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传记文简述刘宗元传记文对西汉史转散文的继承与创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7:22:35

柳宗元传记文简述刘宗元传记文对西汉史转散文的继承与创新
柳宗元传记文
简述刘宗元传记文对西汉史转散文的继承与创新

柳宗元传记文简述刘宗元传记文对西汉史转散文的继承与创新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
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 2卷、新编外集 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 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 2卷、补遗、附录等,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 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诗歌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古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论说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在《天说》《天对》《非国语》《封建论》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1)否定神秘的天,宇宙是混沌的,运动的元气构成的,所谓的天是大自然构成的冤死,根本不存在至高无上可以支配人的命运的天,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运动的结果.不存在神秘的外在力量.(2)天人不相预说.在天人关系上他认为天和人是互不相干涉的,主张重视人事而不空谈天命鬼神.(3)对鬼神迷信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做出了解释,人们迷信鬼神是力量弱的表现.如果人们掌握了规范和瑰丽,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会相信鬼神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
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传记
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
山水游记
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永州八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
骚赋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
[编辑本段]代表作
《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蓑笠]蓑衣和笠帽.蓑衣用草或棕皮制成,笠帽用竹篾.竹叶或棕皮制成,都是雨具.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原文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译文
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指激撞的水声,皆在床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上自下死)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哀溺文序》
原文: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译文: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泳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
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