本质的种种想法大概是许多人共同的美好愿望,却不是现实;现实是不懂用刀,给你再好的刀也一样低效率,还可能伤自己.而要学会用刀,只能通过练习,这便是捷径!希望有个好方法,然后能轻轻松松获得知识(或能力)的想法是妄想,也是商家迎合人类心理而作的行骗手段.因此,我觉得市面上许许多多的讲思维训练方法的书有一大部分是扯淡.来来回回强调方法的有效性,不强调训练,或者提供简单内容做训练题材的书让人读了之后感觉很美好,但多数对读者没有一点帮助.\x0d那么什么内容是好的磨砺思维的材料?好书.就锻炼思维深度和缜密性而言,好书就是让你想划重点时发现句句重点,要划一句必须划下一整段的书.这类书其实有很多,在每一个学科里都有这类书,有心人自然能找到.就我而言,我专业哲学,许许多多的哲学书籍都有这样的特性.而当真正开始深入学习时,我发现其实没有什么通用的方法可以放之于四海而皆有效.具体的题材自然要求具体的研究,思考方法.用读文学的方法读科学是显而易见的犯二.既然如此,还求什么通法呢?我的这些想法多受益于唐君毅先生,先生有一篇专门讨论学问方法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读读:唐君毅 《學問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