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2010时事评论+750字2篇不要超过950字……好的追加分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8:13:33

急需2010时事评论+750字2篇不要超过950字……好的追加分数……
急需2010时事评论+750字2篇
不要超过950字……好的追加分数……

急需2010时事评论+750字2篇不要超过950字……好的追加分数……
第一篇:
  公租房如何让“夹心层”受益(922字)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近日正式对外发布.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不同,“公租房”供给对象是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也即通常所说的“夹心层”.《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意味着住房保障范围的扩大,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该项措施能够尽快落实到位,将有效遏制商品房价格的再度上涨.
  在国内房地产供给体系中,保障房和商品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层问题—保障房仅针对低收入与最低收入群体,而商品房价格则远超普通公众的承受能力.大量的中等收入群体,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白领阶层,其住房需求难以获得有效的制度保障.而这部分社会群体因为面临结婚、落户,具有典型的房地产“刚性需求”,他们的市场行为决定着房价趋势的变化.
  之前的房地产调控结果已经表明,如果针对“夹心层”的刚性需求缺乏政策支撑,任何已有的调控政策效果都可能丧失.因此,公租房的出现,并不仅是解决中等偏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举措,也事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成败.换言之,如果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就意味着引起房价上涨的“导火索”被熄灭,房地产市场整体供需结构将趋于合理.如此,调控政策才能够获得更充分的发挥空间,长期以来的房价上涨惯性才能够被有效遏制.如果说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救济属性,那么公租房则更能体现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公共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
  但必须指出的是,目前国内的公租房政策仍处于刚起步阶段,以当下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形势而言,相关政策推进应当遵循高效持续原则,才能够让公租房政策效果真正得到显现.事实上,国内公租房建设的最大问题在于供给规模严重不足.中国城市人口规模极为庞大,动辄百万计的城市人口使得公租房建设规划必须要有战略超前意识.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两点,即引入行政问责机制与市场化的规范运作.其一,必须要强化地方行政部门职责,一方面中央财政要扩大相关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另一方面对于地方行政部门拖延公租房建设的行为,须明确建立问责机制.其二,海外公共租赁房建设的经验表明,政府提供并不意味着政府建设,通过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效率,从而尽快解决供给规模不足的问题.
  第二篇:
  构筑护卫生命的坚强屏障(934字)
  从汶川到玉树,两年两次强震在带来重大伤痛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在灾难风险防范方面的巨大进步.如今,灾难已经远去,震区重焕生机,但生命安全教育、自救互救能力建设,一刻也不可松懈.
  研究表明,地震灾害发生后的3小时是最佳救援时间,获救生命成活率最高.然而,这宝贵的3小时,往往也是桥断路绝之时.山遥水迢,外部救援力量不能瞬间即至,灾区民众的自救互救就显得格外关键.
  无论是汶川还是玉树,灾区干部群众都在震后第一时间展开自救互救,为减少人员伤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的群众,接受过的灾害预防教育甚少,灾后自救互救知识相对匮乏.经验与教训都警醒我们,灾后自救互救能力建设亟需加强.
  自救意识最可宝贵,自救能力最为关键.面临不可预知的突发危险,人的应急反应能力是拯救自己的有力武器.要具备这种能力,需要通过生命安全教育,树立自救意识,掌握自救技巧.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的避震奇迹,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正是每学期一次的全校紧急疏散演习、每周二各班级的安全知识讲课,让该校2300多名师生在地震发生后的1分36秒内,成建制地有序集合到操场,无一伤亡.
  互救精神不可或缺,互救行动需要科学.危险面前,想到尽一切可能挽救他人生命,体现的是人的精神境界;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施救,体现的则是人的生存智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掌握一些施救技能,就都可以成为他人生命安全的依托.对于各单位、社区、村组来说,如果其中的党员干部或其他特定人员,能够掌握各种灾害的施救知识,配备一定的应急救援器材,那么他们就不仅是灾难面前科学施救的中坚力量,也是缓解受灾群众惊恐慌乱情绪的镇定剂.
  自救互救能力的提升,靠每个人自身的学习修为,更靠有关部门和组织的制度化构建.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至今尚未将这种能力建设作为一项任务,纳入决策视野.有的虽然重视,但一说到需要一点经费和专门力量去推动,就放下再说.有的搞形式、走过场,未见实效.有的则怀着侥幸心理,觉得没发生的事,防这防那多此一举.在一定意义上说,不扫除这些“拦路虎”,就不可能有自救互救能力的真正提升.
  掌握了自救互救能力,而没有发生灾害,那是生命的幸运;付出生命的代价却不汲取教训,那是生命的愚蠢.从地震等灾害中,我们应当也可以学到更多.