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刘秀建立东汉有云台二十八将中,最年轻的是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1:15:50

帮助刘秀建立东汉有云台二十八将中,最年轻的是谁?
帮助刘秀建立东汉有云台二十八将中,最年轻的是谁?

帮助刘秀建立东汉有云台二十八将中,最年轻的是谁?
邓禹
  邓禹(公元2—58年),字仲华,汉族,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中文名: 邓禹
  别名: 邓仲华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
  出生日期: 公元2年
  逝世日期: 公元58年
  职业: 右将军、太傅
  主要成就: 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平定河西,出击关中
  荣誉: “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爵位: 高密侯
  谥号: 元侯
  目录
  人物生平少时敏慧
  引兵西进
  顾全大局
  交战失利
  晚年
  轶事典故敬神故事
  谋略过人
  平定河西
  进出关中
  功臣之首
  史籍记载
  历史评价
  邓禹墓及邓禹后裔的播迁
  邓禹后裔和东汉四大家族
  东汉开国第一人邓禹与他的“图天下策”人物生平 少时敏慧
  引兵西进
  顾全大局
  交战失利
  晚年
  轶事典故 敬神故事
  谋略过人
  平定河西
  进出关中
  功臣之首
  史籍记载
  历史评价
  邓禹墓及邓禹后裔的播迁
  邓禹后裔和东汉四大家族
  东汉开国第一人邓禹与他的“图天下策”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少时敏慧
  邓禹画像
  邓禹少时敏慧,13岁便能诵诗,后游学长安.时刘秀也游学于长安,邓禹虽年幼,但见刘秀后,知其非常人,遂跟随刘秀,数年后方归家.   王莽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立.公元23年,刘玄称帝,年号更始,乡里豪杰多推邓禹起事,邓禹不肯从.更始帝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不久命刘秀往定河北镇抚州郡.邓禹闻讯,即杖策北渡,追至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地,始与刘秀相见.刘秀大喜,遂留邓禹同宿,做彻夜长谈.邓禹进言说:“更始虽都关西(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今山东(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髃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后汉书·邓禹列传》).刘秀大悦,对邓禹深为敬重,令左右呼邓禹为邓将军,每遇大事,必与商讨.   不久,河北割据势力王郎起兵叛汉,邓禹随刘秀被迫离蓟(今北京城西南角)至信都(在今河北省邢台西南),得军数千人,令邓禹率领,攻拔广阿(在今河北省隆尧东).刘秀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邓禹说:“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邓禹说:“方今海内肴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乎?”(《后汉书·邓禹列传》).刘秀闻后非常高兴.   这期间,刘秀选任将领,多先征询邓禹意见,而邓禹每有所举,均当其才,因而刘秀深敬其知人.后刘秀派盖延攻击清阳不下,为敌所困,禹率军大破敌解围,生获其大将.继而又随刘秀连克邯郸及诸州郡,河北略定.
  引兵西进
  更始二年(公元24年),青州兵西入函谷关.更始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军人多,王匡等莫能当.刘秀估计长安将来必为赤眉所破,想乘机夺取关中.刘秀知邓禹沉深有大度,拜邓禹为前将军,行王事,率精兵2万往,并令其自选偏裨以下的人与其同去,邓禹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兵西进.   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邓禹率军越太行山,出箕关进取河东(山西省南部地区).河东都尉闭关拒守,经战十日,大破守军,夺获大批军资粮秣.继而又率军围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但数月未能攻下.更始大将军樊参率数万人,渡大阳欲攻邓禹,邓禹派诸将在解南迎战,大破敌军,斩樊参.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共击邓禹.初战,邓禹失利,樊崇战死.天黑后双方停战,军师韩歆和诸将见气势已挫,都主张乘夜退走,邓禹不从,认为王匡之军虽多,但势不强.第二天利用王匡停止进攻之机,重新组织队伍,调整部署.第三天清晨,王匡尽出其军攻打邓禹,邓禹令军中不得妄动,严阵以待,坚守不出.待王匡军至营前,猝然击鼓,全师猛扑,大破王匡军.王匡军至等皆弃军而逃,邓禹率轻骑急追,俘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将其斩杀,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遂定河东.   同月,刘秀已在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即帝位,派使者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并说:“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 邓禹全身像
  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暛尤着.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时年二十四岁.   河东既定,邓禹又率得胜之师于汾阴(今山西省宝鼎)渡河,入夏阳(今陕西省韩城东南).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同抗拒禹,邓禹败其军.这时赤眉军已进入长安,赤眉军军纪不好,百姓不知所归.闻邓禹军纪律严明,沿途秋毫无犯,故所向披靡,降者日以千计.“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耭,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后汉书·邓禹列传》)光武帝甚为高兴.
  顾全大局
  邓禹部众皆劝入关,直接进攻长安.但邓禹却取持重态度,不欲速进,面谕诸将说:“不然.今吾觽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髃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彻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后汉书·邓禹列传》).于是乃引军北向栒邑(今陕西旬邑县),所过郡县,陆续归附.   光武帝因关中未定,而邓禹又久不进兵,遂下诏催促邓禹进兵长安,镇抚西京,诏曰:“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仍坚持前意,派军攻取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诸县,留将军冯愔、宗歆守枸邑.自统主力平定北地(今甘肃庆阳和宁夏吴忠一带).但冯愔、宗歆二人争权相攻,冯愔遂杀宗歆,因而反击邓禹.邓禹遣使问计于光武帝,光武帝问使者冯愔最要好的人是谁,使者说是护军黄防.光武帝猜冯愔、黄防不能久和,回报邓禹说:“缚冯愔者,必黄防也”(《后汉书·邓禹列传》).一个月后,黄防果然抓住冯愔.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光武帝遣使者更封邓禹为梁侯,食四县.时 邓禹
  赤眉内乱,西走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邓禹探得长安空虚,遂引军西来,倍道兼行,径入长安,屯兵于昆明池(在今西安市西南),大飨士卒.   邓禹引兵与延岑战于蓝田,不克.汉中王刘嘉向邓禹投降.但刘嘉相李宝倨慢无礼,被子邓禹斩杀.李宝弟收集李宝余部攻打以禹,并杀将军耿欣.自冯愔反叛后,邓禹威信稍损,又乏食,归附的人又相继离散.此时赤眉军复攻长安,邓禹与其相战,败走,退至高陵,军士饥饿,皆食枣菜.光武帝让邓禹还,告诫邓禹说:“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后汉书·邓禹列传》).
  交战失利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奉刘秀之命进击赤眉的邓禹,因“惭于受任无功”(《资治通鉴》卷四十一),率部至湖县(今陕西潼关东),邀冯异共同迎战赤眉军.冯异认为赤眉军尚强,应放其过去,东西夹击才能获胜.邓禹及其部将车骑将军邓弘邀功心切,急于迎战.邓弘率部与赤眉军大战整日,赤眉军佯败弃辎重退走,车上尽装泥土,仅用豆子覆盖在表面,邓弘军士卒争相取食.赤眉军乘机还军猛攻,邓弘军大败.邓禹、冯异合兵救之,赤眉军退.禹复战,大败,死伤3000余人,只带24骑逃归宜阳.冯异亦被击败,弃战马徒步逃出,退至回豁阪(位于湖县西),坚壁自守.   邓禹因此战失利,引咎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数月后,拜右将军.延岑自败于东阳后,与秦丰联合.
  晚年
  建武四年(公元28年)春,邓禹与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在邓击败延岑,邓禹追至武当,再破其军,延岑,逃往汉中,其众皆降.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天下平定,光武帝加封功臣,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光武帝因邓禹功高,又封其弟邓宽为明亲侯.   “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埶”(《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有十三子,各让其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光武帝更加重用邓禹.中元元年,再行司徒事.   汉明帝即位后,以邓禹为先帝元勋,拜为太傅,当年病逝,终年57岁,谥元侯.
  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敬神故事
  民间传说,东汉光武帝手下大将邓禹,晚年辞官隐居念佛.他在大堂正中,塑了佛祖释迦牟尼像,烧香点烛,诵读经文.佛祖释迦牟尼见他诚心,特地从西天赶来给他头烫香洞,保他千年不死.   哪知此事被太上老君知道了,火冒三丈,骑鹤而来,指着邓禹骂道:“你只管 邓禹头像
  [1]拍释迦牟尼的马屁,竟敢不把我太上老君放在眼里,真是狗胆包天!释迦牟尼保你千年不死,我叫   你立刻就死!”太上老君念念有词,使邓禹头痛欲裂.邓禹只得求饶,答应蓄长头发、戴起道冠,把太上老君的塑像放在大堂正中,把释迦牟尼佛像移到东壁.   此事又被城隍老爷知道了,他坐轿到邓禹那里,剥下邓禹身上的道袍,摘去邓禹头上的道冠,把邓禹的头发吊在梁上,指着邓禹大骂:“你只对大佛磕头,不给小佛烧香,今天我要吊死你!”邓禹只得再次讨饶,答应塑一尊城隍老爷像,放在大堂正中,把太上老君像搬到西壁.   大堂里放了三座神像以后,邓禹每天去烧香念经,但总是有点胆战心惊.他想,如果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土地公公、阎王老爷以及各种各样的神仙鬼怪都来找我,都要抢坐正堂,都要我三跪九磕,烧香念佛,那怎么办?他回想当年伙同云台二十八将,跟随刘秀打天下,天不怕,地不怕,不信神仙鬼怪,年年太平无事.现在敬这神敬那仙,反倒遭殃.一气之下,他挥起木棍,把大堂上的三座神像全都打了个粉碎.他想,敬他们不如敬自己.他请手艺高明的塑像师父,给自己塑了一尊像,放在大堂正中,也不烧香,也不念经,从此居然太平无事了.   这虽然是一则民间传说,但却颇富寓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遇到各方“神仙鬼怪”要你“烧香磕头”之事,究竟怎么办?邓禹敬神的故事倒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启发之一:当初邓禹带兵打仗时天不怕地不怕,为什么?因为他不信神仙鬼怪,他勇气十足,勇往直前.所以做人办事都要有一股正气、勇气,那么邪气就无法侵犯你.   启发之二:邓禹在晚年辞官隐居念佛,才弄出那些麻烦事来,如果他保持当年打仗时的一股劲,这些麻烦事就没有了.所以,人虽老,但思想不能老,保持朝气,这是避免各种不必要的麻烦的好方法.(当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还不广泛,到明帝时,佛教才正式在中国建庙.)
  谋略过人
  邓禹才识过人,少有知人之明.王莽末年农民战争爆发后,绿林军将领拥立刘汉宗室刘玄为帝,建元更始.绿林豪杰们以邓禹青年有为,通晓文韬武略,争相荐举;但邓禹深知刘玄庸碌无能,不肯答应.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克长安,推翻王莽统治.十月,刘玄自南阳北上,建都洛阳(第二年迁都长安),但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政令所及,仅限于洛阳、长安、南阳一带,其他广大地区则处于分崩离析状态,既有起义的农民军,又有割据的地主武装,还有一部分王莽政权旧官吏仍在行使管辖职权;尤以同洛阳近在咫尺的河北地区形势最为严重,光是不相统属的农民起义军就有铜马、青犊、五幡、五校、五楼、尤来、大枪、枟乡、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富平、获索等数十支,众达数百万人.所以更始政权建立不久,立即派遣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名义持节北渡黄河,抚慰河北各州郡.   邓禹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渡河北上追赶刘秀,追到邺城(今河北磁县南)才得相见,促膝谈心,为之出谋画策.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出:更始政权腐朽无能,群臣争权夺利,不能成大事,劝说刘秀“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刘秀对刘玄的所作所为本来不满,又怀有帝制自为之心,所以对邓禹的献策深表赞同,“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止宿于中,与定计议”.从此,邓禹成为刘秀帐下参与决策的最亲信的谋士.   邓禹不仅是一位善于运筹帷幄的谋士,而且他还是一员勇于冲锋陷阵的将军.由于能文能武,故能出将入相,在平定河北、河东和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平定王郎的战役中,刘秀自蓟至信都,派遣邓禹征发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后来,邓禹又随刘秀击王郎横野将军刘奉,大破之.在进攻河北农民军的战斗中,邓禹奉命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延等先至,战不利,还保城,为铜马军所围.禹遂进与战,“大破之”;又从刘秀追铜马军至蒲阴,“连大克获”.   邓禹不仅能将兵,还能发现将才,举荐将才.当时任使诸将,多访于邓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所以在“北州略定”中,他不仅是有定策、荐贤之功,也在征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秀在略取河北地区的过程中,采纳了邓禹罗致人才的建议,任用了不少有才能的谋臣武将,故势力发展很快.平定了河北,取得了河内郡.刘秀以河内险要富实,欲选择诸将中可以守河内的人才,询问于邓禹.邓禹说:“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于是,刘秀乃拜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平定河西
  这年冬天,樊崇率赤眉军自颍川(今河南禹县)分两路入关进攻长安.刘秀预料赤眉军必破长安,欲乘机兼并关中,考虑自己先经营山东,而授邓禹“以西讨之略”.乃拜其为前将军、持节,中分麾下精兵二万人,遣西入关,令自选偏裨以下的部将.邓禹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与赤眉军首领樊崇同名)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而西”.   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邓禹率领所部攻破箕关(在今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南),进入河东(今山西西南部一带),围攻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达数月之久.在安邑以南击败前来解围的更始大军数万人,斩更始大将军樊参.六月,驻守洛阳的更始大将王匡、成丹、刘均等又率十余万大军渡河攻邓禹,邓禹军应战失利,骁骑将军樊崇战死.诸将恐惧,劝邓禹退走,邓禹不听,整军再战.第二天早晨,王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王匡等皆弃军逃走,邓禹遂定河东.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充分显示出邓禹的军事才能.捷报传至河北后,光武大悦.此时,光武已在鄗邑(今河北高邑县东)即位,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封为酂侯.对其“谋谟帷幄,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的功绩深加表扬.这时,邓禹方二十四岁.
  进出关中
  邓禹攻破王匡后,继续西进.从汾阴(今山西河津县南)渡过黄河攻克夏县(今陕西韩城县南),又在长安东北的衙县(今陕西白水县北)击败更始左辅都尉公乘歙所部十万之众.这时,赤眉军攻克长安,关中混乱,百姓听说邓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邓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邓禹部下诸将皆劝他乘胜进攻长安,邓禹以为,其众虽多而能战者少,而且军粮不足.既无积蓄,又无馈运,而赤眉军新破长安,财粮充裕,势不可挡.莫如驻屯长安外围,略取长安以北的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就粮养士,坐以待变.于是乃引军北至栒邑(今陕西旬邑附近).   刘秀以邓禹久不进兵,下令催促.邓禹坚持己见,自驻北地大要(今甘肃宁县),督率诸将攻略北边各郡,同时征兵征粮,而令部将冯愔、宗歆留守栒邑.冯愔为了争权而杀掉了宗歆,并出兵反击邓禹.后来这场叛乱被平息.同时粮食也开始缺乏起来,军士们皆以枣菜为食.继而在长安附近又为赤眉军所败,被迫退至高陵(长安东北).   正当处境困难之际,光武令其东还,诏书说:“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建武三年春,邓禹率骑将军邓弘等引兵东归,行至华阴(今属陕西)以东,与征西大将军冯异相遇.冯异正率领所部自洛阳经弘农(今河南灵宝)西进关中,在华阴地区已与东归的赤眉军相峙六十余日.邓禹自以未完成攻占关中的使命,有负刘秀的重托,便和邓弘一起要求冯异同他们一道共攻赤眉.冯异以为赤眉军尚有较强的实力,不如等待时机,与光武部署在渑池附近的大军东西夹击,一举歼灭赤眉军.邓禹、邓弘急于成功,不听冯异的劝阻,向赤眉军发动了进攻.赤眉军采取了诱敌之计,“弃辎重走,皆载赤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还击之,军溃乱,……吏士散已尽”.邓禹率领残余二十四骑逃奔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向光武请罪,引咎辞职,缴还大司徒、梁侯(原封酂侯,建武二年改封梁侯)印绶,光武给予免官留爵处分.过了几个月,又起用为右将军.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光武命邓禹率将军邓晔等击破割据汉水流域的延岑,军威重振.
  功臣之首
  建武十三年(37年),东汉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大业.邓禹以功更封为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侯,食邑达四县之多.其弟邓宽亦因邓禹功封明亲侯.东汉初年,光武“以天下既定,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职为过,故皆以列侯就第”.邓禹深知光武对待功臣采取的赐以高官厚禄而不令其执掌朝政的旨意,“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资用国邑,不修产利”.所以“帝益重之”,令其与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与公卿大臣参议国家大事.光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又命其“复行司徒事”,即行宰相之职,这在东汉功臣中是罕见的破例之举.   明帝即位后,“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太傅位在三公之上,是最高的官职.一般臣僚进见皇帝都是北向,东向是以宾礼相待,这也是十分罕见的事例.永平元年(公元58年),邓禹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谥为元侯,有确认他为中兴功臣之首的意思,故后来凌烟阁标名也以之为首.   邓禹早年虽与光武为布衣之交,但在中兴功臣中,他既非首事之臣,也不如后来吴汉、贾复等人功绩显赫,其所以居中兴功臣之首,盖以运筹帷幄之功居多.他曾协助光武,初定取河北以成帝业之谋.后来以知人荐贤名世,并在一系列决策性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如《后汉书》著者范晔所说:“明定帝略”、“勋成智隐”,诚为中肯之言.   邓禹死后,子孙相继为高官.南阳邓氏与扶风窦氏、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都是东汉时期显赫的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