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8:34:12

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
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

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
本期嘉宾:
夏兵(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司长)
章晓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
胡敏(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

主持人:罗旭 孙婧
日前,“国际化人才之路”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国际化人才?中国现在最缺乏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中国的大学对培养国际化人才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成为与会者的共同关注.
记者邀请三位与会嘉宾,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
问:如何界定国际化人才?
夏兵:国际化人才要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以对国际化语言的熟练运用为前提,同时也要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深刻理解,能以“异域理解”、“视角交融”的思维进行文化间的交流.
章晓英:我认为,国际化人才应具有国外经历,比如留学、在海外工作过或者访问学者等.同时,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最能展现一个国际化人才的水平.还要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即“适宜性”.
胡敏:我觉得不能一概以是否有过海外经历为判断国际化人才的标准.有些人在国外多年,并非就是国际化人才;而有些人从未出过国,但能称为国际化人才,比如将本土文化推广出去的传统艺术家.判断国际化人才的首要标准应该看其是否具有国际的视野与胸怀;其次德才兼备;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对“中国梦”有独特的贡献.
问:目前我国国际化人才现状如何?在政策上如何应对?
章晓英:我国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储备量相对不足,虽然各地纷纷出台了吸引国际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协调性、针对性、影响力上都表现不足;另一方面,国内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水平上与国外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夏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化人才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国却依然只是人才大国而非人才强国.美国的发展离不开其全球化的开放性人才战略,我国应该不断地学习、借鉴相关的人才政策,但这种学习不应是盲目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大批人才出国留学,但是这些留学生中越是优异的就越是选择了留在了国外,导致了我国大量的国际化人才流失、高层次人才储备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当前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机制体制,为国际化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多适宜地空间,打造更加优越的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回国.
胡敏:以法律的国际化人才缺失为例,目前中国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中,只有10%的人能够胜任跨国公司的工作.国际交流的日益发展,需要更多通晓国际法律知识的专业型人才,但是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却难以培养出复合型、国际化的法律人才.这种人才市场供求的不一致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不平衡.因而,国家在人才培养上要更多地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保持人才市场的供求一致.
问:打造国际化人才,关键从何入手?
胡敏:要想打造国际化人才,关键在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当前我国“人才、产业、经济、教育”四个环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弥补的关键在于国际化的教育.国际化的教育首先要打造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将会为学生提供多视角的文化氛围;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实现多元化,在较早的时期就让学生们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另外,要实现考试的多元化.只有结合好这几点才能使得我国教育体制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夏兵:要培养国际化人才,重点在于高校的教育改革.“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民族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内源于人才.当下要想培养出适应时代,可以与国际对话的人才,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是重头.“钱学森”之问困惑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我想,这不仅仅应该成为一种困惑,更应该成为一种思索.
章晓英: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国际化市场的需求,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其次,在人才管理和评价上,高校应该减少行政化的干预手段.比如不能盲目地以论文的数量而非质量来作为人才评定的标准;应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学术自由的氛围.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民族振兴的使命.能够与国际自由对话的人才,必须要同时能够与自身对话,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