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虚怀若谷的良师益友 这句话怎么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7:18:50

英语翻译虚怀若谷的良师益友 这句话怎么翻译
英语翻译
虚怀若谷的良师益友 这句话怎么翻译

英语翻译虚怀若谷的良师益友 这句话怎么翻译
Xuhuaihuogu's good teacher and helpful friend

a modest and generous teacher and friend.

a good teacher and helpful friend mentor of modesty.

“井冈山”的名字来源于五指峰(即国家第四版一百元人民币票面图案井冈山主峰)山脚下一个叫“井冈山村”的村庄。明未清初,有位叫监子希的人为避战乱,迁徙到五指峰下一块小平地安家。由于这里四面环山,地形好像一口井,村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客家人称为“江”,村子也叫了“井江山村”,后因客家人口音“江”与“岗”谐音,久而久之称为“井岗山村”。后来又有一位姓黄的人家迁居此地,觉得村子不是建在山头上,而是建在山脚下,...

全部展开

“井冈山”的名字来源于五指峰(即国家第四版一百元人民币票面图案井冈山主峰)山脚下一个叫“井冈山村”的村庄。明未清初,有位叫监子希的人为避战乱,迁徙到五指峰下一块小平地安家。由于这里四面环山,地形好像一口井,村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客家人称为“江”,村子也叫了“井江山村”,后因客家人口音“江”与“岗”谐音,久而久之称为“井岗山村”。后来又有一位姓黄的人家迁居此地,觉得村子不是建在山头上,而是建在山脚下,就把岗字去掉,成为“井冈山村”,于是就有了井冈山这个地名了。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解放前,井冈山没有独立的县级行政建制。解放后,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全市现辖21个乡镇场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97万余人,总面积为1308.58平方公里。井冈山山势雄伟,境内平均海拔381.5米,市内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
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和道德风貌,体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但在当年是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仆后继。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加强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对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27年的三湾改编之后,部队途经茅坪、湖南的水口、大汾、黄坳,1927年10月24日最后到达井冈山的大井村。
一、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井冈山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1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正确领导,是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决定条件。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中,井冈山上汇聚了一大批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人。他们之中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1955年授予军衔时,十大元帅中有 5 人就在井冈山工作和战斗过,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数十人,有不少人还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他们之中还有少数以千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正是这一批以朱毛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洞察国内外风云,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为井冈山根据地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八角楼—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使根据地获得长足的发展,引导中国革命在危难中一步步走向胜利。正是在这个条件下,一种完全适应斗争形势需要的精神风貌才能孕育和产生。
2 、广大军民的优秀品质,是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内在因素。
湘赣边界的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和农民武装暴动。大革命失败后,边界军民并没有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而屈服,他们多次举行暴动,坚持开展武装斗争。朱毛红军上山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机勃发,尽扫阴霾,进一步增强了井冈山军民紧跟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尽管当时武装斗争非常的激烈和残酷,却激发出了广大军民万死不辞、勇往无前的奋斗意志。从 1927 年 10 月到 1929 年 1 月,井冈山军民在一年的时间里,连续粉碎了江西敌人的 4 次“进剿”,湘赣两省敌军的 3 次联合“会剿”(与“围剿”不同),经历了“三月失败”、“八月失败”这两次重大的挫折,大小战斗近百次,平均数天一次(黄洋界保卫战)。在粉碎敌人进攻的同时,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破了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红米饭南瓜汤、张子清),度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使井冈山的斗争得以坚持和发展。正是广大军民的这些优秀品质,升华为一种新型的革命精神。
3、极其险恶的自然环境,是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客观原因。
自然环境是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又必然会对塑造人们心理、气质、观念发生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山川不同,风格迥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井冈山根据地高山和丘陵占全境总面积的 85% ,红军的作战、行军、发动群众、建党建政、休养生息,无一离得开山区(选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条件)。经济落后,生活艰苦,更锤炼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的信仰、胆略、气概和毅力。可以说每个人上山之始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精神生活之艰苦。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工作、生活,红军战士们赢得了挑战的胜利,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由对大山的畏惧到打仗能爬山,再到热爱井冈山;由缺油少盐,南瓜充饥的窘迫到高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的豪迈歌谣,便是他们适应自然、征服自然、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的最充分体现。
二、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
井冈山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个蕴涵丰富的巨大精神宝库。当前,人们对井冈山精神内涵的认识虽然大体相同,但又不尽一致,因而有许多不同的概括和表述。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不能无限扩大,也不能作狭隘的、片面的理解,而要体现其时代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最后夺取了全国的胜利。正是这段坚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2001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南昌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于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几方面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下面我们分三个层面来了解井冈山精神。
1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 4 · 12 ”和“ 7 · 15 ”反革命政变,使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到失败。国民党军阀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镇压,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的鲜血淌流成河,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社会如此黑暗,局势如此严酷,我们党靠什么来点燃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靠的就是革命的理想的信念。(信念的重要性)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从五千锐减的千余人,而且弹药缺乏,没有给养,许多指战员情绪低落,部队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旧军阀的作风,许多同志对革命前景感到悲观失望,他们提出疑问:“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9 月 29 日,部队在永新的三湾村进行了改编,毛泽东向部队作了讲话:“这次秋收暴动打了几个败仗,这算不了什么,万事开头难,要革命嘛,就不要怕困难!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做了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毛泽东的讲话扭转了部队中由于战斗失利和艰苦生活而产生的悲观失望情绪,极大的鼓舞了指战员的斗志。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整编后的部队以坚定的步伐开始了向井冈山的伟大进军。 (三湾改编的三件大事)第一,资遣一部分不愿留队的人员,将部队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做到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第三,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
1927年8月1日,南昌“八一”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 800 余人转入粤赣湘边界地区后,开展游击战,当时部队不仅受到反动武装的袭击,而且受到寒冷、饥饿、疾病的残酷折磨。有些人开小差跑了,还有一些士兵离开队伍自寻出路了。在部队濒临瓦解的关键时刻,朱德、陈毅召开军人大会,号召大家要做失败时的英雄,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朱德还以俄国革命走过的曲折道路作例子,告诫大家要看清革命前途。在理想、信念的感召激励下,这支部队后来出赣南,进湘南,发动了著名的湘南起义,并艰苦转战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 (1928年4月朱毛会师)
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在向井冈山转移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有时一天要打几仗。每次激战中,彭德怀总是冲锋在前。他激励部队说:革命不要怕吃苦,不要怕流血,不要怕牺牲,就是剩下我一人,也要举着红旗干到底。这支部队战胜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井冈山。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藤代远率领的部队在湖南的平江起义,并成立红五军。1928年12月红五军与朱毛部队胜利会师。(陈毅为红四军红五军成立大会写了一副对联“在新城 迎新人 演新戏 打倒新军阀 辞旧岁 逢旧友 叙旧情 推翻旧世界”)
井冈山的斗争是在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处于白色势力四面包围之中进行的。在险恶的环境中,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根据地军民同敌人作斗争?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毕胜的信念!边界党组织注重对军民们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教育,用通俗的易懂的语言说明“怎样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等道理。从而使根据地军民坚定了为工农阶级利益而战的决心,始终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在龙源口战斗中,28团和3营营长肖劲身负重伤,肠子都掉出来了,他用裹腿布扎好腹部,继续率部战斗,最后壮烈牺牲。班长马奕福为了扑灭敌人的机枪火力点,9次负伤,最后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开展反攻。中共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在1929年1月不幸被捕,敌人对他许以高官厚禄,要他交待党组织情况,但他不为所动。敌人恼羞成怒,对他继续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不为酷刑所惧。敌人无计可施,便把他游街示众。他气宇轩昂,还向广大群众宣传革命毕胜,反动派毕亡的真理。敌人残忍的割下他的舌头,他便用脚趾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6个大字,最后壮烈牺牲。这些就是井冈山军民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胆忠心和坚定信念。
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证明,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就没有井冈山革命道理的开辟,这正是井冈山精神内涵的根本所在。 (红军医院130多位伤兵)(伍若兰)
2、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半封建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这在马克思、列宁的著作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我们党在“八七”会议以前,一直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企图通过中心城市的总暴动,达到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的。“八七”会议后,我党虽然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但仍然把武装起义的着眼点放在城市。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进攻的目标中心城市长沙。在起义部队一再失利并面临全军覆灭的危及情况下,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命令各部队暂停进攻,到浏阳文家市集会。9月19日晚,秋收起义前委召开会议,讨论部队的去向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关于部队放弃攻打城市,去农村开展游击战争的正确意见。第二天,毛泽东、毅毅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从文家市出发,开始向罗霄山脉中段的广大农村转移。在当时有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都想不通,认为钻山沟算什么革命?山沟里面出不了马列,是右倾逃跑主义等等。不久在两个月后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被党内“左”倾领导者撤消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湖南省委委员的职务。说他率领部队举行秋收起义后不去攻打长沙,而把队伍拉上井冈山,是“在政治上犯了严重错误”。在曲折和逆境面前。毛泽东不灰心,不气馁,以革命事业为重,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下决心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工农武装割据”,制定出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实践中开始摸索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成功地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到农村的转移。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红军造币厂、井冈山革命土地法)(电影《闪闪的红星》潘冬子)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斗争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同时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之一。
3、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群众路线是党实行的一条马克思主义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在井冈山之所以能站稳脚跟,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他们始终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和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之情。
为了保证在决策上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同志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上井冈山之初,他身背斗笠,脚穿草鞋,走遍了整个罗霄山脉,对井冈山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而周密的社会调查,先后写出了《永新调查》、《宁冈调查》,使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能符合群众的利益,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袁王部队、送郎送子当红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毛泽东针对工农兵革命只重视打仗,忽视开展群众工作的倾向,在1927年底提出了工农兵革命军三大任务,即消灭敌人;打土豪酬款子;建立革命政权。后来,工农兵革命军每到一地就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边界农民几千年来遭受封建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大部分土地被地主豪绅控制,贫苦农民迫切需要土地。1928年3、4月间,毛泽东率领工农兵革命军在酃县的中村和桂东的沙田,开展了插牌分田。随后,边界党和政府根据农民群众实际,进行土地分配,解决了农民的最大痛苦。这一运动,得到了边界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并在井冈山颁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扫除旧军队的不良影响和习气,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在部队行进到井冈山的荆竹山雷打石就为部队制定了“三大纪律”,后来又颁布了“六项注意”,这些纪律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它的建军宗旨,进一步密切了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上门板、捆稻草) 。
一切为了群众,时刻将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这也是当时边界各级党和政府干部作风的具体体现。部队上山后,发现当地一些贫苦农民生活有困难,便将打土豪所得到的有限的浮财、稻谷等分出一部分,以接济他们度过困难。 1929 年 1月,红军第三次反“会剿”失利后,井冈山人民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残。此时红四军已经出击赣南,红五军突出重围,开赴赣南与红四军会合, 5 月初,彭德怀率领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时,帮助群众一起盖房子,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发银圆2000只发出1000块)
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曾写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从而使星星之火燎遍全国,最后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和全中国的解放。这就是井冈山斗争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内容之一。
井冈山精神所蕴涵的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依靠群众,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以及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韧意志,永远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魂宝,它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联系、信念、道德和情操。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使之发扬光大,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指挥员魅力是管理的前提
“指挥员是一支队伍的灵魂”。指挥员的魅力是指挥员的政治道德素质、知识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官兵的综合感染力。一个好指挥员必须是一个政治过硬、道德高尚的贤者;一个乐学好问、知识渊博的智者;一个多谋善断、讲究艺术的能者;一个胸怀坦荡、心中有爱的仁者。
作为贤者,要讲奉献。体现在具体工作上就是摒弃官位意识,增强干事业的责任感;抛开功利意识,提倡脚踏实地的作风。谋事不谋人,廉洁奉公,率先垂范。只要战士们谁有一点伤痛,我们大队一班人嘘寒问暖,主动靠上去为其排忧解难,化解思想疙瘩。而大队干部一班人自己的一有疼痛从不吱声,既使到了需就治时,也从不要官兵护理,有时还会为了不影响工作,总是忍忍,吃几颗药了事,从不去医院彻底检查过。大队长丁晓君,由于平日里工作繁忙,经常记不清自己及家人的纪念日,但他却清楚地记得每个战士的生日。他常讲:“我们的战士,参军入伍远离父母,如果我们光嘴上说说大道理,要他们以队为家,不想家,战士是不可能做到的。只有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才可能真正让他们安心服役,以队为家。”如今,大队已将给每个战士过生日形成一种制度,坚持下来。
作为智者,要讲学习。作为一名指挥员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多做、看、查、听、访工作,勇于自我否定,使决策达到最优化。在管理好兵员的同时,还必须逐步积累各方面知识,从而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员。
作为指挥员,光有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充其量也只能是守住“摊子”、保住“底子”而已。为此,我们大、中队干部并不只满足于以往积累的管理经验,而是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下真功,使实劲,求发展。在实践中,为了解决工作任务重与学习时间少的矛盾,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参加自考。如今在我们大队的干部队伍里文化程度最低都已是大专文凭。
作为能者,要讲创造。作为一名指挥员要善于统一全体官兵的思想,营造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官兵奋发图强。要高瞻远瞩,善于根据部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胆地确立年度奋斗目标,一次次召开情况分析会,分析形势,统一认识,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在培养战士上,要实施“春雨育苗”工程;在党员干部队伍管理上,要实行严格管理制。只有这样部队才会不断走向正规化、规范化、革命化、现代化。
我们大队始终以“干部在前,党员在前,战士跟着上”为工作出发点。如在大队营房建设中,干部与战士一同动手拆旧房、砌花坛,许多战士手上打起血泡,可看到干部们带头吃苦,埋头苦干,谁也不好意思再说苦和累。在灭火战斗中、在抢险救援现在,在训练中干部、党员总是冲锋在前,为战士作表率。
作为仁者,要讲人和。对人有信任感、期望感、同情心、宽容心,要相信人、鼓励人、成就人。要理解和满足官兵追求自我的心理,创造条件为官兵着想。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使官兵们有温暖感;对取得成绩的官兵要及时给予奖励,使其有成就感。
在工作中,我们大队一班人注重将政治思想工作与部队管理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共同搞好部队建设。对优秀战士评优、入党、学技术、考学、优秀士兵保送入学等始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战士们有了目标感。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令则行。”这是作为一名指挥员必备的座右铭。我们大队的干部正是用这句古训来警示自己。干部廉洁不廉洁群众最关心,作为一名基层指挥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威信。
近几年来,大队有126人(次)立功受奖;51名战士被评为“优秀士兵”;21名官兵被评为全省、全市“优秀共青团员”;4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团干”;2002年5月、10月,大队两名干部分别被评为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和“十大道德标兵”。
四、指挥员的必备素质
指挥员要有相应的个人素质、品德和才干。这方面,除规定的政治、军事、业务等必备条件外,指挥员最少还应具有以下8点素质:1、有理论之功。理论水平是认识的坐标,也是能力的物质基础。指挥员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提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现象的本质,正确把握部队工作和建设各个阶段的重点。2、有进取之心。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身体力行,当好表率,以开拓和实干的精神建功立业,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3、有用人之道。能知人善任,任人为贤,善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有统筹之才。有总揽全局的本领,能够统筹兼顾,会“抓中心”,特别对繁杂的工作,能分出轻重缓急;对诸多的下属,能指挥有方;对各级人员,能使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5、有决断之能。会正确决断、拍板是对指挥员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关键时刻、紧急关头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指挥员的决断能力更显得重要。一方面要当机立断,防止“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另一方面决断要慎之又慎,注意弄明情况,多方听取意见,防止把领导决断变成个人独断。6、有容人之量。要有博大宽广的胸怀,经得起失败与成功的考验,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7、有体贴之情。要时刻关心爱护下属,主动帮助下属解除后顾之忧,努力成为下属的良师益友。8、有廉政之本。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权钱交易,节欲慎行,防微杜渐,以保持革命气节和清正廉洁的本色。
指挥员心里要配好“一杆秤”,指挥员只有把“一碗水端平”,把事情摆平,大家才能心服。真诚是合作的基础。指挥员要真诚,真诚才能感化人,真心地善待每一个人,才能得到别人相应的回报。指挥员只有无私、公平、真诚,才能满足每个人的根本利益,让大家说不出话来,大家才能心平气和、齐心协力地合作,才能办好事、办大事。
如:现在在全体学员队伍中来自我们大队的吕洋同志,他就是我们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进行民主评议评选出来的。
指挥员要注意角色转换,变“老板”为“仆人”,变居高临下为平起平坐。要做一个仆人式的指挥员,放下架子真心实意为官兵热情服务、主动服务、全面服务、广泛服务。真诚做人,而不是沽名钓誉;自觉自为,而不是迫于无奈;情真意切,而不是虚情假意。
一个真正的指挥员活得应该很不轻松,甚至心灵深处日夜都在痛苦焦急,乃至诚惶诚恐。他要敬业、要创新、要合作、要用人,方方面面都要思考,只有把周围的各种关系都妥善地处理好,官兵才能认可你、才能接纳你,部队才能有大的发展。
作为一名指挥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努力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官兵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官兵,做官兵的知心人,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求官兵做到的、遵守的,自己先做到;官兵做到的,自己要做得更好。只要指挥员真正发挥领头雁、排头兵的作用,官兵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你为中心,团结在你周围,以你为标准,来规范、要求、约束自己,从而感到队伍有目标,自我有发展。官兵也会说:指挥员都这么做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呢?这是喊破嗓子达不到的效果。
“家和万事兴。”指挥员除了要展示自身的魅力以激活班子的活力外,更要努力促成官兵同舟共济、奋勇拼搏的合力。只有充分确立每名官兵的主人翁地位,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才能体现大家的智慧,发挥集体的力量,显示合力的作用。
我们大队成立了“119联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中队每个班成立了专门的“定向帮扶小组”。通过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把每位官兵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了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近几年来,我们为了营造这种合力,对干部、党员在生活上关心,在工作上支持,在政治上培养。树立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奉献意识和忧患意识,使得“队兴我荣,队衰我耻”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战士,积极为他们创设优良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